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壶底中的一捺底

以前九香有在朋友圈发布过一把纳瓢,一位壶友近日问我这把壶为什么叫纳瓢,其实这个纳字是捺字的谐音,取海纳百川之意,本质上是和这把石瓢的壶底类型有关,因为这把石瓢紫砂壶的壶底是采用了“一捺底”,故而得名。紫砂壶底有很多样式,但这些壶底并不是随便加的,应是与全壶一气贯通的。经过数百年的演进与反复推敲,经典茗壶的底足形成了固有的定律,它们是经过一代又一代陶艺大师的设计与精炼,在紫砂陶制作实践的基础上,所凝结的智慧结晶。

紫砂壶底讲究与壶整体匹配和谐自然,浑然天成,有时还要凸显壶的精神气韵,提携整器的神韵,有时一个好的底足亦会成为神来之笔。

一、紫砂壶底的分类

壶底有方与圆、凹凸与平、圈足与起脚、筋纹与树桩等形式。壶底大概可以分为:三钉足、四钉足、加底、一捺底、平底、托榫足、象足等。

二、紫砂壶底的定律

经过历代陶艺大师的精炼推敲,使一些经典茗壶的壶底有了“定律”。如石瓢壶底立三足,传炉壶底并立四脚,线圆壶常为一捺底,而井栏壶通常为加底。

三、一捺底的制作过程

一捺底也叫罗汉底,就像在球面上按捺瘪陷成的凹窝一般。窝是凹进去了,那周边自然就凸出来了,这凸出的周边就做了壶足。

这个“捺”字很有意思,既表示壶底是身筒向下的弧形向内里延展,又表明此底是按捺而成。有点像小孩子玩泥巴一样,有种说不出的童趣和天然。

1.底片成型的工具—虚坨

紫砂壶的一捺底

2.做一捺底壶,上底片前必须在虚坨上把底片虚起来

紫砂壶的一捺底

3.上底片

紫砂壶的一捺底

4.一捺底使用的虚坨

紫砂壶的一捺底

5.用虚坨均匀地敲击底片,使之凹下去,直至一捺底完

紫砂壶的一捺底

6.使用工具对一捺底进行整修

紫砂壶的一捺底

一捺底是紫砂造型所特有的一种式样,原因在于,紫砂一般不上釉,没有烧成时粘黏到棚板或者匣钵上的忧虑。在处理圆形器紫砂壶上,一捺底十分贴切,显示出干净、利落、洗练、灵巧的紫砂壶底部形态。九香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壶底,特别在冬日里,端着这样的壶,倒出鲜活的茶汤后,一手握把,一手抚摸壶底,圆润的自然过度,微微的烫手感,温暖、喜悦下,有种摸着婴儿小屁股的圆满。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中的天青泥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

天青,大雨过后天空初晴的颜色,云散天开,朦朦胧胧,氤氲着一层诗意。这纯净清丽之色,源于宋徽宗这位艺术大师的脱俗审美追求。

天青泥紫砂壶

宋徽宗笃信道教,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清极遁世、静为依归,追求一种很清静的感觉,淡如烟雨的天青色,正是徽宗所追求的理想之色。

宋徽宗为汝窑瓷器釉色定名时,御批:“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自此,天青色即为汝窑瓷钦定之色,亦成为影响华夏千年审美的中国绝色之一。

天青泥紫砂壶

你是否知道,在紫砂之上亦有这千年的中国绝色,让我们走进紫砂珍稀名泥——天青泥的世界,走进属于紫砂的天青绝色。

天青泥珍稀贵重,属于紫泥系列,产量稀少,很多人对其泥性的认识并不清楚。我们以黄龙山4号井所产的优质天青泥,为你揭示其优越的泥性,尤其高温烧制时,让你感受紫砂上“雨过天青破云处”的净寂之美。

天青泥紫砂壶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融古壶

天青泥,最早的记载见之于,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现存传世作品,明确注明是天青泥的是,清中期杨凤年的风卷葵壶与梅段壶,另外杨凤年的竹节壶,对其颜色的描述,是与上两把完全相同的“暗红泛青紫”,也是天青泥。但终未注明是天青泥之作。

紫砂泥的呈色,因窑温不同而不同。优质泥料的窑温跨度大,颜色变化亦大。黄龙山4号井的天青泥,其烧成温度从1100多度到1400多度,其颜色从黯肝色到天青色等。在1300多度高温烧成后,天青泥之天青色净寂迷人,具有冲淡之美,耐人寻味。

