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砂百科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博物馆)简介

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位于丁蜀镇仙鹤山麓,是隶属于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国有事业单位。它最早是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在丁蜀镇设立的陶瓷产品陈列室,主要为产品销售服务,也接待国内外宾客参观。1978年,征地1.8万平方米,动工建造了新的陶瓷陈列馆。1983年1月1日对外开放。1991年,扩建陶瓷陈列馆,并于当年更名为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宜兴历史上第一座博物馆。2013年11月,宜兴陶瓷博物馆获批为中国紫砂博物馆,成为宜兴历史上首座“国字号”博物馆。2014年8月,经中共中央台办批准,以宜兴陶瓷博物馆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江苏省继南京中山陵之后,又一个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近年,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各项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展馆、展厅、绿化环境得到全面更新改造。至2016年年底,馆区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展馆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区设置古代陶瓷馆、紫砂历史馆、名人名作馆、现代艺术馆、顾景舟艺术馆5个展馆,总计18个展厅及2个多功能临展厅,还配套设置48间陶艺体验工作室以及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和游客服务中心,成为国内影响和规模较大的集展示、研究、传播、保护、社会教育和陶艺交流于一体的专业陶瓷博物馆。
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藏品数量过1万件,其中馆藏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常年展示近2000件(套),藏品门类涵盖距今7000多年的夹砂古陶器、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战国时期的印纹陶、汉代釉陶、两晋青瓷、宋元均陶、明清紫砂、当代美彩陶、现代名家紫砂精品和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代表作品以及30多个国家、地区的现代陶艺作品,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充分展示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
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建馆后,先后有陈慕华、彭冲、万里、周培源、朱熔基、李瑞环、李铁映、李岚清、曾庆红、李源潮、曾培炎、韩启德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馆参观。并且多次举办国内外大型活动,接待中外游客超过100万人。1988年5月7日,中国宜兴第一届陶瓷艺术节在陶瓷陈列馆开幕,以后多次国际、国内陶艺交流、展览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主楼(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提供)·57·和评比都在馆内举行。2000年10月,宜兴陶瓷博物馆被评为宜兴十佳景点之一,2005年入刊《江苏省博物馆指南》,2009年被评为宜兴新十景之一。
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陶瓷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一些成绩,相继在国家、省级专业平面媒体上刊登近1百余篇专业论文和宣传报道。2010年起,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ICN北美华人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采访,并制作成专题纪录片对外播放,为世界认识宜兴,了解宜兴传统文化打开了窗口。
在陶瓷文化考古发掘和交流方面,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除了继续推进与南京博物院、宜兴市文管会共同合作的“宜兴蜀山古窑址考古”等项目外,还探索与国内大专院校在陶瓷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2012年,宜兴陶瓷博物馆退休职工吕尧臣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国紫砂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作为江苏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无锡市社科普及基地,与众多文教单位以及驻宜兴部队、学校、社区等建立了共建关系,通过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陶文化专展、特展来积极弘扬祖国悠久的陶瓷文化,取得良好社会效应。

分类
紫砂百科

宜兴紫砂工艺从业者到底有多少人

根据宜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办的统计,至2017年底,全市从事陶艺的工艺美术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共6245人(大部分与紫砂相关),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00人、高级工艺美术师243人、工艺美术师770人、助理工艺美术师1768人、工艺美术员3364人。全市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3人、省工艺美术大师63人、省陶瓷艺术大师58人、省工艺美术名人16人、省陶瓷艺术名人92人(部分人获2个及以上称号)。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艺人与宜兴陶协史俊棠会长合影

年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吕俊杰应邀在联合国总部为50多位各国外交官讲述中国宜兴紫砂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成为第一位走进联合国总部传播紫砂知识的陶艺大师;G20杭州峰会期间,由汪成琼创作的“紫韵东方·日月同辉”紫砂套壶成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宜兴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的范伟群被省政府评为2016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市陶瓷行业协会陶刻协会会长蒋琰滨凭借“历史说”系列壶项目入选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选拔的第十三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丁蜀镇西望村党总支书记、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获“无锡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李昌鸿夫妇向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善基金捐赠紫砂作品募款505万元。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王强的文人紫砂壶艺术

初冬的雨,丝丝缕缕,如丝又如雾,
隐隐只能轻轻地触摸,绵绵地又似柔情的梦境,
此刻的唯美,是一种朦胧默念的清静,是一种坚守内心的安宁。
那所向往的,就是在这古韵渺渺中,感悟人生,静心地创作,品味生活。

