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潘小强紫砂壶介绍与价格

“温润如玉,上下清风始静心;百转千回,几经思量方成器。”在宜兴丁蜀老街后面的小山上,从明代到民国时期前前后后差不多有20多个窟。那时候老街上都是做紫砂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小强就是土生土长在这片紫砂陶土之中。 在潘小强林林总总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他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彰显着“清新恬淡、温润古朴”的张力。他的清风竹段系列,或是采用古典造型,如《大竹段壶》,笔直而粗犷的壶身,有一种纯纯的朴素,又隐隐让人内心安稳踏实,从壶嘴处延伸来的几片竹叶充盈着生机,让人不禁想坐下,饮一瓢山泉,品一壶茶香。或是采用圆扁器形,如《春竹壶》,下腹宽加上短翘的壶嘴,壶身曲线自然流畅,在圆润中透着些憨趣,而壶钮处衍生出的竹枝和竹叶,以贴塑的工艺手法在壶身上安然伸展,如春天里的竹子无声地生长,肆意而生动。再或是凝练小巧的壶形,如《秀竹》,在构思中又加入了秀丽清雅;还有他的《梅竹双亲》,更是在壶盖上塑造了一只趴窝的梅花鹿,雕刻细致入微,与凌风尽展的竹叶遥相呼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正是丁蜀这块充盈着紫砂文化的世外桃源里,让潘小强可以率性地痴迷,将自然与感悟化成梦境般的诗意盎然,融入到紫砂作品中。入深林,采野果,笑看清风朗月,这或许也是他想让观者体悟和放松的吧!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传统器形是潘小强作品的另一个部分,他明白紫砂壶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一门传统工艺,是与传统传承密切相关的,传统,其实是把一种技艺、一种精神或是一种力量延续或传承。紫砂壶首先是器,有它的实用功能,又与茶道文化相连。他的作品并没有一味临摹古人的外在程式,而是在探究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如《大吉壶》,线条、弧度、气韵,体现到壶钮、身、盖、肩、颈、把、嘴、底的每一个比例和工艺。

潘小强对紫砂有着简单而质朴的热情,一个坚持转眼就过去了十几年的春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还将平静而坚定地固守自己心中的一方净土,走向深远。(释 一 然)

 

潘小强紫砂壶价格

潘小强,1976年生于陶都宜兴。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92年跟随著名陶艺家史云棠学艺,九香紫砂合作艺人。多年来深受老师亲授指导,获益非浅,无论在陶艺的理论基础上,还是在陶艺的实际制作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富有现代气息,既注重内涵、又突出美感,既表现个性,又具有特色。在创作实践中,十分注重线与型的结合,神与气的表现,内涵与外延的有效融洽。其作品形象丰富,回味无穷,深受国内外紫砂藏家青睐。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方器为什么贵且难做

熟悉紫砂经典作品的壶友会发现一个现象,紫砂的圆器较多,方器较少,传世名品则更少。一方顶三圆,紫砂方器比圆器更难做,是重要的原因。比如方器中角线的处理,是表现茶壶气度的首要因素,尤其是钝角、大圆角的处理,非经验老到者不能为。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吕氏春秋·圆道》阐释方圆:“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

这种哲学思维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手工艺里面,譬如紫砂壶里,也有圆有方!并且方壶的价格都不便宜,今天九香紫砂就为大家了解一下方壶,说说他到底贵在哪里?

紫砂壶方器中,以四方形器为最多,多见的四方形器有方斗壶、升方壶、高方壶、扁方壶。此种类型,虽为方器,亦有变化,但每条边线均为直线,面为平面。这是方壶的最基本造型。

四方形器中,四边为曲线或阴或阳之变化,形体对称,构成了四方壶的另一种变化。方器紫砂壶由于形状的特殊,制造工艺也非常特殊。

方器为什么贵为什么难做
角线处理

紫砂方壶成型制造方法,主要是传统的手艺镶接法。全手工镶接就是用泥片镶接。说方器紫砂壶制造起来难度非常大,那么究竟难在哪里呢?

