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壶品推荐

底槽清泥料的紫砂壶好在哪里

底槽清应该是玩壶的朋友听得比较多的一个泥料名字,且不仅广受壶友的喜爱,也是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最钟爱的泥料。

底槽清紫砂壶

底槽清紫砂壶

底槽清紫砂壶

底槽清紫砂壶

底槽青 全手工 君雅

顾老的心头好自然是优质的,这也另更多壶友对底槽清萌生了好感。那么底槽清到底是什么泥料,又好在哪里呢?

什么是底槽清

底槽清(又名底槽青、底皂清),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属于紫泥中的优质矿料。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

因开矿时通常处于紫泥泥层底部位置,故称底槽清。

底槽清紫砂壶

底槽青矿石上的鸡眼

矿料外观呈紫褐色致密块状,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云母碎片,矿料上有青绿色的豆斑状,俗称“鸡眼”。

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一定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根据不同窑温和矿源呈现不同的颜色。

根据泥层深浅,底槽清有老、嫩之分。矿料越老所含“鸡眼”越多,砂性越重,成型时也越酥,相对的耐火度也越高。

 

底槽清好在哪里

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烧成后质坚细腻光润,其成品质感纯朴自然、沉稳大度。

底槽清紫砂壶

台西矿底槽青

用底槽清泡茶,茶汤韵味悠扬,泡养变化很快,泡养后温润感更为丰富饱满,茶汤韵味悠扬,越显光朴素雅。

 

底槽清紫砂壶

4号井底槽青矿料

底槽清中尤以黄龙山4号井的最为稀贵(4号井现已不开采),烧成后有隐约朦胧黑影(黑铁质),而且能看到金黄色的砂粒,金砂点点,宛似夜空繁星闪耀。

底槽清紫砂壶

底槽青 全手工 君雅 底部

这些金黄色的砂粒,就是矿料中鸡眼烧成的效果。一经泡养后,会润如紫玉,金砂隐隐、灿若星辰,真真正正诠释了“紫玉金砂”的艺术魅力。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走进高振宇与徐徐的紫砂艺术世界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高振宇

中国当代最有价值的传统紫砂艺术家之一,妻子徐徐,是紫砂大师徐秀棠之女,二人同为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关门弟子。夫妻二人常年居住在北京郊外,一处宅院一小块田地,种着四季果蔬,一处工作室,一处柴窑,与老泥木柴为伴,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淡泊天然的生活。

徐徐

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之女。 1982年始从师于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学习传统紫砂工艺。 1986年进入无锡工艺学院(原江苏省陶校)装潢专业学习。1990年留学日本,从师于日本著名的陶艺家高桥弘,学习陶瓷造型艺术,考察日本各大名窑及著名陶艺家工作室,创作作品多次参加艺术家组展。 1993年回国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创立陶瓷艺术工作室,正式独立从事紫砂茶陶的研究和创作活动。

刚到高振宇家的时候,他和妻子徐徐刚从自己家的田地间了萝卜苗回来,这几天新种下的萝卜苗长得飞快,要赶紧拔去一些,好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养分让萝卜长大变甜。气质谦和温润的两个人,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跟客人打招呼,在雾霾笼罩的京城,那种从容自然,竟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高振宇出生于宜兴的陶艺世家,父亲高海庚是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得意门生,其母周桂珍早年师从王寅春,后跟随顾景舟学艺,二人均为传统紫砂艺术中的佼佼者。高振宇自幼对父辈的紫砂之道耳濡目染,18岁起师从顾景舟大师学习紫砂壶传统技艺,后来去了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深造,师从日本著名陶艺家辻清明和加藤达美。回国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立陶瓷艺术研究中心。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研究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客座研究员等。

在高振宇的工作坊里,并没有华丽铺张的陈设,只闻满室沉香,一缸缸的宜兴紫砂泥在静静地沉睡,茶与书画,木柴与泥土,以某种秩序自然而又极具张力地共存着。

窗前的工作台上,制作陶器的工具都是高振宇自己制作的。台上素雅整齐,没有一丝纤尘,因为久与人手接触,那些半旧的木槌木拍的边缘都泛出温润含蓄的光来,而当中又好像蕴着安静而汹涌的力量。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造物观

紫砂内敛含蓄,有一种“黯然之光”,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最爱,看似貌不夺人,却耐得住细细咂摸,朴实无华直追饮茶的本质。它也是最具文人情怀和容纳中国传统哲学审美的器物,它的气韵,总是会传达出制作者独一无二的心胸灵魂,而更深层次的,是某种文化的共鸣。

这种共鸣,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是延伸、发挥、利用物的长处。把泥看成有生命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材料物质的尊重。和烹饪一样,好的厨师最擅长了解尊重并把原料的优点放大。制壶就是顺应自然的过程,把紫砂泥的本质和优点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这从养泥醒泥就开始了。不仅我们用壶的人需要养壶,古人说做壶人的泥就需要要养。泥从地底到见天日,就开始沾染人的温度。

泥在地底的时候,因为地壳压力是无机的,但是被挖出来以后,接触到空气,一阵风一片云一场雨,就开始产生了生命。里面无数生长的菌丝,把砂颗粒联结起来,产生了塑性,使得泥沙有了很好的延展性,和做面食的面粉发酵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古代人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认识到的,放在缸里加水泡,任凭雨水冲刷,长久的雨水冲刷会去除自然界中的矿物含有的可溶性的盐,这种可溶性盐经过高温会变成釉,宜兴紫砂是无釉的,才有了独一无二的透气性。

