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砂百科

花器宗师陈鸣远及紫砂壶作品介绍

陈鸣远,作为清初的紫砂大家,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大紫砂宗师。他的作品极 具文化性与艺术性,视之经典,影响深远。

紫砂壶,壶体近似球形,由上至下渐歛。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优美,包浆浑厚。圆盖,圆珠纽,短弯流,耳形柄,底部顺势塑成三瓣形足。沿壶身堆塑素带纹一圈,简洁雅致,有冲淡素朴之美。流下方壶腹位置有“陈鸣远”楷书款识并篆书印款。庞元济《虚斋名陶图录》收入此壶,并详述其形制由来:“鸣远喜仿古彝器作壶。此壶圆形短嘴长鋬有三足,盖仿铜器中之盉也。盉,说文:调味器也。有流。其制颇似今之茗壶,此壶寔仿其制。中腰有素带,制作古拙,寉邨制壶向以精能胜,此壶则用紫黑砂,全以雅淡见长。款陈鸣远三字下有陈鸣远朱文方印。”《宜兴县志》载:“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友泉)、沈士良(君用)间,而款识书法独雅健,有晋唐风格。”证诸于鸣远此壶,冲淡雅健,气宇轩昂,确为出类拔萃之佼佼杰作。

陈鸣远紫砂壶价格
陈鸣远紫砂壶

陈氏紫砂壶制作技艺,整把壶的制作有严格的工艺讲究和分工,特别在仿古,六方,石瓢等方面,有比较高的造诣,而且一直秉承只手工制作壶,只做真紫砂壶,而且一直把这些做壶的思想原则,包括经营生意经言传身教,陈国军 都是耳熟能详,每每看见父亲做壶,都在兴致满满,不断询问父亲制壶的原理和方法,从泥料的选材,熟泥加工,温度控制,制壶工具,使用技巧,壶身制作技巧,壶底,壶把,壶嘴,雕花,刻字,镶嵌,整壶粘合,烧制等技艺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学习。陈国军都是认真听取,不断总结。这为他日后在紫砂壶工艺制作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其技法娴熟,独具一格,在制作流程,制作风格上既传承古风,又推陈出新,其作品广受紫砂爱好者的喜爱!

陈鸣远紫砂壶价格
陈鸣远紫砂壶

陈鸣远所制紫砂簋在目前所见的陈鸣远作品中极为少见,质感逼真,厚实敦穆。制作工艺细致精美,为紫砂博古陈设佳器。器底行书吟有“鸣远”二字款。 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食时使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件紫砂簋圆角,敛口,仿青铜器兽耳,简洁明了,只取上古时代簋造型中浑厚神秘之感,显得庄重大气。簋身并未雕饰复杂的纹样,只在执耳处略施雕琢,庄重而又典雅大方;腹底饰以平行的瓦棱纹,每一层瓦楞皆微微上扬,层层递增,工艺精密细致。泥质紫褐色,坚挺润泽,表现出浓厚的古意,是一件珍贵的陈鸣远所制仿古紫砂器。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日渐火爆以及百姓艺术欣赏水平与养生意识的逐步增强,兼具艺术收藏价值与保 健功效的陈鸣远紫砂壶逐渐成为众多藏家的心头挚爱。

陈鸣远紫砂壶价格
陈鸣远紫砂作品

陈鸣远是清朝时期的陶艺家,具体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时期的人到目前为止并不能考证。根据史料可以推算出在康熙中期的时候,陈鸣远的年龄层应该在20-30岁、30-40岁或40-50岁之间,反正是不会超出20-50的范围了。根据《宜兴县志》里“年虽未老”来看,30-40岁这个年龄段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也只是推算而已。

陈鸣远在器身镌刻诗文,留下了文人雅兴的诗句慧语,他每每将铭文署款和印章并用,这种“以坯作纸”的文学视野,把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引入了紫砂工艺中,增添了隽永的装饰情趣,从而把壶艺、品茗和文人的风雅情致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紫砂陶器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紫砂发展史上竖立了不朽的丰碑。因此,陈鸣远实为紫砂壶发展史三大转折点人物之一(另两位是时大彬和陈曼生)。