 

一、角线的处理

一般形容方壶的词汇总是刚劲、挺拔、端庄大度、规整有力,就像是一个充溢阳刚之气的男子汉。而方壶的角的处理是表现茶壶气度的首要因素。有人曾经把角的处理比为烹调的的运用,就像锐角与钝角法以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一个造型,为确保设计构思的巧妙,选择角的处理。

锐角一般表现娟秀、利落;钝角则是淳朴稳健。有人觉得,钝角或圆角失去了方壶专有的韵味,这是一种曲解,寓圆于方则别有情趣。

方器为什么贵为什么难做
角的种类

二、口盖最难做

选壶都要挑选口盖平整,调转紧密的茶壶。方壶有长方、四方、六方、八方等几种根基形状。盖头大致分为嵌盖、压盖,又有平盖、虚盖等差别 。依资深壶友的体会而言:八方、四方壶盖比六方,长方壶盖难做,与圆壶相比,方壶口盖在烧制过程中变形要大得多。

 

三、平口面易下陷

平口面的下陷在紫砂壶中,无论圆壶还是方壶,采用平口面嵌盖做法的还是比较多见。可是有的作品看起来口平面下陷,这是由于视力错觉的原因,平的看起来下陷,制造方壶就有必要把视力错觉考虑进去。

 

四、镶接或堆砌的痕迹

镶接及堆砌,脂泥是黏合剂。镶接成角的痕迹,锐角的器皿不容易看出。钝角、大圆角的就容易呈现,这是由于泥片在合拢时有的空隙相对较大。而这个空隙部位又只能用稀泥补充 。虽然在制造时,要用力的夹、拍,但泥片与稀泥的颗粒紧密度不一样,经过焙烧后,总会有一点痕迹。泥片堆砌的痕迹也是如此。

紫砂壶方器
紫砂壶方器

以上四点足以诠释紫砂方壶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对工匠师傅技艺绝活的考验。再加上方壶数量少,器型大气沉稳美观协调,因此方壶贵的可谓有理有据!

分类
紫砂百科

曼生最贵的一把壶

陈曼生,“西泠八家”之一,是名噪一时的钱塘才子。

他设计紫砂壶,交与紫砂艺人制作,把绘画的空灵,书法的飘洒、金石的质朴,有机地融进了紫砂壶艺。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昌盛期,开创了文人壶的新纪元。

 

提起陈曼生,壶友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曼生十八式”,其实曼生所设计的茗壶,远不止18把。“十八”在古代是用来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我们今天所说的“曼生十八式”,是沿袭古人叫法。

 

成书于一九三七年的《阳羡砂壶图考》中收录的曼生壶就有26把。据考证,曼生壶至少有40多种式样。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全世界最贵的曼生壶——百衲壶。

2017年7月16日下午,西冷印社春拍,由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以1449万元成交,创造了曼生壶世界拍卖新纪录!

曼生紫砂壶

▲曼生百衲壶

 

百衲壶的故事

曼生及其门客大多是忠实的佛教徒,百衲,原本是指出家人用信众捐助或施与的多片碎布,补缀而成的僧衣。相传,初一清晨,曼生与门客前往山中古寺礼佛,途中众人在树下小憩,只见远处走来一僧人,身披百衲衣,阳光竟然金光闪闪。

曼生刚想上前与僧人交谈,转眼间僧人却不见了踪影,询问众门客竟无人看到僧人,前往寺庙后庙中僧侣也说并无此人,曼生顿觉惊奇万分。

礼佛归来,曼生思来想去,越觉得奇妙,遂创作了佛光满身的百纳壶。此壶胎身宝光煜煜,错落披饰黄、褐深浅色泥,斑驳如百衲僧衣,所以名为百衲壶。(著录于《紫韵雅翫》)

曼生在壶身题铭:“勿轻裋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曼生铭”。裋褐,指贫贱人家所穿的粗布短衣。活活,为水流声,此处指注茶的水声,隐喻智者腹中的经纶与智慧。