紫色的曼陀罗花,佛教的灵洁圣物,
“阿曼陀室”洁净高贵的陈设,笔墨书香满溢心间。
浓浓的古韵幽香,浸在昏黄的灯光下,沁人心脾,
幽雅安静的氛围将浮躁的心灵沉淀下来,浅酌香茗,沉浸书香。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一个执着于收藏与师承创新的紫砂陶艺者,受益于多年的收藏,跨越时间与历史对话,潜心研究,静心体味着其中的精华,冼练心神,使之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与创作元素。

追求真谛
执于攀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强紫砂壶价格

 

在他眼里,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追寻紫砂真谛的道路上,最美的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王强的壶融合了江南文化、文人雅趣,以及几代人的审美情趣,他的壶承载着自己内心的独白和对生活的感悟,他所追寻的,并不是停下脚步,而是紧随时代的再延续。

王强紫砂壶价格

 

文化类行业良性的发展走向都应该是两极的,例如日本的陶艺,普通陶被定位在非常清晰的日用层级,而创作类的陶艺会被定位在艺术类的范畴,丁山的紫砂行业直至今日仍然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存在着一些以次充好、代工、化工料等等问题,一方面是我们从业者的内心不够纯粹,另一方面是市场的鉴赏能力不够。至今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壶友用工业品的标准来评判紫砂壶好坏,这就逼得紫砂从业者会从出错率最低的方向去考虑制作,比如模具、机车工艺,再比如只做最为熟悉的那些传统器型,时间是验证市场的最好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革新,半手工领域的成本越来越低,时间一长,尽管很多人抵触反对,但整个行业也会逐渐拨云见日,破混沌,开天地。在这样的劣势大环境下,能够坚守符合审美下创新的人并不多。在我粗浅的理解下, 吴鸣、顾美群、吴曙峰、张正中、王强等算是其中的中流砥柱。

王强紫砂壶价格

《 王强 · 听松 》
“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松段元素创作
借鉴了日系泡瓶的外形
最初的想法是想突破
宜兴紫砂壶泡绿茶不好喝的硬伤
这个壶使用了52个出水孔 结合大口盖的设计
让绿茶能一两秒出汤
彻底解决绿茶不能闷泡的问题
也谢谢王翔老师的激情刻绘 “

 

王强紫砂壶价格

《 王强 · 合欢 》
“ 此壶由传统经典的合欢器型而来
光素器加上锐利的线条
隐寓了现代审美对紫砂的解读
此外身桶折线参考了黄金分割比例
没有禁锢于流把和身桶折线联通的一贯做法
还有所有的小壶都有把不易提拿的问题
同时又要兼具比例协调之美
此壶在设计时也有这两个方面的优化
贴金也隐性完成
不希望破坏光素之美但又有隐现 ”

 

王强其他部分作品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

1981年宜兴人,字云会,号 阿曼陀、方外逸人、五堂主人
紫砂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清华大学陶瓷系艺术硕士
全国工商联沉香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生于陶瓷世家,1995年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正中老师学习。2006年经紫砂行业协会评审,当选为“十二紫砂之星”。2009—2011年度宜兴市第五届青年科技英才。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的艺术硕士。2015年师从何作如老师学习茶道。2016成立 五堂陶瓷文化有限公司。2017经陶瓷行业协会评审,获得优秀青年陶艺家称号。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看精与看心,如何看紫砂壶好坏?

口盖子是否严丝合缝、壶嘴壶钮壶把三点一线、截盖边缘是否如圆纸片薄的完美……这是许多壶友常常提出来的要求。所谓慢工出细活,一旦完全依靠全手工制作工具来制作如工业品级别的精细紫砂壶,那么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注定会让这把壶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难以接受,而且一个月只能做两三把(把把都有所细微不同),如何能依靠全手工制作满足市场的需求?面对壶友越来越严格的技术要求,如此一来手拉胚和机车壶孕育而生,做工精细的问题迎刃而解。