相关资料-陈鸣远家世

陈鸣远生于川埠陈氏家族,此陈氏与宜兴其他各支陈氏大不一样,宜兴诸陈,大都尊北宋陈襄为祖,而川埠陈氏的一世祖为陈荣。据此谱所说:“荣,号启斋,生卒年寿俱缺,墓在窑坞山,朝东向。公系凤阳府世袭指挥使蒋氏,后值宋室播迁、高宗南渡,公由淮扈跸驻于临安,论从驾功,仍世袭指挥使,赐姓陈氏。后游常州宜兴县,爱宜兴山水之胜,卜居于邑东南穿石山里,因家焉。是为川埠陈氏一世祖。”(卷二)此陈氏本出于蒋氏,这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丙申陈氏族谱原序》中说,当时蒋子随驾到宜兴横涧,宜兴陈氏接待,甚欢,惜陈氏无子,帝命蒋子为其后。江南蒋氏,宜兴为旺族,此蒋与宜兴传统蒋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 此支陈氏落籍于宜兴川埠后,起初甚微,至第四世陈全始有名于乡邑。陈全(1422-1488年),字克完,号洞山,宣德八年岁贡生,正统九年甲子任袁州府推官,后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兼江西道监察御史,领南畿巡河调清理四川军伍。成化二年敕福建按察司提刑。晋阶奉政大夫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天顺六年,奉敕建坊。生于永乐二十年十月,卒于弘治元年二月。
根据此世系,从陈荣到陈全,计四世,历300余年,可知其世系中肯定存在脱漏。但陈全之后,世系比较合理,应该是比较可信的。陈全的任职及经历,宜兴县志有所记载,另外,明毛宪《毗陵人品记》卷七、严嵩《(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中都有记载,与家谱记录可相互印证。家谱中还记载陈全与徐溥友善,徐有《洞山公八十寿诗》相赠。

陈鸣远本支人物少有闻人,其六世祖陈镒(1449-1499年),字惟宝,号朴庵,邑庠生,贡入太学。之后便没有人有功名或者出仕。传到十世时,陈鸣远父辈人丁比较兴旺,父亲陈廷珊(1608-1675年),字季申,配兰右崔氏。兄弟五人,即陈廷瑗(字伯杰)、陈廷璲(字瑞卿)、陈廷瑾(字伯余)、陈廷珊、陈廷佩(字伯谐)。

谱中,还收录有《(陈)信卿公赞》《(陈)用卿公赞》《(陈)子畦公赞》诸文,陈信卿、陈用卿为九世,陈子畦则为十二世。说明此陈氏家族确实为紫砂世家,但陈子畦并非传说中陈鸣远的父辈,更不是父亲,论辈份陈子畦是陈鸣远的族侄。《重刊宜兴县旧志》卷末“艺术”的记载不实,故吴骞《桃溪客语》卷三、《阳羡名陶录》卷上中相关传抄也不确实。清代吴景旭《南山堂自订诗》“良辰草”中有《陈鸣远手制茗壶一器见遗》一诗,后有题注云:“慕想龚春、时大彬后,见推陈用卿,鸣远为其从孙。”此说法和家谱可以印证。

陈鸣远兄弟四人,行三,长兄陈韶音(1637.9-1706.10),字鸣球;次陈钊(1640.7-1722.7),字宇昭,出嗣其远房叔父,弟陈起翔(1652.12-1722.10),字鸣皋。陈鸣远的亲兄弟,在紫砂史上好像没有留下姓名,而清初宜兴曹亮武《南耕词》卷五《浣溪沙·溪山记游十首》中有“谁琢青甆如琢玉,陈家兄弟尽名家”之句,并附自注说:“游芙蓉后泊舟川埠,三日始归,陈觐侯、子贻、鸣远、鸣谦皆一时甆壶名手。”家谱中没有找到陈觐侯、陈子贻的相应记载,陈鸣谦的记载是:“鸣谦:吴贞吉,廷佩公子,字鸣谦。配横塘李氏。子舜年。”陈鸣谦生于1648年9月,卒于1737年5月,是陈鸣远叔父之子,两人是堂兄弟。