曼生做此铭文寓意是:“不要以貌取人,有内涵的贫士,往往能说出令人振聋发聩之言。”

曼生紫砂壶

▲陈曼生

 

曼生壶,落款多为“阿曼陀室”,但此壶的落款是“香蘅”。香蘅,是陈曼生小儿子,小曼陈宝善的斋名。在此之前陈曼生有一子早夭,落款香蘅或许是意在希望这把佛光满身的百衲壶能保佑自己的儿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陶都丁蜀镇还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

九香今年夏天寻找野山紫笋茶时路过一处村落,感觉像个世外桃源,后来得知这个地方叫上坝村。年末约三两好友一同欣然前往寻幽散心。小隐于野,大隐于市,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大都有归隐之举,丁蜀上坝确是一处绝佳的桃花源。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高高的父子岭,山脊梁像蜿蜒的坝。山那边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山这边则正是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上坝村。这个地处山旮旯里的小村庄,是江苏最南端的山村。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和传统意义上的陶都丁蜀镇所属村落不同的是上坝村山民的生活与紫砂没啥关系。这里的人家祖辈从温州迁徙而来,因为地处闭塞,当地人习惯用温州话交流,属于典型的“方言岛”。在村里希望小学当教师的郑心超,在学校用普通话授课,回到家与家人交流还讲温州平阳话(类似闽南话*)。郑姓在上坝村属于大姓,他们从温州迁徙到宜兴繁衍生息,已经有五代人了。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要说上坝和紫砂有一点关联的,就不得不提从上坝村走出来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他被评为“中国十大能工巧匠”,也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安碧的陶艺工作室在宜兴精陶集团内,他长期从事精陶艺术创作,也常涉足紫砂陶刻艺术领域。在上坝村村口有一块硕大无朋的景观石,上面就是徐安碧题写的村名。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上坝村土地面积3万余亩,但是地盘不小。上坝村占地约22平方公里,三面环山。村庄构筑在相对舒缓的平原,向阳涧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村庄,常年流水潺潺。向阳涧两岸,19个自然村星罗棋布,林木掩映。全村人口有4000人,其中3800人以温州平阳话*作为生产生活交流工具。

*九香注:浙江的平阳、洞头、苍南、玉环沿海、温岭箬山、开化西部、长兴等都有大量闽南话母语者。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依山傍水,竹林风屡屡,走过坞峰岭踏上一条江浙的运茶古道,虽无西风瘦马,却也能有所体悟,此处有景、有味、有乾坤。

 

运茶古道位于上坝村凰川湾的西面山头,通往浙江和安徽,也通往一个繁华的集镇——宜兴市湖父镇(古称骡埠)。这就是宜南山区的“茶马古道“(紫笋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款贡茶,运往长安城的第一条路便是这条山路),确切的说应该叫“茶骡古道”,因为驮茶基本靠骡子。

这条古道南翻乌峰岭,通长兴北川,西走郑家坞,越鸡顶坞,可至湖父镇廿三湾南麓,通达唐贡茶山——顾渚山。这里的百姓通过古道,把山货源源不断地送向远方,换成油盐酱醋油盐针头线脑,滋润着山里人的生活。

踏入这条古道,你会不由地屏住呼吸。恍惚间会产生误入时空隧道的感觉。这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处路基,每一处甘泉,说出年龄来都会吓你一跳,让你不由得浮想联翩。

在这里,你会感到历史并没有走远。历史如风一般掠过,又如水一般流了回来。踏上这条贡茶古道,我感觉与千年以前的运茶人相遇了。

如今,斑驳的石板小路已经慢慢荒芜,路很陡,九香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可以想见当年运茶伙计肩挑背驼,连夜奔走的艰辛。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山里人家大都勤劳古朴,一位妇女端着饭碗坐在一堆劈好的柴火旁午餐,一条小黄摇着尾巴,陪伴着妇女。

陶都宜兴丁蜀镇旅游

远处炊烟袅袅,涧水潺潺,伴着烟囱透出的柴火味儿,那滋味远远不是钢铁混凝土铸就的繁华能够比拟。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谢强中华文明紫砂艺术首展亮相南京博物院

