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九香品壶

紫砂学者黄健亮谈宜兴紫砂

黄健亮:1979年的时候,香港和台湾经济繁荣,茶文化逐渐兴起,香港著名的收藏家罗桂祥到宜兴紫砂厂去参观并拜访了顾景舟。1979年时宜兴紫砂工场的陶匠们都把紫砂壶当作商品生产,不是当作艺术品。可是罗桂祥到宜兴紫砂壶场时说:“我要订一批东西,价格贵一点没关系,但是我希望能写上你们制作这个壶的匠人的名字。”这再次延续了宜兴紫砂从500年前创始以来的习惯:在壶上落款,让工匠为自己所做的东西负责。

罗桂祥的这批作品在1980年代开始陆续交到香港,1981年香港办了“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其中就有“宜兴紫砂陶器展”。黄健亮说:“顾景舟带着徒弟徐秀棠以及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柏林在那里做了茶壶的展览,借着这个契机,人们重拾了对紫砂的爱好。”

民国紫砂壶
▲ 范鼎甫制 段泥松鼠葡萄水滴 三足水平壶

接下来的几年,大量宜兴紫砂厂的茶壶被带到台湾地区。当时的方式是经由香港人转卖,于是很多香港代理商从宜兴紫砂厂买来紫砂壶之后再卖给台湾。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湾都把宜兴茶壶称为港壶,就是香港茶壶。以台湾为例,紫砂卖到台湾的数量超过800万只。紫砂壶在台湾被追捧也带来一个问题,即1980年代到1990年代,宜兴紫砂壶被仿冒得太严重,所以宜兴紫砂厂就会设计一些商标贴在茶壶上面,作为一个证明。

1990年代是紫砂壶在台湾的一个全盛期。国际知名的拍卖行到台湾来设置紫砂壶拍卖专区。“我自己从事了30年的紫砂研究工作,我还编了一套杂志,出了七十几期,大概四五十本书,都是紫砂壶的。很难想象这个市场它是很小众的,可是很多人狂热地爱紫砂。”黄健亮说。

黄健亮宜兴紫砂
顾景舟分享紫砂艺术,右为宋哲三先生。

关于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史上的地位,黄健亮说:“从宜兴紫砂发展到现在,大概有500年,这500年间出了四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大家可以把紫砂的历史发展想象成一个历史的长廊,起初是黑暗的,然后慢慢地点了四盏重要的灯,每盏灯相隔150年。第一盏灯当然是明代嘉靖时的时大彬。再经过150年之后,第二盏灯,是康熙时候的陈鸣远,第三盏灯是清代嘉庆时候的陈洪绶。而第四盏灯就是顾老。这四位都很重要。只要少掉一盏,紫砂的发展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黄健亮宜兴紫砂

黄健亮,别署古谿,1963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艺术硕士,台湾艺术大学兼任讲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徵集评审委员,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特聘研究员,江苏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唐人工艺》出版社、《紫玉金砂》杂志社总编辑。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顾景舟紫砂著作《宜兴紫砂珍赏》背后的故事

1992年,香港三联曾出过《宜兴紫砂珍赏》繁体字版,销售得很好,2019年活字文化策划出版了《宜兴紫砂珍赏》简体字版。

《宜兴紫砂珍赏》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先生晚年亲自编撰的紫砂艺术史著作。在这本书的开篇也附有顾景舟撰写的《紫砂陶史概论》,依据考古及相关史料对南宋以来宜兴制陶史况、紫砂陶的创始发展、工艺演进,及几位紫砂大家作了详尽介绍。徐秀棠撰写《阳羡茶事》推介历史悠久的阳羡茶陶文化,李昌鸿撰写《紫砂生产工艺》详述紫砂练泥、制作、烧造工艺流程。之后,全书梳理了历代紫砂精品511件(套),辨别年代、真伪,并对重点作品做了点评。

