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九隽东莞作品展观感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体现着各民族对生活本质的理解、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当前,工艺美术事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央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经济,从国家到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这为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其表现之一就是传承方式单一,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方式很难形成规模化或者真正的企业化发展,因此其传承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挑战。

九隽创作的九雅作品
九隽设计的九雅作品

在江苏宜兴,紫砂九隽团队的成立,呈现出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新模式。紫砂九隽是由史小明、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九位江苏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携手创建的陶艺术家团队。这个团体平均年龄54岁,整体技艺水平高,行业经验丰富,但是不同于传统的传承模式,他们是一个相互借鉴、相互启发,思想多元融合的互助团队。
他们在创作手法、形式上存异。由于不同的师承背景,不同的文化底蕴,他们各自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工艺语言和各不相同的作品面貌、艺术特征。比如史小明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堂,他善于用写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以塑入壶,构思巧妙;范建军母亲为曹婉芬大师,同时师承鲍志强大师,作品有书卷气、文人气;“学院派”的蒋雍君,作品以点线面为主;蒋琰滨擅长陶刻等等。他们有的是家族传承,有的受过高等教育,有的精于书法,有的擅长绘画,不同的风格让团队的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同时也促进了团队成员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他们在艺术理念上求同。他们都是无锡宜兴人,从小受到紫砂文化的熏染,他们九个人艺术特色鲜明,但是在发展理念上有着共识: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语言讲述紫砂文化,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的影响力。紫砂九隽设计的作品《九雅》,一共九件器物,包括茶筒、茶盘、茶罐、公道杯、茶杯、盖置、塑像、花瓶、香插,以不同器型、丰富的色彩彰显着紫砂较强的可塑性。作品或取自然之形,或集古风之妙,跨越古今,传达现代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已先后在杭州、南京举办,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第三站于6月中旬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他们九个人的作品涵盖紫砂光素器、方器、筋囊器、花器、塑器,紫砂雕塑和现代陶艺,装饰手法包括刻、塑、绘、描(嵌)金(银),在继承传统紫砂工艺的基础上,在表现形式上融入了时代元素,并且在题材上进行了拓展,集中体现了九位陶艺家对紫砂的探索和创新,展现了紫砂艺术的时代魅力。
这个组合不是简单的汇集在一起,而是在不同创作风格之上汇集成新的河流,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基础上展示了紫砂人的新境界和紫砂作品的时代语言。紫砂九隽作为新时代紫砂文化拓展者,旨在探索宜兴紫砂历史、传承紫砂技艺、弘扬紫砂文化的一种新模式,对全国传统手工艺行业来讲也颇具启发性。他们九位组成“九隽”团队,努力创新,推出富有个性的新的作品,举办个展,召开学术研讨会,为紫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同时积极投身多项公益事业,“九隽书屋”“九隽基金”“九隽学堂”以及助残帮扶等系列公益项目的展开,传播了紫砂文化,充分体现了这一群紫砂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虔诚、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家族传承,在历史上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口传心授的教授方式使得传统工艺的核心技术得到保护,为其传承保存了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文化产业的开放性改变了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空间。幸运的是,新时代的传承人逐渐意识到,技艺的传承固然重要,传统工艺的理论研究和文化的传播也非常重要。于是年轻一代的传承人,随着知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走出工作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尝试打破口传心授的模式,正在探索一条和他们父辈不同的传承方式。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人名

佘永锋简介

紫砂陶艺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塑造的作品形象,留在壶友脑海中的记忆,要比一个明星长久得多,隽永得多。陶艺家是不会依靠年轻、貌美,机遇来迅速走红的。特别是依靠作品和人品,在圈中树立口碑的陶手,他们是真正经过锤炼的。如今的时代,让中青年陶手们的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紫砂界也涌现出了华健、张正中、吴奇敏、朱江龙、邹跃军、俞荣骏、蒋雍君、陆虹炜、吴东瑾、朱勤勇、叶鸿钧、王辉、周刚、袁小强、唐彬杰、范国华、马璟辉、何燕萍、高旭峰、周界、董晓勇、杨陶、姚志源、马群东、戴耀军、何健、吴东元、鲍廷博、吴界明、潘涛、张寅、王祥、李寒勇、杨帆、马璟辉、徐曲、陆涛、佘永锋、王翔、王强等当代紫砂中青年实力派名家。九香紫砂本期介绍人物:佘永锋

佘永锋,1973年生,1992年高中毕业后就随叔叔史国平(高级工艺美术师)学习壶艺制作。后又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元明指导,2010年有幸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建翔的入室弟子,掀开了紫砂艺术辉煌的一页。所制作品以花货见长。

佘永锋
张公洞附近的盆景特色村-张阳村

佘永锋闲暇时经常与朋友去宜兴张公洞附近游玩,在那边,有一个苗圃、雕塑盆景的集散市场。因其一贯以花器见长,所以对花草树木以及盆景之类的特别感兴趣,空闲了就会去那儿寻找灵感。一日,一行人无意中发现了一盆柚桩,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看着虽小,但是不大的树杆上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树瘤,那么的沧桑却又趣意盎然,顿时心领神会的意识到原来枯萎废弃的树桩也可以显得神采奕奕。于是他来了灵感——打算以此为题材创作一把作品。

