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壶名家申锡紫砂壶作品欣赏

相信对玩壶的朋友们来说,子冶石瓢这个器形肯定不陌生,由清代瞿子冶在曼生石瓢的基础上改动而来的子冶石瓢,一直都是石瓢中的经典款。

而少有人知的是,子冶石瓢制作最为精巧者,不是杨彭年,而是申锡,他更是晚清制壶八大名家之一。

「阳羡砂壶图考」中就有对申锡的记载,这是一部详细系统载述宜兴紫砂艺术的专著,以独创的目光对壶人壶事尤其是传器加以评论和鉴赏。

其中有载「清代阳羡壶艺能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后此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

这位被称之为广陵绝响的子贻,便是「申锡」。

子冶石瓢

申锡制 子冶石瓢

申锡,字子贻,笃志壶艺,以明代陆师道游宜兴玉女潭有「帝命主苏山,功成有申锡」之句,而取此义,名为申锡,他善于雕刻,精者捏造,巧不可阶,为清代制壶大家。

虽然在如今知道此人名头的不多,但要知道,这是一个无论方器、圆器、花器、筋囊器、文房器等兼工的通才!

子冶石瓢

申锡制 汉君

此件申锡款汉君壶,为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商承祚先生旧藏,是其生前最喜欢的茶壶。

壶身为瞿子冶铭:煎雨前茶,作诗中画,清凉世界。文句隽永,耐人玩味。

 

子冶石瓢

清道光 申锡制玉山刻
茶熟香温款段泥汉瓦壶

汉瓦壶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以壶钮作汉瓦形而名,属曼生十八式之一,其特点是去除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式样,务求简洁明快。

 

此壶圆筒形壶身,壶腹微鼓,上下皆饰沿线,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开孔呈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青灰。壶身两侧镌书画,正面金文“伯作宝既”,并行书署款“乙巳仲秋,录伯敦文,玉山”。

 

玉山,或为孙敕,清嘉道时期山东平度人,善书,工篆刻,时称“玉山先生”。

 

胶东半岛偶有书法传世,从作品可见水平颇高。壶身背面又刻梅花一株,画意疏淡有味,文人气十足。盖款楷书“申锡”,底钤阳文篆书“茶熟香温”方印,堪称嘉道文人壶佳制。全器思致渊雅,古趣昂然。

紫砂壶

申锡制 井栏

此为目前所见唯一一件申锡制彩泥堆绘井栏式小壶,玲珑秀丽,仅堪盈握。全器堆泥、泥绘并用,以黑泥、黄泥、段泥为彩,半写半塑,经营出一株盛放的牡丹,雍容华丽,下衬坡石草叶,并以竹刀描绘花径叶脉,细致生动。

 

壶身另侧以绿泥写竹,一竿疏竹彷佛由壶把根处生出,运笔含蓄内敛。壶盖则以黑白泥绘折枝梅花。壶底正中端钤「申锡」阳文篆刻小章。

紫砂

道光 申锡制 兰圃铭
泥绘花卉匏瓜壶

壶作匏瓜式,小巧可人,壶盖与一侧壶身均泥绘花卉,绘工细腻。另侧铭刻:“皆鼎永用,皆鼎铭,兰圃摹”。壶底钤“申锡”二字篆印。文人意趣浓郁。

紫砂壶

清道光 行有恒堂主人制
申锡铭 平盖莲子壶

壶身铭:挹彼甘泉,清泠注兹,先春露芽,一枪一旗,烹以兽炭,活火为宜。素瓯作配,斟斯酌斯。

 

“行有恒堂主人”即第五代亲王载铨(1794-1854),道光皇帝兄弟,封辅国公,袭定郡王,授御前大臣,工部尚书,步军统领。他是当时盛名一时的皇家收藏大家,“行有恒堂”款的器物是定亲王订制的,器身上都刻有“行有恒堂主人制”等铭,是皇亲贵族使用之器物。

 

此壶身为莲子形,直颈平盖,假圈足,宝珠钮,三弯流,另一侧安圈把柄,形制稳健。壶胎选天青泥制作,呈紫檀木色,为紫砂壶经典之作。平盖莲子壶道光丁未春,道光己酉春制作二批,咸丰壬子年又制作一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壶即为咸丰壬子年制。

紫砂壶

申锡制四方壶

铭文

杜陵东园铜壶容三斗,重十三斤,永始元年供工长造,护昌守啬。夫宗掾通主守左博丞守,官并省。

 

「方非一式」,变化多端。此「申锡制四方壶」以段泥作砖形方壶,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逼人,四方形三弯流,壶把上段呈曲线飞动,使整器平添灵动秀逸,锐角清秀利落,整体豪爽刚劲,稳健阳刚。

 

壶身模印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所载砖文:「杜陵东园铜壶容三斗,重十三斤,永始元年供工长造,护昌守啬。夫宗掾通主守左博丞守,官并省。」永始元年为公元前十六年。供工隶属供府,是负责物资供给的机构。壶身另一侧刻竹,颇似瞿应绍之笔。子冶曾绘《竹石图》,诗曰:「墨君高节忆坡翁,石上丰神写米公。不是两般清净物,那能传得此高风。」

