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砂百科

明末至清中期紫砂的名家

紫砂壶之所以受人喜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艺术价值。如果只是捏个壶型,即使也能泡出好喝的茶,相信其魅力也会大打折扣。自己对紫砂壶如何由实用品逐渐转变为艺术品有些兴趣,所以简单整理了一下。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地方本身就有争议或不详(比如生卒年月等),所以不当之处请指正。

供春是第一位在历史留名的紫砂壶制壶者。供春是明正德嘉靖年间人,为当时的士大夫吴颐山的书僮。在供春之前,紫砂壶多只为喝茶的日用品,从供春开始,紫砂壶才染上了艺术气息。可以说这与供春作为书僮,对书画的耳濡目染,及结交的多为文人是密切相关的。

供春之后是时大彬。时大彬为明代万历到清顺治年间人,其父为紫砂四大家之一的时朋。时大彬虽然本身不是文人,但他结交的陈继儒、王时敏、王鉴等都是明末清初的书画家。时大彬最开始是仿供春作大壶。但当时的文人们希望保持水的新鲜和茶的香气与口感,所以时大彬慢慢改作小壶,并把书画篆刻融入到紫砂壶中。可以说如果没有与文人大家的交流熏陶及由此而形成的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有被称为壶艺正宗的时大彬作品。

石瓢壶的特点

再之后就是时大彬之徒——徐友泉。徐友泉出生于书香之家,但却没有走上仕途,而是拜时大彬为师学习制壶。徐友泉可以说一生都在追求对紫砂壶色彩、样式的变化,创造出了独自的风格,这些都与他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清康熙年间的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不仅制壶技艺高超,而且将书画艺术与书款方式引入制壶中,极大提高了紫砂壶作为艺术品的价值。陈鸣远的文学修养,很大程度得益于他与当时的文人、比如进士出身的汪河庭、杨中讷等人的交往及在茶艺上的切磋。

最后是陈曼生。关于陈曼生,论坛里有一个非常详细的帖子,就不赘述了。陈曼生曾任江苏溧阳知县、江南海防同知,精于书画、篆刻,同时还是一位制壶大家,光这几点就堪称文人与紫砂相结合的典范了。

分类
九香品壶

明代天启崇祯紫砂名家珍品欣赏

明代天启崇祯年间,著名的紫砂壶艺人有陈子畦、陈俊卿、沈君盛、陈正明、徐令音、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惠孟臣、沈子澈、项真、项圣思等,其中以惠孟臣和项圣思的成就最卓著,为时大彬之后最杰出的高手。

明末紫砂壶 惠孟臣款朱泥壶

明末紫砂壶惠孟臣 朱泥提梁壶

惠孟臣,宜兴人,制壶高手,壶式有高身、梨形、鼓腹、折腹、平肩等。以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少。善配制多种调砂泥,以朱紫者多,白砂者少。署款在壶底以竹刀镌刻,皆为行书,笔致绝类唐代大书法褚遂良。后期专做朱泥小壶,造型奇,体积小,工艺精,每把壶都修饰得光泽莹润,线条圆转流畅,成为惠氏突出的风格特征,被誉为“孟臣壶”,受到人们的珍爱。在闽粤地区更是备受欢迎。

明末紫砂壶圣思桃杯

项圣思,文献失记载的制壶高手,南京博物馆院收藏一件桃杯,剖桃之半为杯体,以苍劲的桃枝老本作杯把,用桃叶桃实作三小足,杯体外壁上塑大小老嫩桃叶14片,呈翻转折叠之态,宛然若生,观者莫不赞叹。由于文献失载,也不知“圣思”是制壶人,还是制铭人。

明末紫砂壶项圣思制紫砂雕葡萄题诗杯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那么好的透气性从何而来

紫砂壶是经过拍打或镶嵌成型的,从一块紫砂泥料,经过匠人的精心制作成壶:把泥块切成围身桶的泥条、做壶底的片料后,要用木制的“搭子”在泥凳上捶打,以形成所需要的厚度。捶打的角度、力度、次数都有严格规定,仅捶打几下,就要捶打成所需的厚度,而且整片厚度要一致。泥料经过拍打,里面的分子结构也会有序的排列起来,从而变得紧致。

