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拼配泥料还是不是原矿紫砂?

很多壶友问九香,拼配出来的紫砂泥不是原矿紫砂料。拼配泥如果是原矿泥料拼配原矿泥料,两者并无化学反应,只是从物理上结构的重组,应该说仍属于原矿,但不是原矿纯料。
紫砂是由粘土岩化结晶而成,结晶聚合体的紫砂颗粒才是透气的介质,紫砂泥炼制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保证聚合体不被破坏,介质颗粒之间畅通不堵,这样的紫砂泥,才算真正好紫砂泥。用最通俗的话来讲,有些紫砂原矿泥料是无法烧制成型的,必须要拼配一些其它的紫砂泥料。这样是为了保证它的可塑性。

紫砂泥拼配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拼配者各有不同的心法,互不讲授,特定配制泥料已成为独门绝技。

1、把两种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2、把数种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3、在泥料中掺入粗砂
4、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
以上四种方法除了第四种,不属于原矿泥料,其它三种拼配如果都是原矿之间的拼配,则都是可以拼配出我们需要色泽、润都的原料紫砂泥料。

想要把泥料拼配好,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一款好的拼配泥料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很高的技术,更要了解各种紫砂泥料的特性。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时任宜兴紫砂一厂厂长的紫砂大师高海庚先生和他的恩师、紫砂泰斗顾景舟,根据日韩港台等外商要求,采用宜兴顶级原矿紫砂泥料综合配制提炼,研制出特级拼紫泥料。这种泥料温润透气性好,色泽沉稳鲜活,盛极一时。

拼泥紫砂壶好不好
程寿珍拼泥掇球

拼紫泥料并非由顾老与高海庚首创,而是古已有之;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录》中已有过明确记载。明代的紫砂艺人对于泥料的选用已十分讲究,他们关注紫砂泥料在制壶时的成型表现,重视泥料烧制后呈现的色泽与触感,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效果。拼紫正是在他们的不断尝试和反复实践中产生。

所谓拼紫,是由原矿紫泥加上其他原矿泥料按一定比例拼配而成的泥料。如黑拼紫、红拼紫,即是在紫泥中调入原矿黑泥、红泥调配出来的;粗拼紫,则是在紫泥中掺入了一定数量的粗砂。

 

拼泥紫砂壶好不好
黑拼紫
拼泥紫砂壶好不好
红拼紫

有人认为拼配而成的泥料可能不会是好泥料,其实不然。拼紫泥料的好坏,取决于拼入泥料的好坏。用原矿泥料相拼,出来同样还是原矿泥料,并不会影响其“原矿”性质。

不同的原矿泥料如果调配得宜,精心炼制、耐心陈腐,不但能改善泥料的性能,使其更易成型,还能使其色泽和触感更加丰富,透气效果更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拼泥紫砂壶好不好
拼紫泥料细节

紫砂泥料的拼配与炼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同矿料相拼炼泥,要考虑到每种泥料的不同收缩比及适宜窑温,这就需要紫砂艺人对每种泥料的泥性有非常全面而精细的掌握。否则,泥料不易成型,成壶烧制时可能开裂、花泥或是变形。

拼泥紫砂壶好不好
粗拼紫

很多宜兴的制壶艺人都有自己的独门拼配技艺,祖辈相传、秘不示人。以红泥、绿泥、紫泥为基泥,几代紫砂艺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悉心调制、配比,以使紫砂世界更为多姿多彩。

分类
壶品推荐

底槽清全手工仿古紫砂壶欣赏

仿鼓壶,又称仿古壶,是众多传统器型中最为经典的一款,也是最受壶友喜爱的紫砂款式之一。

仿鼓,顾名思义,就是仿照鼓型而作,一鼓作气、击鼓而歌,象征的是奋发精神!据说,仿鼓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大亨仿鼓最为代表性的是形体和其壶把的垂耳,极易分辨,形制上沿用了莲子壶的把扣,壶身放矮,加入了“鼓”的元素,腹部鼓胀、圆润,流、把相互呼应,腹部左右延伸,动势十足,壶盖微微隆起,重心抬升,使壶力蕴内中,饱满不腴腻,给人以大气之感,张力十足,磅礴之气一贯而出。