宜兴紫砂珍赏
宜兴紫砂珍赏

《宜兴紫砂珍赏》的出版

《宜兴紫砂珍赏》的编著缘起要回溯至1991年春天。1990年代,香港三联做了许多画册,销售很好,《明式家具珍赏》卖了日本、英国等各种版本。当时三联画册的一个销售路径是在香港地区出版,然后销往日本等地,再向国际上推。

当年董秀玉在香港的茶艺馆看到了紫砂,非常震撼,也是出于希望把中国紫砂推向世界的目的,“我们决定要做一个紫砂珍赏系列,当时找到顾景舟先生。香港的茶叶博物馆介绍说,做中国紫砂要找只能找顾先生。”

当时已76岁高龄的顾景舟带着两位徒弟考察古窑址、走访博物馆,到选汰藏品、厘定次序,精选古今紫砂代表作收录于书中,所寻觅和拍摄的藏品遍及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苏州市博物馆、宜兴陶瓷陈列馆、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

关于策划出版《宜兴紫砂珍赏》,董秀玉谈道:“主编团队在壶的甄别上下了很细功夫,比如,壶底的款有好几个署名,顾老都把它给统一出来;二是出版方面的图片版权问题,如果没有顾老专业上的支持和特批路条,是无法拍到各地珍藏的511件紫砂壶珍藏的;难点三是评鉴的文字做到实事求是,顾老对紫砂历史作品的年代厘定与重点批注,无论点评考证都眼光独到。”

相关阅读

第一个著书立说做壶人-顾景舟

文 / 李昌鸿

宜兴紫砂,自明代中期至今,500余年间,历代做茶壶者如大彬、鸣远、大亨、曼生等不乏巨匠高手,但做壶人著书立说写紫砂,唯我恩师顾景舟开先河。

▌著书缘起,接受重任

1992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了由恩师主编,我和徐秀棠担任副主编,关于宜兴紫砂的专著——《宜兴紫砂珍赏》。

这部专著,恩师亲自写了《紫砂陶史概论》这篇具有时代意义的紫砂论文,我也在这部专著里写了《紫砂陶生产工艺》,对原料的加工处理、成型工艺、烧成工艺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恩师在这部专著中,由他口述、我记录整理,对紫砂人物及作品一一作了评点。恩师为这部著作倾注了心血,使这部《紫砂珍赏》成为紫砂史上划时代的巨著。20多年过去了,这部专著至今被紫砂业内人士和收藏界人士奉为紫砂陶艺和紫砂文化研究的把“金科玉律”。

顾景舟与李昌鸿

△ 恩师顾景舟为编著《宜兴紫砂珍赏》考察宜兴涧种古窑址时与工作人员合影 / 前排左一李昌鸿、左二徐秀棠、左三顾景舟

▌忆及往事,历历在目

回忆恩师当时和我们为这部著作编写和拍摄等所作的工作,以及为这部著作提供帮助的朋友形象和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一九九零年上半年,三联书店(香港)董秀玉董事长委派总干事宁城春先生、黎锦荣先生(摄影)带着政府相关部门出具的有关文件来到宜兴丁蜀镇陶瓷工业公司,商讨《宜兴紫砂珍赏》一书的编写和出版等工作,得到了江苏省宜兴陶瓷公司和我们紫砂工艺厂的大力支持,并确定由恩师为主编,由我和师兄徐秀棠为副主编。

在恩师的主持下,我们三人认真地讨论,由我起草的一个写作计划,得到有关领导统一和批准。

顾景舟与李昌鸿

△ 在苏州博物馆拍摄紫砂历史作品 / 徐秀棠、李昌鸿、唐国新、宁成春

▌走访采录,珍档留存

一九九零的下半年,我们首先开始了对国内主要的博物院、馆、艺术院校和国内著名的紫砂艺术收藏家进行藏品采访,香港中文大学博物馆的藏品由黎淑仪女士供稿,同时唐国新师弟也参与了部分走访和摄影。

