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紫砂百科

紫砂筋纹器为什么比大部分同级光器要贵

紫砂筋纹器最早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由著名的制壶大师董翰所创。董翰在制作过程中巧妙地将植物的花瓣、瓜楞等肌理特征融入到壶身设计中,使得每一把筋纹器都如同自然界的艺术品一般,充满了生命力和韵律感。自此以后,筋纹器成为了紫砂壶的一个重要分支,深受茶人和收藏家的喜爱。

紫砂筋纹器的工艺特点

造型别致:紫砂筋纹器的外形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整体造型别致,既有规则可循,又充满着随意与不拘一格的气息。

工艺精湛:制作筋纹器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手法。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经过精心打磨,从壶身的线条到壶盖的钮、嘴、把等部位,都要求完美无缺。

功能实用:筋纹器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使用的便利性。壶嘴、壶盖钮等部位的形状和大小都经过精心设计,既方便清洗又便于使用。

筋囊传炉筋纹器
全手工筋囊传炉

紫砂筋纹器的工艺难点

造型设计难:筋纹器的造型设计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要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将自然物象的肌理转化为壶身线条的起伏变化,需要制作者具备较高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制作用料难:制作筋纹器需要使用高质量的紫砂泥料。这种泥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炼制和陈腐,才能保证制成的筋纹器色泽自然、质感优良。用料的选用和处理是制作筋纹器的难点之一。

制作工艺难:制作筋纹器需要精湛的制壶技艺。要将壶身的线条和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制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制壶技巧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从最初的制坯到最后的烧制,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个作品的质量和美感。

烧制过程难:筋纹器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变形,因此对烧制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制作者需要在整个烧制过程中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筋纹器不会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从明代的起源到现代的发展,筋纹器一直是紫砂艺术的瑰宝。通过了解其工艺特点和难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这一艺术形式。同时,通过经典器形的展示,我们可以感受到筋纹器的多样性和艺术性。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紫砂筋纹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九隽东莞作品展观感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体现着各民族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当前,工艺美术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央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经济,从国家到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这为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其表现之一就是传承方式单一,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方式很难形成规模化或者真正的企业化发展,因此其传承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挑战。

九隽创作的九雅作品
九隽设计的九雅作品

在江苏宜兴,紫砂九隽团队的成立,呈现出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新模式。紫砂九隽是由史小明、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九位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携手创建的陶艺术家团队。这个团体平均年龄54岁,整体技艺水平高,行业经验丰富,但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承模式,他们是一个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思想多元融合的互助团队。
他们在创作手法、形式上存异。由于不同的师承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他们各自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工艺语言和各不相同的作品面貌、艺术特征。比如史小明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堂,他善于用写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以塑入壶,构思巧妙;范建军母亲为曹婉芬大师,同时师承鲍志强大师,作品有书卷气、文人气;“学院派”的蒋雍君,作品以点线面为主;蒋琰滨擅长陶刻等等。他们有的是家族传承,有的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精于书法,有的擅长绘画,不同的风格让团队的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也促进了团队成员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他们在艺术理念上求同。他们都是无锡宜兴人,从小受到紫砂文化的熏染,他们九个人艺术特色鲜明,但是在发展理念上有着共识: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语言讲述紫砂文化,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的影响力。紫砂九隽设计的作品《九雅》,一共九件器物,包括茶筒、茶盘、茶罐、公道杯、茶杯、盖置、塑像、花瓶、香插,以不同器型、丰富的色彩彰显着紫砂较强的可塑性。作品或取自然之形,或集古风之妙,跨越古今,传达现代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已先后在杭州、南京举办,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三站于6月中旬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他们九个人的作品涵盖紫砂光素器、方器、筋囊器、花器、塑器,紫砂雕塑和现代陶艺,装饰手法包括刻、塑、绘、描(嵌)金(银),在继承传统紫砂工艺的基础上,在表现形式上融入了时代元素,并且在题材上进行了拓展,集中体现了九位陶艺家对紫砂的探索和创新,展现了紫砂艺术的时代魅力。
这个组合不是简单的汇集在一起,而是在不同创作风格之上汇集成新的河流,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基础上展示了紫砂人的新境界和紫砂作品的时代语言。紫砂九隽作为新时代紫砂文化拓展者,旨在探索宜兴紫砂历史、传承紫砂技艺、弘扬紫砂文化的一种新模式,对全国传统手工艺行业来讲也颇具启发性。他们九位组成“九隽”团队,努力创新,推出富有个性的新的作品,举办个展,召开学术研讨会,为紫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积极投身多项公益事业,“九隽书屋”“九隽基金”“九隽学堂”以及助残帮扶等系列公益项目的展开,传播了紫砂文化,充分体现了这一群紫砂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虔诚、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家族传承,在历史上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口传心授的教授方式使得传统工艺的核心技术得到保护,为其传承保存了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文化产业的开放性改变了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幸运的是,新时代的传承人逐渐意识到,技艺的传承固然重要,传统工艺的理论研究和文化的传播也非常重要。于是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随着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走出工作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尝试打破口传心授的模式,正在探索一条和他们父辈不同的传承方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壶品推荐

