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表面的小黑点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首发于九香的微信公众号“寻壶问道”】今天整理老壶库存时有壶友咨询瑕疵的问题,我一看这不是铁质、跳砂现象么,九香手上的八九十年代老壶只要仔细观察件件都有这类情况,想到反而直播间买的机制“紫砂壶”很难看到这类“瑕疵”,一声叹息。

正常情况下,从练泥师傅、制壶匠人到壶商,没人希望紫砂壶表面有黑点、小坑的情况,观感不讨喜,所以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用磁铁棒反复搅动吸附矿粉中的铁质,来提高泥料烧制以后的纯净度,但是这种除铁的方式效率比较低,而且很难彻底地去除铁质。导致紫砂壶在烧制以后,还是容易在壶表出现一些铁质的斑点和熔点。而大部分消费者都难以接受这样的壶,认为这是瑕疵,加上互联网上不良商家以非原矿紫砂料和酸洗泥料以“纯净”、“无暇”为卖点,倒逼着泥料炼制进行改进,所以才出现了通过硫酸对泥料进行酸洗的高效去铁方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那么,为什么原矿紫砂壶都有这些问题呢?今天九香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八九十年代老壶台湾回流壶
八九十年代老壶台湾回流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紫砂的成分。以丁蜀镇的朱泥紫砂(川埠赵庄)、紫泥(黄龙山)及本山段(黄龙山)三种典型紫砂为例,三种泥料的主要矿物均含有石英、黏土矿物和赤铁矿,其中黏土矿物有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和鲕绿泥石。在三个样品中,朱泥的伊利石和赤铁矿的含量最多,其烧成品非晶相含量最高,莫来石含量最低。紫泥中矿物组成则比较均衡,它成品中的莫来石、赤铁矿和石英含量最高。

原矿紫砂壶表面的铁熔点
原矿紫砂壶表面的铁熔点

紫砂壶生坯烧制的过程中,水除了以水蒸气(H2O)为主要形式出现外,还会以H2O2、OH、(H3O)¯等较高活性水分子(或离子态)形式存在。这些(活性)水蒸气沿孔隙逸出紫砂坯体过程中,继续与含铁物质发生水合→分解→水合→分解作用,并携带Fe2O3相对发生一定程度的运移和集聚。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已失去水的胶体FeO经氧化形成a-Fe2O3或β-Fe2O3。吸附在粘土矿物破键上的Fe亦被氧化,脱离粘土形成氧化铁,并形成了氧化铁团聚体。

紫砂的化学组成物质
紫砂的化学组成

当窑温到达900°时松散状高温骸晶矿物将生长变大,三氧化二铁分子外移扩散,最后在高温矿物之间的结合处形成Fe2O3网状分布(烧结),粒度=12pm。其节点则是原有的三氧化二铁。由于三氧化二铁与一些K、Na铝硅酸盐等混合在一起出现熔融现象,温度的升高,熔融量的加大,加之高温矿物的粒度加大而产生的排挤以及熔融Fe2O3的自迁移作用,部分Fe2O3将熔出陶体,最终在紫砂壶表面形成黑色或灰色的熔斑。

紫砂壶烧制化学反应
紫砂壶烧制化学反应

如果我们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些熔斑,那只有通过化学的方式。可谓,“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知觉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如何对待原矿紫砂的“瑕疵”,也体现出我们对于“道”的不同认知程度。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百科