我们走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院、上海友谊商店、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苏州市文物商店、无锡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广州镇海楼博物馆、宜兴陶瓷博物馆等。另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杭州华东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的采访,他们都给予积极的支持,拍摄紫砂陶艺藏品,南京藏家沙志明、亚明、上海唐云先生都给予支持,回来后恩师把拍摄的藏品一一评点。有时恩师疲倦时,就由他说、我记录。

顾景舟与李昌鸿

△ 鸣远南瓜壶 / 南京博物院藏

这些评点记录稿至今我还保存着原稿,有一次,陶瓷公司的领导田志芳先生和紫砂厂的领导张国伟先生及时顺华馆长到鸿成公司作客,谈及《宜兴紫砂珍赏》这部专著时,我还把这些评点记录和写作原稿让他们看过,我记得时顺华馆长看到后真诚动容地讲:“写作和采访都不易,我是身有体会的,你记录了顾老那么多的作品评点,而且还把原始稿保留下来,真是有心人哪!”

▌不辞劳苦,不辱使命

为了这部著作早日出版,我和师兄秀棠陪同恩师外出采访,恩师年岁也大了,我尽量做好服务,以减少恩师的疲劳,如去北方走访,我们就请恩师休息,由我和师兄秀棠及唐国新师弟代劳,到古窑址考察,亦有吴永某先生参加,恩师对采访方案内容一一提出要求,我们就请他放心,保证做好。到附近的城市,如苏州、南京、无锡、镇江等地时,我就主动联系“的士”,有时,还得自掏腰包,尽量不让恩师操心。

顾景舟与李昌鸿

△ 考察古窑址 / 徐秀棠(左)、顾景舟(中)、李昌鸿(右)

记得到宜兴陶瓷博物馆拍照时,公司总经理王敖盘先生特意打电话关照时馆长,“要尽心尽力”。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天我陪着恩师到博物馆联系馆里的藏品拍照,时馆长听说恩师要来,早早地站在博物馆大门前恭候我们,见到恩师手持“丝的克”(手杖)缓步进来时,时馆长快步上前,请恩师步入陈列大厅。恩师尚未开口,时馆长就说:“顾老,王总已通知我,说你主编出版《宜兴紫砂珍赏》一书,这是我们宜兴陶工的光荣和文化骄傲,我一定全力支持”。

时馆长立即召集工作人员开会布置,为保拍摄顺利和藏品不损坏,提出三定方针:定作品、定专人服务、定拍照纪律(闲杂人等一律不准到拍照场地)。恩师看到时馆长如此支持,十分高兴。时馆长拿出藏品目录表,请恩师挑选要拍照的紫砂作品,恩师对挑选出来的藏品一件一件过目审核,在宜陶博物馆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三联书店香港请来的摄影师和唐国新师弟共花了三天时间,上百件作品终于顺利拍好照片。

顾景舟与李昌鸿

△ 顾景舟于书房工作

恩师感叹说:“昌鸿,一个领导的工作态度决定一个单位的精神面貌,小时馆长是真心热爱紫砂,热爱工作的人,以后如果他在工作上需要我们支持,我们一定要尽力支持他。”《宜兴紫砂珍赏》出版后,恩师还特别关照秀棠师兄和我,一定要送两本给时馆长。

回忆恩师一生,他不仅在紫砂壶艺上登峰造极,在紫砂文化研究方面在同行中也是首屈一指。他不仅是紫砂艺术一代宗师,更是一位紫砂文化学者。

分类
壶品推荐

许华芳《上合桃》紫砂壶作品欣赏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许华芳 上合桃
桃花

在中华文明历史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吉祥意义

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丽与理想

桃木用于驱邪求吉,万物有灵

桃果则是寓意着长寿、健康、多子多福

在紫陶五色土中

朱泥由于其较大的收缩率一直都是

众多艺人创作中较为费神的泥料之一

筋纹器也是成型难度最高的那一类器型之一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上合桃器型初创于民国,得历辈名家相竞至今