2019年1月20日“紫艺弘道”谢强中华文明紫砂艺术展在南京博物院开幕。原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焕友,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裴旭,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以俭,江苏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宁生,江苏汇鸿国际集团董事长张剑,中国教育财政学会副会长倪道潜,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谢建明,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马达。

谢强紫砂壶价格

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梁惠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邵汉强,宜兴人社局副局长、市编办主任徐旭军,原宜兴人社局局长蒋德荣,中国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吴鸣。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强、史小明、范建军、华健、范伟群、徐元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等出席活动开幕式。

谢强紫砂壶价格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致辞

谢强紫砂壶价格

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以俭致辞

谢强紫砂壶价格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致辞

谢强紫砂壶价格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致辞

谢强紫砂壶价格

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致辞

谢强紫砂壶价格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强致答谢词

据了解,此次展览以“中华文明·紫砂记”为主题,60件陈展作品从“远古·开天辟地”到“当代.盛世复兴”,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题材,通过紫砂壶为载体,借巧妙的艺术构思,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深刻的文化诠释,完整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史。

谢强紫砂壶价格

谢强紫砂壶价格

谢强紫砂壶价格


谢强紫砂壶价格

谢强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1966年出生,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85年从艺,后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门下学艺。从艺以来,注重创新设计,共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2项外观设计专利。
艺术创作:独立承担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题材的省级课题《中华文明·紫砂记》百壶系列作品的创作设计工作。
创新设计:1985年从业,注重创新设计,共获1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2项外观设计专利。
学术研究:国家级课题:执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之《江苏艺术陶瓷》卷(约25万字)。
省级课题:《中华文明·紫砂记》于2015年获省级立项资助。
著作3本:《紫砂艺术》约15万字、《经典紫砂品鉴》、其中《中华文明·紫砂记》第一册入编《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本》第四辑。
文化交流:作品《如虎添翼》紫砂壶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展览。
以“中华文明•旗袍”为题材的《风雅颂》茶道• 香道 •花道组合荣获2016年无锡市文创大赛评委会大奖。
2014年、2016年分别应邀前往北京、台湾等地进行陶艺交流。
2015年《丝绸之路》紫砂茶具参加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组织在英国举办的中英文化交流活动。
2017年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访学交流。
2018年应邀参加保利承办的“陶都风”温哥华艺术交流活动。

转自:紫 砂 频 道 全 媒 体 中 心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一把紫砂汉君壶的故事

曼生(陈鸿寿)为人正直,才华横溢,故追求者众,一生钟爱紫砂茗壶,然常叹平生未得一式以尽显才学。溧阳赴任,已过三载,调令将至,而此壶未得,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夜卧冷榻,久不成眠,小童唤之,起榻跟随,行至一桥,小童不见,桥头置一五彩石,上书“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生拾之,得意忘形,失足落桥,梦中惊醒乃南柯一梦,而圆石、八字却历历在目,乃掌灯夜画,以梦中所见之石为壶身绘好壶流、钮、把,端得是一款千古难觅之壶式。

紫砂汉君壶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 汉君壶

以此壶以饮茶,自觉文气高三分,或许宁静以致远用于此壶是最为恰当的,或曰其中蕴含之“石”与“时”之天机,石扁至乃时来运转之意也。此紫砂壶乃曼生平生诗词功底的展示,以壶为书,载其所学,曼生风情与文学思想之完美体现,其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珠联璧合,堪称一绝。此壶风格清绝奇峻,品其境界: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履寻幽。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汉君壶是传统壶式之一,为晚清民国普遍流行的壶式,以王寅春老所作为最。汉君壶源于曼生壶中的扁石壶之式,器形与曼生扁石壶相仿,但器形有些笨拙,后经艺人不断改进,至清末民初时基本定型,是为平盖汉君壶。汉君壶曾以商品大量涌现,同一壶款,由于壶艺家学养不同,所制器物差别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