此款壶形更是一改盛清代宫廷化的繁缛靡弱的态势,重新强化了砂艺质朴典雅的大度气质,既讲究形式上的完整、功能上的适用,又表现出技巧的精到,是紫砂文化中的一大转折。虽然经过了不知多少名家大匠临摹、锤炼,大亨仿鼓仍是仿鼓壶中公认的极品、丰碑之作。

从事制壶的人,往往都把仿鼓壶定为必修课,看似最简单的一款器形,最是见功底,常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仿古紫砂壶
周益 仿鼓 200cc左右 底槽清
仿古紫砂壶
周益 仿鼓 200cc左右 底槽清
仿古紫砂壶
周益 仿鼓 200cc左右 底槽清
仿古紫砂壶
周益 仿鼓 200cc左右 底槽清

周益绝对是新生代中的实力派,手法老道,收放自如,继承了师父季益顺花器制作的细腻手法,而九香问其对于经典器形的制作有何心得感悟,她只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传统作品就是两个字——临摹。”

仿古紫砂壶
周益 仿鼓 200cc左右 底槽清

与创新器大胆表达创意不同,临摹经典器形会受到更多框架约束,但无论是创新还是临摹,都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的理念、解读与表达。

当一切溢美之词回归到“天赋”二字,周益的沉默与低调,就成了一种处世哲学,这也是一种艺术。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宜兴窑紫砂胎宜钧紫砂壶欣赏

宜兴窑,在今江苏宜兴丁蜀镇,故名。烧瓷历史悠久,秦汉时宜兴地区陶窑密布;两晋时在均山烧青瓷,唐初在归径等地大量烧制,至晚唐、五代成为南方民间着名青瓷窑;宋、元时期,丁蜀与西渚一带大规模烧造日用陶和早期紫砂。今天九香与大家一起欣赏一款非常罕见的紫砂胎宜钧紫砂壶。

宜兴均釉紫砂壶
明代 宜兴均釉龙蛋紫砂壶

这件明末清初的“山间明月”款紫砂胎宜钧茶叶末釉大龙蛋壶,款识为“山间明月(底款)”,为龙蛋形制。清代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云:“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此壶壶体高身,粗锥形流,壶钮大如蕈菇,截盖与壶身相契,粗壮倒耳把,器形浑朴中见真淳,整体气度雍容磅礡。外罩宜钧茶叶末釉,色泽褐绿,釉色匀净温润,发色沉稳,古朴自然。此壶底落“山间明月”款,“山间明月”固然诗情画意,但出现在清初紫砂器上,实则隐藏着“反清复明”的暗喻。福建漳浦博物馆一件出土龙蛋底款“明朝归去路”,看似引自唐朝诗人崔道融佳句,其实这个“明朝”暗指朱明。鼎革之际,在“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东南工夫茶民心中,时时刻刻就待茶壶一翻,再现日月,反清复明。此类年份宜钧茗壶极为罕见,当为宜钧爱好者所重。

其他紫砂均釉作品欣赏

宜兴均釉紫砂壶
明 宜兴窑灰蓝釉小罐

高2.7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6厘米此罐原收贮于外廷东路慈宁宫东跨院库房中。

宜兴均釉紫砂壶
明 宜兴窑月白釉荷花式洗

高14.4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9.8厘米此器原收贮于内廷东路钟粹宫内的一个红木描金箱中。

宜兴均釉紫砂壶
清 宜兴窑天蓝釉铺首方壶

高11.5厘米,最大口径4.5厘米,足径4.1厘米壶扁方形,肩部两侧饰凸雕铺首,里外通体施天蓝色釉。此器原陈设于内廷西路之养心殿内。

宜兴均釉紫砂壶
明 宜兴窑“宣和内府”款天蓝釉塔身全形

通高8.1厘米塔身中空,一侧开光,另一侧釉下楷书竖写“宣和内府”铭,通体施天蓝釉,塔内供玉佛一尊,带楠木座,衬锦垫。此塔身之上有两截带楠木座的玉腰节,内供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曾任四库馆副总裁、内阁学士董诰书写的小经书二册,一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为《御制玉观音赞》。此器原为毓庆宫佛堂内陈设。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原址为明代奉慈等殿。乾隆、光绪等都曾长居此宫。