生砂朱泥与熟砂朱泥的区别

生砂朱泥也叫生料朱泥,熟砂朱泥也叫熟料朱泥,将朱泥原矿石按照传统练泥方法加工成的朱泥就是生砂朱泥,因此这个概念是当熟砂朱泥出现后才有的。

全手工朱泥紫砂壶特征

生砂朱泥与熟砂朱泥最大的区别是,生砂朱泥是单一的原材料加工而成,熟砂朱泥是在生砂的基础上混入熟砂加工而成。这个熟砂从成分角度讲和生砂一致,只不过把朱泥原矿石磨成生粉后加入清水调浆,然后压扁摊开任其自然晾晒,等干透后放到窑里低温790-810℃之间素烧,烧成品再进一步研磨成砂,研磨多细的砂则根据具体所需的目数大小,目数小的熟颗粒混入生砂制成的朱泥紫砂壶其外面肉眼可见“骨肉分离”,砂和泥是分离的状态,本质上也就是调砂工艺!熟砂朱泥比生砂朱泥容易制作且烧成率高,因此大量的朱泥紫砂壶实际上都是熟砂朱泥壶。下面九香紫砂给大家分享下两种朱泥紫砂壶的外部特征:

总结:生砂朱泥就是无熟颗粒调砂的朱泥,为纯生料朱泥制作,因为没有添加熟砂去提升泥料稳定性,烧窑收缩率比熟砂朱泥紫砂壶要更大,成品烧成率一般不会超过一半,并且做工不易。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百科

如何判断是否是冲浆紫砂壶

为了避免漫长的炼制过程和陈腐,有些商家直接将泥料烧制800度,粉碎过筛,然后调配到100目甚至更细的纯泥浆里,这类壶由于是加的熟料,所以透气性较正常练泥的紫砂壶差,而且泥料非手工炼制,颗粒之间无过渡。只不过这种做法清末已有,和泥料本身好坏没关系,其目的只是降低收缩比实现较高的成品率。(因为之前烧过的颗粒已经收缩过了一次,调入纯浆再烧则会降低整体成品的收缩比。)

冲浆壶怎么看
正常练泥
冲浆壶怎么看
冲浆料

总结冲浆紫砂壶的特点:

1、起“脊”性作用,使之“坚骨”,壶在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收缩率小,成品率提高。

2、多数应用在朱泥壶和本山绿泥壶上(这是因为泥料质嫩,在烧制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窑裂的缘故)。

3、冲浆料挡胚成型的壶,外表尖锐凸起,无温润质感,抚摸有刮手的粗糙感。

分类
紫砂百科

如何判断真假本山绿

黄龙山孕育的绿泥类,称为本山绿泥,是特别珍稀的纯绿泥品种。分布在黄龙山山表层的黄石石英岩层、甲泥矿层、乌泥矿层、老紫泥矿层、红棕泥矿层,以及红皮龙和底槽青的矿层中。
四号井纵深600多米,都能见到绿泥类的矿层,它们一般在紫泥的顶部层或一种矿的底部,称为夹脂绿泥。黄龙山的纯绿泥,蕴藏量不到紫泥的十分之一,比红泥少,比朱泥多。绿泥类为片状,它的厚度仅十几厘米左右,最薄的仅几厘米厚,它是属粉质岩泥质岩的混合材质,刚开挖出来的时候呈现奶白色,氧化后为浅绿色,这是由于含氧化铝的原因。黄龙山的纯绿泥越往下开采材质越凝润,呈油脂状,光润透亮。深井层的纯绿泥,它的耐温要比山表层的绿泥要高,绿泥类的制坯及成陶后的收缩率要大于紫泥,一般不适宜制作大品,纯绿泥练泥后,制成品酥性大,成型难度高于紫泥。
绿泥类石英含量高,主要矿物为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水云母等,含铁量较低,绿泥类矿料外观质地纯正,一般低温呈现米黄色,往上烧颜色泛青发绿。黄龙山山表层的石英层中的夹脂绿泥材质比较优质,在架土层中的绵头绿泥蕴藏量更稀少,明代制作的很多传世绿泥类紫砂器皿,都是采用绵头绿泥。绵头绿泥在练泥过程中,由于它材质特别细嫩,从山上采下来直接捶打成泥便可制成作品,由于山表层强氧化的作用,已使绵头绿泥糯软如脂,陈腐有度,所见到明代经典的梨皮砂、葵黄、郁黄等作品都是由绵头绿泥制作而成。