陈鸣远首娶为塘前潘氏,塘前,应该就是现在的新街街道堂前村人,堂前村为潘氏世居之地。后又娶海宁斜桥王氏,当是陈鸣远游浙江时所娶,疑未到宜兴。后文所说陪伴陈鸣远一起漂泊的夫人,应该就是王氏。陈鸣远长子陈旭(1671.10-1710.6年),字青来;次子陈谷(1676.3-1717.4)字大年。从陈旭、陈谷的出生年月看,应该是潘氏所生。海宁王氏比陈旭长11岁,比陈谷长16岁,理论上不可能是母子关系。陈旭嗣子陈国柱(1708.11-?年),字世安。陈谷嗣子陈有庆(1702.9-?年),字厚余;子陈兆熊(1713.9-1718.8年),字邦年,早殇。陈有庆有子如珑(1725.8-?年),字亦瑞。此后无传。

陈鸣远兄弟辈享有寿,陈鸣远自己更达到82岁高寿,但子嗣并不兴盛,长子卒时39岁,次子则41岁,都是壮年而逝,而且都以嗣传,没有嫡传子女,不知何故。最有可能是中年时期的陈鸣远,并没有生活在宜兴,没有好好经营或照料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如此看来,晚年的陈鸣远妻、子、孙都先其而去,如此打击,其生活应该非常凄凉、悲惨的。

我们注意到陈鸣远是太学生,“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太学生就是指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清中期之后,亦有由捐纳而得者。按照清代的惯例,特别是清初,太学生(监生)肄业后,经见习可得补官,若不再考取功名,以国子监生身份入仕,则多被用做县丞,或教谕、训导等学官。陈鸣远读过太学之后,并没有“补官”,有可能是没有卒业,也就是没有正式“毕业”。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九香堂』福利群答题赠茶宠活动

2021年7月24日晚『九香堂』福利群答题赠茶宠活动:

奖品如下:

按时间先后第一名打全部答对者获赠宠物牛一只

九香紫砂福利送壶友
紫砂段泥茶宠牛
九香紫砂福利送壶友
紫砂段泥茶宠牛

第二第三名各获赠龙山御泉山泉饮用水一瓶

九香紫砂福利送壶友
山泉泡茶水

题目解析如下:

1、不属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紫砂“三妙手”之一的是( )
A.时大彬 B.李仲芳 C.徐友泉 D.董翰

这道题选D

紫砂四大家:(明代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72并称名壶四大家)
1. 董翰
2. 赵梁
3. 元畅
4. 时鹏

紫砂三妙手(明代万历年1573~1620师徒三人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1.时大彬(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1573~1648;号少山;时鹏之子)
2.李仲芳(明万历1573~1644 ;大彬徒,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
3.徐友泉(明万历1573~1620;大彬次徒)

2、清代康熙年间紫砂技能世间突出的第一名工是( )
A.许龙文 B.陈曼生 C.陈鸣远 D.范生大

这道题选C

陈鸣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是几百年来壶艺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陈鸣远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孚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陈鸣远制壶技艺精湛全面,又勇于开拓创新。他仿制的爵、觚、鼎等古彝器,工艺精,品位高,古趣盎然。所制茗壶造型多种多样,特别善于自然型类砂壶的制作,作品有瓜形壶、莲子壶、束柴三友壶、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把自然型壶在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向艺术化的高度。这些壶式不仅是他的杰出创造,而且成为砂壶工艺上的历史性造型,为后来的制壶家们广泛沿用。

3、“字依壶传,壶随字贵”,说的是( )在紫砂壶上开创题刻后,一直流传下来,后来紫砂艺人中出现了专门刻字的分工。
A.丁敬 B.陈豫钟 C.钱松 D.陈曼生

这道题选D

西泠八家,是清代杭州籍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八位篆刻名家的合称,是以杭州为中心的篆刻流派,又称“浙派”。清代陈曼生所制砂壶。曼生,即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浙江钱塘人,能书善画,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为西泠八家之一,艺名昭显。嘉庆二十一年,在宜兴附近的溧阳为官,结识了杨彭年,并对杨氏“一门眷属”的制壶技艺给予鼓励和支持。更因自己酷嗜砂器,于是在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设计多种造型简洁、利于装饰的壶形。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境界,形象地给予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在紫砂历史上便出现了“曼生壶”或“曼生铭,彭年制砂壶”等名词,表面看来,镌刻名士和制壶名工“固属两美”,实际上,名壶以名士铭款而闻名。虽然写在壶上的诗文书画依壶而流传,但壶随字贵。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丁蜀印象 蜀山陶集 地摊夜市