只是我们要知道紫砂本质是矿不是泥,只不过把矿石研磨成为颗粒后兑水陈腐而成为适合做壶的所谓紫砂“泥料”,这个前期步骤和后面的拍打、抿针等制作过程其本质是把紫砂颗粒进行重新物理排列。但紫砂独有的砂性导致紫砂无法和黏土瓷土一样,通过拉胚、机车来制作,砂性大会导致拉胚与机车工艺下成型困难(会拉破或车破),如此,工人(这里九香没法称其为艺人)会把黏土(高岭土)加入到紫砂泥料中混合在一起,这种混合泥料的泥性大过于砂性,而且保留了一部分紫砂矿料的特征,这样就适合去做手拉胚和机车壶了。于是X猫、X宝、X东、X拍堂、朋友圈、直播…上就出现了这些所谓“紫砂壶”,更有的添加调色的化工料或者喷浆,以求新奇色泽包装成稀有泥料,这都导致了壶友对紫砂壶认识的偏差,被部分壶商带的越来越偏。

判断紫砂壶好坏

判断紫砂壶好坏
全手工朱泥君德

实际上,我们欣赏实用器紫砂壶(2000以内)的角度就是器形美、泥料好、口盖演示程度和三点一线的偏差在合理范围之内就可以接受了,因为手艺人不管是身筒借助挡坯的半手工工艺还是拍打拼接全手工工艺,都属于手工壶的范畴,艺人往往在做壶时是很留意这些的,但是紫砂在窑里烧制收缩的过程不可控,误差不大就都可以接受,更何况,壶口和壶盖之间的晃动问题在2000年以前根本不存在讨论,晃动是很常见的,基本不晃是很少见的,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因为那会还没有整口行业,烧好就算结束。现在的壶做好了都要给整口人去整口进行二次烧制以求壶口壶盖的严密性,而经过整口这一关,误差应该就是在合理范围之内了。

其他诸如铁熔点、跳砂、半手工哈夫线痕迹、全手工壶内脂泥痕迹之类,都是再常见不过的特征,如果和机车壶、拉胚壶比精准度,手工壶完全没任何优势,就如同手画一个圆和圆规画一个圆,那个更圆的问题。是的,面对同样的景物,拍的照片永远比画出来的油画要清晰,在利益的驱使下,紫砂壶的手工艺正在消失,至少在电商平台上的表现是这样的,走偏的不仅有壶商,还有众多喜欢紫砂壶的茶友壶友,他们用工业品的标准来衡量紫砂壶的好坏,而忽视原矿泥料特点、创作理念与情感和带来的美学感受,这似乎给了量产商品壶大行其道的市场空间。但九香认为,机器能代替手工,但不能代替手心的温度。

判断紫砂壶好坏

判断紫砂壶好坏
半手工紫泥掇只

价格公道,泥料原矿,器形美观,这是许多懂壶壶友对实用茶器最朴素的追求,希望壶友在赏壶品茶、陶冶情操的同时,能对传统手工艺有正确认识,共同保护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汪寅仙寿星壶里的人生智慧

数十年前,在所有紫砂壶品种中,寿星壶最为人熟悉。汪寅仙大师曾告诉我,寿星壶这个品种在清中后期以及民国期间很盛。据此算起来,寿星壶的流行已有将近三百年时间。

寿星壶在民间司空见惯。我的记忆中,数十年前的老家乡间,逢年过节,家里整理得清清爽爽,好多人家的堂前八仙桌或是长台上,一把寿星壶摆着,一看便明白,家有长者!那是一种吉祥的喻意。

茶馆里,小号的寿星壶多见。茶馆的跑堂拿着整包的红茶末给一只只茶壶派茶叶,只须将茶叶轻轻倒入正放的寿星壶盖上,浅浅的一盖子,茶客来了,伸出两粒手指夹起壶盖轻轻一侧倒,茶叶便进了壶,看着轻松、随便、优雅,因为完全无需担心茶叶太多或是太少,–壶盖就是计量。平时,壶盖上还可以“合”一只小瓷碗,喝茶的时候取下小碗从壶里倒一小碗喝。你看,这一把极为普通的寿星壶的造型里,透着多少先人们生活的智慧。
在寿星壶这个“群”里,小寿星壶做工用料都比较精细,过去主要供应大户人家,有的人家还专门帮这种壶配一个“囤”,里面塞上棉花什么的,冬天里将泡好茶的小壶往“囤”里一放,盖子盖好,可以保温好长时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汪寅仙大师担任紫砂厂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的时候,所里有一个特艺班,顾景舟大师为特艺班的学员们上课中,讲授关于寿星壶的知识和制作技巧,汪大师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她告诉我,顾景舟大师说的意思是:不要小看寿星壶,所有制壶的基本功通过做寿星壶都能体现出来。寿星壶既可以做成普通的实用壶,也可以做成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因为它本身造型很美。如果做工合理的话,打好的泥条和泥片,连一块都不会浪费,可以做得非常精确完美。