解析筋囊器形制-菱花、菊瓣和葵瓣

菱花紫砂壶作品题材大部分为花卉作品,菱花除了装饰作用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的意义。典型的壶型有合菱壶、玉兰花式壶、水仙花式壶等。

我们看下它的截面,由两条阴线勒出的一个突出弧面,弧面中间再有一阳线,其截面类似菱花形。据明末的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中提到:“董翰,号后溪,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足见菱花形的史料记载。

菱花紫砂壶
菱花笑樱壶

菱花形类的筋囊大多是从壶钮等比放射状延伸到壶的底部或足,有时壶嘴和壶把会视协调度也一同饰以筋囊线。菱花式壶、菊花八瓣壶、水仙壶、葵瓣壶等的筋囊线大部分为上下贯通单向形式,凹凸起伏的阴阳线顺着壶的造型从壶的纽、盖、肩、腹到足,纵向延伸,筋囊等分,盖面可随意置换方向。

合菱
合菱

另外还有一种组合形式变化更加丰富,是菱花式壶的变形,即合菱壶,其筋囊是上下双向错开,在壶身腹部交汇的造型,上部阳线对下部阴线,反之亦然,其凹凸弧面也上下相对。筋囊的规律性保证了它的变化是丰富而不紊乱的,而且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筋囊效果,下图为合菱壶的俯视截面图,可以看出阴阳相对,凹凸线条分布有序。

 

菊瓣形也是一类常见的筋囊紫砂壶,始见于清早期,多半无款,一般是将壶体的俯视面划分为若干等分,以壶钮为中心向四方放射而出,利用各式的线条将规律流畅的筋纹,整合成一套精准严密的整体结构,其造型规律要求“上下印对,身盖齐同,分割精准,纹理清晰,深浅自如。

菊瓣壶

菊瓣壶的筋纹线绝大多数从壶钮开始延伸至底部或圈足,期间各部位筋线对接严谨,其严丝合缝在壶盖与壶口衔接处尤为体现。

台湾回流紫砂壶
大菊瓣 1994年 顾玉华(台湾回流壶)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葵瓣形,葵瓣形的筋囊器主要有葵仿古壶和狮球壶。从俯视截面图可以看出,由两边下压的阴线和两边凸起中间微微凹陷的弧面组成,一般作六等分。葵瓣形的筋囊器曲线转折变化比较微妙,主要体现在壶身等分筋囊面的中心位置的曲面,这一部位在同类造型中有些许差异,或鼓或平或凹,弧度变化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需要工匠结合整体加以衡量把握。

裴俊伟 葵仿古

筋囊最早在商周青铜器上被发现,不断演变延续,在铜镜、金银器、漆器等器物中以不同形式接连出现。直到明代晚期才被人们应用在了紫砂创作中,并不断加入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关注筋囊的变化,对于研究紫砂筋囊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分类
壶品推荐

李骐佑紫砂壶筋纹作品欣赏

李骐佑1991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世家,母亲是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张彩英女士。李骐佑从小耳濡目染,对紫砂壶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上大学时他毅然选择了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怀着对紫砂事业诚挚的感情,从东西方美学理念开始系统学习艺术设计。毕业后回到家乡宜兴,拜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鲍玉美老师为师,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技艺愈发成熟,如今成为了紫砂界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之一。说个题外话,第一次见到李老师和九香都是资深C罗粉+尤文粉。