利永所藏一件黄玉麟的汉君壶,用料精细,泥色匀润,线条挺括,骨肉匀亭,不臃不坍。壶身铭:“一瓯小试碧螺春 时癸巳 仲秋 上浣 慕周氏录吴大司马句铭于东坡买田处”。

紫砂汉君壶

黄玉麟 汉君壶 利永藏

“癸巳、仲秋、上浣”说明此作时间为光绪十九年秋天上旬。《今古传奇》道,“吴大澂藏茗壶多具,均有铭语,颇可诵。如云:‘一瓯小试碧螺春’……”可见这句铭文乃出自吴大澂。那么这个吴大司马应当就是吴大澂了。然而,遍查吴大澂履历,并没有明确提出大司马一职。但这并不能证明吴大澂没有担任过此职。

大司马一职在清朝为兵部尚书。吴大澂自进士及第,虽初为文职,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兵部供职。1887年吴大澂调任广东巡抚。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清代,地方大员的品级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从一品,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正二品;巡抚,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正二品。

这期间吴大澂仕途顺利,屡建奇功可谓春风得意,官至大司马也是正常。像“一瓯小试碧螺春”这样的壶铭便可看出他官运亨通时怡然自得的心境。

至于这个“慕周氏”,中国嘉德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出现的一把玉麟汉君壶,壶身有东溪(赵松亭)刻铭:“璞山刺史清玩,慕周氏制赠”。虽不能找出这位“慕周氏”为何许人也,却可见此时黄玉麟名声大起,很受上层官员欢喜,中间这些牵线搭桥的或许就有这位“慕周氏”一个。这把壶最后是送给了吴大澂吗?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彼时已经相识,或许还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然而正是这些经意或不经意的互动,加深了黄、吴二人之间羁绊,亦为后话作了铺垫。

紫砂汉君壶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吴大澂率新老湘军二十余营出关。然而节节败退,终是“湘军力战而败,死伤过多,人心不振”。吴大澂愤湘军尽覆,欲拔剑自裁,被左右格阻之。后来,清廷以吴大澂“徒托空言,疏于调度”,撤去其帮办军务职,交部议处。最后更是革职留任,寻命开缺。

风光过后的这一年他十分苦闷。而这一年,恰是黄玉麟受聘于大收藏家吴大澂府上为其仿古的时间。其缘由除了吴大澂自身对紫砂喜爱之外,或许还有这一年经历的影响所在。古有陶渊明隐居桃源、采菊东篱,还有李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仕途不顺的文人墨客总是要找到发泄的途径,彼时的吴大司马或许只能寄情金石紫砂了。

正如许多这样的故事一样,一把壶像一座桥梁连接了文人与壶手,亦像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下当时点滴,文人与壶手的人生瞬间就这样在小小的紫砂壶中浓缩。如今,这把静默无语的汉君将岁月过往凝于其间,又借着时光的风,送与我们眼前。(文 中 部 分 内 容 摘 自 中 超 利 永)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一厂紫砂壶有哪些特征

先说下紫砂一厂的简要发展历史,1952年2月 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成立汤渡生产合作社,顾景舟收徐汉堂、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高海庚为徒。因为战乱的缘故,百废待举,此时紫砂器慢慢逐渐开始恢复生产,并设立紫砂工艺班,由一家一户小作坊.转成集体化的合作生产方式,此为宜兴紫砂厂之前身。

1958年4月 宜兴紫砂工艺厂正式成立

1966年 生产首批请饮中国乌龙茶水平,也就是盖内落款巧英,梅云那一批。

1966-1976年 文革

1977-1982年 以外销为主,主要销香港、日本,贴 made in china 椭圆绿标。

1981年 由谭泉海等人.设计方圆牌商标.并且注册。

1982年 因为那时两岸紧张.政府严加管制.茶壶通通归纳为匪货.所以那时候销往香港之商品.为了要方便带入台湾.经店家要求尽量避免贴上标籤.或是有标籤的也尽量撕去.香港商家并向紫砂厂定製.底款不要盖中国宜兴.或是荆溪惠孟臣款.改以不落款.或是刻上癸亥年製.甲子年字代替.那时候不称为大陆壶.为规避查缉.通称为”港罐”(香港的茶壶)。

1982-1987 这段时间空档.台湾市面会出现之前贴有绿标籤的.也有没贴标籤的. 没贴的有的是因为撕去.有的是出厂已没贴.