宜钧(宜兴均釉、宜兴均陶)背景知识

宜钧是我国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地区生产的一种陶器,宜钧名称的来历。明代王稚登在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游历宜兴所写的《荆溪疏》中有仿钧的文字记载:“蜀山黄黑二土皆可陶……近复出一种似均州者,获直稍高,故土价涌贵,亩逾三十千。”明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也对仿钧有如下记载:“近年新烧此窑,皆以宜兴沙土为骨,泑水微似,制有佳者,但不耐用,俱无足取。”清代程哲的《蓉槎蠡说》卷十一载:“欧窑,出南直常州府宜兴县,明欧姓者烧造。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均窑色者。米色甚多,皆花盘、奁架,诸器不一,旧者颇佳。”但这时尚未有宜钧的称谓,到清末陈浏所著的《匋雅》一书中开始出现宜钧一词:“近日宜均绝昂贵,大印合有浑圆者,有四方者,盖内蓝晕有甚美丽者。”在介绍宜钧的一种款识时,《匋雅》中说:“明人欧子明所制宜兴花盆之属,每有阳文‘子明仿古’字样。”由此可知,宜钧乃是仿钧之作,明中叶已有烧制,而以明代后期欧子明所烧最为成功,该窑被称之为“欧窑”。

宜兴均釉紫砂壶
道光年钞本乐寿堂库存陈设档(内页)

除了明代欧窑烧宜钧外,清代宜兴的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继续生产宜钧。他们的窑被称为“葛窑”。葛窑的釉色与欧窑近似,都在灰、墨、蓝、绿之间。明代宜钧的器型有盘、碗、瓶、炉、尊、盂、洗、壶、水注、花插、渣斗、雕塑佛像等,有的盘、洗做成一片树叶状,有的模仿古铜器。清代宜钧的器型有盆、钵、瓶、炉、尊、盂、壶、花篮、动物塑像等。

宜钧的釉色。单色釉有褐黑釉、月白釉、天蓝釉、淡蓝釉、霁蓝釉、冬青釉等。月白釉中没有加入含有铁、钴、铜等的矿物,故不带色而呈月白。天蓝釉、霁蓝釉中含有钴,故呈蓝色,只是霁蓝釉中含钴量高些,所以色深。淡蓝釉和冬青釉中含有铜而呈绿色,但淡蓝釉中含铜量少,加上釉的乳浊性强,所以釉色绿中泛蓝;而冬青釉含铜量较高,色就比较绿。如果先在坯体上施以褐黑釉作为底釉,然后把月白釉、天蓝釉、淡蓝釉、霁蓝釉、冬青釉等几种釉作为面釉,分别施在底釉上,烧成时底釉与面釉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形成灰蓝、灰绿色的纹路或斑点,釉面产生丰富的变化,类似于钧瓷的窑变。这种底釉与面釉结合形成的花釉,是宜钧的代表性品种,也是仿钧比较成功的釉色品种。

宜钧与宋钧的不同之处有:(1)胎质不同。宜钧所用胎质有两种,一种是灰白胎,另一种是紫砂胎。而宋钧胎是酱灰胎,断面呈香灰色,表面呈芝麻酱色。宋钧胎的瓷化程度较高,为瓷胎;宜钧胎的瓷化程度低,接近于陶胎。(2)成型工艺不同。宜钧是泥片镶接拍打成型,宋钧是手拉坯或印坯成型。(3)釉色不同。宜钧的天蓝色为钴的发色,宋钧的天蓝色为铁的发色。宜钧没有宋钧以铜发色的紫红色,而宋钧没有宜钧以铜发色的青绿色。(4)器型不同。宜钧产品都带有宜兴当地的风格,地域性比较强。有些作品工艺性突出,采用捏塑、雕刻等技法,独树一帜。宋钧器型基本上光素无纹,以局部的棱线、鼓钉为器表装饰,以大的块面来突出钧釉的变化。(5)烧成工艺不同。宜钧是氧化气氛烧成,基本上是一次烧成,即生坯直接上釉入窑烧成,温度在1200℃左右;而宋钧是还原气氛烧成,采用先素烧、后釉烧的两次烧成工艺,温度在1250℃-1270℃。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老玩家谈提梁紫砂壶艺术欣赏

提梁壶并非紫砂先有,因而在紫砂壶形制诞生的宋代就有了提梁款式,我们已经无法考证第一把紫砂提梁壶是哪一把。但是以宋代著名文学家词人苏东坡命名的东坡提梁壶不知从何时开始作为一种传统器型一直保留到今天,不断地为广大紫砂爱好者喜爱。苏东坡在宜兴不仅留下了东坡草堂(如今的东坡书院),而且留下了据说是他设计的东坡提梁壶。