点、线、面是几何学里的概念。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通常点被看作零维对象,线被看作一维对象,面被看作二维对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产品设计中,点线面也是肌理常用的表现形式。紫砂壶作品的线通常是有序的,线的弧度、长短、位置和方向等以规律化的形式排列构成。面往往通过疏与密的线条勾勒出中华传统文化中阴阳凹凸的表现需要,同时,丰富而有序的点构成,也会产生层次细腻的空间感。

筋纹器是紫砂三大型制之一,是点线面几何概念在紫砂壶设计中最典型的体现。下面请随九香一起来欣赏下李骐佑老师的筋纹器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宝菱 李骐佑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宝菱 李骐佑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宝菱 李骐佑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和合 李骐佑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和合 李骐佑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梅花周盘 李骐佑作品
李骐佑紫砂壶
梅花周盘 李骐佑作品

在它的俯视面上依一定的程式或比例划分成若千等分,再用相应的曲线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平面图案。以平面图案的凹凸轮廓为出发点,向壶体的立面延伸。制作时,讲究的是从钮、盖颈、腹至底,上下映衬、内外呼应、比例准确深浅合度,难度要比光器大得多。

分类
九香品壶

全手工筋囊传炉紫砂壶赏析

筋囊器是紫砂壶三大基本工艺造型类型之一,其他两类是光器和花器。

筋囊器的制作要求,是筋囊的阴阳线走线清晰自然、筋囊瓣鼓胀自然富有生命力,不能显得呆板没有动感,另外筋囊器型往往也结合了传统光素器中的壶型,比如筋囊仿古、筋囊传炉等,那么在保证了筋囊独有的特点的同时,还要求做壶艺人必须要能够保持传统器本身器型的做工和气韵。

筋囊传炉筋纹器
全手工筋囊传炉

欣赏此款筋囊传炉,方之角隐于圆内,圆之形寓于方中,线条过渡一气呵成,节奏强烈,大巧不工之以拙胜雅之韵。作品在朱泥传炉经典壶型的基础上,加上筋囊之元素,整体上下印对,身盖齐同,纹理清晰,深浅自如,而且通体协调,气势连贯。

筋囊传炉筋纹器
全手工筋囊传炉

此作以筋纹之美结合传炉之韵,既发掘出紫砂筋囊之规律朴质之美,又彰显其方圆定鼎的天生意境。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一文掌握所有紫砂壶装饰工艺类别

自紫砂陶创始以来,历代工匠与文人借鉴中国传统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等装饰工艺,巧妙地将它们移植于紫砂装饰之中,并创造了如陶刻、雕塑、贴花、调砂、泥绘等诸多紫砂工艺。

今天九香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十五种紫砂装饰。

陶刻

陶刻,即用刀在木头或石头上雕刻出文字或者图画,紫砂壶刻字亦是如此。

在紫砂装饰技艺中,陶刻是常见的一种手法,也是主要的工艺形式。

艺人一般会先用铅笔或毛笔在壶上画出草稿(高温烧制之后铅笔画的跟毛笔写的会消失)。

通过在壶身留下诗词歌赋、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使紫砂增加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内涵。

在紫砂壶中刻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

紫砂壶刻绘讲究刻出的字要清晰、圆润、贯通、分明、横平竖直,归结起来为五字真言“划、竖、撇、踢、捺”。

陶刻主要有双刀正入法和单刀侧入法:

双刀正入法

在陶坯表面先用毛笔画上所需要的字画,然后从线条的两面下刀进行刻画,要求严谨、工整,营造出篆刻的金石效果。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紫砂双刀作品

单刀侧入法

此法无需草稿,直接用刀在陶坯上进行刻画,可自由发挥作者的技术和想象,轻重虚实、粗细大小都要有作者一手把握,难度较大,但也更具自由深远的意味。

紫砂壶单刀陶刻区别
紫砂壶单刀作品

买陶刻紫砂壶要注意避免电脑刻字,一则电脑刻字不值钱,另一则显现不出陶刻的韵味。

泥绘

泥绘顾名思义,即“将泥在紫砂壶等器物上进行绘画”的装饰工艺,将紫砂泥调成浆状,用毛笔在有一定湿度的壶坯上绘制诗文短句、花鸟山水等,素净精致,耐读耐看,文气十足。

泥绘又分为『本色泥绘』与『异色泥绘』,其流行于清初17世纪晚期,要求作者须具有书法绘画、贴塑的艺术功底,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异色泥绘装饰