本山绿 茄段 全手工
本山绿 茄段 全手工

绿泥类成陶呈现的玉润温凝的米黄色泽,似落日黄昏后的天空,灿黄尽显,如大地金秋葵色一片,如秋日垂低的稻谷金黄一片,它的黄色代表着珍贵、肃静、温馨和暖情。
纯净的黄龙山蕴藏的绿泥类,成陶后在松竹柴火冶炼润泽之下,呈现含温细腻的田黄般的脂凝,肌理如绸缎般的光洁尽显,凝滑细密坚韧,砂器肤色表面如新糯初蒸玉透度。
纯净的绿泥类成陶后,素心素面,质地不污不垢,纯净剔透如玉脂,这样的玉黄色,高洁不争艳,不媚俗,温情淡定却傲骨。

黄龙山纯净的本山绿泥,耐得住高温窑火,在1200℃左右的窑温下,由原来的米黄色变成麦子老黄色,有时呈现杏黄色、芒果黄、浓黄如菊。窑温在1200℃以上呈现的是奶白色、鸭蛋壳青,又如白菊秋霜。1230℃为临界点。纯净的绿泥成陶后,肤色如玉润乳白,白砂夹雪、藕白色、银星点点。难怪古人对黄龙山绿泥类矿料产生的如梨皮般肌理美、肤色美发出感叹,“倏橘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或黄白堆沙,结哀梨兮可啖,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书中所提雅名–梨皮、冷金黄、金银砂、闪色、松花色、定白等,流传古今,令后代制壶艺人浮想联翩,追随效仿前辈艺人所达到的砂色效果。

黄龙山珍贵的绿泥类,集天地之灵气,吸宇宙石骨之精华,几亿年孕育而成,使原矿如脂如玉,千万年地下风化磨砺,已使绿泥透入玉骨。绿泥类制壶后,泡茶甘嫩绵密,透气均佳,不管是泡普洱、铁观音、乌龙、绿茶、龙井以及半发酵类的各种茶等,都顺和、香气扑鼻。

绿泥类制器后,久养摸胎面如绸缎般光滑细腻,高温所带来的结晶致密,其声音金磬、余音含韵,砂色郁黄雅致,米黄的淡雅之美,象征了温馨和富贵,珍贵稀有的黄龙山的纯绿泥,代表了黄龙山的富贵精华。

本山绿泥类与本山段泥类的区别
黄龙山绿泥类和段泥类,由于烧制后都产生米黄淡色调,往往玩壶者和制壶艺人,辨不清分不明二者区别在哪里。国营宜兴陶瓷公司20世纪对黄龙山紫砂矿料分类,将孕育在黄龙山的绿泥类统一称之为本山绿泥类。我们制壶艺人在购泥料时,经常听到业内人士叫绿泥和段泥,蕴藏在黄龙山的最纯正的绿泥类,才能称为本山绿泥类,或者叫本山纯绿泥类,纯绿泥类烧出来见到的是很纯的米黄色。而称为段泥类的,是指绿泥类和其他矿混搭在一起的共生矿,由于它跟各种矿色混搭在一起,练泥制作品烧出来的色调,虽然都是以浅色调为主,但是它的色彩有驼灰、米青、浅灰、浅栗色、金黄色、老段色等,品种繁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黄龙山开采紫砂矿实行民营制后,各个矿区对蕴藏在黄龙山的段泥进行细分类,使段泥类材质色彩品种更多。因此,会产生色同泥不同,泥同色不同现象,其实都源自同一座黄龙山所产的矿料。