天青泥紫砂壶

▲天青泥 1300多度高温烧制 秋韵壶

在古代,天为阳,地为阴,雨过天晴,阳刚之气非常盛,视为吉祥的象征。这如淡烟般的朦胧天青,单纯素朴、隽永端庄,充满禅意的意蕴与深沉高雅的造型,将其与自然融合得如此切贴,可谓天人合一、物我相亲,让我们感受一种原生态之美。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将道、德、仁纳入艺术的自由境界,“游于艺”更多的是,超脱于单纯的技术技巧之上的人性修养之美。做壶如做人,壶品即人品,好的紫砂作品,除带给我们美好的艺术享受之外,还闪耀着紫砂匠人的人格魅力之光。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建盏与紫砂壶可谓茶具最佳搭配

器为茶之父,要想品一壶好茶,首先要有一套上好的茶器。茶器的选择关乎其发茶性的效果,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在众多茶具中,建盏与紫砂壶究竟该选择那个其实不是个问题,因为紫砂壶与建盏的组合,是很多茶人壶友的首选。在味蕾享受之余,亦徜徉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中。

紫砂壶是泡茶圣器,文震亨在《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建盏秀丽典雅,《茶录》所云:“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焙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一、紫砂壶与建盏原料的地域性强

天下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宜兴丁山特有的紫砂矿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建盏产自建窑,以建窑原产地的原矿泥胎和原矿釉制作,大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古时隶建宁府瓯宁县)。

出生地即是代名词,紫砂壶与建盏原料的地域性强,历史文化传承悠久,各领风骚,深受人们的喜爱。

许华芳紫砂壶

▲许华芳 紫砂作品

二、都在简约质朴中凸显艺术价值与魅力

紫砂壶造型多样,圆不一相、方非一式,纵观紫砂发展历史,纵使有过华丽糜繁的宫廷风格,但简洁朴雅的文人紫砂,始终是紫砂壶审美的主流,并将书法、绘画、篆刻融于紫砂壶艺,在紫砂壶上展现中国文化的精粹,有浓浓的书卷之气,延展紫砂文化的无限张力。

建盏造型以质朴取胜,没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受清新的自然之美。建盏内外饰以变幻莫测的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等纹样,美不胜收。

这种装饰纹样与手工绘制或刻画、模印不同,它既依靠釉料配方的变化,又依托窑内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纹理,往往产生于意料之外。因此,具有无穷的艺术魄力,似为鬼斧神工之作,同时也映证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思想。而这一点又与紫砂壶的颜色,因窑温的不同而变化相契合。

紫砂壶与建盏的艺术魅力,都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都是中国艺术在国际上的亮眼名片,饮誉海内外。

外销的宜兴紫砂壶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甚至有多个国家进行仿制。早在1667年(康熙六年),荷兰德尔夫特已出现仿宜兴壶制品,著名的陶瓷大师兰伯特斯·克莱夫斯在1672年发现了,仿制宜兴朱泥壶的方法,后经过多年研究,制作仿宜兴壶技术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

紫砂壶如何鉴赏

▲朱泥 仿古

在日本,一方面陶艺家主动从紫砂壶上汲取营养,另一方面,还有宜兴紫砂壶工艺师远赴日本传播紫砂壶的制作技艺。

公元 1511年日本古籍《君台观左右账记》明确记载了建窑曜变盏,并称之为世之至宝。现传世的曜变建盏海内外仅见三件,全部在日本。

一为东京静嘉堂文库曜变盏,二为京都龙光院的曜变盏,三为大阪藤田美术馆的曜变盏。这些无价之宝早就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加以珍藏。在中国国内,至今尚未见到完整的曜变盏。

建盏与紫砂壶

▲龙光院的曜变盏

 

三、都注重器物的实用功能

紫砂壶的制作,讲究大小是否适合人手把握,是否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容量、高矮是否适度、得当,口盖是否严,出水是否流畅等,这些使用者所关切的点,要产生舒适、愉悦、美的享受等心理感觉。

唐彬杰紫砂壶作品

▲紫泥 泌泉

建盏的造型,底径和盏面的口径比例相差较大,盏壁外撇角度大,为斗笠形,盏壁斜直,盏壁四周在离沿口 1 至 1.5 厘米处,稍向内折,盏沿下内折线能起到斗茶注汤时标准线的作用。

上大下小的“V”字线形,在饮茶的时候,能够把碗内的美丽釉色花纹一览无遗,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再者这种造型手握合适,大小正宜。