紫砂泥绘工艺操作难度极大,需要作者拥有较为全面和高超的艺术功底,对工、书、画和色彩皆有较高的知觉,才能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作者对紫砂泥料的泥质和泥性非常熟悉,达到用泥如墨的境界。

泥绘完成后,需阴干再正常入窑烧制,前前后后需要很长时间,出来的效果才会立体层次感非常强。这类作品出品率低,一年也就制作20个左右,十分抢手。

雕漆

雕漆,又叫剔红,在紫砂壶表面髹数十道大漆,再用刻刀在漆层上剔刻出精美的花纹图案。主要作为宫廷用品,民间很少得见。

紫砂雕漆
雕漆紫砂壶

印版

印版,指的是先在木板、石板、钢板或聚酯板等模板上刻好设计的图案,用泥片压上模板,再将压印好的纹样泥片贴粘到坯体成型。

印版紫砂壶
印版紫砂壶

描金

描金,又称“鎏金”,用金粉调成糊状,根据设计图案在烧成品上描绘,再经过低温烘烤。

描金紫砂壶
描金紫砂壶

髹漆彩绘

髹漆彩绘,是在素胎紫砂器上髹以黑漆、朱漆等,再加以彩绘,经百年光阴依旧金碧辉煌。

髹漆彩绘
髹漆彩绘紫砂壶

彩釉

彩釉装饰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在烧过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图或满壶挂釉,再经800—850℃第二次烧成。彩釉有五彩、珐琅彩、粉彩、蓝白彩、点彩、炉钧釉等。

彩釉紫砂壶
彩釉紫砂壶

镶嵌

借鉴铜器中的”金银错”工艺,先在紫砂坯上图形凹槽,烧成后嵌入各种材料,再锉平磨光,使紫砂器上展现出镶嵌形成的精美纹样。

镶嵌掐丝工艺
镶嵌掐丝工艺紫砂壶

多用玉、金银、玛瑙、象牙、珊瑚、红木等名贵天然材质,展现华贵精致,富丽堂皇的效果。

嵌泥

嵌泥,指的是在紫砂坯体稍干后刻出设计图案,再嵌入对比鲜明的其他色泥料,壶烧成后外观色彩亮丽,斑斓夺目。

嵌泥紫砂壶
嵌泥紫砂壶

绞泥

紫砂绞泥,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料,经人工揉合、按压、层叠、镶嵌等多种手法绞和而成。

紫砂壶装饰泥绘陶刻粉浆贴塑区别
紫砂壶绞泥装饰

泥料在小小的壶面上呈现出虚虚实实的图象,又能以小见大地营造出亦真亦幻、自然天成的意境,这正是紫砂绞泥独到的装饰性。

包金、银

将金、银加工成薄片,一般包裹在壶嘴、钮、把、盖以及口沿处,既可保护包裹部位的碰擦损伤,又增加艺术观赏的效果。

紫砂壶包金
紫砂壶包金

彩绘

彩绘,也是紫砂装饰的一种方式,在本色紫砂壶上绘彩色图案装饰,再次入窑烧制。

彩绘
彩绘紫砂壶

彩绘以景德镇见长,结合紫砂制作工艺,第一遍素烧后,再次画上图案,第二遍在烧制,高温烧制后不会掉色。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假的,贴的纹身贴一样,遇到水会掉色。

铺砂

铺砂,是一种传统的紫砂壶特殊装饰技法,与其相似的还有调砂。

铺砂紫砂壶桂花砂

其方法是将处理好的缸砂或紫砂泥矿砂撒置在紫砂泥片的表面,再敲打平整,使砂粒嵌入泥片的表层之内。

贴花

贴花,是先用泥块切成小片,捏塑成花卉、花叶、花瓣等,再用竹片修饰成所需的题材形状,用泥浆粘贴在壶体以此装饰。

贴花装饰题材广泛,梅兰竹菊自然形态的植物等都可以作为贴花装饰物。

紫砂壶雕塑陶塑贴花作品价格
松桩 底槽清

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形成立体的效果,与壶体达到协调统一的观赏性,为紫砂艺术增色不少。

