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砂壶人名

范友良简介

范友良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

 

范友良紫砂壶
范友良

范友良承家族之志,初师吴扣华,其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所制作品典雅大方,美用共存。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设计能力,后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先生为师。师父悉心教导及自身对紫砂艺术的勤奋钻研,范友良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范友良30余年研砂索陶,日积月累,从未倦怠,从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紫砂制壶技术,尤其在传统全手工成型方面,有着颇为精深的造诣。作品构思新颖,韵味独特,博采众长,壶纳百川,在借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吸收传统相关艺术门类中的精华,在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上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范友良说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获奖是在2016年景德镇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当时通过展陈、演示、比赛、体验等形式,全面展现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作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项目的宜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范友良现场制作《松风》,在全国200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夺得陶瓷手工成型项目比赛一等奖。令人称道的是,一等奖5名获奖者中,4名为景德镇当地人,只有范友良是唯一一名“外来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吴晓林称赞范友良“为江苏省做了贡献,也为宜兴人争了光”。

范友良紫砂壶
范友良紫砂壶 鸣远梅桩

作为一个虔诚的艺术家,范友良内心感恩时代给他的机遇,经常想着对社会的回馈。30年来,范友良始终怀着一颗公益之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2011年,在北京梅地亚中心的一次展会上,范友良与友人闲聊时,无意中听到一名10岁小姑娘得白血病无钱治疗的消息。“她需要我们的帮助!”范友良与其他参加展会的紫砂艺人一拍即合,一同前往医院看望小姑娘,详细了解情况后,便商量着开展了一次慈善拍卖。范友良将《情有独钟壶》列入拍卖名单,并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拍卖所得的6万多元捐赠给了这位白血病患者。

同时,他在宜兴市的工作室常年开设紫砂公益培训班,在大专院校挑选爱好紫砂行业的年轻人教授他们制作紫砂的技艺,一方面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另一方让更多人有一技之长,有份养家糊口的生存技能。从艺以来,范友良在技艺传承方面亦以身作则,带徒传艺二十余人,精心教导,倾囊而授,致力于培养创新复合型全能人才,许多弟子都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近几年,其带领弟子一同创新创作了多款优秀作品,并多次在国内外艺术交流活动中获奖,为紫砂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

范友良紫砂壶
范友良紫砂壶 君子风

范友良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父母这代老一辈传承人,不仅仅是血脉的传承,更多的是一种梦想的传承。从小我就渴望成为像父母这辈的人:对艺术的敬畏、对工艺的严苛、对制作的热爱以及一颗饱涵敬业、坚持的‘匠心’。心怀一颗匠心,才会做出高品质的作品!”

部分荣誉

2019年1月,荣获江苏省人社厅颁发“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称号;

2019年6月24日—6月29日,参加中央统战部第二期自由职业代表人士理论研讨班;

作品《汉语•唐风》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最高奖,201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

2019年9月,获无锡市委统战部颁发建国70周年“同舟之星”称号;

2019年9月,担任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专家和宜兴高职业技术学校客座教授;

2019年10月,作品《汉语》获江苏省文艺大奖、民间文艺奖金奖;

2019年11月,参加中央统战部“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建国七十周年学习贯彻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2019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宜兴紫砂二厂蜀山陶集创意街区

当我们在感慨每个现代化的城市都长得一样的同时,承载城市特色的老街道却在静悄悄的消失。年轻人慢慢搬离,原本的活力渐行渐远,房屋结构变得不适合居住,最后慢慢地被时代的浪潮淘汰。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文脉,承载着一代人记忆。如何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让老街延续“乡愁”,是群众和开发商探索多年的重要课题。

一些成功的老街区被改造成了城市的旅游名片,成为居民和游客打卡的网红地标。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丁蜀镇的紫砂二厂旧址改造项目,将把陶都历史记忆与现代创意商业融合,将成为紫砂文旅的新名片。

该项目将在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在保留与传承时代陶都标志性记忆的同时,创新植入创意办公、潮流商业主题业态。其主体园区蜀山陶集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以陶文化为主体,致力打造集文创核心区、高品质生活体验区、现代陶艺与科技融合区等多种功能与体验为一体的一站式创意园区,以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这里创业、旅居、学习等。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宜兴丁山 紫砂二厂原貌

园区在建筑更新上,将提取原紫砂工艺二厂旧砖墙、工业风混凝土墙面等工业记忆,融入现代且轻盈通透的玻璃装饰等,使新老建筑装饰互相碰撞。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效果图