佘永锋紫砂壶
佘永锋 落木寻禅

“落木寻禅”此壶作为花器,以柚桩为基材,把表现形式都分布在了流、把、钮和身筒的装饰上面,流和把都以柚桩为形,钮很有特色,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可以看成是树瘤,也可以看成是一只蝉。壶身上面缀以一两根树枝加上一片树叶,且树叶是空心的,更增加了难度。

佘永锋紫砂壶
佘永锋 南瓜

壶型因似一只完整的南瓜而得名,壶身饱满,肩小底大,足见丰硕之姿,虽然重心因此下沉,但却显得厚而不重,趣味自然。壶身上的筋纹力道得当,疏密均匀,嵌入饱满的壶身,使南瓜的成熟风韵更显明显。与此同时,瓜嘴由瓜叶自然卷曲而成,叶脉经络清晰逼真,瓜藤壶把,寓巧妙和美感于一体。壶身刻字装饰“骨清肉腻和且正”,字体遒劲自然,成熟老道,其内在神韵,仿佛师从古壶中自然得来,营造出了唯美的艺术神韵。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九隽作品集读后感

2018年的第一场大雪,秀美的江南,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上海的朵云轩在1月27日举办了《紫砂·九隽紫砂作品展》,展出了来自陶都宜兴的九位紫砂中青年艺术家的90件紫砂佳作。这些展品仿佛是一朵朵红梅,绽放在白雪纷飞下的大上海。许多紫砂爱好者“踏雪寻梅”,于是展厅里高朋满座,嘉宾云集,呈现出少见的盛况。

紫砂九隽作品欣赏
如今,我捧读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色》杂志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紫砂·九隽作品集》,细细地欣赏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史小明、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九位当代紫砂才俊的艺术精品。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紫玉金砂”雕琢而成的陶艺菁华,释放着无限的艺术魅力。需要此书可以与九香联系,限量赠送两本(微信392503348)

 

紫砂九隽作品欣赏

宜兴紫砂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发展至今天,尤其是中青年技艺人员在文化环境中日益成熟,有着精进的艺术思考,并把这种思考转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展现出大雅若淡,意境逸远的紫砂品位。书中介绍的九位陶艺家,出自不同的师门,技艺各有专长,年龄也各不相同,却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和驾驭紫砂的材质优势,师法自然,鉴古铸今,将自己的内心领悟和创作灵感契入紫砂的设计构思之中。我们所见到作品是独创的,寓意的,也是新颖的,风雅的。

范建军,省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自1980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鲍志强,系统学习书画与陶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随母亲曹婉芬学习紫砂造型技术,壶艺日臻完美。他的《暗香壶》《东篱采菊》《凝香壶》《铁骨冰姿》等,既有传统文化气息,又有古人诗意。自然界的那份美好,用砂壶来承载,充盈了隽永的诗情画意。

紫砂九俊作品欣赏

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3位拥有省大师称号的女陶艺家,把女性的柔美,融进作品的创作之中,有着秀丽灵动的艺术特征。像顾美群的《静观》《莲说》,蒋雍君的《似水》《芳华》,喻小芳的《竹吟清风》《二泉映月》等等,都是她们用平凡的双手,通过对“五色土”的捏制,传递真实的情感,放飞心中的梦想,创作姿态妩媚的艺术形象,吟唱着大自然的歌谣,点缀多彩的紫砂世界。

首届“江苏工匠”范伟群,创办“范家壶庄”,成立“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授徒数百,而且为紫砂艺术的繁荣,紫砂壶艺的创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参与展出的作品,如《合和》《天成》《六方竹鼎》《九鹤同春》等,传扬着中正平和的基调,带着东方的畅想,用紫砂创造诗意的空间和艺术的家园。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史小明,在近30年的紫砂艺术生涯中,埋头学艺,潜心制壶,将丰富的想象力和传统民族文化倾注在作品的创作之中。无论是雕塑《陆羽》《峙乐》《方圆》,还是壶艺《清风》《延续》《和》,都是十指化作心灵的舞蹈,用紫砂彰显艺术的芬芳,化作一种特殊的物象代表,传递紫砂所散发的灵性和智慧。

蒋琰滨的陶刻作品《铺首方尊》《六方笔筒》《对联》《金瓜提梁》,毛子健的《曲韵壶》《放目千里》《逸品提梁》,范泽锋的《禅墩》系列等等,无不构思奇巧,可圈可点,使观赏者产生视觉的愉悦和思维的联想。他们的紫砂语言,飘逸了生动的文化气息,体现了作品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有的散发田园情趣,有的浸润书画韵味,有的钩沉历史故事……尤其观赏了范泽锋的禅墩之锦葵、唯想、瑶光、开阳等精品之后,各式筋纹造型扣人心弦,成就一种禅境,拥有“盈虚有其宰,得失忘喜忧”的超然和飘逸。柔润的光泽和沉着的气度折射出紫韵梵音的深刻内涵。

“天人合一”的宜兴紫砂有今天的盛世繁华,说明了紫砂这朵风雅之花所处的文化气候和艺术土壤是特别的温和与优良。事实上,都得益于故乡的富贵土,得益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传承的渊源脉动。“紫砂九隽”就是杰出的实践者,紫田耕耘人。他们把自然生态当作信仰,让紫砂成为握在手心里的乡土。正如,史俊棠会长在该书的前言中所说:“他们的人品、作品已有较好的口碑,成为宜兴紫砂行业中的一股涓涓清流。”

欣赏《紫砂·九隽作品集》,让我们看到文化引领下的宜兴紫砂,蕴含了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因而,充满着生机,也充满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