将打好的泥条沿围片围成筒状,将泥条的接头斜切后拼接。然后,一手在筒内衬撑,一手执“拍子”在筒外拍打,顺势带动转盘转动使拍击受力位置变换。擀拍时既要有压紧之力,又要有压转之力。

在手工成型过程中,坯体内壁未经挤压,仍保持原有的颗粒结构,泥料矿物组成和颗粒堆积等因素使内壁产生疏松的间隙;坯体表面也会呈现粒子,用工具进行精加工,可将坯体表面的粗砂粒向坯体内壁压挤,使表面平整光润,形成一层较细腻的表皮层。而经修整的表皮层,不论是正常烧成温度的上限还是下限,致密的坯面表皮都能烧结,减少了空气入壶的渠道。

紫砂壶透气好

明针完工后,坯体表面有一层细腻的表皮层。坯体在窑烧过程中,晶体各团粒内部的封闭气孔不变,晶体各团粒外部则形成细微的通气不通水的气孔。它是天然的,无形于泥料,成形于烧成。内部的微气孔结构,是紫砂壶“蕴香的载体”。坯体在明针的抿压后,坯体表面为泥多砂少的紧致层,坯体内部为泥砂均匀的疏松体。它是人为的,形成于制坯,定型于烧成。外表的紧致结构层,是紫砂壶的“水色载体”,靠的就是师傅的明针功夫,做出来水色才好,壶坯的明针的精加工也有助于双重气孔形成。

里外不施釉,透气性能好,就具有较强的吸附力。泡茶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隔夜不馊,久置不会有宿杂气。经久使用内壁积聚“茶锈”(尽管这样并不卫生),以致空壶注沸水,也会有茶香。

壶体存在的小气泡里充满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良热导体,故有较好的保温性。提携抚握不易炙手,冷热急变不易开裂(朱泥除外,由于泥性使然,不在这一列)。

分类
紫砂百科

朱泥紫砂壶为什么容易惊裂

想必新手朋友很关心这个问题,在对紫砂壶朦胧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让爱壶惊裂了,甚是心疼。
对于茶具,这种现象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尤其在冬天,有时候玻璃杯在倒入开水的同时,会听到“be”的一声,很吓人。清洗玻璃内胆暖瓶壶时,用冷水冲洗玻璃内胆,之后如果倒入开水,很容易炸裂,冷热发生变换的时候,物质跟不上缓冲,就裂了。这就是所谓的惊裂。
说的专业一些,就是因为物体在急剧的热胀冷缩的情况下,尤其是受热或者受冷不均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物体在不同的部位膨胀/收缩程度不同,因而出现应力高度集中,而对于硬度高,延伸率低,脆性强,热传导效率低的材料来说,就很容易出现在高度集中的应力下出现裂纹。各种材料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不一样,因此表现也不同,比如说塑料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开裂,玻璃、瓷器、陶器在局部骤热的情况下容易开裂等等。
赵孟君紫砂壶
有朋友问到,就在前几天自己的一把壶泡茶的时候突然裂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朱泥壶。之后问他是否是朱泥壶?他说是的,那这应该是属于“惊裂”了。
那为什么是朱泥壶首当其冲呢?
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可适应骤冷骤热的条件,沸水冲泡后急入冷水,亦少有爆裂,但除了朱泥壶。
朱泥壶本身密度高,壶内积水不易收干,这并不是表面泥料有问题,而是泥性所致。朱泥壶含铁量高,烧结后膨胀系数和热裂性都大。久未使用,壶身完全干燥的情况下,不可直接开盖冲入热水,以免“惊裂”。使用前应合盖,先以温水由盖外冲暖壶身,再以热水以同一手法冲浇,然后正常泡茶。
发生“惊裂”的季节,大多是冬天,这时候周围环境温度低,泡茶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冷热交替,这时候朱泥壶就得多注意了。在其他季节,可能由于天气或人为原因,周围环境温度低,就得多当心了,别由于疏忽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到底有没有一种简单、易上手、真科学的可以避免紫砂壶出现惊裂的方法呢?回答是,肯定有的。因此在这里给各位壶友推荐以下的步骤:
在正常使用紫砂壶泡养之前,先往紫砂壶壶内注入一半或者1/3的清水(正常泡茶所使用的清水就行了),然后再待注入开水至满壶,合上壶盖,均匀受热摇荡几次,倒出来,为了不浪费,这些谁可以冲洗茶杯和公道杯。就是这么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温了壶,又清洁了茶壶和茶具。最后再往壶内投入茶叶,就可以正常冲泡了。
这样做的原理,是假设一把壶放了许久没有使用,胎土干燥了,壶壁内的水分不够均匀和滋润,这个时候突然一道开水进去(加上夏天空调底下或者冬天室内温度低)壶可以有效避免在高温的冲击下而发现惊裂的情况。
最后,保护好紫砂壶其实不需要很繁琐的步骤,恰恰是日常使用过程中细心一点,就可能保护好你所心爱的紫砂壶了,细节决定成败,细心决定效果。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与建水紫陶泡普洱茶口感上的区别