从建盏的胎质来看,这种胎质有其独创性,是一种铁质胎,这种胎体比较厚,能够耐高温,保温性比较好。

建盏与紫砂壶

▲南宋建窑兔毫束口盏

紫砂壶与建盏所蕴含的艺术性、实用性、文化性、科学性等特性,展现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和谐原则,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

分类
壶品推荐

承健紫砂壶作品欣赏

年年有余
承健 紫砂界中青辈实力陶手
黄金段泥 · ±300cc · 全手工

承健紫砂壶价格

【赏析】

此壶造型古朴而不失趣味,
壶身上的三条环纹非常写意,
使壶身看起来就像是一潭碧水,
浑圆饱满、丰盈。

承健紫砂壶价格

鼓盖上的壶钮似跃出水面的金鱼,
惟妙惟肖,活力迸发,充满张力,
整体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承健紫砂壶价格

直嘴似鱼嘴,
以双圈为壶把,
更有灵动之势。

承健紫砂壶价格

作品以“鱼”为主题,
取名“年年有鱼”也是年年有余之意,
是吉祥、富贵的象征。

承健
紫砂界中青辈实力陶手,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1970年生于宜兴,涉足紫砂已有十多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吴震、谢曼伦夫妇,其技法熟练程度堪称一流,对于各种工具的制造和应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承健为人低调,处事严谨。这点从他的作品上完全可以表现出来,尤其在壶的细节处理上精益求精,壶的工和艺并驾齐驱,在紫砂圈内有相当高的认同感。
在传统中融入新的元素,也是他壶艺的一大特点,可能大陆壶界朋友对他比较陌生,不过在台湾市场,承健老师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分类
壶品推荐

顾美群紫砂壶艺术

紧靠太湖的洋渚村,多年前我也去过,记忆中,那是汪着一滩水的村落。波光倒影里,人影绰绰,房舍清明,白黛烟青,草茂树繁。当时,最羡慕的是那里的女子们,坐在闺房里,不绣花,不作鞋,而是把玩着手中那团湿润的泥,那泥不粘手,却糯软;不生硬,却刚坚;不艳俗,却水灵。

猜想,那时候,顾美群肯定也坐在闺房里,做壶备嫁妆。母亲和她坐一排,两张泥桌,两张竹椅子,两把泥搭子,两团泥。泥在搭子的拍击下,快乐地吟哦,而美群在母亲的话语里倩笑……

感谢岁月有情,感恩陶都文学院,仆仆红尘中 ,让我有机会和美群同窗共读。一方清雅的角落,我们彼此交换着快乐心得,浅浅深深,明媚了日子,精彩了生命,从此成为可说话的朋友。

顾美群的工作室不大,但却“赫赫有名”,接待过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奥斯丁·P大学、韩国弘益大学、韩国檀国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前来研习陶艺。正如陶协会长史俊棠所说,在美群的精心撮合下,每年总会有几批欧美陶艺家甚至国际陶艺学会会员光顾洋渚村,使这个太湖边上的小镇蓬荜生辉。

顾美群紫砂壶价格

▲顾美群作品:稳

而此刻,这里,安安静静的。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青草的味道。美群和母亲并坐在茶桌边,细致地帮母亲把车厘子的果柄摘去,一个个塞进母亲的嘴里,母亲笑得像个孩子般单纯,她告诉我,以为自己78岁呢,原来87岁了啊。她告诉我:“小 小的美群在还没有泥凳子高的时候,脚下垫着一张小木凳,乖巧地在我的身旁,不停地捏弄泥巴,看着她安静、认真的专注神态,我就喊她‘小师傅’。”正是这种特殊的“待遇”,使得美群在幼年时就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

顾美群紫砂壶价格

▲顾美群作品:童乐

顾美群紫砂壶价格

▲顾美群作品:三足馨香

又是中秋。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那般的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其实呢,世间皆般事,都在静中见,人情若淡守,始终情谊长。安然一份禅心,便可固守一份超然,所以,真正的艺术家是躲在寂寞角落里微笑着的“小神仙”。顾美群爱静,却不自闭于一舍,因为艺术需要交流。从1998年开始,顾美群陆续到过景德镇、台湾、美国、日本、韩国、丹麦等地的陶瓷产区、艺术中心和博物馆,并在当地的大学里,为他们做壶艺讲座和示范教学。

顾美群紫砂壶价格

▲顾美群作品:一片清心

 

