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柿子紫砂壶说起 祝君诸事如意

『柿子壶 』
看柿是柿,看柿不是柿

柿子花器紫砂壶

  柿子在中国种植时间很久,两千多年前《说文解字》就记载,“柿.赤实果也”,开始只是在庭院种植,由于在中国帝王权贵的心目中,柿子的金黄色则显示高贵,因此常被用于庄严之所。再说柿子含糖量高,加工成柿饼,能储存很长时间,可以在灾荒之年代粮充饥。为此古人云:“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因此柿子被誉为“木本粮食”。

人们常说入霜的柿子才甜,金秋时节不仅入霜的柿子红彤彤,它的叶子也被霜染红,就如燃烧的火焰。显出一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迷人画卷。《西厢记》中一个很有名的句子就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红艳的霜林据张玉祥先生考证它指的蒲州城外深秋经霜变红的柿树林。《永济县志》记载“霜林红叶”在1500年前已经就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景致。

“柿子壶”为清末民国时期,众多制壶艺人都有创作的一款壶形,也是紫砂器型中,仿生、象形花器中最有代表性的壶式之一。

紫砂壶柿子
《咏红柿子》
刘禹锡
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
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花器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构成,都要求宁简勿繁、主次分明、视觉和谐、夸张适度、疏中见密、少里寓多。而此款作品吴竹伟老师是将物象设计成壶的整体,并在盖、钮、足等局部运用堆、捏等手法。

柿子壶为清末民国时期众多制壶艺人都有创作的一款壶形,以瓜果为型之紫砂作品又称“花货”,也是紫砂器型中,仿生、象形方面最有代笔性的壶式之一。器身以秋季果实柿子为造型,壶身为圆柿子果实状,柿蒂为盖。壶身带四瓣筋纹,壶钮、壶嘴、壶把均有柿树结节处理,皆以柿树老枝成型,尤其壶把上的树疤做得十分逼真,使整器浑然一体,形态逼真。柿子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果实,经过制陶艺人精细制作,惟妙惟肖,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效果。

 

翻盖柿子壶为清末民初流行款式。四瓣筋纹壶身,一捺底,弯流擎出,圈把圆弧,琢以柿树结节,盖面以仿生技艺模拟柿蒂塑成一翻(柿叶内翻),柿柄为钮,压盖单口。形态自然亲和,颇有农家风韵。

 

翻盖柿子壶式有横把及提梁二种,柿子提梁壶乃东坡提梁之衍变,提梁呈一枝干扭曲状,与壶钮壶流形制呼应,器形壮硕气派。提梁壶式较难保存,故传世完美品相者珍罕。

 

柿子紫砂壶

近代 范锦甫 翻盖柿子壶 高:9.8厘米 宽:21.6厘米

这是1936年前吴德盛陶器店出品的紫砂茗壶。翻盖柿子壶是民初的流行款式,用全手工打身筒法成型,壶身铭:『宜知陶宅味,远胜党家风。企陶』。壶身一捺底,筋纹,弯流,圈把,琢柿树结节,压盖单口,盖内有『锦甫』印款。盖面柿蒂翻成一翻,钮为柿柄,布局均匀,雕琢细腻,由名工所制。
范锦甫与范承甫为亲兄弟,皆为范大生之子。范家从范章恩、范鼎甫、范庄农家、范生大、范大生、范锦甫、范承甫、范占到当今的“范家壶庄”(范伟群)等皆以紫砂为业。底钤『金鼎商标』圆形章。金鼎商标系紫砂壶名牌,为吴德盛老板吴汉文所创,“金鼎”由吴德盛三字组成,四角为“金鼎商标”字样,印章有四方形与圆形两种。所制茗壶皆为优秀品种,并以陶刻装饰为主。店内所聘的技工,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名工,陶刻署款是吴汉文的艺名“企陶”、“岐陶”、“松鹤轩”等,紫砂茗壶出品曾享誉一时。

 

说到柿子壶九香还遇到这样一段小故事。

事事如意紫砂壶

事事如意紫砂壶

▲吴竹伟的筋囊小壶

柿子紫砂壶

事事如意紫砂壶

▲南瓜与南瓜藤

助工吴竹伟有把朱泥筋囊器小壶,被九香壶友王少平先生看中,王先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非常着迷,多年从事艺术工作。此壶创制之初,吴老师是把橙色南瓜(宜兴当地也称饭瓜)入壶,以南瓜的筋囊与多棱藤条为特征,因壶小故取名“小南瓜”,但经过甘肃兰州艺术鉴赏前辈王少平先生与其好友吴怀信教授点评后指出,此壶应与柿子更合意。四辨柿子是柿子品种的硬柿子(或成熟吃,或加酒麯放入罐坛内做成酒柿吃),圆、方柿子是软柿子。”

柿子紫砂壶

▲四瓣柿子

因北方有四辨的朱红大柿子,壶盖上如意柿蒂把,底也可为柿蒂。小南瓜”应叫”诸(朱)事如意壶”。

诸事如意壶 诸事如意(兰州王少平先生题名)

  在诗经《尔雅》中写道: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窠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子果实形状、丰厚圆硕、形如如意,加之此壶壶钮确有如意纹,又因“柿”与“事”谐音,“朱”与“诸”谐音,所以九香也认为取名“诸事如意”更为确切。此壶设计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以柿为名,意为事事如意、百事大吉。特在此感谢王先生与吴教授指正!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从柿子紫砂壶说起 祝君诸事如意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6)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