“打好的泥片一块都不会浪费。”也许你会觉得这没什么,作为一个曾经做过木匠的我,分明感觉到这是一种工艺和技术的境界,既省工也省料,更要做得好,堪称完美!但是,如何做到这一境界,我是紫砂外行,始终不得要领,为此,我先后请教过三位制壶高手。
在汪寅仙大师家里聊天,我又提起了这个话题,怎么才能做到顾大师说的那种境界呢?为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汪大师专门从里间屋拿出一把顶海寿星壶放到茶几上,对着这把壶,一点一点地向我们介绍顾大师讲话里面透出的寿星壶制坯“玄机”,这是我听得最为清晰而又被我基本理解的一次。

汪寅仙紫砂壶艺术

汪大师这样向我介绍:先是打泥条;将泥条围成“直筒”①;接着打“身筒”;“身筒”打好后上“底片”和“满片”;壶底“假底”中间旋出的薄泥片做壶颈部的“线片”;“线片”上加“大只”,“大只”中间旋出的厚厚的圆泥片正好做壶盖的“盆边”;“线片”中间旋出的一块薄薄的圆泥片正好做壶盖的“盆底”;而“盆边”中间旋出的一块泥片稍作敲打做壶盖的“盖片”;围身筒多余下的边角料做两个装鋬的“壶钮”和搓搓做壶嘴。
按着这个顺序,对着一把寿星壶,我和在坐的几位朋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把寿星壶制作过程的繁复、用料计算的精准、制作各环节的巧妙相扣和工艺手法的科学合理。

汪大师告诉我,做一个优秀的紫砂艺人要懂得节约泥料,因为紫砂泥料来之不易,也要学会尽量减少重复劳动,节省时间和体力。我想,功夫到家的寿星壶制作,大约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起了一句老话:“长木匠短铁匠”。对于木匠,料子长了有办法,对于铁匠,铁件短了有办法,寿星壶制作技艺中既体现了 “长中取短”的木匠哲思,又体现了 “短则易长”的铁匠道理。也许,紫砂工艺正是融合了传统木匠和传统铁匠的工艺特色,加上精灵的思维而形成的独步陶业界的技艺?

可以说,寿星壶是公认的最为普通、历史上生产量最大、最为世人所熟悉的粗货壶之一。它的制作过程中,充满着先人的智慧。(任 宣 平)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赵朴初笔下的陶都宜兴

忆江南·陶都
赵朴初
陶都建,北宋已知名。坡老归来曾买宅。
陆翁于此著《茶经》,佳话说宜兴。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和人。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等。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会总干事。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等职。

赵朴初生前曾多次来宜视察。这首《忆江南》作于1994年,是他《忆江南词三十二首、一九九四年江南纪行》中的一首,并另有题记云:“四月九日至宜兴参观陶瓷厂题词”,具体说是在参观宜兴紫砂工艺厂时所写。

词中说,宜兴作为陶都,早在北宋已建成而闻名。宜兴制陶历史悠久,近来学界普遍认为,宜兴陶中最具代表性的紫砂和均陶或起源于宋,朴老或许据此称“陶都建,北宋已知名。”这里溪山秀美,苏东坡曾拟在此卜居买宅终老,这里又盛产茶叶,茶圣陆羽在此考察问茶,并将阳羡茶“荐于上方”成为贡茶。陆羽还修筑青塘别业,在此编写《茶经》,这些都是有关宜兴的千古佳话。此词虽短小仅20余字,且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深情地赞美了宜兴。陶都不仅历史悠久,且人文荟萃、文脉厚重,词中列举了东坡买宅阳羡和陆羽问茶于宜两件典故,看似信手拈来,却见朴老知识面之宽和对宜兴人文历史了解之深。

其实朴老在当天还题了另一首《忆江南》词——咏壶:

刀磨切,腻滑似柔肤。千古冰心藏一片,
玉壶哪及紫砂壶。百艺让陶都。

“刀磨切”描述了独特的宜兴紫砂手工制壶工艺,“腻滑似柔肤”形容制成的砂壶“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脂比凝铜”。“千古冰心藏一片”是化用唐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冰心,是艺人从艺的真心、敬业的精心,有此一片冰心才使“玉壶哪及紫砂壶”,才使“百艺让陶都”,这是诗人对陶都,对壶艺,对陶艺能工巧匠热情的赞美。