陌上流年婉转,飞花飞去又飞来。顾美群除了出去艺术交流,就是静静地坐在泥凳前,轻拾那一团砂泥,一壶清雅,一壶心语,柔了岁月,艳了壶途。她在最美的年华里,把自己活成一朵荷,不为懂得,只为慈悲。她说,30多年的砂海搏浪,让她感到喜悦和欣慰。让她感到喜悦的是,儿子在她和丈夫的督促下,学有所成,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了他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让她欣慰的是,她的徒弟中,有好几位已经成为砂海弄潮儿,还有好几位正在扬帆出航。不求桃李满天下,只求堂前花满枝,路漫漫兮,她将上下求索……

顾美群简介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江苏省妇女代表

宜兴市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

1966年生于宜兴制陶之家,本科学历。1998年创办《美陶缘》宜兴壶艺研习营,曾在美国、韩国及中国台湾的知名大学做壶艺讲座和示范教学,执着于紫砂壶艺创作34年,在简约中把握特殊的创新视角,将形体、生命、哲理、生活态度融入创作,显示出不同的语境和追求。所创作品在国内外专业陶瓷展览中获奖项三十多个,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20多项、发明创造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多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及国外文教基金会收藏。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朱泥紫砂壶鉴别要领

朱泥紫砂壶在沉稳厚重、内敛古朴的紫砂壶中可谓一枝独秀。然而由于泥性的关系,朱泥壶很难烧制,多多少少会有些缺陷。有人说,爱好朱泥壶的人心地比较宽厚,既爱朱泥之精巧温润,又能接受朱泥的不完美。

一、朱泥泥色
朱泥壶因泥料、窑温的不同,红色效果丰富,它在紫砂之上演绎中国绝色——中国红。从朱红、绯红到降红等,跃动在朱泥壶上的中国红,诠释国人的心里“底色”。

中国红是民族的象征色,它渗透到中国的渊源、奔流在中国文脉之中,源于对大自然的太阳崇拜、火的崇拜和对人类自身生命象征的热血的认识。更是中国人心目中镇邪的色彩,威胁生命生存的妖魔鬼怪都怕红色。

朱泥壶油性强,砂性弱,熔点低,结晶充分,收缩比例大。由此造成了朱泥壶致密光润,音清而远,蕴茶愈香的特点。

黄美萍紫砂壶

二、朱泥无大品
在好古尚拙的紫砂世界里,朱泥坚持以小巧为上,以秀俊为美的个性。一切皆因朱泥无大品,小壶传天下。

诚如《茶疏》中所说“茶注宜小,不宜甚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宜于散漫。”“壶小则香易聚,壶大则味不佳。”朱泥小壶正应了此话。小壶小杯,浸出物高,细啜慢品,茶之香、茶之味,也就愈发浓郁。

黄美萍紫砂壶

三、收缩率高
由于泥性的原因,朱泥壶的烧成收缩率为20-30%,从而使壶体表面产生或多或少的皱折,这些皱折经久使用后,只能看到而手却感觉不到,所以坊间有“无皱不成朱”的说法。

当然,无皱不成朱并不是绝对的,尤其是现在工艺水平提高后,褶皱出现的概率相应地降低。

朱泥壶的成型难度在于:泥胚疏松,故成型易开裂,结合较难掌握;收缩比率大、成品率低、大器极难烧成。有些朱泥含铁极高,烧成温度稍高,就会有铁质析出,出现铁熔点。所以朱泥壶,无论那位名家所作,都不能按其它泥料的紫砂壶的标准来要求,一般都有一定的缺点,不是品相不端庄就是盖与壶合口不好,或流嘴或柄有扭曲,歪瓜裂枣极其普遍。

尤其是朱泥中的大红袍,泥料张力低,收缩比几乎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艳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朱泥在烧制温度、预热烘干时间,比其他紫砂泥还要长,冷却过程也十分缓慢,稍有不慎就易变形和窑裂,且收缩率又高,因此成品率低(60%左右),也很难做大,这使得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朱泥壶。

四、朱泥茶香
朱泥壶因壶小胎薄,质地坚硬,氧化铁含量高,蓄热能力较弱(对热能的消耗较少),热气的气势活泼外放,壶身的传热性能易受外在空气的影响,易降温,故茶香容易发挥出来,茶叶中的苦涩味释出较少,茶汤显得鲜嫩清冽,茶味的喉韵有极润滑的效果。