这是一把当代著名紫砂艺人裴石民制作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东坡提梁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普通端把壶的是壶嘴对面的端把被置于壶身肩部的三叉形提梁所取代,圆形壶身,树枝形壶嘴、提梁、盖钮就是我们熟知的东坡提梁壶的典型造型。

提梁壶欣赏价格
▲东坡提梁壶

紫砂提梁壶的提梁有硬提梁和活络提梁之分。所谓硬提梁就是制壶时用紫泥将壶身和壶的提把(也就是提梁)制成一体烧制成型,不可拆,不可活动,提梁和壶身是同一种材料。活络提梁壶是指壶身肩部有带孔的系耳,金属(金银铜铁不锈钢)或者藤条、竹根鞭制成的提梁在壶身烧制完成后两者装配在一起。茶壶不用时活络梁是放下来搁置在壶肩部或壶身两侧,因此活络梁是活动的,可以拆卸的。活络梁提梁壶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紫砂提梁壶造型的本源在哪里?我们在春秋时期的青铜提梁盉(音同“禾”)上看到了它的影子。也许比之更早的黑陶瓦炊也称石铫是它的雏形。无论怎样,紫砂茗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归是根据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吸收各个时期、各种艺术门类的有益成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出受人喜爱的各种款式和造型。提梁壶就是其中之一。

提梁壶欣赏价格
▲青铜提梁盉

 

提梁壶欣赏价格
▲黑陶瓦炊

普通端把壶造型简单实用,使用方便,包装、储藏、运输相对来说更为节省安全,是品茗人士的最多选择。但是提梁壶上虚下实的装饰效果和艺术造型更为广大收藏爱好者追捧。从实用的角度讲,容积大的茗壶用提梁的形式提携持握感较好,提取的力点和壶的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比较省力。容积小的茗壶揭盖续水就不太方便,也有少数小容积茗壶采用提梁的也只是壶艺家出于造型方面的特殊考虑。
在紫砂艺术的历史中,许多著名的艺人都出过提梁壶。见诸于文字记载最早的是供春之后明朝四大家之一的赵梁以制作提梁壶最为出众。可惜不见有作品流传于世。其次是时大彬,他所创制的大彬提梁壶已成为传统器型,直到如今人们还在仿制大彬提梁壶。到了清代,邵旭茂,陈曼生,陈荫千,荣卿等诸多名家都有提梁壶作品,一些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的紫砂器中不乏提梁壶精品。

在唐新民的藏品中最早的应该是明中晚期的一把乌灰提梁壶,此壶体型硕大,高18.9厘米,腹径15.0厘米,足径13.3厘米,口径6.4厘米,宽20.3厘米,容积950毫升。壶身似南方农村竹编烘篮,单泥条方形倭角宫灯型提梁,三弯流,短颈唇口,乌灰调砂泥烧制。造型规整,线条流畅,过渡自然,做工精细,朴素无华,完全没有那种大路商品粗俗笨拙的感觉,反而给人以典雅古朴的美感。从整体工艺水平上看此壶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应该出自某位技术娴熟,陶艺超群的名家之手。由于当时的饮茶习惯和泡茶方式,紫砂茗壶早期发展阶段流行大容积壶,后来由于文人的参与,到时大彬中晚期出现向中小容积壶发展的趋势。

提梁壶欣赏价格
▲乌灰提梁壶

大彬提梁壶

时大彬是明晚期影响紫砂发展的一代大师。南京博物馆收藏的一款大彬提梁壶在壶盖止口外侧刻款“大彬”和印款“天香阁”。此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彬提梁壶直至今天仍然是广受欢迎的传统壶式,其特点是壶身扁圆,单泥条圆拱型提梁如彩虹临池,气派宏伟。图五所示为清早期制壶名家邵旭茂的大彬提梁壶,短直颈,凸缘盖,宝顶钮,圆泥条提梁内圈扁平,扁圆的壶身在光环似的提梁下敦厚沉稳。壶高20.3厘米,腹径17.04厘米,口径9.8厘米,宽21.8厘米,容积1100毫升,属于大型壶。邵旭茂并没有完全照原样复制大彬壶,而是根据自己的构思做了改进,在腹部最饱满处开始收敛,改大彬壶的大平底为一捺底,显得圆润饱满,别具一格。