1983年 宜兴紫砂厂生产之方圆牌高级茶具获得国家金质奖.(壶锦10週年书上所写1979年获奖.实为错误.当时还未有方圆牌商标) :

1987-1993年 正式使用方圆牌纸质标籤.依其印刷大致分为四种。

1993-1997年 正式使用圆形雷射标志。

1997年 宜兴紫砂厂改制民营.如今仍有生产.仍然使用方圆牌商标.所生产之壶.已经跟国营时代有所不同。

紫砂一厂紫砂壶的特点

以下是我对紫砂一厂商品壶的一点点理解

一、泥料

紫砂一厂的用泥是无可挑剔的!以前紫砂一厂用泥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练制的优质黄龙山紫砂原矿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黄龙山,四号井的紫砂原矿泥料!一厂的练泥也是很讲究的,因为紫砂工艺厂是国营厂,对待个个程序还是很严紧的!练泥也是专门有练泥车间和专业练泥师傅,而且有严格的陈腐时间规定!不是乱来的!也是一门技术应用!个人感觉现在的泥料是没办法比的!也没有条件象以前那样严格要求练泥程序!好的原矿+传统的练泥+较长的陈腐时间+正确的窑温控制=好的紫砂泥料!个人感觉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才是真正的紫砂好泥料!

 

二、不可复制性

紫砂工艺厂(一厂)在1997年改制,国营时期从此成为了历史,一厂紫砂壶也很自然的成为了历史的产物,这点是无可厚非的,紫砂一厂的传统手法,泥料的筛选,窑温的控制,经典的设计和时代性,都成为了绝唱!时代的必然,,时代的象征记录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它们作为一种行业的象征性标尺也是无可替代的! 综合来说,老一厂壶代表了当代紫砂壶的最高水平。

 

三、实用性

操作的实用性:老厂壶因壶型采用产品设计方式定稿上线,大体操作功能顺畅可得到保障。 但一次烧窑的制作流程,大窑火功的历炼,有时会造成局部细节问题。一般有这样的问题时,稍微手工通一通,磨一磨,就能解决问题,这也是早期老茶客们玩壶的内容之一。没有这样的制作流程,窑火,就不可能会有那样的质感和功效;“紫玉金砂”的美称,是靠这样的传统制法赢来的。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物有本末,只能保本舍末了。

发茶助茶性:用壶赏壶的人,大多看过这两句名言:“茶壶以砂者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茗壶莫妙于砂, 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精于茶道并用过老厂壶的老茶客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两句话的妙处,发出会心的一笑。

紫砂一厂紫砂壶的特点

优质紫砂泡茶有三个特点:

1) 厚度 - 茶汤水混和度非常理想,厚度佳,滋味足

2) 韵味 - 一般就算好茶,要泡出韵味,置茶量需要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优质紫砂泡茶,可以用较少的置茶量达到这个临界点,且韵味更悠远持久。过此以往,则浓淡各有各的风味。

3) 个性特征- 泥料特征明显。段泥,红泥,紫泥,不同的泥料,烧结度不同,发茶个性鲜明。

四、装饰

老一厂紫砂壶的装饰,代表了一厂的基本格调。装饰中的刻字刻画,是借助于中国书画艺术。调沙、泥绘则是宜兴壶艺家独创,这些都是其它制壶者望尘莫及的。比如看似简单的“调砂”,一厂确有独到手法,以手将一种黄色粗砂镶嵌入泥壶中,使其疏密有序,自然得犹如不经意间看到云际繁星。