壶身取桃果形,以筋纹技法等分五瓣囊式

五等分筋纹线条贯底通盖

在阴式筋纹线条极具张力的刻画下

凸显的壶身囊块更显浑厚饱满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短弯流和圈耳把皆从囊块中暗接胥出

和壶体搭配起来更显得清练平衡

壶盖同样呈筋纹式显饱满之气

然壶钮却是以花器手法塑造

引出小桃枝,再由桃枝胥出桃果和桃叶

舒展的叶片衬托着圆润饱满的桃果

形态逼真,自然之气扑面而来

最让人忽视的壶底作者同样重视

塑无瓣桃花形,更显清新雅致之气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上合桃是一件毋庸置疑的经典之器

更是众多茗家心中的理想之器

不仅仅是她的形态之美,她的寓意内涵

也是因为她是众多陶手心里的技艺门槛

跨过了,自然是新的一番天地

整器并无太多的花哨装饰

也无任何篆刻补充

但是依旧透露着浓浓的文人之气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许华芳紫砂壶价位
许华芳 上合桃

作者简介

许华芳,1964年生于宜兴,2013年评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央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陶瓷专业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紫砂艺术,毕业后进入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从艺,曾得到多位名师的悉心指导。93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作者遵循艺术创造法则,由感性而发,步入自由、自然、自怡、自娱、自乐的创作空间。1996年作品草幅壶被荷兰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6年在“首届宜兴紫砂陶全手工技艺大赛”中,获“宜兴紫砂陶合格承传人”称号。

作者擅于制作竹叶花器,采用全手工传统拍打与拼接法,结合绘画布局章法,删繁就简,柔和天然,收敛有致,写意传神,用平常心境囊括自然物状,用陶艺语言淡化工艺特征。她与泥为伍,游离于技巧之上,以陶艺创意,且保留传统法则,充分体现紫砂茶具的“深沉、博大和纯朴”这三大功能特征,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在大赛中获奖,并被艺术学院及海外文化中心收藏,还在《旧金山报》刊登报导其作品。深受紫砂藏友和各界人士的喜爱!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的养壶与包浆

明代诗人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自古至今,凡爱物成痴的人,多有真性,亦有真趣。
更有一股赤诚相待的真情。

人有癖,有真性。
当你备尝世味,遍阅人情后,便知真之可贵。
世间癖好千万,有好有坏。择一良癖,葆住你至真至纯的性情。

紫砂壶养壶包浆效果
江南园林

包浆一词与养壶分不开,如果你要问九香什么是包浆,我觉得包浆就是把玩的结果。这个结果新人是看外在的,有的老壶友是用心感受内在的时光沉淀之美。

书案雅供

任何一件物品被生产加工出来,时间长了就会“显旧”,因为时间长久了材质表面与或干或湿的空气接触发生些许变化。紫砂壶即使不用茶水浇淋不用手摩挲也会有变化就是这个水和汽的原因。但大部分对紫砂壶形成包浆有影响的,是茶汤。茶汤中含有果胶质和糖类,不同的茶叶品种和制法,制出的茶叶上述含量也不同,但能通过双气孔吸附在壶身的,就是这几样东西。

紫砂壶养壶包浆效果
张雷全手工底槽清景舟石瓢 新壶
紫砂壶养壶包浆效果
张雷全手工底槽清景舟石瓢 泡养一周

“包浆”的价值是时间和自然使用所赋予的,对待包浆,要坚守自然而然,要抱平常心,擦润滑油和打磨极不可取。细细一想,把玩实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闲适的、艺术的生活方式。明朝中晚期,这种生活方式在文人中达到极致。

古代文人追求精巧雅致的生活,情寄于物而又能超然于物外,他们享受的是生活的一个过程,养壶的是这么一份闲情,因此壶友们应该用心去把玩呵护『她』,『她』便还你以沉静黯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