唐彬杰紫砂壶作品

顺便我们再赏析朴老另一首诗:

题《茶经新篇》
赵朴初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这首充满茶与禅的小诗,一开头就用了个典故。“七碗受至味”是化用唐代诗人、“茶仙”卢仝《茶歌》中关于饮茶的精神感受:从一碗到六碗依次是“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而当饮至七碗时“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即要两腋生风、飘然欲仙了,故云“七碗受至味”,但是光有好茶还不够,须有好壶,方能发茶之色香味,一人一壶、自饮自酌,方能“一壶得真趣”。

后两句诗人由饮茶而想到修禅,说“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这里又有一典故。“吃茶去”是赵州从谂法师的著名偈语。说是一次有两位僧人向法师问禅,法师问其中一位僧人是否来过,答从未来过,法师对他说:“吃茶去”;后又问另一位僧人是否来过,说是已经来过,法师也说:“吃茶去”。在一边看了半天的院主心生疑惑,不解地问:“这是为何?”法师对院主也说:“吃茶去吧”。原来法师正是从日常生活中修禅的。从此“吃茶去”成为有名的偈语,称为“赵州禅”,如能深刻领会,自能修成正果,故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这首诗并非专为咏宜兴紫砂而作,但因其中的《七碗茶歌》咏的是阳羡茶,而能发茶的色香味得其真趣的壶,也莫过于宜兴紫砂壶,而且朴老的这首诗,如今常被紫砂艺人用作壶铭,题刻于砂壶上,故我们特加赏析,让大家了解其中与宜兴、与紫砂壶的情缘。

注释:
坡老:苏轼,号东坡居士。他曾多次来宜,并置田买宅,拟终老于此。
陆翁:陆羽,有茶圣之称,他曾来宜问茶,写《茶经》。

分类
壶品推荐

一把民间艺人弧菱壶赏析

紫砂弧菱壶非方非圆,亦方亦圆,在紫砂经典器型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其古朴内秀、方中寓圆的造型,配上灵动的字画,既是实用器,又可作为雅致的摆件。

弧菱壶名称来源

弧棱紫砂壶

弧菱又叫(觚菱)壶,仿古代觚菱设计。弧菱有两种器物,一是古代建筑上的名称,一般指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西都赋》中,以“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描写长安。王观国《学林·觚角》中“所谓觚棱者,屋角瓦脊成角棱瓣之形”。故谓觚棱。

 

弧菱壶看似巧妙,但也蕴含深意。从弧菱出发,引伸出处世哲学、做人道理。用一句话形容:“得其精意遗其粗”。其表面意思是弧菱看着为圆,实则有可摸,做工精细,不粗糙。深层含义是教会人做人之道。做人不要锋芒毕露,但也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做人也不要过于中庸,要有自己的主见!

经典作品赏析

经过历代名家的传承与演变,弧菱壶成为经典的壶型之一,美国芝加哥艺术馆便藏有一把曼生觚菱壶。

弧棱紫砂壶
李仲芳作品

弧菱壶方圆之间展现无穷的魅力,有的制壶者侧重方,则整把壶的筋骨感强,多一份傲然与挺峻,如曼生弧菱壶;有的制壶者侧重圆,则整把壶圆融感强,多一份圆通之意,如黄玉麟弧菱。

弧棱紫砂壶
黄玉麟作品

弧菱壶可以说是黄玉麟制作的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黄玉麟制弧棱壶精选段泥所作,泥质细腻温润。方形壶体四角圆润,藏锋不露。四底足与壶身浑然一体,坚挺平稳,富有力度。此壶无处不方,无处不圆,弧圆合度,棱角分明。故宫博物院与宜兴紫砂工艺厂均藏有黄玉麟所制弧菱壶!