泥经过养,搓成泥球晾制,再经过锤炼才可以当作用来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捶打的过程和揉面一样,是一种能量转换,通过外力来增加泥的延展性。打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很像宁波人做年糕,先用锤子竖着砸,再横着捶,非常讲究。过去就有捶泥工,捶打的过程是把泥里的大气泡排出去,一层一层打,千锤百炼,层层相叠,形成很多密集的小气泡,形成独特的结构,这也是紫砂透气性的由来。这种结构竖着的力量会非常大,手工制作传统紫砂是需要拍打,需要震荡,只有这种结构才适合。真空炼泥机打出来的泥,抽光了空气,都不适合。捶打之后的泥还会放到缸里去养数月到数年,用的时候拿出来再捶,这个过程和醒面何其相似。中国人把生活、饮食的经验融会贯通,也是古人的智慧。

手工拍打和震动,让泥颗粒重新排序,很细的砂颗粒会慢慢出来,当用竹片压形的时候,水分带着细砂浆也会渗出来,到最后的工序用牛角片去压去光它的时候,使渗出来的细泥浆定着,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好壶的皮肤,内部结构疏松,表面细腻。这是一把好壶的有机构造,这对真正泡茶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从制作上来说,紫砂讲究没有一处直是直,没有一处曲是曲。它是天然的,泥本身的张力所形成的曲线,用普通的曲线板套不出来的,是人加以诱导,利用泥自然的力度做出来的。当人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之间达到一种完美平衡的时候,所产生的形,才是紫砂的形。

这和制作工艺大有关系,紫砂是慢轮制作,这是远古的制作方式,只有在宜兴被保留了下来并演进成一种制作紫砂壶的精粹工艺,和做瓷器的快轮驱动不同,做紫砂是一个圆形的转盘,本身没有动力,靠木拍子拍打时的力驱动那个轮盘转动,形成紫砂壶独特的圆,它不是物理的圆,而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圆。不论怎么看它,都有人手的温暖,是有人情味的饱满的圆,自然中不存在这样的完美,但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成就的一种不完美。

高振宇紫砂壶价格

中国传统审美之魂:适用之道

茶壶讲究“有理有趣”,理是实用性,趣是审美艺术性,当中包含个人修养和文人的参与、茶壶款式变化等等。对于陶瓷,高振宇说:“我的观点向来是做的人做一半,用的人做一半。和画画讲究留白一样。比如一个盛菜的盘子,只有菜放进去了这个器皿才算完成,要把空间留给里面的东西。做的人心里面要有一半留出来。一个放在博古架上完美的瓶子,这样的完美装满了制作者本人,是不能拿来用的。”

紫砂里面很重要的一点,不论价格多少,都是拿来用的,理跟趣,用和美,都是兼顾的,这是中国审美的传统。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做的人急于表现技法的高明,掺杂了许多的杂念,这可能也是受到西方的影响。西方美学,把艺术Art跟工艺Craft分得非常清楚,工艺用机器就可以完成。但是在东方是不存在的,画家固然创作挂着的画,也会画扇子,实用的传统哲学,一把扇子画着梅花,一扇清风徐来仿佛闻到梅花的香气,这就是一种行为艺术,通过“用”让你感受到美,感受到人情感的交流,可以是艺术。紫砂壶也一样,在整个冲泡的行为当中,让你体会艺术的美感。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完整地欣赏它的美感。

又比如壶的细节,壶盖与沿口之上的线形、比例,很多视觉上无法分辨的,靠手去使用和感受,才可领略到其中的匠心和神韵,所谓心领神会。再加上对于紫砂壶来说,原料是有生命的,具备人性的结构,制作时还加上人的情感,在制作小壶的时候,制作者是会把它捧到胸口,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去光,灌注了无限的耐心与情感在里面,每个人的个性、个人修养与审美,全部投射在一把小壶上,带来无限的趣味。

高振宇紫砂壶价格

回到造型的原点:温柔敦厚 三代遗风

北宋吕大临在《考古图》前言中写道,“非敢以器为玩也,观其形闻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也”。三代夏商周,是中国人造物的起点。

对于中国传统来说,高明的审美趣味,并不是后天刻意创造和言说的,而是潜移默化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某种古老文化记忆和传统,是用来唤醒的。

高振宇近期的紫砂作品中,能看到古典青铜器、玉器的影子,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和深沉的感动的亲近感。他在试图利用陶泥这个最古老的造型材料,寻找不一样的表达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来自青铜、玉等其他中国传统的造型材料。的确,不论是上古陶器、青铜器、玉器,还是元明清瓷器、木雕、漆器、铁器、铜器,造型的累积与体态美之集合,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审美趣味,内在是相通的。而陶,作为最古老的一种造物材料,正是承载中国式审美最好的载体,这也是传统紫砂器物,总有一种无法言说却又叫人心潮澎湃的内在意境和韵味的原因。

在书房,高振宇拿出了一把新制的紫砂壶,这个壶,造型特别,前所未见。不是死板的方,而是方中带圆,方圆相遇,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器形就是来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制的盛酒器卣(音“有”),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音“巨唱”)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有盖和提梁,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

高振宇紫砂壶价格

“中国造器的最高峰在商代,夏商周的青铜器,在形态上达到了造器的巅峰,而这些形态其实是来源于陶器。中国有一个特点,每一种新材料的产生,造型都是仿旧的。当它形成自己的材料语言之后,又会有新的造型。青铜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造型是借鉴三皇五帝神农时代就产生的陶器,陶器天然所带有的、顺应陶泥本身的内在的韵律,所产生的流畅柔软的形体和线条,当青铜器的造型成熟之后,陶又反过来效仿青铜器的造型,我在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把那个时代的可能,带到这个时代来。”不论是哪一种形态,贯穿始终的,是他作品中那种端庄、古典,庙堂之上的尊贵以及文人的雅致之美。