提梁壶欣赏价格
▲大彬提梁壶

邵正元制圆珠提梁壶

该壶于明代晚期制成,浑圆的壶身,圆泥条构筑的圆拱形提梁,镂空金钱圆珠盖钮,镶嵌圆弧形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壶高20.8厘米,腹径15.5厘米,口径8.0厘米,容积1100毫升。底印“邵正元制”四字篆文。邵正元生卒年代不详,壶的造型、泥料特征均呈现显著的晚明风格。

提梁壶欣赏价格
▲圆珠提梁壶

陈荫千制竹节提梁壶

清乾隆年间以竹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佳作的著名艺人陈荫千的竹节提梁壶今天仍然是拍卖场上受追捧的热门艺术品。长圆拱形盖,斜溜肩,直腹,长圆形壶身以一细竹围绕,竹节流、双竹绞制的提梁和盖钮造型逼真,给人以清新飘逸的美感。壶高16.0厘米,宽13.5厘米,腹10.3×9.6厘米,口11.7×6.4厘米,容积250毫升。底款为“陈荫千制”篆书方印。陈荫千制壶精致素雅,工艺复杂但是造型简约,变化曲折但是流畅挺拔,型式长方但是圆润饱满。此壶胎骨坚实,包浆厚重,品相完美,是陈荫千的精品力作。

提梁壶欣赏价格
▲竹节提梁壶

瞿应绍方形提梁壶

瞿应绍,字陛春,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松江人,清道光年间贡生,官至玉环同知,善于书画,长于画竹,痴于陶艺,是继陈鸿寿(曼生)之后又一积极参与紫砂壶艺创作的著名文人,今天“子冶石瓢”依然风行于世,他的历史影响可见一斑。此壶方方正正—扁方壶身配上方形提梁,方形四孔桥钮和方形流,不由人想起旧衙门厅堂上方的匾额“正大光明”。方正之间也有变化:方形提梁下端各有一如意头装饰,使得提梁立柱向下内收略呈梯形,方形桥钮和方形流也是上小下大,在规矩间不见拘泥,沉稳中显现灵动。壶高12.6厘米,壶身12.2×12.2厘米,全长15.6厘米,容积560毫升。壶底印“壶公冶父”,盖内印“吉壶”。壶身一面刻竹,上书“子冶竹中画竹,适日移荫,-因写其意”,另一面刻铭“翡翠婵婵 春风荡漾 置壶竹中 影落壶上 子冶”-,文人的闲适雅兴跃然纸上。如果和他的刻竹石瓢壶放在一起简直是绝配了。

提梁壶欣赏价格
▲方形提梁壶

荣卿段泥提梁壶

荣卿生卒年代不详,传世作品不少,但是文献资料缺如。此壶圆形壶身,桥型钮,三叉提梁,铭刻“永平五年 士芬刻”,盖内印“荣卿”。壶高13.8厘米,腹径12.2厘米,口径7.6厘米。宽14.1厘米。此壶朴素大方,圆润周正,泥色纯净,包浆莹润。

提梁壶欣赏价格
▲段泥提梁壶

范静安石瓢提梁壶

壶高11.8厘米,宽13.0厘米,腹径121.5厘米,口径5.7厘米。盖内印“静安”。范静安是活跃于清末民初的制壶名家,他将传统的石瓢壶改造成提梁壶别有情趣。壶身刻铭“上馀试枕味茶甜 丙寅(1926年)冬仲跂陶氏刻 ”。盖内“静安”小印。跂陶即著名陶庄经营人“金鼎商标”所有人吴德盛,也是陶刻高手。壶虽小但是大气,做工细腻,结构匀称,富有极强的文人气息,因此这种精致小品一般不用于品茗待客,而是作为案头清供的陈设摆件。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石瓢提梁壶

陈光明钵盂提梁壶

陈光明(1859-1930)是被誉为紫砂“二陈”即清初陈鸣远清末陈光明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作品精致典雅、质朴古茂、格调高雅,名闻一时。陈光明借用佛家化缘钵盂之形作壶,表达他对佛的敬仰和广结善缘的高尚情怀,因此他将他的虔诚精心倾注于他的作品中,整体的合理构建:壶身浑圆,提梁方正,寓意天圆地方;细部的完美修饰:表面光润如玉,线条犀利光顺,镶嵌壶盖与壶身天衣无缝,壶身敦厚古朴,成为他的经典名作。壶高15.0厘米,腹径15.0厘米,口径7.08厘米,宽17.5厘米。容积750毫升。盖内印“陈光明制”四字篆文款。