老一厂紫砂壶中有不少字画,出自今日颇有名望艺人之手,其师承,可看到任淦庭的影响。

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线条装饰,置放在壶身哪一部位是恰到好处的,也是由名艺人反复尝试而最后定稿。

五、一厂工手

点线画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代清楚,不能含糊。 并且要求大体线条和谐,分量要匀称。

老厂科班出身的陶手,确保了基本元素制作的专业性。然因批量生产,细节方面的处理,各个陶手所下的功夫不太一致,也不太可能做得太精细。 从静态艺术的观点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缺憾。然而,从动态艺术来说,这却是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果。

 

六、一厂紫砂壶印款

作者印章,镌刻,题词内容,应用得当,或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老厂壶的款,没有那么精致,但很耐看;看起来很土,但土得不令人生厌。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2019宜兴紫砂陶艺研习营

“紫砂陶艺研习营”是美陶缘从1998年启动的紫砂陶艺对外交流项目,连续多年与韩国、美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的陶艺学科合作,吸引了国内高等艺术院校的师生参与,也为紫砂陶艺教学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陶艺最前沿的平台。2019年1月13日至2019年1月20日我们将再次启动这一交流项目。今年我们继续邀请韩国弘益大学陶艺学科负责人李仁镇教授、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美术工艺系主任崔成在教授、韩国建国大学黄仁成教授与博士生硕士生十人、台湾台南艺术大学陶艺学科师生、广州美院陶艺学科师生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鸣等共同参与此次以紫砂为主题的陶艺工作营。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宜兴与国内外院校之间的深度的学术往来,通过研习营的方式搭建一个常态化的、国际化的陶艺教学课堂;另一方面,通过紫砂这一宜兴独有的传统陶艺增进了各国各地区之间陶艺教学的深度交流。九香紫砂将全程参与活动并进行活动记录。

 

紫砂研习营

参加此次研习营人员的名单

李仁镇,韩国弘益大学教授

崔成在,韩国传统文化大学传统美术工艺系教授,研究生院院长

黄仁成,韩国建国大学教授

张清渊,台湾台南艺术大学教授

吴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金生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顾美群,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姚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姜雪子,品牌<下雪的日子>主理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老师

竺娜亚,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李铁奎,韩国弘益大学,艺术家

张国梅,朝国弘益大学,研究生

徐东赫,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家

李净炫,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研究生在读

郑詠儒,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研究生在读

韩政圻,韩国弘益大学,博士生

杨兴旺,韩国弘益大学,艺术家

魏臻,韩国弘益大学,研究生在读

高于晶,韩国陶艺家

宇田奈绪,日本陶艺家

林其匀,台湾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家

徐子涵,台湾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家

卓俞翔,新加坡艺术家

张惠敏,新加坡艺术家

黄玉旼,台湾台南艺术大学,研究生

彭馨瑩,台湾台南艺术大学,研究生

童品元,台湾台南艺术大学,研究生

KateStrachen,美国艺术家

王史泰,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在读

吴泓锐,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在读

吴秪盯,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在读

黄梓娴,广州美术学院,本科在读

分类
壶品推荐

老段泥紫砂壶之美

老段泥,作为紫砂的一种,根据不同的存在形态,也可称为团泥。它是作为共生矿的形态和其他紫砂矿类一并采掘的,一般是以绿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的状态存在,矿料稀少,尤为珍贵。烧成之后如黄色绸缎,故也作“缎泥”,以示其珍贵。

段泥为非单一品种矿料,质性有软硬之分。老段泥泥性温和,沉稳自然,烧成后外观特征“骨多肉少”,色泽自然古朴。胎质大多具有相对较高的吸水率和气孔率。经不同的烧成温度或烧成气氛,能呈现多种深浅不一的色调。

天然优质的老段泥矿料烧成后呈色自然,胎质中砂质颗粒丰富,具有柔和的层次效果。因矿料中大小砂质颗粒烧成后收缩不一,形成胎质丰富的肌理质感,会呈现多种俗称的“鱼籽”、“梨皮”等表状。劣质的段泥矿料烧成后颜色比较灰暗,表面具有干涩感,胎质中砂质颗粒也比较杂乱,外观色泽效果较差。有些部分还会因共生结合矿料质性的较大差异,在制作时因不同颗粒软化程度不一,而将部分颗粒压碎,在胎质表面形成“拖尾”现象。