茶能通神 宜兴茶与紫砂的完美相遇

所谓精行俭德,茶能通神。而紫砂与茶,从来就是密不可分,人们因喝茶而制紫砂,紫砂也因遇茶而获得了审美的圆满。高振宇和徐徐对茶的讲究和心得,早已超出了一般人的境界。他们用一块经过自然洗礼的老泥,尊重内在的力量,顺应自然加上自己的审美和情趣,用心做出来的紫砂壶,泡同样自己亲手制作、几乎野生的宜兴红茶,实在算得上是紫砂与茶的圆满,中间的幸福感,只能会心一笑而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

在高振宇的工作间,茶海边放三两个自己烧制的古朴陶罐,里面存的是自己种自己制作的宜兴红茶,用一把徐徐做的用了几十年的紫砂壶来泡。

宜兴在太湖的西岸,唐代叫阳羡,阳羡茶自古就名满天下,高家的宜兴红茶与市面上的宜兴红茶大不同,有山野之气,喝下去舌边生凉风,充满花草清香,茶气深长。茶是宜兴山上自家种自家制作的,别人都是茶园种茶,高振宇和徐徐一开始却是到山上去找野茶树,就算到后来种植,几乎就是野生状态。不打尖不施肥,相比一般种茶低矮平整的嫩芽,高家的茶就是放任自流的小怪树,高振宇说:“植物的选择远比人的选择来得好。再多的花絮,不如追求茶的本质,让它天然生长。”这和紫砂的本质,完全一致。

除了山上的杂草除掉后会作为茶树的肥料,没有什么人工干预,向光自然生长的嫩芽被摘下来制茶,做法是夫妻二人独创,跟红茶不同,反而更接近白茶。茶叶摘下来以后,叶子萎掉以后就用一块老杉木手工搓揉,破壁以后就发酵,发酵一夜,就变成红茶的颜色,然后到大太阳底下晒到很干,就成了,整个过程并没有超过手掌的温度,低温慢发酵,所以这个茶是有生命的,放在陶罐里,茶叶还会继续变化,一年四季,随着气温、湿度的变化,茶的味道也在起变化,每次喝到都不一样,非常有情趣。

神仙眷侣的田园生活

高振宇和徐徐都是宜兴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又是同门的师兄妹,徐徐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而伯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是紫砂大师顾景舟老先生的大弟子。高振宇的父母高海庚、周桂珍均为顾老得意门生。三家人感情深厚,隔代的高振宇、徐徐,后来也被顾老收为关门弟子。气质经历如此登对的二人,可算是天作之合,而紫砂,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在京郊的工坊里,窗前的两张工作台,一张是徐徐的,一张是高振宇的,两人各自创作,互不打扰。虽然师出同门,但是风格却大不相同,高振宇的温柔敦厚,独有一种尊贵大气,而徐徐的更有女性的轻灵雅致和一丝丝的童真趣味。她做的紫砂小壶,盈盈一握不及儿童手掌大小,精细至极,泡茶使用还很趁手,壶底壶身都是需要极深功力和经验才能完成,那线条如同饱满的苹果的底部,叫人爱不释手。夫妻二人做的紫砂壶,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一种相濡以沫的默契,又各有美态,实在有趣。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一年四季,夫妻二人都会回宜兴老家,山上有一所宅子,春天采茶制茶、夏天制杨梅酒、秋天做桂花糖、冬天腌制雪里蕻,顺应天时轮回与自然的节奏,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杨梅酒,用的是宅子后面山上随意生长的杨梅,不像寻常的拿烈酒来浸泡,而是把许多的杨梅捣碎去核,放在坛中发酵,直到变出澄红清冽的喷香酒液来。是啊,对于宜兴的水土、空气、湿度、温度,制陶的二人再熟悉不过,那些制作紫砂壶的老泥,就是养在当地的水和空气中,任凭有机的菌丝在泥料中慢慢生长,形成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延展性,才能和人手相互作用,塑造出美丽的形状,个中道理,都是相通的。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刚刚结束的桂花季,二人在老家院中的老桂花树下采集桂花,晾干、分拣,做桂花糖,酿桂花酒。一到采茶制茶季节,更是连晒茶揉茶炒制都是他们自己动手,从不假以外力,用徐徐自己的话说是忙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明明让人感到恬淡自然。他们的生活,就像是贯穿了紫砂的灵魂,那种源自大地,与自然为友,与天地一同呼吸的节奏,除却创作,还有生活的日常,或许正是这样,才是那些被两人所创造出的器物如此动人的原因。

(文章来源于《美食与美酒》杂志)

分类
紫砂百科

三种经典款式的德钟壶

德钟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创光素造型砂壶中的佳器之一,主要有3种款式。大亨德钟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代宫廷繁缛习气。技艺手法已达传统紫砂技艺的巅峰。

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色泽温润。线条圆转,过度极其自然,壶把与肩线自然结合,各自延伸化转,疏朗大气。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

款式一

邵大亨德钟壶

▲邵大亨 德钟

2010年嘉德秋拍以481.60万成交

 

德钟亦名钟德,钟者,乐器也,礼乐为用,钟音之器为王礼颂。尊道贵德,是以颂德。儒道皆大乘,帝王者,外儒内道,为器所记,喻方圆,刚柔济。中国儒家学说有两个基点,即礼、乐。乐,钟也。钟德即乐德之意。

 

款式二

邵大亨德钟壶

▲顾景舟收藏的大亨德钟壶

壶盖已经破裂,由搭钉扣合

 