竹编

竹编,是用很小很细的刀在壶上雕出竹丝,制造出竹编的效果。竹编壶过去宫廷里才有,现在很少能看到,这种壶对烧制工艺的要求也相当高。

竹编
紫砂壶竹编工艺

它可以做内外竹编,全是一点点精雕细琢雕出来的。

总结:从明代到现代,有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法,都融入了紫砂文化。在装饰方面,紫砂壶还吸收了景德镇的一些装饰的特点,比如像彩绘,然后包括上釉的装饰,这些都大大丰富了紫砂的装饰记忆。

分类
紫砂壶人名

沈建强简介

筋囊器即迥异于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花器茶壶,又与简洁大方、浑厚朴素的方器大相径庭。此壶棱线分明,囊瓣骨肉亭匀,规整而又绵延不绝,蜿蜒游弋,又整齐归于壶钮同心。在古代的典籍里面就已经出现就茶壶形制和宜茶性的关系有过陈述,明代周高起在他的《阳羡茗壶系》中就提到“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沈建强90年开始从事紫砂创作;91年开始对紫砂筋瓤壶的潜心研究,之后台湾客商李木田给出“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从此后在业内和国内外广为誉传。

沈建强紫砂壶价格
沈建强紫砂壶

沈建强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花盆专业委员会会员

江南大学二聘客座教授

2015年获得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无锡市劳动模范称号;2016年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成为无锡市创新型企业家称号;2012年创办宜兴市筋纹器紫砂艺术品中心,成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示范基地,并注册了筋瓤商标。

沈建强紫砂壶价格
沈建强紫砂壶作品

1957年出生于宜兴。1981年起师从父母沈孝虎、范云芳,从事紫砂筋纹器的传承、制作、创新、教育工作。他所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 各具神韵,深受注目。用写意的手法和夸张的构思营造的壶艺作品不拘一格、追踪时代步伐,富有想象力和时代感。值11岁时,因厌家庭作坊的吵闹,而抢过二哥的作壶工具,踏进了紫砂陶的门槛,1975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劳动,81年为紫砂厂乡坯加工户,87年开始临摹清代、民代和现代名师的作品,从中得益“自然和做作的区别”,并曾以笔名“沈玉芝”壶款而面世,90年起凭借童子功和长期制壶的根基,试探着创作紫砂壶艺术,91年开始对紫砂筋瓢壶的潜心研究,筋瓢壶处女作“菊花灯壶”面世后,艺浅,后又进入临摹时期,一年后台湾客商李木田点评98分,井誉出“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从此后在行内和国内外广为誉传“先器识而临文艺,尊传统以起新风”,1992年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被市科委破格评定为助理工艺美术师,受聘于砂龙陶艺有限公司,并得誉师张一成(紫砂艺术评论家)的点拨,得益紫砂壶“点、线、面”的审美,扎实的基础、虚心的求学、勤奋的努力,所制作品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多次获大奖。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谈谈紫砂壶花货类的创新作品

手工制作紫砂壶的过程,对匠人来说是一种传统工艺的文化熏陶,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花货类的紫砂壶则是其中最能体现创作者艺术思维的紫砂壶作品类型。
花货类创新作品,设计是一方面,制作又是另一方面,有时候创作者在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考虑得比较全面后会在草图上设计。在设计时会校准角度、弧度、直径等参数,如果这部分有偏差,做壶时会发现实现难度太大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在制壶之前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制作成的成品的美观度、欣赏度、价值度,都会随着落稿设计而变化着。对于许多工艺美术科班出身的年轻艺人来说论手上功夫,不可能比不过老一辈的艺人,但是在设计的方面,他们有打破常规的理念和先进的设计软件,他们的创新类花器作品正在成为紫砂壶中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花器紫砂壶
松桩 朱青作品