项目还将邀请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团队,建设地标性美术馆,配套会展中心、蠡河滨水景观带,不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搭建全球新潮风向标。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效果图

原宜兴紫砂工艺二厂见证了陶都紫砂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承载着一辈匠人们弥足珍贵的年代记忆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宜兴丁山蜀山陶集

蜀山陶集项目通过对老厂房进行改造和利用,迭新陶式生活,打造丁蜀客厅,将实现城市精神的延续与再生,成为处处惊喜的新兴文化创意街区。

分类
紫砂百科

丁山陶批站印象

陶批站,全称叫陶瓷批发站,是现在丁蜀镇城区唯一未被现代化房产开发的地方。自古以来,蠡河两岸,从未有过专事陶瓷产品装卸码头的记载,唯有此处“小丁山”的陶运码头,在宜兴陶瓷产业的历史上,风风光光、热热闹闹地存续了近半个世纪。

宜兴丁山陶批站
宜兴丁山陶批站码头地标

1954年,江苏省供销社成立了“宜兴陶瓷批发站”。(以下简称“陶批站”)。“陶瓷站“门头东侧数间砖瓦平房,就是当年陶批站洽谈业务、开票结算的办公点。

宜兴丁山陶批站
宜兴丁山陶批站宿舍区

陶批站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对宜兴的绝大多数日用陶瓷产品实行统一的统购包销,平衡产销计划,改善运输条件,扩大经营范围,使宜兴陶瓷生产蒸蒸日上,商品覆盖全国城乡,为丁蜀镇陶瓷生产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搬运站、装卸队、陶副站等辅助单位,也先后应运而生。“镇专联“、“丁航”等航运部门相继成立,由原先的零皇散户结成规模,多条轮拖行驶在蠡河之上、大江南北。团队经菅,形成合力,统一部署调度。

原来本没有红星桥,为连通老陶批站到下滩陶缸码头的必经之通道,七十年代而建成。

宜兴丁山陶批站
宜兴丁山红星桥

原鼎山米厂南的红星桥洞下照片。紧挨陶批站西边的小巷弄。穿过小巷,就来到下滩“江苏省供销社陶瓷公司了。

 

宜兴丁山陶批站
江苏省供销社陶瓷公司

2000年,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又更名为“宜兴市苏农陶业有限公司。

自古以来,大缸搬运无疑是陶都窑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口径一米多、自重二三百斤重的畅口大缸,从窑里到货场,再下到船里,全都靠滚动操作来进行。大缸下船前船户需多人预先架设好二条跳板,一条用作缸滚动,一条为操作工人行走。船舱内底层大缸铺设好以后,每只大缸内都填充满各类小件陶器。然后几个操作工齐力配合,再在每只大缸口上对户大缸一层。有条件的船户这时要加铺一层木板,以此类推,直至大货船装满。滚缸不只是男子汉的专利,在陶批站工作过的女子个个都会。因为滚动大缸靠的是“四两拨千金“之巧力,关键是要拿捏好大缸之重心。双手先在一边缸口沿一推一拉,再稍用力将口沿拉向自己身边,这时的缸底腾空侧立,趁势盘转缸口滚动,大缸在速度、引力、惯性的综合力下慢慢滚动,越来越快。快速滚动中的大缸只需用一只手稍稍将口沿带动。只要你能熟练掌握缸的重心,多笨重的大缸都会乖乖听从你的指令,自然而然地滚动到你需要它到达的地方。

宜兴丁山陶批站
照片来自蜀山古南街宣传栏

陶瓷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破损。无论是下船或是装上卡车,都需要用草绳对产品进行包扎,以减少在旅途中的损坏。请您不要小看包扎工很熟练地左旋右转,一会儿的功夫就包扎好一大场地的陶器,其实真是挺不容易的。真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您只要看看他们那布满老茧那粗糙开裂的双手,这其中辛苦,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

 

参考资料:
1、[ 江苏省志 陶瓷工业志 ]
1994年1月 江苏人民出版社 编缉缪亚奇 图片陶基中
规划将该地区定位为蜀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蠡河历史文化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滨水产业更新示范地段。
2、 [ 无锡野史 ]
2001年5月 中国社会出版社 张永初等编著。
3、 [ 宜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及新发现 ]
2011年6月 内部出版刊物 宜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编缉委员会

本 文 作 者 君 子 兰 ,版 权 归 原 创 所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