提梁壶欣赏价格
▲钵盂提梁壶

顾景舟高腰线三足提梁壶

顾景舟是当代紫砂艺术最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当今在世的紫砂业界大师级或稍有成就的壶艺家大多出自他的门下或深受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摹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传统,型制古朴典雅,品位高尚清新,工艺精湛无瑕,运线流畅犀利,件件堪称精品。他制作了多种提梁壶,几乎都是他的原创—提壁壶、此乐提梁壶、鹧鸪壶、高腰线提梁壶等。初看起来此壶似乎与陈光明的钵盂提梁壶有些相似,确实顾景舟在造型上吸收了陈光明的东西,比如壶身、提梁、壶嘴,但是他大胆的增加了自己的一些元素,最为突出的就是一改陈光明的卧足底为三兽足底,使壶站立起来;二是壶口上增加凸缘短颈;三是改桥型钮为钮扣型钮;四是在壶的肩部增加了一道凸起的弦纹和两道阴刻线弦纹。肩部装饰是顾大师的艺术特色,光素的壶身上适当的美化会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问题是如何拿捏准确有度。顾景舟的名作云肩如意壶就是在其肩部装饰了一圈贴花如意云头纹。腰肩线三足提梁壶用几道简单的弦纹增加了作品的灵动感,炫丽而协调。壶高16.1厘米,腹径14.5厘米,口径7.1厘米,宽17.4厘米,容积760毫升,底印“得一日闲为我福”,盖内印“顾景洲”。

提梁壶欣赏价格
▲高腰线三足提梁壶

图文/唐 新 民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当壶把变成提梁式

在紫砂壶的壶把造型中除了传统的端把,便是提梁了。紫砂提梁壶最早出现于宋代的紫砂初创期,那时人们饮茶的方式还是煮茶为主,因而在功能性和实用性上提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我们的先人在田间劳作时往往要带大量的茶水,所以我们今天熟悉的洋桶壶和蛋包壶等农耕所用的茶具都是提梁形制。今天九香与大家一起交流下,如果壶体不变把仅仅把端把改成提梁,你会觉得哪种更美呢?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石瓢

此为顾景舟先生所制石瓢,其形最早也称为石铫。

壶形上小下大,重心下垂,造型沉稳,壶身呈三角式,壶流、壶口、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符合科学性,观赏端庄敦穆。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石铫提梁

此为石铫提梁,乃是陈曼生与杨彭年改进石铫壶而来。

敛口、鼓腰、圜底,造型简练,浑朴有致;提梁作半圆形,与壶身衔接处之线条自然流畅。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景舟合欢

合欢为紫砂壶传统式样之一,其特征简洁、明快、素雅、精炼。

整体以弧线组合而成,自壶盖、曲流、环柄至足部无一折角及多余装饰,浑圆雅致。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合欢提梁

此壶杨彭年所制,改制为提梁,线条不失其优美,气韵生动。

壶身铭:客来茶罢空无有,庐橘微黄尚带酸。坡公句,子繁铭。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鱼化龙

此壶为黄玉麟创制,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壶身两侧各塑一鱼一龙浅浮雕,神韵灵动,栩栩如生。

壶盖也有一活动龙首耸出云端,龙舌伸缩吐注,妙趣横生。配以龙尾执把,浑然一体。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提梁鱼化龙

此提梁鱼化龙为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先生创作壶盖是云头如意,在紫砂壶结构上这是一个纲,统领下面的水纹云纹,一直连到壶身,飘逸灵动。设计上在壶嘴颈部增加两圈,使三弯嘴更加有力度。

由于是提梁,在原来壶把的位置作一团云水纹,丰富了构图。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供春

此为顾老所制供春,壶身以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供春提梁

此为当代制壶大家汪寅仙老师所作,壶身作扁球形,整体保留了供春壶形制。

又制三叉提梁,由粗而细向上延伸,提梁与壶钮之间的空间处理得当,线条亦是曲致自然。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觚棱壶