去年的5月,在蜀山古南街小方窑烟囱广场下,丁蜀镇的第一场陶瓷文创市集——“蜀山陶集”盛大开集,运营一年多来,大大小小的摊位,摆满各种各样的紫砂、陶器、文创品,多元、富有创造力的市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

蜀山陶集宜兴丁蜀地摊
蜀山陶集

“蜀山陶集”由丁蜀镇主办,首期市集招募信息发出后,立刻得到了各方的响应。不过参加市集并不是光凭热情,每个人的作品都需要通过评比,最终出现在创意集市上的作品,可以不那么完美,却一定是充满创意的。

蜀山陶集宜兴丁蜀地摊
蜀山陶集

多样化的商品,来自宜兴四面八方的经营者,都在蜀山脚下欢聚一堂,顶着初夏的烈日,兴致高昂地售卖货品。

蜀山陶集宜兴丁蜀地摊
蜀山陶集

蜀山陶集的成功开展,为蜀山南街带来了勃勃生机。小地摊,大民生。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地摊虽小,未来很大,致敬每一个靠自己双手谋生赚钱的后浪,你们是最棒的!

蜀山陶集宜兴丁蜀地摊
蜀山陶集 夜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蜀山陶集也将成为丁蜀镇陶瓷文化发展的一大亮点。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职称查询系统官方网站如何找到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紫砂壶职称查询系统官方网站
什么是职称

紫砂艺人职称是国家政府部门对艺人技艺资历的认定,也是对紫砂艺术品含金量认定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
紫砂职称由低至高分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员(初级)—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初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级)—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副高级)—国家级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出现的“大师”即“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不是职称而是荣誉称号,由省级或国家级政府部门授予的。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由国务院负责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部门授予的称号。同时,大师称号均从正高及高工中评选,对于评选人员从业年限、专业技能、社会影响力有诸多考量。当然有很多假的头衔是自封的,往往一字两字之差,连职称中的高工都不是宣传时却又是XX大师,壶友需要小心识别。

紫砂壶职称查询系统官方网站
宜兴人社局网站

紫砂壶职称认定机构:工艺美术员、助理工艺美术师由【无锡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初定(初级)】进行认定;工艺美术师由【无锡市工艺美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进行认定;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由【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进行认定。
对于查询职称,大家可通过登陆“宜兴市人社局”找到职称查询方式。这个网站已经多年没有技术更新(数据每年更新)所以不适应手机端,微信中访问有的机型压根打不开,但电脑上访问一定能打开。

紫砂壶职称查询系统官方网站
紫砂壶职称查询系统官方网站

直接查询网页的地址 http://www.yxhr.com.cn/search/gyms.jspx

宜兴人设局网站地址(页面下方有紫砂职称查询点进去即可)http://www.yixing.gov.cn/rsj/

分类
紫砂壶人名

沈龙娣简介

沈龙娣,1964年生于江苏宜兴,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大师徐元明夫人,师从国大师徐汉棠。1981年进紫砂二厂从事陶刻工作,曾获宜兴市“心灵手巧”活动一等奖,201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期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得到收藏家一致好评。陶刻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沈龙娣紫砂壶价格
沈龙娣

沈龙娣17岁就进了紫砂二厂,从事陶刻工作。

她为人勤恳好学,深得教学师傅喜欢,很快就崭露头角,获得了宜兴市“心灵手巧”活动一等奖。

1986年她的为人得到了国大师徐汉棠的肯定,收她为弟子学习传统工艺全手工制壶技法。

沈龙娣刻苦钻研制壶技法,至今已有三十余年。

沈龙娣紫砂壶价格
劲松 沈龙娣

要继承,更要传承。

多年来沈龙娣从未中断学习——

她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去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工艺美术专业。