此壶盖内钤楷书阳文「申锡」长方印。壶底钤篆书阳文「茶熟香温」。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类似作品,可资比较。

紫砂壶

申锡制 汉方

此壶以段泥制成,古朴典雅,壶身有子冶行书铭文“旦夕畅饮三杯,身心了无一事”,茶禅一味,耐人赏玩。

 

另一面则许梿隶书仿汉砖文“千石公侯寿贵”, 后以木模压制“许”、“槤”连珠印款,金石意十足。

 

古代紫砂壶

清道光 申锡制
紫砂段泥汉砖文四方壶

壶作扁方式,气韵稳重挺拔,刚直遒劲,壶身正方形,方流、方扳、方盖、方钮,整体协调,工艺精到。

 

以段泥材质作砖形方壶,壶盖纹丝密合,做工不俗。器型方正简洁,平底,四方形三弯流,方折把上段呈水平衔接,使整器显得规整方正。壶身模印砖文“作常乐”,另一侧铭文:“汉常乐砖文,丁未(1847年)夏初,仿曼生司马真本。石梅。”书法工稳俊秀,文气十足。盖内钤楷书阳文“申锡”长方印。壶底钤篆书阳文“茶熟香温”。

 

嘉道年间,不少文人墨客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中,以陈曼生为先,嘉庆二十一年左右,其任溧阳县宰时,绘紫砂壶十八图样,请杨彭年等制壶,自在壶上刻铭,称“曼生壶”,由此开“文人壶”之先河。

 

随后,瞿应绍、朱石梅、郭频伽等金石书画家纷纷于紫砂壶上作画并铭文,为实用之茶具增添了几分文人气韵。文人壶典范的“曼生壶”与“子冶壶”,大多出自著名壶工申锡、杨彭年之手。

紫砂壶

申锡制 南瓜

申锡善用段泥,塑南瓜之形为壶体,南瓜蒂形为壶盖,盖钮塑得肥厚生动,壶嘴上搭一蔓瓜叶,使原本不协调的壶嘴与南瓜形的壶身融为一体,壶把塑成一段弯曲的瓜藤软茎,把下有款“申锡”。

 

筋路纹理挺括周正,藤蔓枝叶布局巧妙,是一件非常精巧的筋囊器。

申锡

清道光 申锡制、瞿子冶刻
茶熟香温款紫泥提梁壶

自古茶不离壶,壶则以砂者为上,随着文人壶风的大盛,名士名工相得益彰的韵味,将紫砂创作导入另一种境界。

 

该提梁壶泥色褐紫,质地细匀秀润,色泽沉着古朴。壶体圆润饱满,腹部壮硕,圆盖,塑太湖石形钮,一弯流,三叉交柄提梁,弧线优美,曲度和谐,与圆润的壶体自然交融,壶颈内敛,壶盖内钤“申锡”长方小章,一捺底,落“茶熟香温”四字大方章,乃申锡标记性常用印。壶体一面刻隶书、楷书铭文,落款“子冶”,刀笔间极富金石韵味。

 

故宫博物院亦藏有“宜兴窑子冶铭提梁壶”一具,形制与此相似,可互为参照。东坡石铫,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于茗具中得幽野之趣,又因申锡极少做提梁壶,当为藏家重视。

道光 申锡制瞿应绍铭  白泥梅桩壶

道光 申锡制瞿应绍铭
白泥梅桩壶

此梅桩壶以优质白泥搏制,砂质细密,色泽清雅。壶身形似梅桩,饰以断枝瘿节。壶钮、壶嘴、壶把均以梅树老干新苞构成,意趣盎然,壶身铭文:“烹茶待客至 得味有诗来 子冶”。壶把下有“申锡”小印,壶底钤“茶熟香温”四字篆书方印。

 

紫砂壶

清中期 申锡制
仿古铜泥三足花盆

这件申锡制仿古铜泥三足花盆整体雍容饱满,底部呈三足式。盆上部口沿起一圈回纹装饰。排列工整、紧密。盆体中部起两条圆形棱线,其间铺饰四行回纹。制作考究,古意盎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与收藏。

 

古董紫砂壶

清道光·申锡制款、石仙刻款
三色立瓜及紫泥柿果砚滴

柿子、南瓜乃市井常见之物,确是陶人乐于使用之题材,法自然,得天趣,乃文人案头所好。

 

三色南瓜砚滴以紫砂泥特有的丰富色彩来区分瓜体、藤叶与蒂柄,肌理自然,顶部开口上承段泥瓜蒂形滴管,以作滴水之用,极具玩味。

 

另一件柿果砚滴,紫泥砂胎,泥色深紫,胎质细腻,作四方鼓腹柿形,经巧工之手塑以柿蒂,脉络清晰,形象逼真,蒂柄以珍稀材质雕配而成,可见艺人匠心。

 

此组拍品器底皆落“申锡”款,器身铭文刻者落“石仙”款,其人详情待考,申锡是道光、咸丰间的砂艺高手,善雕刻,精捏造,此组雅物或为其效仿先贤之作。

 

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此组文房案头佳器乖巧可人,寓意和美,甚为讨喜,或供己赏玩,或馈赠好友,皆为上佳之选。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清代制壶名家申锡紫砂壶作品欣赏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6)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