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

九香今天与大家谈谈紫砂泥料。首先,好料难求如今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流通的紫砂壶都是采用外山料,当然外山料也有好料,只不过好料概率比黄龙山的低些。原矿好料紫砂吃温宽,可以承受比普通泥料更高温度,烧制出来的壶格外油润,也就是常说的水色好。其中料子越细,收缩率较大,稳定性越低,成型也越难,因此这些目数较大的壶的制作难度非常大,有的艺人制作原矿底槽清选择调砂工艺就是为了降低成型难度。原矿紫砂因为没有经过酸洗,成分复杂,烧制是一道大坎,成品率远低与一般不纯的紫砂料,个别壶形尝试创作了10来件,烧制成功的也许只有一两件。只要是原矿的紫砂料做的壶,开壶特别简单,无需流传的用豆腐甘蔗之类的开壶,甚至不需要开煮,只要开水一洗,再泡一个壶茶定定味就可以使用,料子越好,开壶越简单!

黄龙山矿与外山矿的区别
外山矿,主要来自宜兴的伏东、湖父以及比邻的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一带。外山矿的特点是很纯,颗粒层次单调(有些段泥效果与黄龙山矿料很近似)。紫泥与黄龙山原矿差异明显,颗粒石英成分较少,烧结温度较低,最高烧到1175度左右。
外山矿料属于泥质岩(石块状,但却是黏土成分),黄龙山矿料属于砂质岩。这个根本区别导致烧成品性能的不同。
外山矿数量较多,价格便宜,加工简单,所以练泥企业很喜欢。炼制时,一般会添加一些黄龙山矿料,制造颗粒效果。
外山矿作品看起来不错,颜色较为艳丽一些,也会有些颗粒感,但泡茶时间一长经过比较,就会露出破绽。与黄龙山原矿壶对比泡养,是用户进行鉴别的唯一方法。

九香另外整理了一些黄龙山紫砂矿开采封矿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1925年地质普查资料,宜兴陶土的种类及分布为:白泥产白泥场,黄泥产黄泥场,甲泥产南山、黄龙山、嫩泥产西山前,任墅、瓦窑、赵庄,紫砂泥产黄龙山,架土产瓦窑、任墅、黄泥场、红泥产赵庄,绿泥产黄龙山。

宜兴黄龙山紫砂壶

黄龙山矿源简介

丁山地质构造纵向是相同的,因为地壳变化,今天我们看到的同一水平面,矿料种类就呈现了明显的不同。因此,黄龙山各个矿区,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黄龙山主体矿区,即今天的南山、水塘及其周边,主要是东南西三方。需要说明的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黄龙山主体,实际上已经距山顶有60米以上,地质年代应该与蠡蜀、白宕等平原地区地下60米以下矿层相当。主力品种为紫泥、青灰泥、本山绿泥,矿料较老,砂性较重烧结温度较高。
2、 1、2、3、5号井位置,也属于黄龙山主体。黄龙山主体水塘,是本世纪初露天开采所形成,此前,都是水面以上位置暗宕横向或斜向开采,1、2、3号井是由解放前野宕改造而成,向南开采。5号井为新建,向西斜向开采,纵深处也即今天的水塘位置。矿料品种与性质与主体部分相近。去年,在2号井位置下挖不到十米,就发现了原来2号井的暗宕。今天1、3号井位置出矿,实际上已经在当初1、3号井开采区之下(因为以上及相同水平位置已经被露天采掘时开采了)。所以,近几年在1、2、3号井位置盗挖出来的矿料,地质年代要与1、2、3号井出矿相当或更老。
3、四号井分主井和副井。副井在宝山矿区,主井在今天的紫砂之源公园西部。副井纵向开采(与矿层横向拓展),主井向东(黄龙山主体部分)斜向开采。根据有关资料,四号井掘进800多延长米,纵深300多米。如果纵向开采,必将穿透黄石层,但这点未得证实;如果沿矿层开采,纵向300、延长800,显然也不符合今天黄龙山露天部分所显示的地质变化所造成的斜度。四号井副井,现在已经有人在附近位置开盗挖宕口,出矿紫泥,但是非常嫩,以致粘手粘工具。
4、半坡(水塘西)矿区、宝山矿区、降坡矿区、蠡蜀矿区。这三个矿区属于黄龙山的龙头和龙尾,水平位置几乎一致,地质构造为浅表层,出矿皆为团泥和红泥(小红泥、朱泥),未见紫泥。根据研究猜测,宝山矿区出矿与明末清初蠡蜀矿区(今天的大水潭)出矿基本一样。降坡地段有一个特殊,那就是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降坡泥的团泥,白砂和部分团泥,与宝山矿区出矿的某些品种一致。
5、团山。团山虽然也是山(后来修建水泥厂,山头被削掉了),但现在所看到的地表地质年代较近,主要出矿小红泥、团泥(红灰团的红黄泥、紫红团红棕泥、青灰泥),泥料均较嫩,烧结温度较低。