沈老师在艺海中不断攀登,面带微笑,目光坚定。

她有着和煦的外表让人亲近,也有坚韧不拔的内在让人折服。

能书善刻、心灵手巧,

这就是紫砂陶艺家——沈龙娣

分类
紫砂壶人名

何文君简介

何文君,何六一之女,1966年生,2017年获得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在紫砂陶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长大后对陶瓷艺术的兴趣有增无减,1981年在经过两年的工艺美术专业学习进入彩陶工艺厂研究室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工作,在其父彩陶工艺厂研究室创始人、研究室负责人何六一的直接培养指导下,师从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邱玉林学习陶瓷装饰艺术,期间不断有设计的新品进入企业大生产并多次获得各类奖励。

何文君紫砂壶价格
何文君

1986年,何文君进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现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陶瓷装饰,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行深造,与何燕萍、蒋艺华等学友一起经常探索陶瓷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这两次的专业理论学习,艺术早已提高有了质的飞跃,创作的作品更具个性和特点,创作的手法更加全面完美,多凌扇型瓶获陶都精品展三等奖,花卉挂盘在新产品评比中获二等奖,书法挂盘获中国旅游产品天马奖,高档艺术挂盘获江苏省第三届轻工美术设计展评获优秀奖等获奖作品。

何文君紫砂壶价格
何文君 寒香壶

1992年,何文君随其父进入紫砂厂与港方合资的昌海陶瓷有限公司从事紫砂艺术创新、设计、制作,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储集泉,由于艺术功底的扎实与全面,制壶技艺与创作水平提高特快,日趋完美。她设计制作的文君壶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奖,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提高,与其父合作的论文《徒手制作与模具相佐的完美结合》——紫砂茶具制作之我见在《江苏陶瓷》上发表。

分类
紫砂壶人名

吴曙峰简介

点燃一根烟,“一陶园”园主吴曙峰默默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与其将“一陶园”称作吴曙峰工作室,不如当成新时代背景下拥有高等学历的紫砂文人的创作平台。是文人,不是匠人。这一字之差,把“一陶园”和其他紫砂工作室区别开来。吴曙峰和弟子们的关系,如同孔子和七十二贤人一般,孔子以“文、行、忠、信”因材施教,他和弟子们的关系是平等的,是“风乎舞雩咏而归”。“一陶园”这个学者型的紫砂教育、创作、设计平台,致力于紫砂艺术的传承创新与探索实践,更见证了紫砂艺术不朽的生命力。从这个方面来讲,吴曙峰延续了老师吴群祥以及师爷顾景舟的教育理想,让制壶抟壶的传承之路薪火相传,连绵不息,让紫砂艺术习古创新,青出于蓝。

吴曙峰紫砂壶价格
吴曙峰与叔叔吴群祥

发明家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最重要。不得不说,天赋有时属于“老天爷赏饭”,可遇不可求。在孩提时代,吴曙峰就展露出对美学的迷恋与天赋,用他自己的话说:“学生时期喜欢画画、写字,迷恋艺术造型的创作,对各种事物观察入微,一心想着考学校。那时候年轻,想象力就像蓬勃的春草,每到有新鲜的想法从脑子里冒出来,哪怕已经是深更半夜,都会从被窝里爬出来,三笔两笔画下脑中浮现的草图,这也为他后来走上紫砂之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吴曙峰的叔叔吴群祥,师从一代宗师顾景舟。顾辅导的教学循序渐进,在学习过程中,仅拍打壶身这个工序,吴群祥就重复了整整三个月。因为不成功,不熟练,顾景舟就不会教下一道工序。打好基本功,本身就是漫长又琐碎的学习阶段。同样,吴曙峰在1987年进入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叔叔学艺时,也经历了苦练基本功的“枯燥”岁月。回忆起自己跟着师父学习打泥片、泥条,稍微想偷个懒,师父便轻轻地咳嗽一下,是提醒也是鞭策,吴曙峰只能马上打起精神,不敢懈怠。他严格按照师父的要求,一道道工序一次次练习,一丝不苟地坚持下来,数年如一日,刻苦学习抟壶做壶技法。