邵大亨,清嘉庆至道光时期人,出生于宜兴上袁村,毕智穷工,是继时大彬、陈鸣远之后紫砂艺术的又一高峰。

《邵氏宗谱》记载,邵大亨性格孤傲,平日里“每游览竟日或卧逾时,意有所得便欣然成一器,否则终日无所作,或强为之不能也”。又有“雅善效古,每博览前人名作,辙心揣手摩,摩得者尊如供碧。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等等。

 

款式三

邵大亨德钟壶

▲顾景舟配盖的大亨高德钟壶

 

大亨德钟壶3种款式,和而不同,主要是高矮、壶流等细节方面的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撼人心魄,匠心独运。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名家大师的德钟壶。

邵大亨德钟壶

▲剑流德钟壶

邵大亨德钟壶

▲直流德钟壶

 

德钟壶,德清俭素,静静品鉴,正气自然心生,肃起恭敬之心。中华文化,以儒家为主流,修身立德,兼济天下。紫砂艺人以手抟器,心手相合,以器载道。德钟宝器,涵光华于朴厚,寄风雅于平常,乃谦谦君子之化身也。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薛澄紫砂壶作品赏析

薛澄紫砂壶

壶石散珠 薛澄

薛澄紫砂壶

在读雕塑系本科的时候发现凝结在瓷砖上的水珠很有意思,于是我在陶艺系研一(13-14年)时利用水珠作为壶身创作了这一系列作品。

唐代诗人韦应物 《咏露珠》中写道: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薛澄紫砂壶

造型并非传统的方和圆,而是呈现水珠的曲线流动性。

壶身各个角度造型各异,如同宋代苏轼《题西林壁》中描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壶身搭配太湖石造型的流、把、钮,形成张扬的气势。石头与水,被置于历史时间当中,成为其参照之物。石头是重复上演的历史悲剧的隐患,它是岸边的一块礁石,一次次地致使满载希望即将靠岸的航船触礁沉落。而水,只有升到一定高度,才能使人从潮汐中解脱,它是负载历史之物。石头是坚硬的,表述时间之上的郁结;水是柔软流动的,表述时间之上的展开。

将这五把壶组合在一起,如同散落的水珠一样,展现水的品质,是情感的展开,是流动的脉搏,壶身上的石头,错落迭致,是人生、历史展开的结果和凭证,也是人生和历史的郁结和反讽。

薛澄紫砂壶

薛澄紫砂壶

薛澄

2000-2004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2004-200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毕业后跟随吴曙峰学习制壶

2013-201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研究生,导师吴光荣教授

分类
壶品推荐

胡永成紫砂壶艺术欣赏

胡永成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

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胡永成紫砂壶价格

在当今紫砂圈内,胡永成这个名字经常被人们所提起,他作为朱可心的第二代传人,其紫砂制作技术全面、创作形式多样,在继承传统紫砂语言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形成浑朴庄重的个人风格。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展览中多次获奖,被各单位和紫砂爱好者广泛认可并收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以“没有创新,就永远无法超越”为制壶理念,不断奋进的紫砂新生代!

197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学艺;1978年和师同业,从事带班艺德辅导工作;1984年参加江西景德镇全国陶瓷设计进修班学习; 1989 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进修班学习专业。

胡永成是幸运的,从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学艺,李碧芳是朱可心得意弟子,胡永成因此继承了大师的艺术精髓,在紫砂之路打下坚实基础。他“师父”在这此行业内颇具影响力,心灵手巧,虚心好学,得到朱可心如父般的指导,在年轻时期就享有“男有春芳,女有碧芳”的赞誉。胡永成随其师左右,与恩师一起做了多年的艺徒培训。除朱可心、李碧芳大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得到顾景舟、汪寅仙、何道洪等名家亲授,从艺之初,就对紫砂艺术视若生命,沉浸在他钟情的艺术天地里。

仰仗名师胡永成声名鹊起,1993年,宜兴紫砂壶在台湾市场火爆,名家的壶,能卖大价钱,胡永成很走俏,但他恪守师训,没有因利益诱惑而降低艺术水准。他对每一件作品都是严格把关。

作品欣赏

胡永成紫砂壶价格

圣圆壶

 

胡永成紫砂壶价格

青铜龙纹壶

 

胡永成紫砂壶价格

菊蕾

 

胡永成紫砂壶价格

八节提梁壶

胡永成说成功没有捷径,工艺可以慢慢磨练,但眼光和胸襟不仅需要培养,还必须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体验,才能在造型中权衡精美,在纹饰中寻求妥适,在色彩中调制配搭。他最擅长理念革新和细节精美刻画,喜欢用线条的律动感,体现紫砂造型美,使作品简洁大气,又具观赏情趣。紫砂原本是一门世代相传的技艺,靠众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言传身教,才有宜兴紫砂的精彩绝伦。

做紫砂,如做人。名利的驱使,使许多人难免心浮气躁,而胡永成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他的心里,紫砂是文化与艺术的孪生,是科学与技术完美的统一,更是华夏文明中独树一帜的陶艺文化。

分类
紫砂百科

宜兴紫砂茶壶史-谢瑞华(著)