老段泥紫砂壶好不好

相比起红泥之柔嫩,紫泥之丰润,老段泥,更具有独特的岁月沉淀的味道。就像苏轼,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意造本无法,老段泥,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老段泥紫砂壶好不好

老段泥制壶,对陶手的要求也很高。从泥性的掌握,到塑型的手法,到烧制的温度,都有严苛的要求。一件优秀的老段泥作品,泥色温润自然,感甜绵密,稳重不失秀气,饱满而富有禅意。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文房清供作品欣赏

清供者,清雅之供品也。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雪窗听竹。

紫砂文房清供
陈洪绶《歌诗图》插花/煮酒/读书/奏乐

 

文房清供,常以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供于案上。供天地日月,供神仙圣贤,更供祖宗社稷。从祭祀的尊敬,到祈祷的祝愿。

明代是宜兴紫砂的盛行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人数量大幅增加促使文房用品的需求高速增长,手工艺人社会地位的提升也促进了文房用品的创作发展。明代出现了大量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中有两件紫砂胎挂釉器的清供。两件器物均是宜兴白泥做胎,均使用支钉烧的窑烧方式,说明当时宜兴窑在器物制作的各个环节都在极力模仿河南钧窑。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宜兴白泥胎月白釉大彬款笔架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宜兴白泥胎挂天蓝釉莲花洗

时至清代,文房清供俨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清代上至帝王大臣、下至文人墨客,都表现出对文房清供的极大热情和痴迷追求。乾隆皇帝那个内置六十五件精美文玩的紫檀大盒子,可谓是帝王倾情于文房清供的重要的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紫砂文房清供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竹丝缠枝花卉多宝阁清供

文房清供不同于立件礼器、观赏大件的体量,它以小巧玲珑、文质彬彬为主要形态,这是文房器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器物的体量一旦硕大,文气尽失、粗俗尽显。尽管文玩器物体态娇小,但其内涵深远,不仅是传统文化与知识的重要载体,亦能体现出个人的艺术鉴赏品味,更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对象,还是独辟蹊径的收藏类别。

紫砂文房清供

2012年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品格式紫砂胎仿古清供

文房清供除了笔墨纸砚的文房器外,清供大致可以按照使用用途来做如下分类:

第一笔类用具,笔筒、笔舔、笔架、笔床、笔盒、笔挂等;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雍正五彩堆泥笔筒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粉浆五彩堆泥笔筒

紫砂文房清供

大彬款乌泥笔筒

 

紫砂文房清供

玉成窑刻饰竹节笔筒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紫砂胎挂釉叶形笔舔

第二墨类用具,墨盒、墨窗、墨匣、墨床等;目前还未发现有此类紫砂器,欠奉。

第三纸类用具,镇纸、镇尺、裁刀、画缸、剑筒等:

紫砂文房清供

福州同好收藏紫泥雄狮纸镇

第四砚类用具,砚滴、砚屏、砚匣、水滴、水承、水勺、调色盒等;

紫砂文房清供

《闲砂辑略》著录紫泥胎黑泥绘砚屏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段泥胎堆绘双螭福寿水承

 

紫砂文房清供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乾隆段泥洒红泥浆桃形水盂

 

紫砂文房清供

王度旧藏黄玉麟款金蟾笔洗

 

文房清供不同于立件礼器、观赏大件的体量,它以小巧玲珑、文质彬彬为主要形态,这是文房器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器物的体量一旦硕大,文气尽失、粗俗尽显。尽管文玩器物体态娇小,但其内涵深远,不仅是传统文化与知识的重要载体,亦能体现出个人的艺术鉴赏品味,更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对象,还是独辟蹊径的收藏类别。(本 文 部 分 图 文 来 自 中 央 民 族 大 学 周 越 先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