如果有一把朱泥壶,能像其它泥料的紫砂壶一样工整,遇到就不要错过,能拥有就是缘分。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你见过那些能“活动”的紫砂壶吗

在琳琅满目的紫砂壶作品中,有这样极少的紫砂壶,它们在紫砂大师们的精心设计下,触之能动,动静的结合。使静态壶体的动物、果实活了起来,更增强了紫砂茗壶的情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是中国艺术的审美追求。

紫砂壶中的“活动莲子”与“活动龙头”最经典,自诞生之时起,就夺人眼球,成为魅力恒久,传承至今的艺术瑰宝。

活动的莲子系列

活动的莲子,是不是陈鸣远创造,目前难以考证,但从传世作品来看,他是最早使用这一绝技的。据传他制作的松鼠葡萄壶,其上的松鼠头也能活动。

陈鸣远以莲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如莲形壶、莲蓬水注、笔洗等,其莲子不论是在盖部,还是在身部,触之都能动。

活动紫砂壶

▲苏州博物馆 陈鸣远莲形银配壶

活动紫砂壶

▲陈鸣远款段泥莲蓬水注

 

水注以莲蓬为体,正面镂雕十六粒蓬子,粒粒皆能活动。注底雕塑两颗茡荠和一杆老藕为足,乌菱为执把,一枝由底窜爬而上卷曲的莲叶巧作注嘴。整器布局合理得体,创意工手一气呵成,各式水生植物质感刻划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而注盖伏一灵机待捕的青蛙,正端视注沿一颗生生潜行的小螺,蛙螺对视则更尽显作品点晴之笔,精神所在。

在后世大师中,以莲为形,融入活动莲子的紫砂茗壶,典范的代表是裴石民大师与顾景舟大师,莲子一半嵌于壶盖、一半鼔于空间,粒粒饱满、生动自如,摇动时,传出灵灵之声,仿佛耳畔传来,诵读周敦颐《爱莲说》的朗朗书声,妙趣自若。

活动紫砂壶

▲裴石民莲心壶

 

活动的龙头系列

由邵大亨创作的鱼化龙壶,不仅有活动的龙头,更有活动的龙舌,在倒茶时盖上的龙舌会顺势伸出,妙趣横生,在传承中出新。

活动紫砂壶

▲邵大亨鱼化龙壶

在后世大师中,鱼化龙创作的典范代表是黄玉麟与朱可心,朱可心在鱼化龙的基础上,创作了云龙壶。汪寅仙大师,在回忆师父朱可心的云龙壶时,有对“龙舌”的细致描述。

 

朱可心先生创制云龙壶及套壶,有墨绿色、紫色、灰色,也有红色。见到作品都是一次学习享受和振奋。壶盖面巧妙设置如意为摘手,盖的侧面探出一条龙头,能伸能缩。他说,他做龙头的诀窍是龙头在倒水时,舌头比龙头伸得快;在放平时,龙舌头也比龙头收缩在前。

 

汪寅仙大师在鉴定师傅的云龙壶时,会试探龙头的诀窍,试摸一下龙头的伸缩情况,看是否如老师生前所讲的情况,龙头不但活动自然,在壶倒水及放平时舌头比龙头伸缩要快。

活动紫砂壶

▲朱可心 云龙壶

 

“活动龙头、龙舌”的制作程序:

搓一根泥棍, 雕塑出龙头,从龙嘴后头向前挖出圆洞,直到龙口。把“前尖平后粗圆”的舌头,从后面的洞插进去,试一试舌头活动的状况,然后用泥把后面的洞封死。

壶盖制作成中空的,适当位置开一圆洞,把装好“龙舌”的龙头装进壶盖的圆洞里,
处理好圆洞口,“活动的龙头、龙舌”完工。

龙头雕塑、壶盖挖空、龙舌按装、龙头按装,四个难点,全凭感觉、手上绝技,然后去接受火的洗礼。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曼生紫砂壶壶铭欣赏

曼生壶是文人壶的代表,对后世影响深远,而深刻隽永的曼生壶铭,则是其精华所在。曼生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完美体现,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

曼生壶铭,通常会与茶、水或壶的造型相关,并且能够抒发文人的胸怀,不仅字字珠玑,更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文学世界。

请跟随我们的笔触,感受曼生壶铭的文学艺术魅力。

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

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为江听香铭 石铫提梁壶

“铫之制,搏之工。自我作,非周穜。”典出北宋周穜赠壶予苏轼的故事。

根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古人煮茶的用具原是以青铜或生铁制成的鍑(fù,或作釜),后来演变成铫(diào)。