为大家介绍紫陶和紫砂泡老生茶和老熟茶的口感区别。

一、老生茶
老生茶冲泡时的要点之一是水温,老茶经过长期的存储,冲泡时水温要高才能较好的激发茶味、茶香。

建水紫陶导热性较好,散热快并不利于维持水温,滋味可能会略微淡薄。
宜兴紫砂保温性能好,散热慢能够较好的维持水温,且老生茶在长期的存储中难免会沾染一些灰尘或者异味,紫砂壶能够起到一定的“修正”能力,使得老生茶滋味更为淳正。

结论:冲泡老生茶,用紫砂壶,茶汤更淳正

二、老熟茶

老熟茶除了宫廷级别等较为幼嫩的茶品,一般都采用沸水冲泡,茶箐粗老一些的茶品含有茶梗、老叶,需要高温闷泡。
建水紫陶适合冲泡茶箐较为幼嫩的茶品,能够降低茶汤过浓形成酱油汤的几率。

宜兴紫砂冲泡老熟茶滋味能够更加醇厚,尤其是茶箐等相对粗老一些的,使用紫砂能够更好的维持温度,使茶梗、老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溢出。

结论:冲泡老熟茶,茶箐幼嫩的茶品更适合用建水紫陶;茶箐粗老紫砂壶最佳。

普洱紫砂壶

以上即是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冲泡普洱茶时的不同之处,建水紫陶和宜兴紫砂能够同列为我国四大名陶,本就各有长短,冲泡普洱茶时,若能合理使用,方能够品饮到最美妙的滋味。

分类
紫砂百科

详解紫砂泥中之王-朱泥

朱泥红豔夺目,气质高雅,令观者满受瑞气临身,鸿运当头之意。为比较稀少的泥料之一;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

赵敏芳紫砂壶
窑温:约1080度C。
收缩比:约30%。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

泥性:低张力,收缩比几达紫泥系的三倍,製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用于增添红泥豔润调色之用,为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之极品朱泥之一。

难度:易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二成。

特点:质感绵密、紧实细緻,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豔丽,泥中极品,无以伦比;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水后色变,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使用须先温壶,亲茶性高;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故壶友们暱称为:茶客杀手~大红袍。

冲泡建议:适合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 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

朱泥有人也称“红泥”(实际上属于红泥),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朱泥壶的制作与成型,与其他紫砂壶已经有不小的差异,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首先,买到一把新的朱泥壶,要先用清水将壶身内外彻底清洁一遍,去除烧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渣,然后放置水中用文火煮半小时左右,也可以在壶内放少许茶叶,开壶的方法与一般茶壶基本相同,待壶出水后自然冷却即可使用。
使用朱泥壶的过程中,要比较注意其在温度过激的情况下容量产生惊裂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大红袍的致密度比其他泥料要高,气孔透气性低,在温差发生急变收缩时没有气孔余地来缓冲瞬间的变化所致。所以在使用的时候,最好是先用开水淋壶身表面,然后再冲入同温度的热水,也是所谓的温杯,让壶身先预热,减少温差的突然变化。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应更加注重这一环节,就能够避免或极大减少惊裂的发生。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对紫砂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紫砂艺术虽然是一门传统艺术,但不少壶友和我交流时表现除了对于目前紫砂行业创新方面的担忧。目前市面上的绝大部分壶型确实是在传统壶型基础上仿制或加以改良的,创新的作品的确偏少。有壶友说他只认可韩美林的作品是创新的,有其道理,因为我们若谈创新是什么,那么创新是创造出全新的东西,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当然放在紫砂行业中来说是创造出一款与众不同的作品。很多人说,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不会去做(我认为:这种话不该是一个紫砂艺术从业者所说的,当然说这句话的人肯定是一个商人,主要从事紫砂行业销售的人员),由于现在的懒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人已经缺少了这种创新精神的原因也就是懒惰,在他们看来有“功夫”不如多交几个朋友多卖几把壶,或者是休息一下,绝对不会把精力放在创新上面,觉得那绝对是一种浪费的行为。我们的马云神人说过在有能力创业的时候就不要选择安逸!