宜兴位于江苏省太湖的西边,离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不远。宜兴成为中国陶都,和它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宜兴山区产有大量的陶土,也有树木作为燃料。由于宜兴接近长江和上海等地,交通四通八达,产品很容易运销江南各地及海外。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产品特别丰富,它的花盆很受盆栽爱好者的欢迎,大龙缸也是宜兴的产品之一。可是,宜兴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紫砂陶器;有文房用具,画家的用具,仿古的小摆设,鼻烟壶等等,其中最有名的产品,就是宜兴的紫砂茶壶。它不但样子美观,有一百多种壶式,而且耐用,泡出来的茶味特别好,并能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一个壶用久了,它的外面就有一层光泽,好像玩玉器的人每天盘玉盘出来的光泽一样,很受茶壶收藏家的欢迎。宜兴紫砂陶的特点,就是泥质好,塑性很高。陶土是在宜兴附近的山采掘出来的,经过锻炼,制成各种各样的陶器。这种陶土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明朝万历年间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第一本关于宜兴茶壶的书)就这样说:“相传壶土所出,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宜兴紫砂陶颜色的确是与众不同的,有朱砂、白泥、有黑的、绿的,各种颜色的,另外一种叫“梨皮泥”,就是加砂和烧过的瓦片在泥内,烧后形成一粒粒的,象沙梨皮的模样,这种梨皮陶的砂粒有小的、大的,也有粗的。紫砂陶含有大量铁质,烧成后呈黑点。有的壶,外表光滑,尤其是专为泰国出口而作的壶,它们经过抛光,是特别亮的。

宜兴陶器是用龙窑烧的,这种龙窑有两百多尺长,筑在山坡上,在远的地方看起来象一条龙一样,所以有此称。做好的陶器是用匣钵装的,这样烧的时候比较干净和安全,朱砂器通常用的温度是900℃,但紫砂器却要1100℃。

宜兴陶艺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我们听过范蠡和西施到宜兴隐居,范蠡跟土人做陶器,现在的人还拜他为陶朱公。民国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在宜兴羊角山发掘了一些紫砂陶片,经过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初步鉴定为北宋中期及南宋时代的遗物,有些碎片是茶壶的各部分,有壶嘴、壶身,也有提梁壶(提梁壶柄子长,在壶的上面),这种提梁壶值得研究,因为苏东坡很喜欢提梁壶的。苏东坡喜欢宜兴,曾在宜兴买地,现在宜兴蜀山这个地名是他取的,因为这地方的风景与四川相似。

宜兴做陶器的人,名字是有记载的。这里的陶人和景德镇造磁器的人不同,宜兴陶人有签名而后盖图章的习惯。宜兴茶壶有历史记载,是从明朝正德年开始的,离宜兴四十里有个金沙寺,有个僧人做茶壶有名,我们叫他金沙僧,他做的茶壶是怎样?因无传器,故不可考,只知道他的壶是用手捏的,也用指纹为标记。这个时候,有个文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准备考试,他的书僮供春一有空,就偷看金沙僧做茶壶,供春后来就成为做茶壶名家,但多数是后期仿造的。供春以后的五十年间,没有做陶器的陶人名字记载,但五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又有几个有名的陶人出现,像董翰造菱花壶,赵梁做提梁壶,还有元畅和时朋(时大彬之父),同时李茂林做小壶也很有名。最可惜的,就是他们没有作品传世。

供春壶

《树瘿壶》——供春

万历后期是宜兴茶壶的一个很重要发展时期,有大名鼎鼎的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等。这时期的壶已有很多种形状,有自然型和筋纹器。代表自然型有时大彬的葵花壶,由两朵葵花复合而成,他的学生蒋伯夸作海棠树杆壶,壶嘴及壶把作成树枝的形状,枝上有一只鹰,树下有一只熊,以喻“英雄”,海棠树则代表美人,故此壶有“英雄美人”之称,壶底有“万历癸丑”的年款,明朝陶人的签名是用楷书写的,用刀刻在壶底,盖章是后来的习惯。除了自然型,另外一种就是筋纹器,亚洲美术博物馆的白泥小瓜壶就是一个好的例子,这是时大彬做的,很工整。时大彬做壶要求很高,不合意的壶通通被他打破。壶下面有一个楷书的款

:“品外居士清赏己酉重九大彬。”时大彬先是做大壶的,后来他遇到陈继儒(当时一个很有名的文人),陈继儒和他的朋友们提倡用小壶品茶,因为小壶能保持茶的香气,时大彬受到他的影响,就造小壶了。这个款题上的“品外居士”也就是陈继儒,是时大彬为他而作的。时大彬也有造别的壶,香港艺术馆的僧帽壶是仿当时宣德窑宝石红僧帽壶(故宫博物院也有一件宝石红僧帽壶),这个壶上面有五瓣莲花冠,所以叫“僧帽壶”。但是,这个壶的形状是仿西藏茶壶的。永乐宣德年间,中国与西藏文化交流颇为普遍,所以有很多西藏的器物到中国来。美国华盛顿弗里尔艺术馆有三个筋纹型的茶壶,一个是时大彬高足李仲芳泰昌元年(1620年)所作的瓜壶;另外一个是与时大彬同享盛名的徐友泉仿古代青铜器的三足鼎形壶;还有一个葵花棱壶是沈子澈所作的,他与时大彬齐名,此壶有崇祯壬午铭(1642年),即明亡之前二年。香港北山堂藏有一个大彬学生陈信卿造的方壶,梨皮泥是特别精致的。这时有另外一个陶人叫惠孟臣,他是作小壶出名的,新泽西州的NEWARKMVSEUM 藏有一个朱砂孟臣壶,壶嘴和壶把曾经破裂,被日本人用金漆修补。惠孟臣死后三百年,许多有孟臣款的小壶不停出现,直到现在还有,可知他的壶是多么受欢迎。

孟臣紫砂壶

《 朱泥梨式壶》—明 惠孟臣

清康熙乾隆时代是宜兴紫砂茶壶第二个发展时期。这时宜兴茶壶宫廷里面也有,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两个宜兴壶,外面有画珐琅花卉装饰,壶底有“康熙御制”的款,这时候的壶比较重视外面的装饰,但有些是沿明朝的形状,象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梨皮水仙花壶,这壶是筋纹式,但有一样与明朝不同的地方——作者许晋侯不用楷书签名,而用图章。清初以后,盖章风气比较普遍。