大文豪苏轼的好友周穜曾送他一把石铫壶,也就是由釜改良而成的,有流有柄的砂陶煮茶器。苏轼得到此石铫壶之后,曾作了一首诗《次韵周穜惠石铫》给周穜,以表达感谢之意 。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
蟹眼翻波汤已作,龙头拒火柄犹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诗中赞扬石铫壶这种新产品,由于在材质与器身设计上加以改良,因而更适合用来煮茶。而这把当年周穜送给苏轼的石铫壶,后来于清代乾隆年间被尤荫收藏。

曼生紫砂壶

▲石铫提梁壶

一面刻仿坡公石铫作酒器,另一面刻君子有酒,奉爵称寿。

饮之清心,黑白分明

曼生紫砂壶

▲棋奁壶

棋奁壶,壶身铭文“饮之清心,黑白分明”。棋奁即围棋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比喻是非分明,好事坏事的界限都清楚明白,然后百姓就知道所应该做的事了。

再加上棋子是黑白二色,更是一语双关。而人生如棋,棋要一步一步地走,谁也不可能一步取胜,人生一样不可能一步登天。走棋须谨慎,有时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做人也是如此。

再者,棋如人生不得焦躁,需保持平常心,淡看胜负,回归坦然与自信,在棋局中遇到险阻胶着时,方能做出更好的决断。

因此说,此壶壶铭的内容不仅切壶、切茶、更是切处事哲理,取材棋奁作壶,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是为桑苎翁之器,垂名不刊。

曼生紫砂壶

▲故宫博物院 飞鸿延年壶

《易经·渐卦》:“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鸿渐于磐,饮食衎衎(kàn),意思是说鸿雁已经渐渐地飞到了河边的大石头上,可以自由自在的享受丰美的食物。所示吉祥不言而喻。

陆羽,字鸿渐,号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汉代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意思是外表本质都美好,百年来都没有比得上的,名声流传极为久远,永远不会磨灭。

曼生紫砂壶

▲安康市花园民俗馆藏 飞鸿延年瓦当

《三辅黄图》:“长乐宫有鸿台,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筑,高四十丈,上起观宇,帝尝射飞鸿于台上,故号鸿台。”

北斗九星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左辅、右弼、摇光,后来辅星与弼星,渐渐隐失,成为七现二隐,所以今有北斗七星之说。

底款源自飞鸿延年瓦当,为秦代鸿台观宇瓦。瓦当面上有“延年”两字,字体处于篆隶之间,下为一伸颈展翅之飞鸿,在飞鸿及延年之间,有对称分布的八个乳钉,还有飞鸿张嘴欲衔的一个小乳钉。这九个乳钉,即“北斗九星”。

饮之吉,匏瓜无匹

曼生紫砂壶

▲匏瓜壶

匏瓜,俗称瓢葫芦,是葫芦的变种,古代用作男子无妻独处的象征。曹植《洛神赋》中有“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意思是为匏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

在清朝官制中,部分官员的家眷是不能带在身边的,因而夫妻常常不能长相厮守。在曹植的这句诗中,曼生读出了情感,似乎是自己内心的写照。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

“饮之吉,匏瓜无匹”,切茶切壶,其意就是,饮茶享受,没有比用这匏瓜壶更好的了。

茶鼓声,春烟隔,梅子雨,润础石,涤烦襟,乳花碧。

陈曼生十八式

▲苏州博物馆 柱础壶

造型灵感来自于“柱础”,即古代建筑用来支撑大柱子的基石,稳重大方,含蓄内敛,非常符合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

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所载:“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zhì),三曰舄(xì),四曰踬(zhì),五曰磩(zhú),六曰磉(sǎng),今谓之石碇(dìng)”。

墨子书中记载:“山云蒸,柱础润”。在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快下雨时,柱础会出现“还潮”现象,民谚称“础润而雨”。

因此,曼生柱础壶的铭文是:“茶鼓声,春烟隔,梅子雨,润础石,涤烦襟,乳花碧”。

梅调鼎与王东石合作的柱础壶铭文则为“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这两则铭文用注茶壶润比喻础润而雨,切壶,切茶,切民谚,堪称巧妙。

击缶鼓,洗俗尘,雨前新煮建溪春。壶身一面腹部刻“击缶鼓,洗俗尘,雨前新煮建溪春”十三字,实为根据扁鼓之形,特别题刻之铭文。

 