传统的树瘿壶(供春壶)是用手指捏塑出壶身凹凸纹理,当然不同匠人制作时手法不同。在这类筋纹与花货技法结合的作品中,艺人主要是通过压筋纹技法实现的,捏塑是细节方面的辅助,我们可以通过壶内部来观察到技法的运用,比如梅桩松桩一类的壶,壶内部比较匀整,这和壶外壁的肌理完全不同,制作时便是一层层地推上薄片泥捏塑而成,内壁则保留了原始面貌。对于本期展示的这类作品,我们可以明显的观察的到壶内外壁走线是完全一致的,外壁的凸就是内壁的凹,内壁的凹就是外壁的凸,顺势而为,表里如一。下面我们来欣赏下这类融入筋纹与花货技法结合的作品:

花器紫砂壶
秋叶 花器紫砂壶 360cc
花器紫砂壶
秋叶 花器紫砂壶 360cc
花器紫砂壶
秋叶 花器紫砂壶 360cc
花器紫砂壶
秋叶 花器紫砂壶 360cc
花器紫砂壶
秋叶 花器紫砂壶 360cc
花器紫砂壶
蜗牛南瓜 花器紫砂壶 320cc
花器紫砂壶
蜗牛南瓜 花器紫砂壶 320cc
花器紫砂壶
蜗牛南瓜 花器紫砂壶 320cc
花器紫砂壶
蜗牛南瓜 花器紫砂壶 320cc
花器紫砂壶
蜗牛南瓜 花器紫砂壶 320cc
分类
壶品推荐

从柿子紫砂壶说起 祝君诸事如意

『柿子壶 』
看柿是柿,看柿不是柿

柿子花器紫砂壶

  柿子在中国种植时间很久,两千多年前《说文解字》就记载,“柿.赤实果也”,开始只是在庭院种植,由于在中国帝王权贵的心目中,柿子的金黄色则显示高贵,因此常被用于庄严之所。再说柿子含糖量高,加工成柿饼,能储存很长时间,可以在灾荒之年代粮充饥。为此古人云:“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因此柿子被誉为“木本粮食”。

人们常说入霜的柿子才甜,金秋时节不仅入霜的柿子红彤彤,它的叶子也被霜染红,就如燃烧的火焰。显出一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迷人画卷。《西厢记》中一个很有名的句子就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红艳的霜林据张玉祥先生考证它指的蒲州城外深秋经霜变红的柿树林。《永济县志》记载“霜林红叶”在1500年前已经就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景致。

“柿子壶”为清末民国时期,众多制壶艺人都有创作的一款壶形,也是紫砂器型中,仿生、象形花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壶式之一。

紫砂壶柿子
《咏红柿子》
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花器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构成,都要求宁简勿繁、主次分明、视觉和谐、夸张适度、疏中见密、少里寓多。而此款作品吴竹伟老师是将物象设计成壶的整体,并在盖、钮、足等局部运用堆、捏等手法。

柿子壶为清末民国时期众多制壶艺人都有创作的一款壶形,以瓜果为型之紫砂作品又称“花货”,也是紫砂器型中,仿生、象形方面最有代笔性的壶式之一。器身以秋季果实柿子为造型,壶身为圆柿子果实状,柿蒂为盖。壶身带四瓣筋纹,壶钮、壶嘴、壶把均有柿树结节处理,皆以柿树老枝成型,尤其壶把上的树疤做得十分逼真,使整器浑然一体,形态逼真。柿子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果实,经过制陶艺人精细制作,惟妙惟肖,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效果。

 

翻盖柿子壶为清末民初流行款式。四瓣筋纹壶身,一捺底,弯流擎出,圈把圆弧,琢以柿树结节,盖面以仿生技艺模拟柿蒂塑成一翻(柿叶内翻),柿柄为钮,压盖单口。形态自然亲和,颇有农家风韵。

 

翻盖柿子壶式有横把及提梁二种,柿子提梁壶乃东坡提梁之衍变,提梁呈一枝干扭曲状,与壶钮壶流形制呼应,器形壮硕气派。提梁壶式较难保存,故传世完美品相者珍罕。

 