弧棱紫砂壶

弧棱紫砂壶

弧棱紫砂壶

此壶为民间艺人所作(为其师傅代工),虽为代工壶,但此壶为全手工制作,四角圆转处理精细,原矿底料温润如玉,陈宏林陶刻“妙茶造化心随天籁”臻至化境,从徒弟那1千元入得,不失为一把好作品。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西泠印社2018秋拍紫砂成交行情

西泠印社2018秋拍近日在杭州落下帷幕,在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中我们发现除了传统名家作品依然受捧之外中青年实力派艺人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关注,让我们来看下部分作品的市场表现。

 

预展信息
时间:2018年12月12日-14日
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拍卖信息
拍品总数:151 件
拍卖时间:2018年12月15日下午16:20
拍卖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B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紫砂壶行情

1759 清乾隆 龚心钊藏“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题“御制”二字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
落槌价:RMB 5,600,000元

说明:龚心钊旧藏,配原装红木盒。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P88,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8月
7×15.5cm
收藏者简介:龚心钊(1870-1949),字怀希,号仲勉,安徽合肥人,寓居上海,是清代最后一任科举考官,光绪年间出使英、法等国,清末出任加拿大总领事,是清代著名的外交家。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潜心研究,因此他收藏的文物,精品颇多。如秦商鞅方升,战国越王剑,宋代米芾、马远、夏圭等名家书画,宋汝窑盘,以及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陈曼生等制的紫砂壶。他所藏印章,既丰且精,有自战国至六朝的铜、玉、石的官、私印章2000余方。1960年,龚心钊的后辈将珍藏的500余件文物,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受到市人民政府表彰。

紫砂壶行情

1670 清末民国 胡耀庭制段泥砖方及顾德根制潜陶刻段泥提梁壶各一件
落槌价:RMB 28,000元

此组拍品包含砖方壶及圆提梁壶各一件。砖方壶由胡耀庭所制,底落“宜兴紫砂”款。其制作线面干净利索、直挺不板,给人以坦坦荡荡之势。提梁圆壶色泽古朴,壶体圆润饱满,圆盖,一弯流,三叉交柄提梁,弧线优美。壶底为一捺底,平和简练而富有灵动之致,落“德根”方章,应为民国紫砂艺人顾德根。
款识简介:
1.耀庭,胡耀庭,民国时期宜兴紫砂名工,尤擅长制作方器,由于技艺精湛,常受邀为各大紫砂名号制壶,如铁画轩、吴德盛陶器行等,且多与众名家合作,制高档茗壶。胡耀庭制壶用料考究,规制严谨,其方器线条流利,各面平整,布局协调,口盖严密。南京博物院、扬州文物商店及香港茶具博物馆中分别藏有耀庭制作的砖方、钟方、六方紫砂壶。
2.顾德根,世居宜兴川埠潜洛,自幼习艺,艺成后以制壶为业。民国初期,顾德根以制紫砂花货为主,“竹节”、“竹鼓”、“竹段”为常制作品。
3.琢如,白应生,民国陶刻高手。其作品刀法熟练,字体流畅,极见功力。建国后,白应生参加了合作社,继续从事陶刻,直至上世纪70年代病逝,惜传器较少。
4.潜陶,吴汉文(1874-1941),艺名跂陶、企陶、潜陶、松鹤轩等,原籍宜兴芳桥。民国五年创办“吴德盛紫砂陶器行”,民国18年创立“吴德盛”著名商标品牌“金鼎商标”。吴汉文积极主动与上层政要、文人雅士、书画名家接触交流,留下许多传世经典之作。

 

紫砂壶行情

1671 当代 李寒勇制朱泥圆壶
落槌价:RMB 15,000元

壶朱泥制成,砂质细腻,颜色鲜艳,极为讨巧。壶身作圆形,平盖上接圆扁壶钮,盖内修坯极精,可见作者制砂工艺之深厚。直嘴,圈把,一捺底,出水爽利,执拿舒适。此壶制作于1997年。此类圆珠造型小壶,最解茶性,最宜冲泡武夷名枞,试取初翻鱼眼之水,高注入内,岩骨枞香,壶中自来。
款识简介:
李寒勇,1974年出生,江苏宜兴人。紫砂实力派陶手。1991年入紫砂工艺厂,历经严谨的基础训练,擅于手工筋纹器与光器紫砂创作,2004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作品妙筑屡出,可谓是中青代之中佼佼者。

 