宜兴黄龙山紫砂壶

2004年,为实现紫砂资源的科学利用,宜兴市人代会通过《关于加强宜兴紫砂保护和发展议案》,并出台了7个方面的政策意见。其中一项就是于2005年4月中旬颁布实施“禁采令”:暂时冻结对紫砂泥土的开采。“禁采令”的贯彻实施,及时制止了紫砂原矿的无序乱采现象,有效保护了宜兴紫砂这一独特的矿产资源。

2010年,宜兴市紫砂行业为重塑信心、重构信任、重振声誉的重要转折期,宜兴市政府经过审慎研究,决定恢复开采紫砂矿,以确保宜兴市生产用的紫砂土全部来自于宜兴原矿,同时启动黄龙山历史风貌街区建设工程,控制性保护这一陶瓷原料最原始的采集区和核心区。

黄龙山主要矿井

黄龙山一号矿井
1958年下半年由红旗宕改造扩建,为单井筒设计,宽1.8米,高2.2米。落矿采用榔头、冲条凿炮眼、炸药爆破。1964年落矿采用风钻打眼后炸药爆破,地面运输改为矿车自溜。一号矿并最高年产量近2万吨,1965年停止开采,井口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二号矿井
1965年按国家对小型矿山的设计要求,由距一号矿井东约30米早期宕口重新设计改造,改变原来的独头井为主副井筒。主井标高11米,副井标高14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28米,同方向排列。二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3万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停止开采,矿井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三号矿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早期宕口改建,为单井筒设计。位于五号矿井主井口南约40米处,井口朝北。矿井坑道位干二号矿井东侧,其分支巷道曾相互贯通。三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1万吨。该矿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结束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黄龙山四号矿井
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新建四号矿井。主井标高24米,副并标高11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约200米。井筒斜坡17度,宽2.4米,高2.4米。掘井深度为-36米,采用分层开采(每层高约7米)。落矿采用电煤钻,装车采用装岩机,提升采用直径1.2米绞车,利用轨道使矿车直达工作面。1982年5月,四号矿井二期工程上马,掘井深度为-80米。同年lO月,开拓采用全断面爆破,一次成型新工艺。1984年lO月,为降低井下粉尘浓度,试用湿式电煤钻打眼后炸药爆破、“空房悬顶”有轨无底柱分段落矿,中深孔回采等新工艺,既改善了开采环境也使开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号矿井原计划年开采量为5万吨,至1987年,统计表明已达到近7万吨,其中紫泥2671吨,绿泥9吨。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生产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停止开采。今主、副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黄龙山五号矿井
1979年8月,按照四号矿井的设计要求,在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五号矿井。该矿井为主、副井筒并行排列设计,主井在南,副井在北,相距约15米,往西偏北方向开采。由于五号矿井本身处于台西村范围内,五号矿井的开采与当时台西村多个承包经营者的宕口处于混乱状态。五号矿井原计划年开采量2万~3万吨。1987年统计表明年产量不足5000吨。直到1993年,五号矿井因多种原因无法正常开采。同年11月底五号矿井被转让给台西村,由台西村管理继续进行开采。直到1999年因地下水大量渗透等因素,关闭停止开采。今矿井尚存,主、副井口皆已封闭。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宜兴黄龙山原矿紫砂壶特点及矿源知识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16)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