赵敏芳石瓢壶

很多人听到“创新”这两个字更会直接摇头,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没有钱赚的那两个字上面。更何况被现在低迷的经济所困扰,还去谈什么创新,简直就是找死。其实不然,运营一个公司和一个小作坊其实是一样的道理,也要有居安思危的警惕,眼光放长远,越是在低迷的时候也就是大家在停留休息的时候,而又有什么道理不去创新(其实也是一种蓄势)。

根据个人的判断,每个从事紫砂行业的经销商或者每个工匠,他们的年收入绝对超过公务员的收入,其实根本不存在亏损的问题,有的其实是个别而已。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都是选择保守来度过这次低迷的经济阶段,从另一方面讲其实是对自己产品的不自信!!知道有危机感,但不去行动,没有寻找突破口一直被动的等待或者说是逃避!纯粹的指望忽然有一天来个紫砂行业的热潮,一直被动的等待下去等待这一天的出现。
等待肯定迎来的是挨打的局面,只有主动的出击才有机会找上门! 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句话一点不错,需要勇气更需要持续,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是这是每个紫砂人必经之路!也是必须要面对的!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赵敏芳之景舟石瓢壶“清影”

“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这是雅士陈曼生对石瓢壶的赞颂,也表达了曼生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钟爱。此把赵敏芳老师的“清影石瓢壶”为一款典型的景舟石瓢壶,壶身刻着三枝从壶把往壶嘴舒展延伸的竹枝,右下方题有壶名“清影”二字,翠竹修长挺拔的体态尽显君子之气,另一面刻着题字“品静观心”,壶身两面之寓意相互呼应,表达了作者安于当下、静心做壶的禅意。当茶水浇淋在这把壶上翠竹时,不难体会到“风吹有清声,雨淋有清韵”的美感与意境,让人在品茗赏壶之时,参悟“安住当下”的禅意。

赵敏芳石瓢壶 赵敏芳石瓢壶 赵敏芳石瓢壶 赵敏芳石瓢壶

九香(微信392503348)总结:赵老师的这把“清影石瓢壶”内外都是和顺流利的等腰三角线条,整体视觉稳重大方,线条流畅,韵律感强,壶体以两条抛物线结合而成,之流嘴飞流胥出,把流对称,壶底三足含蓄内敛,神韵兼具,使得整器稳重大方,韵味醇厚,把经典器形的精髓之处表现的淋漓尽致。

分类
紫砂百科

浅谈紫砂壶上的回纹

关于紫砂壶纹饰的涵义,历来歧见百出,这里不再赘述,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即是紫砂壶造型和纹饰的这种关系,并不是生硬的凑合和附加,而是一种气血相溶多方位的内在结合,因而使紫砂壶在形制、尺度、结构乃至局部处理方面都更符合审美的要求,逐渐形成古朴、典雅、浑厚、深沉的艺术风格以及浓郁的书卷气息和韵致。试来排比紫砂壶装饰艺术中,具有相对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纹饰,大致可分为这三类:“回纹”、“雷纹”、“云纹”,其中回纹用的最多。

回纹
“回纹”,俗称“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组成的方形或圆形的回环状花纹,形如“回”字,所以称“回纹”

紫砂壶回纹
(清代 堆泥描金山水风景六方紫砂壶)