 

这些曼生紫砂壶,字依壶传,壶随字贵。曼生壶这些隽永深刻、耐人寻味的壶铭,引领文人紫砂的风尚,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应该如何鉴赏其好坏

九香一壶友三个月前求购我一友人(学院派紫砂艺人,陶艺专业任教30余年,不求出名,故在这隐去其名)作品,因为该艺人在高校任教带陶艺学生,故现货不多,只能另做,出窑后昨日九香约好时间登门拜访拍了二十多张照片给那位壶友看,结果这位壶友一会问这个壶商一会问那个壶商,奇葩的是比如下面这位圈内“权威大佬”在只看一眼后表示形体不行,问其具体原因,这位壶友等到的结论是草草几字“偏高”,试问这把全手工大红袍仿古在大亨仿古面前是否属于“偏高”,九香下面会拿来对比一下。每个人欣赏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但作为经典器形来说,仿古壶的美学欣赏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此外把壶品拿去问壶商本身就缺乏公正性,判断好坏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提高鉴赏水平,自己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下面是对话截图:

紫砂壶如何鉴赏

上面是壶友发来他认为的“权威”的天津德弈斋紫砂贸易公司总经理傅钢的聊天截图,下面是九香与其对话。

紫砂壶如何鉴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邵大亨仿古壶与九香友人这把仿古的对比:

紫砂壶如何鉴赏


紫砂壶如何鉴赏

紫砂壶如何鉴赏

紫砂壶如何鉴赏

试问九香友人这把和邵大亨仿古相比是不是“偏高”,即使是“偏高”是不是意味着“形体”不好?

下面九香总结下紫砂壶好坏的基本鉴赏方法,供壶友们参考:

方器类

对于方器类壶的制作,为了达到端正、规矩、简洁、挺刮、严谨、工整之感,其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面角和空间的大小都十分讲究。尤其是平面口盖要求不苟丝发,技法处理干脆利落,壶嘴、壶把、壶顶匀称对直,以及和主体的比例协调。

在细部处理的精加工上要尽力表现得清晰、光滑、坚挺,方显整体美感。其中不难看出水平线的平静美,垂直线的刚劲美,连接线的紧密美,还有对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统觉和通感的形式美,以及各线面相互作用的结构美。

圆器类

对于一般类的圆柱、圆台、圆锥形和圆球体的光货壶,大多以饱满、圆润、厚重、古朴为特点,重点以造型本身所具有的曲线、弧线和凸面的装饰性。或者配以几条简练的线角而产生的装饰效果来达到美的感觉。

对于方圆兼寓的造型,设计制作者总是从造型形体的形成规律中。抓住最能反映本质和最富有美感的特征。在精工细作上力求表现出弧线的柔和圆润、曲线的流畅奔放和球面的饱满丰润。尽力达到敦庞周正、朴实健壮和刚柔相融之美感。就以光货中最具典型的“仿古”、“掇球”、“石瓢”这老三件为例,尽管造型传承了几百年。艺人拍打了一辈子,名作依旧独领风骚,光彩照人。

花货类

花货壶作为紫砂壶中别具一格的另一类造型。大多是以大自然生物为题材,运用模拟仿生、写实、夸张等手法。把自然界的花卉草木、飞鸟虫鱼和瓜果蔬菜等物象,塑造和融注于壶艺之中。

主要表现手法是在壶体上堆、雕、捏、贴各种花、枝、叶、果等。或塑上有趣的小动物加以点缀。使得充满乡土气息的自然景观再添几分生机。这样的一把壶。实在是太美了。

在花货壶艺巨匠朱可心、蒋蓉以及门徒学子的耕耘培植下,紫砂百花园更是一派生机。“松竹梅壶”、“松鼠葡萄壶”、“报春壶”、“彩蝶壶”、“碧桃壶”、“南瓜壶”、。莲花壶”、“竹扁竹段壶”、“高风亮节壶”等等。可谓洋洋大观、美不胜收。

尽管每一件花货造型具有自身的个性美,但是无论从线条装饰到结构布局。从物象塑捏到形态夸张,处处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小小茶壶不仅有体味生活气息之闲情逸趣美,更有拥抱大自然之气势壮观美。这难道不是艺术审美的感化作用和愉悦作用在壶上的体现吗?