这时自然型的紫砂器相当发达,陶人陈次伟所作的葡萄杯是特别有意思的,葡萄的叶子、果子、松鼠表现逼真。这种葡萄的叶子比较长,果子数量较少,是标准江南品种之一种。

康熙到雍正年间,最有名的陶人就是陈鸣远(号鹤邨),在宜兴陶人中,除了惠孟臣,陈鸣远可算是被后人摹仿最多。陈鸣远以技术精湛及富创新精神著名,很受当时文人欢迎,他多才多艺,除制茶壶外,还造士人案头摆件及小型象真果子,如栗和花生等。陈鸣远制的茶壶什么形状都有。弗里尔艺术馆的瓜壶,是仿明朝的款式。西雅图艺术馆藏的梅干壶,是陈鸣远的杰作,除了极富生态的残杆,皱皮及缠枝之外,整件作品更是一强而有力的雕塑,壶上的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将有色的泥浆堆积塑造成形。现在宜兴也能摹仿这梅杆壶的新壶出现。弗里尔艺术馆的包袱壶是陈鸣远的名作之一,清戊子铭(1708年),手工精巧,另一杰作是旧金山的方壶,简单及现代化,梨皮泥特别精美。鸣远传世茶壶之中,最别具匠心的,莫比香港北山堂所藏的三友壶,此壶做于壬午(1702年),壶身由松枝、竹枝及梅杆束成,壶盖隐于枝杆的横切面中,最有趣的是在壶上加两小松鼠。除了茶壶,陈鸣远的梅杆笔搁和别的文房用具也很出色的;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水洗是仿造莲蓬、莲藕和红菱做的,莲蓬内的莲子可以活动;另外一件竹笋水洗也很逼真,上面有虫蛀的痕迹,北山堂的白菜水滴有两条小虫,在慢慢蠕动,黄瓜水滴的叶子也被虫蛀。香港艺术馆的花生也是鸣远的杰作,花生米会动。贝聿铭先生所藏的果子也不错,可以看到宜兴紫砂陶的多种颜色。研究陈鸣远的作品是一个问题,他的传世作品中,很难说哪些是真的哪些是摹仿的,这个难题需要慢慢的研究。

乾隆年间的茶壶形状比较简单,比较注重装饰,代表这个时候的紫砂器有弗里尔艺术馆藏的陈汉文六角壶,三面有茅亭树木,另三面有乾隆的题款。旧金山叶万华先生藏有一个硃砂万寿壶,这个扁圆小壶布满“寿”字,和六角壶的装饰一样,用细的泥浆线作出,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印章。这时有很多壶随茶叶运到欧洲区,颜色多数是紫砂红。纽约莫特赫德所藏的双流壶和梅花壶都是外销货,用透雕玲珑手法装饰,这些茶壶对后来欧洲的陶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一种乾隆时代的壶式仿汉朝的方壶,香港北山堂藏有两个,一个光身的是荆溪华凤翔所作,另外一个上了炉钧釉,是荆溪徐飞龙所制(荆溪是宜兴的旧称)。宜兴紫砂陶往往有采用官、哥、及钧釉为装饰,也有涂上漆的,洛杉矶私人所藏的一个上漆四方茶壶,便是一独特的作品,上面有吉祥图案,用桃、石榴以喻“长寿多子”,另一面有百合、柿子及如意,以示“百事如意”,整件作品既华丽又吉祥,极可能是为祝寿所造。壶底有“荆溪蔡乾元制”印章。

上承时大彬僧帽壶为传统,是圣路易艺术馆的一个高身圆壶,这个是仿西藏金属酒壶“多穆壶”的造型。可是,宜兴陶人不知道这是一个密宗法器,却加上了八仙图案——典型的道教装饰。

钧釉汉方壶

清代炉钧釉《汉方壶》

紫砂器第三个发展时期,是在十九世纪初期。这时的紫砂上面常常刻了诗句,这种风格,在乾隆的时候已有存在,但因陈曼生等文人极力提倡,所以在壶上题字变为很普遍。因为要方便题字,所以壶型就要平滑,越简单越好,因此,筋纹型和自然型茶壶便不再流行。陈曼生是领导这新潮流的主角,他的名字是陈鸿寿(1768-1822年),曼生是他的号,他是浙江钱塘人,曾在宜兴做官,他喜欢茶壶,更喜欢在壶上题字。曼生书、画、篆刻皆精,是“西冷八家”之一,他设计了十八壶式,清代当时最有名的制陶名手杨彭年和邵二泉帮他做壶。曼生有很多幕客,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他们特别为茶壶作铭文,并且在茶壶上刻上他们的大作,这种壶后人称“曼生壶”,很受收藏家的爱好。“曼生壶”有它与众不同的风格,通常壶底有“阿曼陀室”印,壶柄下有“彭年”小章,壶身有曼生或他幕客的铭文。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有一个“曼生壶”,这个白泥小瓜壶的嘴和把造的很自然,看上去很舒服的,壶身有曼生的铭文。香港北山堂藏有一个“壶公壶”,是曼生送给七芗的,七芗是改琦的号,是当时有名的画家,画红楼梦士女著名。CHICAL OART INSTITUTE有一个“觚稜”型“曼生壶”,壶身刻有祥伯铭文,祥伯是曼生幕客之一,名郭麐。曼生订了很多把茶壶,上海博物馆的“曼生壶”上面刻了“四千六百一十四号”,香港艺术馆的“曼生壶”却刻了“茗壶第一千三百七十九”,壶底有十五个曼生朋友的名字,他们在“嘉庆乙亥秋九月”在曼生衙门里品茶,用这个壶作为纪念。