壶紫砂质,壶身呈六棱形,宝珠钮,弧顶盖,唇口,束腹,圈足,足内落“宫廷御制”篆书款。壶耳形六棱柄,六棱形流弯曲有致。壶堆彩描金装饰,盖顶镂刻花瓣纹,口沿下暗刻一周回纹。腹部一面绘山水风景图,另一面行书题诗一首。该壶砂质坚实,造型别致,手感温润,装饰工艺复杂精湛,纹饰刻画细腻。

雷 纹
“雷纹”是以方形构成星辰天象如雷电之形的花纹,在青铜器上是较简单的纹饰之一。郭沫若《青铜时代》认为:古者陶器以手制,其上多印有指纹,其后仿刻之而成雷纹也。另一种,纹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四方连续形式),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以雷纹作地纹,称为“斜方格乳钉纹”、“乳钉雷纹”、“百乳雷纹”。殷周之际,乳钉突出较高,周初有呈柱状线的。

(清-陈绶馥-螭龙云雷纹壶)

平盖,短颈,鼓腹,园底,乳式鼎足。流若龙首,把节蟠螭,钮似伏狮,形象生动。壶体绛红色,腹部饰黑泥印云雷纹装饰带。底钤凤舞纹样方印,盖内钤有阳文直书正楷“绶馥”椭圆小章。绶馥,姓陈,乾、嘉年间人。披云楼旧藏有陈绶馥制於乾隆三十八年的紫砂大壶。其名不及杨彭年之辈炫显,作品传世甚少。

云纹
秦汉时期因为道家神仙思想盛行,出现了抽象流转的线条“云气纹”,呈螺旋形者称为“云纹”。宋元明清的“如意云纹”常与龙、凤、蝙蝠等相配运用。“如意云纹”,象征吉祥如意。
(顾景舟 云肩如意三头茶具)

此壶壶式呈一鼎状,创意取自青铜器三足圆鼎。壶身扁圆鼓状,壶流微曲三弯,稍收壶嘴,蓄势待发。壶把以环形流畅造型末梢收于壶身。壶身下有三只外撇状三足,呈鼎式。直颈上装饰以回纹,压盖,盖面饱满与口面密合,壶盖凸起,盖沿亦饰以回纹与壶颈呼应,寓意有富贵绵延之意。壶肩上堆塑云肩纹连续图案,图案上缘有一凸起装饰圆线环绕壶肩。壶把起处及壶流底部分别对称装饰如意纹,与云肩纹自然暗合,过度巧妙。全壶气度雄浑凝练,技艺精雅而工致,既有青铜器之古韵,又显时代装饰精巧之风,彰显精气神韵之美。

此壶装饰于壶肩的云肩如意纹,云头顶端垂向大地,亦称之为“垂云纹”,它与外撇的壶足线条一致伸展发散,与笠形壶上所雕塑的向上伸展微开的莲花形成艺术的对比,使整个壶式呈一向上伸展之气韵,振奋人心。
(乾隆 生平爱茗御制堆泥壶)

此作御制诗文壶,在造型上取竹节形制,壶身取一截竹段为形,流、把、钮均塑成竹枝形制。壶身堆绘蝙蝠祥云纹饰,寓意吉祥。此作最为精巧之处在于盖面之上,盖面以壶钮为中心,堆绘两圈诗文“御制生平爱茗,石钏煮金芽。拈得芦仝碗,盛来陆羽茶。”并以回纹装饰其中。俯而视之,盖面壶钮与诗文结合,暗合太极八卦式样,颇具巧思。壶底钤“壶痴”印款。

整器端庄大气,又以繁复的纹案为饰,使得作品又有一种华贵之气,乃是典型的乾隆时期的工艺风格。

紫砂壶回纹
(清乾隆 邵玉亭制紫泥泥绘御制诗文荷塘三足壶)