此壶呈方形,上敛下宽,壶身呈收口方形,四角圆转,平缓自然,转角过渡圆润饱满;底承犴门,弯流、耳形飞把,亦是方中寓圆。

桥梁钮与壶身身形相呼应。整器端庄大方,线面和谐,素雅简洁,古韵盎然。

提梁紫砂壶老提梁铜提梁
▲提梁觚棱壶

此壶为俞国良制三叉提梁款觚棱,制作严谨,器型格调雅致,提梁的虚实空间使此款别有韵味。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百科

紫砂壶装饰工艺简明图文对比

紫砂矿料粉碎到具有一定细度后,可作为紫砂坯体表面粉饰使用,称化妆土或盖面浆层(即现在俗称的粉浆工艺)(见图1)。化妆土的色泽均选取天然矿料作色泥,烧成后色泽鲜艳自然,呈半透明状的滋润质感。化妆土一般作涂层使用,也可用刀在化妆土层刻画出各种图案,使坯体底色露出来,即可在器表呈现两种颜色的图案(见图2)。化妆土也可用于陶刻后图案着色,或者可以利用样板,喷绘出各种所需图样。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1 粉浆装饰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2 通过刻绘露出坯体本色,形成对比效果

绞泥装饰
绞泥是受唐代陶瓷绞胎工艺的启发,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质性相近而颜色不同的紫砂泥料,有序或无序相间排列、揉和在一起,然后沿图案分割成泥条、泥片后制成坯体。绞泥图案纹样清晰,里外一致,自然逼真,具有不可复制性。(见图3)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3 绞泥装饰

镶嵌泥装饰
镶嵌泥始于原始彩陶的构图纹样,是采用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料或绞泥贴片等,运用镶泥、嵌泥的不同制作手法,完成几种泥料的镶接,形成一种规则整齐又富有变化的纹样图案。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4 黄金段镶嵌朱泥(俗称冰纹)

图5 紫泥坯体镶嵌白泥填充刻绘部分进行烧制
贴塑装饰
贴塑是用紫砂坯件本色或异色的泥料,预先捏塑好构件或雏形,然后以粘贴的方法进行装饰,再运用雕、镂等手法,完成整体的造型。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5 紫泥坯体镶嵌白泥填充刻绘部分进行烧制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6 本色贴塑工艺

泥绘装饰
泥绘流行于清朝初期,是运用色泥浆料以堆积、雕琢的方式,在紫砂坯体表面进行书画绘制。泥料的厚薄变化给画面带来了鲜明的层次感,是紫砂与中国书画相结合的种艺术形式。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8 本色泥绘装饰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9 泥绘装饰

还包括大家最常见的陶刻作品(见图10)以及浮雕、镂雕等等其他装饰手法。陶刻以后会专门开专题文章进行单独详细讲解。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10 陶刻作品

紫砂器素面素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作品,运用紫砂材质本身的装饰性能与造型、工艺技巧等高度结合,使作品获得良好的整体艺术效果,也赋予作品形、神、气兼备的艺术感染力。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紫砂泥料用于装饰的魅力。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图11 综合装饰作品

有的作品会同时使用多种装饰手法,只要运用得当,达到紫砂器造型与装饰的高度结合,既可提升艺术品味,也扩大了它对不同喜好人群的适应性,而且用于装饰的泥料属于天然矿物料,经高温烧成后发色沉着,古色古香,具有经久不褪的特点。紫砂艺人呕心沥血不断努力,从多个方面体现着紫砂器的材质美。

分类
紫砂百科

拼料(拼泥)的紫砂壶是不是不好?

拼料是不是不好?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拼料:

拼料泥是把不同泥料混合调配,并控制烧成窑温。当时多为炼泥厂与大师或名家专属定制的泥料,泥料优质独有,调制各有心法,配方密而不授,盛极一时的原紫砂一厂特拼紫泥(顾老与高海庚先生共同研制)就是其中的极品泥料之一。

什么是紫砂壶的拼泥
拼紫

按理说紫泥是不具争议的,但现在也是迷雾重重。

市面上有的人说有四号井、清水泥、底槽清、拼料……五花八门,令紫砂初学者坠云里雾里。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喜壶而已,只要知道原矿紫砂与拼紫两个概念就可以。