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正是紫砂行业如日中天的好时代。看着吴群祥跟随师父顾景舟走南闯北去各地办展,在艺术界收藏界掀起一阵阵热潮,更坚定了吴曙峰从事紫砂壶设计和制作的决心。他非常善于学习和思考,在紫砂工艺厂学徒期间仍夜以继日地读书,终于在199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专业,得到了全面、系统地学习美学艺术体系的机会。顾景舟说:“无文化者得我技,有文化者得我艺。”个人文化修养的境界决定了紫砂艺人最终能到达的美学境界,吴曙峰在大学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结合实践,对紫砂艺术的理解得到了质的飞跃。1994年,吴曙峰大学毕业,当时正值紫砂行业低迷之时,不少人竞相另谋出路,他却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到宜兴,继续拜入叔叔吴群祥门下,从事他钟爱的紫砂事业,走上了紫砂艺术的传承弘扬、开拓创新之路。

吴曙峰紫砂壶价格
望乡 吴曙峰作品

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身,我慕壶真。“我”处处彰显属于壶的本色之美,壶时时反衬属于人的涵养之质。在中国的器物使用历史中,陶器最早,然而自从陶器发明之后,其他材料形制便后来者居上,陶器落在了后边,汉唐时只能做些民间的应用杂器,基本不登大雅之堂。自北宋始,紫砂陶的出现,明显改变了陶器的地位,它倍受推崇的程度在明清时甚至超过瓷器。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茶文化孕育壶文化,紫砂壶又兼具生活日用之美,就像吴曙峰所说:“紫砂壶就是泡茶的工具,在好用的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形式怎么变化,归根结底还是要好用。”将市井的日用美学与文人的雅趣美学融会贯通,才是紫砂壶的奥义所在,也是紫砂艺人终其一生想要追求的至高大道。

象牙塔里专业的学习经历淬炼了吴曙峰对形式美、内涵美的把握能力。赏鉴他的作品,不仅能感受他对传统的继承与理解,还能看到学院派对时代的把握,充满了浑璞磅礴、朴素有力的个人风格。他早期的作品,总在传统紫砂造型里注入自己的创意,敢想敢做,多以自然界为主题,比如马踏飞燕、母与子等,这些作品想象空间极大,带有很强的指向性甚至先锋艺术的趣味。而到了中后期的作品,比如彩云追月、平湖秋月等,创作手法和制作工艺沉静默然,技法娴熟,更趋于一种“娓娓道来”的节奏,并善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中寻找灵感元素。

守、破、离。源自日本剑道的经典法门,这三字代表了学习的三个阶段。“守”是模仿, 遵循,是无我的过程。在传统心性中,守的阶段需要完全开放心智,全盘接受导师的教导。“破”是质疑、挑战,跳出门派的界限,借鉴其他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并吸取灵感,进行比较研究。“离”是开宗、立派,在见过无数高山以后看山还是山,返璞归真,形成自己的风格。得之于守,用之于破,创之于离,从初出茅庐到挑战创新,再到返璞归真,“守破离”已然被奉为通往高处的三字箴言。业内的不少匠人,凭着熟练的制作工艺与商业头脑,无学习之心,无传承之意,无苦修之德,最终只能固步自封。《了凡四训》里有句话点明了世人劣性:“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因因循二字耽搁一生。”因循则会守旧,守旧便无创新,那紫砂艺术就永远得不到传承与发展。

吴曙峰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不断拓展“文人壶”的研习与创作边界,以心造境,燃起艺术生命的蓬勃之力,终于开出沉郁素雅的紫砂之花。吴曙峰擅长制作光素器,在素朴的紫砂里注入他对艺术的认知,因为早年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模仿事物进行紫砂创作的时候,更注重强调事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对事物不同形象的特点、性格、气质,通过自己主观理解进行选择、取舍、概括,取其本而舍其末,进行写意式的概括,以神造型。他曾一直强调的是紫砂与为人的一个共通点——朴素,他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壶,做到什么样的高度,关键要看个人的修为有多高。”