以上提及的“曼生壶”全是杨彭年的作品,和他同一个时代的邵二泉,制壶技术和刻字手法也不错,这个高身和球形圆壶是十九世纪初期的作品,泥质是深色紫砂,有邵二泉的铭文。

和曼生同一时代的上海人瞿应绍,也很喜欢在壶身上刻字,他的壶通常是一边刻梅花或竹,一边刻字。CHICALO ART INSTITUTE的黑梨皮泥帽形壶是个好的例子,刻有竹和行书体字,这种壶和“曼生壶”已经不是纯粹宜兴陶人的作品,而成为和当时文人的合作品。

道光时代还有一种新发明,就是用锡包紫砂壶,在上面刻字,这是朱坚(朱石梅)的创作,锡壶很别致,有白玉作柄和流。

道光以后有大量紫砂壶外销,这些茶壶水准不高。但当时名人订制的壶,水准却不错,旧金山琴轩所藏的白泥小壶是个标准的宜兴壶,但是在广州制造。广州有个富商名伍元华,他住在“万松园”,特请宜兴做壶名手到他家炼土、开窑,此壶底款采用明朝风格,用楷书刻有“癸巳(1833)年万松园鉴制”。另外一个是晚清吴大澂订制 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收藏,这个覆斗壶一面有诗,一面雕刻老人采茶图,是晚晴海上派画家陆恢的刻工。吴大澂是晚清的大官和鉴赏家,他收藏汉朝的铜钵,特用一铜钵盖在壶底。

传世清末壶中有些是提梁壶,宜兴人为了纪念苏东坡,特称这种壶为“东坡壶”,竹节提梁壶是当时比较受人欢迎的款式,现在宜兴还继续制造,旧金山亚洲美术博物馆的一个扁圆的提梁壶,壶底有“荣卿”印,壶盖用一小太湖石作纽。在咸丰同治(1851-1864)年时期的邵大亨创造了“鱼化龙”壶,于倾茶时龙舌会向下伸出。另外一种流行的型式是石榴多子壶,以菱角为鏊,莲藕为流,冬菰为盖,并在壶外贴上荔枝、白果、红枣及各种瓜子、果子等。

民国初年的壶是不错的,曾在外国的国际博览会得奖。这个时代茶壶是上承十九世纪的传统,茶壶一边刻山水人物,一面题字,诗文多取于《唐诗三百首》,图案则用当时的《金石索》、《芥子园画谱》为参考。从前的陶人不会刻铭文,这时已有一批艺人是专门替人家刻字的,所以,一个茶壶不但有店子或工厂图章,也有陶人自己的章和刻壶专家的签名。芝加哥的自然博物馆藏有一白泥方壶,一面刻有人物,另一面镌北周石刻拓本,是出自《金石索》。旧金山琴轩的紫砂钵外面雕刻波罗蜜多心经,是铁画轩的出品,铁画轩是上海一间著名陶瓷店,专门到宜兴订购多种紫砂器。另一小壶是民初的作品,下面有一个特别的图章,是仿新莽的大泉五十,是当代名手王寅春所制。

我们已看过很多壶,我想大家都想知道是怎样断代的。宜兴紫砂器跟瓷器书画一样,有很多仿的。所以制陶人的声名越大,买者越要小心,还要看陶的颜色,看器物的造型和手工,另外的就是看里面有几个孔。民国以前的壶是多数有一个孔的,后来就变成多孔制度,用来隔茶;七十年代的孔是效法日本,像半个高尔夫球一样。可是,这种断代方法只可以用于普通中型和大型茶壶,小壶永远是一个孔的,高身茶壶就会有比较多的孔。现在宜兴继续造茶壶和其他用品,形状是不错的。台湾也有很多新型茶壶,这次来台北,我看见很多地方都提倡喝茶,用全套设计的茶具。日本有他们的茶道,我们也应继续我们的喝茶传统,希望中国的陶瓷专家多多创作,使茶具更加发扬光大。(原载《我们的故乡宜兴》)

【文章选自《宜兴文史资料(宜兴陶瓷专辑)》

分类
壶品推荐

学院派紫砂《石鼎》作品赏析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学院派紫砂壶

《石鼎》 向峰(锋)

 

君不见山上石,可以搘明堂而柱宣室。又不见石上泉,可以苏大旱而至丰年。君隐非山隐於市,安有万丈苍崖千太水。自言掇拾累巉岩,更复停瀦引清泚。 《题孙方叔石泉亭》

学院派紫砂壶

古陶瓷三足鼎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

壶身以古代三足鼎为基础,足以石造型漏透雕琢中,以小见大,壶钮苍润秀挺,相映成趣。

君子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取其意所到,得意忘味,以物外之心,安其所制。

 

五月辞人喧,浮舟信沿洄。连雨忽澄霁,千崖洗莓苔。遂登铜井巅,旷望无氛埃。川豁波浩浩,云卷天地开。

飞流洒空中,长飙荐惊雷。却顾西落日.

学院派紫砂壶

今日还留昨日寒,一年春又客中拚。太湖石畔柴门影,鱼咂飞花上钓滩。

 

《宋书·戴禺传》谓:禺“出居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物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于庭院筑山石、植草木,使之上升为精神栖息之所,皆是文人付诸幽情之法。实乃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

学院派紫砂壶

 

向峰学院派紫砂

向峰
九香挚友,2002-200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2008年至今跟随师父吴曙峰学习紫砂技艺至今。目前职称: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 职务:宜兴市野泥山艺术学会理事

分类
九香品壶

经典壶型双圈壶赏析

林清玄说:“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把喝茶当成生活习惯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心情不好时仿佛茶也不香了,这时的茶与仅能解渴的白水无异,甚至多了一分苦涩。

紫砂壶,连接茶与人的媒介,持壶倾茶的仪式感会赶走生活的疲惫感,真正用心去感受茶的滋味。

放下壶时是全世界,拿起壶时只做自己。选对一把紫砂壶,就可以串联起万丈红尘和超然物外。

双圈恰恰就是那把对的壶!