紫砂壶行情

1672 清中期 杨葆年、凌萬興制朱石楳刻锡包砂胎方壶一对
落槌价:RMB 30,000元

此组拍品皆为四方覆斗状锡壶,扁而精巧,壶身洁净,打磨光亮明净,与砂胎结合,融为一体,制法严谨。锡流、白玉钮、木质把,形制轻巧有趣。壶身分作四面,刻以诗文及寒梅图,清新隽永,可品味其书法意趣及茶禅蕴涵,乃道光文人壶之典范。其一壶内中心落“杨葆年”款,其人乃杨彭年之弟,善制作茗壶;其二壶内落“凌万兴制”款。焚香品梅,佳器妙陈,雅致有趣。西泠2018春3726号拍品“清道光?杨葆年制朱石楳刻山水诗文锡包砂胎斗量壶”以9.2万元成交,可作参考。
参阅:《文绘菁英》P282、283,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年。
款识简介:
1.杨葆年 (约1773-1853),又名宝年,字公寿,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是杨彭年之弟,杨凤年之兄。善制茗壶,常为陈曼生造壶。
2.石楳,朱坚,字石楳,清道光时以精锡制壶名于世,间做砂壶,亦殊精雅。擅长金石书画,精于鉴赏,曾做砂胎锡壶,将紫砂与锡、玉、木工艺相结合,为紫砂工艺另辟蹊径,受到人们的喜爱。
3.凌万兴,雍正乾隆时人,制壶多方器,制作严谨,技艺高超。

 

紫砂壶行情

1673 清中期及民国 “潮州点铜”款茶托一套、锡罐一对、茶则一只
落槌价:RMB 3,000元

此组拍品中茶托作筋纹式,中部内凹可固定杯盏,底钤“潮洲点铜”款。一对茶叶罐以锡制成,呈六方形,罐身垂直至罐底,下承三只折角随形足,高颈圆盖,整体棱角分明,气宇轩昂,各部分比例匀称。《茶经·四之器》中指出:“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茶则也是陆羽提到的二十八种茶具之一,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则从茶具欣赏的角度提出了茶具有画饰为最佳,此组中茶则锡制,浮雕丰富,容量大小适宜,便于规范量取茶叶。此组拍品为实用的茶道器具,赏之怡情。
款识简介:
金畊,应为清中期锡器大家,制器清雅非凡,为一代锡器名品。

紫砂壶行情

1675 当代 吴界明制红泥笑樱壶
落槌价:RMB 20,000元

笑樱壶造型从古代陶瓷盛贮器具“罂”中汲取灵感,《说文》:“罂,缶也”,是为大腹小口的瓦器,后因圆小壶钮形意似枝头樱桃,传名为笑樱。此壶身造型为由上至下渐收的心形,丰肩敛腹,肩部以上作颈,层次感分明。泥色红而不艳,润泽腴丽,形体雄健,线条圆润流畅,特显丰满柔和之美。流鋬舒展自然,精神饱满,气韵通畅。
款识简介:
吴界明,1973年生。1990年师从吴群祥先生,从艺近三十年,深知中国传统制器之“器用”与“器美”的关联,作品在古意盎然中流露着自然率真的意趣。

 

紫砂壶行情

1676 当代 周呈飞制紫泥仿古壶
落槌价:RMB 40,000元

此壶由紫泥所制,为作者心追手摹大亨仿古的精心之作。大亨仿古讲究大开大合的式度与精致细腻的细节并存。作者有意识地加强了壶腹的饱满充盈程度,使壶体显得气势非凡。而从壶身拔擢而出的壶把及壶流又与壶身相协调,显得粗壮有力。整体观之,此壶似藏雄健之气,如一顶天立地的男子,令人心生敬意。
款识简介:
周呈飞,年轻而富有潜力的实力派陶手,自幼酷爱紫砂艺术,在制壶技法上坚持古法全手工制作,主张以线条的变化来体现砂壶的造型之美。周呈飞曾受多位实力派大师指点,作品被包括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内的多个专业性博物馆收藏。

 

紫砂壶行情

1679 当代 汤渝制朱泥摹古龙蛋壶
落槌价:RMB 9,000元

惠孟臣擅小品壶,吴梅鼎《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此次特摹作龙蛋壶,器形近似高龙旦壶,造型敦厚可爱,平添些许古拙之气。整器泥色娇艳欲滴,流嘴昂扬有力,细节处见作者功力,实为当代茶事之利器。
款识简介:
汤渝,九瀚一级签约陶作家,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作品多为光素器、圆器,古朴自然,刚柔并济。

 

紫砂壶行情

1680 当代 殷任飞制紫泥摹古龙文方壶
落槌价:RMB 12,000元

晚清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龙文、清初荆溪人。所制多花卉象生壶、殚精竭智……”,今特摹作雅流龙文传器,壶身以四片泥片相接而成,线面转折流畅。壶盖承续壶口,亦作四方圆角,壶盖为少见的四方罩盖,这种截盖式结构可使壶盖与壶身连为一体,上下贯气。此壶大方得体,制工一丝不苟,以传承清初紫砂古雅气韵。
款识简介:
殷任飞,出生于1985年,九瀚一级签约陶作家。制壶技法扎实,善于制作方器。造型规整,返朴还淳,法度自然。