奇形类

此外。除传统常规的方器和花卉之外。还有不规则或是雕塑类茶壶,也有人称之为奇形怪壶。然而它以奇中观秀、怪中生趣、怪而不丑而取胜。它往往是名师高手别出心裁的得意之作。如汉棠大师的“松段壶”、秀棠大师的“山鸡壶”等等,刻划逼真传神,形象十分生动可爱,其构思之精巧。

捏塑之精湛:恰到好处地将壶体结构要素同塑像机体结构有机结合,洒脱发挥、刻意表现,让人在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意境下,感觉到自然恬静美和灵动神韵美,也是这上乘之作所特有的个性美。

总而言之,对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价值的认识和挖掘。不仅有利于我们对提高壶的工艺质量和艺术价值的进一步领悟,而且有助于我们在壶艺创新制作上不断进取。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再加以评点。以这样的审美态度为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爱壶者的共鸣。

归根结底,一把壶的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取决于制壶人的创作能力和制作水平。换句话说,没有一定的设计创作能力,没有扎实的制壶功底,是不可能把壶做好、做象样的。

以上是对圆器、方器以及花塑器需要注意的鉴赏要点,显然,一件较为完美的壶艺作品,其形、神、气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应该是优秀的,一旦在品赏之余,不仅能让人产生完美的观赏效果,而且会给人以耐人寻味的艺术感觉,这便是壶艺的审美感化作用所产生的审美价值之魅力所在。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巨匠邵大亨仿古壶真品欣赏

仿古壶,是光货器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也是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之一,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大亨仿古壶有两种款式,我们最熟悉的是,壶把挂耳垂的式样,还有一种没有耳垂的款式,比如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亨仿古壶。

邵大亨仿古紫砂壶

▲大亨仿古壶

邵大亨仿古紫砂壶

▲大亨仿古壶 郑州四海壶具博物馆藏

仿古壶,最初为仿鼓,壶体仿照鼓型而作,后人仿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演变为仿古,表达对前辈大师的追慕之情。

大亨仿古壶,形制堪称完美,造型古雅朴拙,比例协调、结构严谨,线条收放自如,气度不凡。挂耳垂者,多一份灵动之美,增加整把壶的节奏韵律美感;直接收束,没有耳垂者,凸显浑朴庄重之美。

他们全无俗之匠气,每一根线条都弥漫着诗书的清香,都是典范之器。

邵大亨仿古紫砂壶

▲大亨仿古壶

大亨仿古壶,风骨卓然,亦如大亨朴直的性情。邵大亨不求名利富贵,兴之所至,率性而为;他不受世俗所染,秉性刚烈,正直不阿;他不以绳墨为念,甩脱匠气,以意为先, 他不为时风所动,踏实摹古,潜心创作。

摹古易,意趣难;清高易,浑朴难;自守易,率性难。这些看似矛盾的个性特征却集中在邵大亨一身之上,故而其人孤高而正直,作品则刚健浑朴而有“气”!

邵大亨仿古紫砂壶

▲大亨仿古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藏

从前,一个县官非常珍爱的邵大亨壶,不小心被丫鬟摔坏了,就要杀掉丫鬟,要丫鬟用命来赔这把壶。邵大亨听说后,就挑了一担子壶去,让县官自己挑选一把,说:“你看哪一把壶可以换丫鬟的命,我就送给你。”

邵大亨仿古紫砂壶

▲邵大亨画像

县官挑了一把,便释放了丫鬟。于是,邵大亨就要把担子担走。县官就不让他带走,说:“你把这些壶都留下,你要多少钱我给你多少钱。”邵大亨一听此话,当时就把壶全都砸碎了。

县官见状很是惊诧:“钱你不要,你为什么要把它都砸碎?”邵大亨道:“如果这些壶落在你们的手里,我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个丫鬟,所以我宁可砸碎它也不能害人。”这就是大亨摔壶的故事。

大亨仿古壶,被后世陶艺家奉为圭臬,后人多以大亨作品为楷模临摹仿制。其中最著名的典范就是,顾景舟大师的仿古壶,顾景舟师古而不泥古,凸显壶之精气神韵。

邵大亨仿古紫砂壶

▲顾景舟 仿古壶

现今从事制壶的人员,往往把做仿古壶定为必修课,其点、线、面搭配讲究匀称,而整个壶的饱满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大亨仿古壶,有无耳垂的变化,看似简单,却是一代宗匠对紫砂壶造型精炼而得,方寸之间的变化,却是别有洞天,不一样的美感,却是尽显华章。不知您对那一款仿古壶更偏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