制作一件器物,就好像是记录自然的恩惠一样。自然之美奥秘广博,我们使用质朴丰富的紫砂泥,传承传统的制作技艺,或拍打、或镶接,都是为了把自然之美更好的表达与传递。在制作紫砂器物时,心怀侘寂之心,侘简单引申为真诚和谦逊,寂的中心为真实,而使用者只要见到这类茶器,便能感受到制作者的谦逊平和之心。正如《道德经》所言:道法自然。

吴曙峰紫砂壶价格
一陶园

紫砂业实行传承制,当一个紫砂从业者在业内达到了某个高度,收徒便成为一种责任。相传武术宗师叶问在收徒时有“三不教”:无瓦遮头不教,舞龙舞狮不教,三教九流不教。吴曙峰在选择徒弟时也与常人不同,他更注重徒弟的人品和学历,并考费大量的时间来考量。他说,徒弟的三观必须要正,决定一个人紫砂境界能不能走得远,不仅取决于他的技术,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吴曙峰再三强调作品即人品,只有人品好的紫砂人才能守正和传承,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份产业源源不断地延续下去。吴曙峰的教学方式也与常人不同,他将实践和理论结合教学,让弟子们融会贯通,如果学生不是高校美学专业的高材生,那在教学中就会力有不逮,事倍功半,所以他的学生都是来自各大院校研读艺术专业的优秀学子。

2018年1月18日, “一陶园”紫砂工作室正式成立。相似的求学背景和过硬的专业人文素养,让这群莘莘学子因缘际会,怀揣着对紫砂文化的热忱和对器物造型艺术的探索,相继拜入吴曙峰门下,延续顾景舟文脉,正式接受传统紫砂的技艺训练与指导。“一陶园”的命名,来自《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紫砂壶传统技法是为一,研习和发扬传统技法是为二,于继承传统中寻求造型艺术的开拓创新是为三。“一”还代表了“恒一“”、“精一”“和”九九归一”。“恒一”是寓意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对紫砂永远抱有持久的恒心和专一。“精一”,是指把紫砂事业做到极致,精益求精,追求紫砂技术和艺术灵感的精诚合一。“九九归一”则是万法归原。无论你走多远,都不要忘记当时为何出发。

“一陶园”有着不一般的野望,在其官方公号的介绍赫然写着:(要)“见证今天紫砂艺术的意义与生命力,并向未来代言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精气神实在难能可贵。不同新鲜血液的注入和良师的因材施教,“一陶园”研习传统摹古开新,用作品表达对紫砂艺术生命的探索与希冀并努力开启紫砂器物创作与设计的新方向。吴曙峰说,为了让这些学生们不在紫砂的门外转圈,能少走一些歪路,他要把从师父吴群祥那里学到的,和这些年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们。看着学生们一个个已经,或者即将成为紫砂行业里的新生力量,吴曙峰感到很欣慰。在生活中,他更是成了学生们的半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们,让学生们在紫砂这个大家庭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一个学以致用的紫砂从业人员,不仅要维护好团队的紫砂形象,维护好紫砂品牌的正能量,更要为培养紫砂新人和宣传紫砂文化不遗余力。”吴曙峰在谈起教育和传承时,眼中有光芒。

即便市场再功利,人心再躁动,吴曙峰仍坚守自己的使命,他不仅在事业上严格要求自己,更严格要求徒弟们。近年来他收获了无数的奖项,也经常到各类高等学府和各种非遗培训班授课,但他更愿意待在自己的桌案前设计与创作。吴曙峰把自己对美的理解渗入到了紫砂作品中,为紫砂注入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在他的手中,紫砂不仅是实用器物,也是涵盖了各种艺术语言的载体。他的工作室看着凌乱,但是却能从作品里,看到干净整洁的线条走向和刀刮水线的流畅。吴曙峰总结自己的艺术风格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素面素心’。就是质朴,而这也是紫砂的真谛。”

吴曙峰

1967年生于江苏宜兴蜀山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

师从景舟弟子吴群祥先生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江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非遗传承研修班讲座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学院实践教学导师

第二批社区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成果完成人

清华美院“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授课专家

2017年底创立“一陶园”紫砂工作室

现任“一陶园”园主、导师

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壶出水好坏的决定因素

在和壶友交流过程中,经常会提到壶的出水问题,“ 是否,紫砂壶的出水孔越多,出水越好? ”壶的出水孔数与出水效果没什么直接的关系,老壶虽独孔泡茶出水爽利的也很常见。那究竟是何原因呢?