 

紫砂壶行情

1718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扁合欢壶
落槌价:RMB 3,400,000元

清中期·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扁合欢壶
款识:阿曼陀室(底款);彭年(把款);曼生(刻款)
镌刻:酒以合欢,不如凤团。曼生作铭。
7.2×15.8cm

紫砂壶行情

1684 当代 施小马制紫泥调砂四方扁腹壶
落槌价:RMB 68,000元

此壶壶体由两个四方塔形几何体上下对合而成,呈扁四方状,盖面微微隆起,上接壶钮亦作扁状四方体,与壶身相衬,四方一弯流曲度和谐,四方耳状把便于持拿,在美化壶体的同时也增加了此壶的制作难度。众人皆云制壶方器难于圆器,除对制作者工艺水平要求极高之外,烧制过程中又容易变形。虽然成器难度高,但方器给人刚直、挺拔的块面感是其它器形所不能比拟的。扁腹壶则融方圆于一体,更是体现出作者的精湛工艺。于抽象中得灵气,淳朴自然,素面素心,且作者运用掺砂泥料来加以表现古拙的质感,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款识简介:
施小马,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当代紫砂名家,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各项比赛大奖,2000年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其人早期对各种器形皆有涉猎,后选择方器,最终成为方器高手。作品棱角分明、不拖泥带水、有器如其人的特质。

分类
紫砂百科

国家非遗宜兴紫砂亮相广州从都国际论坛

圆明园国宝兽首、鎏金佛像、宫廷玉器、非遗紫砂……大批珍贵展品来到广州。11月15日,由侨鑫集团和保利文化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华文脉传承——2018从都艺术季”系列展览活动在广州从都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315件(套)展品向公众开放展示。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开幕式

展览期间,除圆明园国宝兽首展览部分内的国宝外,国家级非遗紫砂板块同样引人注目。此次展出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邵顺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牟锦芬、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谢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高级工艺美术师吴芳娣、高级工艺美术师葛昊翔 共七位艺人的120件紫砂作品。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艺人与宜兴陶协史俊棠会长合影

本次展览正值“2018从都国际论坛”活动的举办,12月10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开幕仪式并做主旨发言。此外,与会的200余位外国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商界领袖参观了从都艺术季的四大展览。他们在展品前驻足欣赏,聆听艺术家或讲解员对作品的阐述。惊艳于展品精妙的制作工艺以及厚重历史底蕴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与季益顺大师等艺人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新西兰前总理 珍妮•普利西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观看谢强制壶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范泽锋在现场献艺
从都国际论坛国家级紫砂艺术展
绍顺生在现场献艺

分类
壶品推荐

三款景舟石瓢紫砂壶对比点评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祁碧 全手工 紫泥 240cc

此款全手工制作的紫泥景舟石瓢,壶身圆润有致,壶表色泽光润,珉针处理到位。九孔出水,孔孔分明,出水爽利。壶体呈上敛下丰之势,但可以看出壶口较大,茶叶进出方便,壶身口沿厚实,利于提升口盖严实性不淌水,是一款实用与观赏俱佳的全手工实用茶器。

/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民间艺人 半手工 紫泥中槽清 230cc

 

这把半手工刻绘景舟石瓢壶,壶嘴相对较长,流把呼应,把内、把外都是三角形线条,和润流利,把手的横切面似圆角梯形,把握使用方便舒适。该壶的足与底面结合清晰利落,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均匀协调,不偏不倚,通刻竹枝,刀功虽非上乘,却也不乏文人之韵。

 

\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景舟石瓢紫砂壶欣赏

许华芳 半手工 紫泥底槽清 450cc

许华芳款景舟石瓢较上述两款,壶身较为高挺,追求线性的流畅舒展。壶嘴依身筒而生,同为暗接处理,许老师的壶嘴似非强接于壶,不欠不赘、不张扬、不委顿。平压盖,桥钮,比例恰当,充份体现出秀巧精工的特点。可见许老师反复权衡景舟石瓢的协调秀美,使其整体显示出壶的十足神韵,完美诠释了智欲其圆、行欲其方,体现出刚柔相济的感觉。

可以说,这款景舟石瓢深得顾景舟先生的满瓢造型影响,尽显大方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