器身装饰具有乾隆朝流行的繁缛复杂的风格,一件茶壶上集中了堆贴、印戳、泥绘等多种技法,圆盖上置莲花形钮,微微绽放,盖面泥绘为饰,盖口沿与器颈部为回纹,壶肩饰缠枝花叶纹,上下两段分层次饰以绳索纹及如意云头,壶腹一面泥绘乾隆御制诗《花港观鱼》“锦梭不藉天孙掷,练影中堆万簇花。设与水仙作春服,无边风月傲清华。”另一面泥绘荷塘清趣图,置外撇三足,托起全器,气宇不凡。底有“邵玉亭制”阳文篆书印章。

紫砂壶上那些不起眼的纹饰,往往讲究很大,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花器之南瓜壶欣赏

花器,无论是将物象设计成壶的整体,或是在光器的流、把、盖、钮、足等局部运用雕、镂、堆、捏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构成,都要求宁简勿繁、主次分明、视觉和谐、夸张适度、疏中见密、少里寓多,并尽量妙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几款特色花果形壶:南瓜壶
清 康熙 陈鸣远制 东陵瓜壶

瓜形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为壶流,构思巧妙,雅而不俗。此壶小口,盖作蒂形,上有青田石蒂柄。流为瓜叶卷成管形,把为瓜枝残梗,上有丝纹,形制精巧。腹刻:“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署款“鸣远”,钤“陈鸣远”阳文方印。
明 陈子畦制 南瓜壶

造型扁平,壶身作八瓣南瓜形,腹部圆鼓,向上渐收敛而成小圆口。流似卷状瓜叶,把作随意弯扭的瓜蔓,藤蔓贴饰壶身,钮似瓜蒂,身为瓜形。把梢下有陈子畦”篆书方印。

近代 蒋蓉制 高南瓜壶

蒋蓉紫砂壶

壶身仿高桩南瓜,壶口与底微向内凹夸张筋囊的弧度。长瓜蒂为连盖钮,壶流由瓜叶包卷,藤蔓为把,嫩枝与叶舒展于壶身。

近代 蒋蓉制 老南瓜壶

壶身为扁圆的筋囊,壶口与底微向内凹,夸张筋囊的弧度,增强了挺括丰腴感。瓜蒂为盖,为钮。藤蔓圈成壶把,嫩枝舒展于壶肩,残叶自然贴附壶身并与老叶卷成的壶流呼应。
现代 汪寅仙制 南瓜壶

汪寅仙紫砂壶

创作于1987年。壶身扁平,筋囊生动,自然敦实,制作难度大。瓜蒂为壶盖,瓜叶成壶流,瓜藤作壶把,舒展自若。壶身瓜叶藤蔓布局合理,缠攀自然,叶分正背,脉纹清晰,生机勃勃。瓜身上栖息一只红色的瓢虫,既增加色彩,又体现田园情趣。

现代 吕尧臣制 傻瓜壶

壶流短,壶身肥,壶把憨,壶盖盎。身有纹,是“瓜”;盖无纹,非“瓜”;钮似蕾,若“花”——此壶何壶?紫砂瓜壶,故名“傻(砂)瓜”。

现代 吕尧臣制 天赐壶

“天赐”者,上天赐与、自然惠泽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过卫…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意思是:重耳经过卫国,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泥土。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他。狐偃说:“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叩头表示感谢,把泥块接过来放到了车上。

茶,是自然惠泽大地的灵物。有茶名“天赐”,选用云南勐库大叶种乔乔木晒青茶为原料精制而成。条索紧结,色泽黄绿,香气浓郁,汤色金黄清亮,滋味醇厚回甘,是经久耐泡之上好佳品。

南瓜,亦是“天赐”。秦亡,东陵侯不为汉官,在秦封地东陵种南瓜为生。
吕尧臣制南瓜形壶,壶体以茶叶装饰——真正“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尽享天赐,其乐融融。

现代 唐六琴制 金叶南瓜壶

高瓜六棱为体,瓜藤分叉为把,瓜叶卷成壶流,壶身叶茂蔓舒,六棱蒂梗作钮,六曲截盖妥贴,更有瓢虫游弋,尽皆自然生动。

现代 顾道荣制 南瓜壶

矮八瓣为体,筋、疤鼓凸,红泥制作。瓜藤为把,瓜叶卷成壶流,壶身叶茂蔓舒,墨绿泥制作。长蒂梗作钮,与壶身花、虫皆为黄泥制作。截盖凹陷,极近自然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