好的紫砂壶出水往往顺畅有力,影响出水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水压、阻力和水流量大小。

紫砂壶的水压主要决定于器型。关键在于倒水时,壶内的水面和壶嘴之间造成的落差,同时也受壶嘴面积和出水孔面积比的制约。水流的阻力主要受壶嘴的弯曲程度决定。

水柱的长短则主要是受制于壶内壁的光滑程度和颗粒粗细。水流量的大小主要是由壶嘴的最细部分的内径所制约。

除了器型影响着紫砂壶出水效果之外,滤茶孔也是一个关键的部位,其开孔面积和壶嘴截面的比例要适中,出水才更好。

紫砂壶出水不畅怎么办
影响紫砂壶出水流畅的因素

最后,倒茶时的倾角和手速也是一个因素。有的壶嘴口细小的紫砂壶,泡茶人也应该是符合其气质在舒缓娴静的状态下缓缓倒茶。作为文玩之物,紫砂壶和茶海茶桌是很多壶友的一方心灵恬静的归宿,出水,何尝不是顺性而为的具象呢?

分类
紫砂百科

柴烧、还原烧、捂灰壶有何区别

柴烧

柴烧(不用匣钵裸烧)的烧制工艺是逐渐升温,烧窑第一天,点火低温烟熏,等薪柴释放出来的碳素,填满泥坯的毛细孔,泥坯表面呈现出碳素的黑色后,方可继续升温,这个过程大约需要持续30个小时。

柴烧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王辉云泉窑柴烧紫砂壶

柴烧紫砂壶的发色和质感并不取决于人,只取决于火和灰,人的意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最终成品的方向,但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如此高难且随性的柴烧作品来说,制作技巧早已被溶解在人与土、窑与柴、火与灰等共鸣的交响曲中,结合在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中。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把都是独一无二。

紫砂还原烧

紫砂矿料的铁元素丰富,那么在烧制的时候,在窑内发生氧化反应,铁质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

还原烧的原理:就是当窑内的温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减少窑内的氧气,使其人为变成缺氧烧制环境,剩余的少量氧气也会持续燃烧被消耗。壶的内层是接触不到氧气的,在烧制过程中内部的含铁成分(如三氧化二铁)被还原反应成黑色的铁质,所以成灰黑色。

朱泥紫砂壶还原烧制之后
朱泥紫砂壶还原烧制之后

紫砂壶诞生的过程,即手与泥的交流,就是泥与火共舞,世人只知紫砂艺人制陶手艺的精巧,却不知烧制工艺同样极其重要,正是画龙点睛的一环。

紫砂捂灰

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器装入匣钵中,在匣钵中内外都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放在龙窑的最底部进行烧制。

能做到捂灰的紫砂壶,一般需要材质好,材质纯正的紫砂壶经过泡养后效果特别好,具有像墨玉一样的色泽。特别现在有一些高级玩家,就会把烧制好的紫砂壶采用捂灰工艺将紫砂壶再次烧制,进行改色。

焐灰黑料紫砂壶

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捂灰是碳性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烧成,而还原烧是缺氧状态下烧成的,柴烧是使用木材为原材料,容易出现窑变,植物落灰形成天然釉水,源于自然出于自然。

捂灰的呈色是氧化铁与炭元素发生反应,还原成氧化亚铁;还原烧是在人为制造的还原气氛中三氧化铁被充分还原成四氧化成;柴烧火痕与灰釉的偶然性,形成独特的自然美。
平安春运 买票回家

捂灰技艺操作是需要将烧成的紫砂壶放入钵内,并塞入炭粉等物质,创造一个狭小密闭的环境来完成;而还原烧则无需这一步,只要有计划地控制窑内氧气含量即可,成品率会大大提升。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