张雷紫砂壶
景舟石瓢 底槽清

原矿紫砂泥与拼料这两种都是不加化料的紫砂泥料,于在泥料中掺如生砂熟砂,那是为了方便成型和追求视觉效果的技术,并不影响其性质。此外,各种泥料的窑烧温度会直接影响到烧成的色泽,喜壶人只要喜欢其烧成的色泽效果就好,又何必管他是几号表,管他窑温是1100度还是1150度呢。

1、纯矿紫泥

顾名思义,纯矿的意思就是用单一紫泥矿炼制的紫砂泥料,而非由几个成份不同、存在色差的泥矿混合炼制。

2、拼配紫泥

拼配紫泥简称“拼紫”,简单来说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配在一起加工成的泥料。

泥料拼配的话是不含化料的,所以也不是化工泥,如果是为了追求某种特殊颜色效果而加入铁红粉、氧化钴、氧化锰等化料,那便不能称为紫砂,管它是不是单一矿料。

什么是紫砂壶的拼泥
拼紫

泥料的拼配不是今人发明,而是古已有。明末紫砂艺人对泥料的选择已经讲究,他们已经会使用几种不同色泽的泥料,通过不同的配比,或者掺以钢砂、泥砂,使色泽变化更加丰富,得到更好的观感和手感。

什么是紫砂壶的拼泥
朱泥调砂(为了达到梨皮的效果)

个人认为泥料拼配是一门单独的学问。因为不同矿料炼制的紫砂泥料,其窑烧的温度和收缩比是不一样的,配置不好便很容易把壶胚烧裂、变形、花泥。好的矿料拼配在一起,经过精心炼制、陈腐,做出来的壶色泽、质感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什么是紫砂壶的拼泥
绞泥作品 放大看泥料细节

炼泥的师傅的技术多是祖辈相传,对外秘而不授,许多都有自己一套独门炼泥秘技,并因此使作品与众不同。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泡茶的讲究

紫砂壶泡茶并不难,
难就难在使用过程中,
既能泡好茶又能养好壶,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用紫砂壶泡出好茶的小诀窍!

温杯

“温杯”,是安全使用紫砂壶的一个前提(特别是冬天,注意,千万不能用烫水!)
先用温水注入壶内,让壶体先适应温水,再就是让壶的气孔吃满水,故而让壶体被水撑起骨架,增加壶的张力以免壶温上升过快造成压力外泄无法分解而撑坏身桶。等壶适应了温水,然后在上开水就没问题了。

茶量

取茶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茶叶太少的话茶香不足水味太重,太多则茶味过浓,一般来说100毫升左右大的盖碗,放5-7g干茶,能够充分体现一款茶的特质,当然不同的茶叶,投茶量也就各不相同,如:
绿茶——普遍来说,绿茶是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类,且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得块,紫砂壶冲泡的时候,放差不多刚好覆盖满壶底部的量就可以了。

红茶——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更多。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乌龙茶——乌龙茶的种类、类别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和球形,条形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6到1/5,球形则盖过紫砂壶底部大半就可以了。

紧压茶——紧压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6。有些紧压茶比较紧,“密度较大”,所以可以适当减少投茶量进行微调。
白茶——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紫砂壶容量的1/5或1/4;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紫砂壶容量的1/6就可以了。

全手工紫砂壶壶型
子冶石瓢

水线

“水线”,就是注水方式,常见的有四种:高冲、高吊、低冲、低吊,注水点还分螺旋形注水、环圈注水、单边定点注水、正中定点注水等…
水线的高低、快慢、疾缓、走势、粗细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分别影响着茶汤的温度、浓淡、协调度、均匀度和饱满度。
有些茶因为强调汤感,其茶本身内涵物质丰富,咖啡碱含量高,所以对冲泡手法要求较为独特;注水时沿杯壁定点注水,避免击打茶叶,出汤时也应避免出汤过急(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稠厚的汤感,另一方面是避免咖啡碱过度析出,使得茶汤过于苦涩)。

水温

水温是首当其冲的泡茶关键,但每种茶都有最适合它的温度,如:
绿茶——一不能用太烫的水,让茶汤变苦变涩,但又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一般常用的是85℃的水,可能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微调;

乌龙茶——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
紧压茶——紧压茶有“三年以下开盖泡,三年以上扣盖泡”的说法,原因是“年纪较轻”的紧压茶发酵度不高,盖上盖子会像绿茶一样把茶汤闷坏,而三年以上的紧压茶因为后期自我发酵则不存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