双圈,顾名思义是带有双圈的壶,整个壶如一个简单的柱形身筒勾勒而成,桥钮处套有两个螺纹的双圈,可以自由活动,制作极为精巧。

作为紫砂壶的传统壶形之一,最早的双圈壶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近代紫砂大家顾景舟先生所制的双圈壶最为经典。

产于宜兴黄龙山的底槽清,出自紫泥泥层底部位置,属于紫泥中的优质矿料。

用原矿底槽清摹制景舟双圈壶,烧成后细腻光润,纯朴大方。

泡茶时最大限度的发扬茶味,却又不夺茶香。

双圈壶

此款双圈壶
壶胎用细腻的底槽青制作
表层肌理平整光洁
显现出细细的小颗粒
均匀而又自然的遍及整器表面

三弯壶嘴捏形精确
折方把宽大朴质
嘴与把皆细长舒展,与筒身间距适中

双圈壶

壶身为圆筒状
平肩、平嵌盖
过桥式盖钮,套以双环

虽简单
但不失美感
整器隽永沉稳,质朴大气
一派悠闲意,品茗自赏之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如何鉴别欣赏紫砂壶之美

同样是一款仿古或者石瓢,怎样才算美?就像看书法作品一样,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对美的判断,但充满"形、神、气"的作品一定是一件优秀的作品。紫砂艺术中的"形、神、气":形,取之于天地万物;神,发乎于心源;气,可贯通于古今。然而神,气、韵三个字看上去有些虚,有些空灵,但对每一位制壶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无法违避的考验,一把壶放在面前,经不经得起推敲,都逃不过制壶家和收藏家的法眼。

王翔紫砂壶

所谓"形"即壶的造型,也就是形状款式。这来源于对造型的熟悉程度,同时取决于自己的精心设计与演绎,要鲜明地强调壶体每个部分,包括流、钮、把、口、底、足的和谐关系,由点、线到面,毎根线条要交待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缓冲过渡,明暗转折,虚实对比。更重要还有每个附件之间与壶身整体粗细大小的比例结构要做到洽到好处。

 

所谓"神"即壶的神采,也就是通过造型表达散发出的精神面貌,紫砂壶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物体,任何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迸生的,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粲然开花。紫砂壶做的好不好,关键在于它的"精神面貌"。

顾美群紫砂壶价格

所谓"气"即壶的气场,也就是在众多壶放在一起,一眼就能发现这把壶,并且能高扬出一种气质,让人感觉到有一种气运的存在。与人一样,气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生命是否鲜活。

 

紫砂壶艺的创作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会贯通,方可称为佳作。顾景舟曾总结出他自己这样的一个观点,"形美了,有神了,壶上所有的附件,就都贯气了;一旦贯气,壶的整体,就有韵了"。

 

谈到"韵",归根结底是要做到形神兼备,加上气韵生动,我对"韵"的理解就如一首曲子,可以让人记忆一辈子,终身难忘,也可以什么都记不住,"韵"决定了这把紫砂壶存在的价值。

紫砂壶如何鉴赏

紫砂壶是用来泡茶品茗的,其良好的实用性也是在收藏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所谓”功性交臻”,就是要力争做到每一把紫砂壶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

分类
壶品推荐

学院派紫砂艺人王强作品赏析

王强1982年生于陶瓷世家,清华美院陶瓷设计系毕业,家父尚古,对古壶颇有研究,从小受紫砂熏陶,看遍历代紫砂名人作品,其中不乏精品力作。1995年开始随张正中老师学习绘画基础及紫砂基础训练。1997年8月开始随宜兴紫砂厂研究所,江苏省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张正中老师学习绘画基础及紫砂基础训练至今。2003年正式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张正中工作室进行创作。2004年被宜兴紫砂工艺厂合营一分厂聘任为辅导老师。

王强

梵露 珠

2006年紫砂十二之星纯手工比赛中王强荣获“紫砂之星”荣誉称号。 作品以纯手工成型,对线系造型把握颇有心得,并以薄胎见长大大增加了创作难度,对于泥料的选择也非常讲究。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海内外众多收藏家关注重视,有些作品还被博物馆收藏。

王强

当今的紫砂艺术圈,大致分为三种艺术风格:一是对传统的继承,通过他们的双手再一次把紫砂经典之作呈现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受紫砂传统艺术之美;二是融入现代创作理念,着重于用紫砂来表达自身观念,拓展了传统紫砂的创作手段和审美准则;三是传承创新型,即在传统的基础上,着重以符合当代生活方式为探究目的,在符合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材料、工艺、艺术性三者的完美结合。王强所追求的紫砂艺术应属于此。

 

从王强的紫砂作品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对紫砂艺术的认识已有了一定深度。他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对传统工艺的表现和对传统造型的临摹上,他已经触摸到了紫砂传统的真谛,即紫砂艺术传统的造物精神。这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悟到。也许这种对于传统造物精神的表达是在不自觉中显露出来的,也许这种表达还有些模糊,但我觉得这足以让人感到欣慰,因为他毕竟还年轻,毕竟还有好多人在传统工艺与传统造型中转来转去,没有走出迷宫。

 

 

作者部分作品成交价格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吉金·皓

上海春秋堂 2015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460,000 元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制吉金·罍茶具套组

江苏观宇 2016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53,000 元

 

王强紫砂壶价格

王强·妙痕

江苏和信 2015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46,4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