柿子紫砂壶

近代 范锦甫 翻盖柿子壶 高:9.8厘米 宽:21.6厘米

这是1936年前吴德盛陶器店出品的紫砂茗壶。翻盖柿子壶是民初的流行款式,用全手工打身筒法成型,壶身铭:『宜知陶宅味,远胜党家风。企陶』。壶身一捺底,筋纹,弯流,圈把,琢柿树结节,压盖单口,盖内有『锦甫』印款。盖面柿蒂翻成一翻,钮为柿柄,布局均匀,雕琢细腻,由名工所制。
范锦甫与范承甫为亲兄弟,皆为范大生之子。范家从范章恩、范鼎甫、范庄农家、范生大、范大生、范锦甫、范承甫、范占到当今的“范家壶庄”(范伟群)等皆以紫砂为业。底钤『金鼎商标』圆形章。金鼎商标系紫砂壶名牌,为吴德盛老板吴汉文所创,“金鼎”由吴德盛三字组成,四角为“金鼎商标”字样,印章有四方形与圆形两种。所制茗壶皆为优秀品种,并以陶刻装饰为主。店内所聘的技工,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名工,陶刻署款是吴汉文的艺名“企陶”、“岐陶”、“松鹤轩”等,紫砂茗壶出品曾享誉一时。

 

说到柿子壶九香还遇到这样一段小故事。

事事如意紫砂壶

事事如意紫砂壶

▲吴竹伟的筋囊小壶

柿子紫砂壶

事事如意紫砂壶

▲南瓜与南瓜藤

助工吴竹伟有把朱泥筋囊器小壶,被九香壶友王少平先生看中,王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着迷,多年从事艺术工作。此壶创制之初,吴老师是把橙色南瓜(宜兴当地也称饭瓜)入壶,以南瓜的筋囊与多棱藤条为特征,因壶小故取名“小南瓜”,但经过甘肃兰州艺术鉴赏前辈王少平先生与其好友吴怀信教授点评后指出,此壶应与柿子更合意。四辨柿子是柿子品种的硬柿子(或成熟吃,或加酒麯放入罐坛内做成酒柿吃),圆、方柿子是软柿子。”

柿子紫砂壶

▲四瓣柿子

因北方有四辨的朱红大柿子,壶盖上如意柿蒂把,底也可为柿蒂。小南瓜”应叫”诸(朱)事如意壶”。

诸事如意壶 诸事如意(兰州王少平先生题名)

  在诗经《尔雅》中写道: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子果实形状、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加之此壶壶钮确有如意纹,又因“柿”与“事”谐音,“朱”与“诸”谐音,所以九香也认为取名“诸事如意”更为确切。此壶设计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以柿为名,意为事事如意、百事大吉。特在此感谢王先生与吴教授指正!

分类
壶品推荐

史爱民紫砂壶艺术欣赏

1968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双桥壶艺世家。1984年进紫砂二厂学艺,师承紫砂大师许四海,精心学习紫砂陶艺的制作与创研;1986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学习雕塑、紫砂壶的造型设计,经过不懈的努力和细心的揣摩,练就了较高的专业功底,领悟了紫砂艺术的精华,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艺术理念;1992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擅长花塑、光器创作,喜全手工工艺,在二十多年的壶艺实践中,作品力求精益求精。悉心钻研、刻苦学习、工作严谨、一丝不苟,讲究线条流畅和谐、形体比例协调恰当、气势凝重而端庄、工艺精巧而大方,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陶瓷艺术展览和参评,每有新品问世,必为世人青睐所珍藏。2002年成立了自已的工作室《爱明陶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壶艺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下面九香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史爱民老师这把筋囊器高菱花壶(泥料:原矿朱泥 容量:190cc)。

史爱民紫砂壶

史爱民紫砂壶

史爱民紫砂壶价格

史爱民紫砂壶

史爱民紫砂壶

史爱民紫砂壶

史爱民紫砂

 

2006年《紫砂圆珠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7年《田园情趣壶》在第三届宜兴陶艺专业新人新作展评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2007年《灵龙壶》在手工制陶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08年《腾飞壶》在陶艺创新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

2009年在北京紫砂天下文化节荣获最佳工艺金奖

2010年《竹韵壶》被无锡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0年《一品清莲壶》被中国宜兴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0年《风卷葵》在首届广州紫砂陶艺节中荣获银奖

2010年《龙头一捆竹》在中韩陶瓷文化交流&陶艺共感—韩国陶瓷和中国宜兴
紫砂壶北京展活动评比中荣获银奖。

2010年《玉兰壶》被大韩民国陶瓷文化博物馆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