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的区别
本山绿泥和本山段泥的区别

1、眼观:仔细看中间的白色颗粒,段泥可以看到很多明显的白色颗粒,这些白色的砂粒与砂泥不相融,是分得清的;而本山绿泥,基本看不到明显的白色颗粒。

2、质感:用手摸壶面,有砂质感的为段泥,有玉石之感的为本山绿泥,因为颜色可以调,但矿料质感是调不岀来的。

3、收缩率:本山绿泥的收缩率都非常大,既难做也难烧,可谓是块硬骨头。本山绿泥的收缩率大到什么程度呢?朱泥可以说是紫砂壶中收缩率最大的,而本山绿泥的收缩率仅次于朱泥。甚至它的壶体表面会形成像朱泥一样的水纹波的褶皱。段泥这样的褶皱几乎没有或者非常轻微

分类
紫砂百科

龙血砂-最神秘的黄龙山红泥

上个世纪80年代,据当时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派来的二号井选矿师傅应锡球介绍,因黄龙山是丘陵山脉,每一座山坡上有黄石石英岩覆盖,而此矿仅在几十米厚的石英岩层仅见一层,最厚不超过15厘米,夹在整个质白通透黄石石英岩中,如龙筋血脉,故龙血砂由此而来。 龙血砂红泥材质坚硬致密,厚重如铁,整体红如朱砂,表面蜡质感较足,玉透度极好,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砂性酥性极强,打泥条粘性极差,这是矿内含石英岩丰富所致。

黄龙山龙血砂红泥
黄龙山龙血砂原矿石

以龙血砂红泥为底料,配一定适量的优质白砂段,增加龙血砂红泥的粘性,窑温1160℃-1220℃,成陶收缩为5%左右。采用20同目数古法练泥技法,见砂如鸡血红、石榴红,砂色致密,白砂隐隐。现如今,这种稀有的矿料,在市场上基本没有了,以前也没有这个名称的紫砂壶,在前几年曾经有一个朋友,定制一把龙血砂的紫砂壶,是非常稀少的花色,鲜艳亮丽的色彩让人爱不释手。龙血砂的成品,在世作品非常少见,我在宜兴老艺人那,曾经询问过,也是难得一见,龙血砂的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器皿了,已经升华成了传家宝。

黄龙山龙血砂红泥
黄龙山龙血砂调砂作品

在黄龙山的矿料中,这一类紫砂矿,总含量也是仅仅很少的一点点矿料,龙血砂占比非常少。本身原矿紫砂就少,对于这种矿料,就像是在寻宝一样的。龙血砂在于他那唯一都有的颜色,是紫砂爱好者的贪心魔鬼的驱使者。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百科

什么是紫砂古法练泥

一些壶友问九香什么是古法手工练泥,其实紫砂小几百年的历史中练泥一直是手工的,直到解放后才逐渐出现了机器代替一部分手工,所以说古法也是可以接受的。

解放前的练泥技术没有现在这么大规模,不得不采用机器研磨、真空,以前紫砂这块,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把矿料从几百米深的地下矿井开采出来,选捡分类,紫泥类的,归紫泥,段泥的归段泥,把泥料种类区分开。

然后就是分成一块一块的地方,露天风化。在外,任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短则数月,长则几年,长期的风化,会让矿料,逐渐分解,酥松化。

紫砂古法练泥好不好
紫砂古法练泥

再是挑选,除杂,一块一块的矿料,清洗,剔除杂质,主要是去掉一些铁质、石灰岩、玄武岩等杂质。去铁质,是用的吸铁石,在矿料里穿梭,吸出其中含铁的成分。当然这个步骤,不可能完全去除铁质,所以纯正的紫砂壶烧出来或多或少会有铁质点,也就是“小黑点”,除非让泥料,酸洗去铁质,才会去的干净。

研磨,把筛选出来的矿料,放进石磨中磨粉,这是手工古法的做法,要么用石磨磨,要么就是用的硬物捣,磨出来的粉末,再过筛,拿一个筛网,反复过筛,筛网有目数这一说,目数越大,筛选出来的粉末越细,目数越小,粉末越粗,一般手工研磨的,泥料都相对粗一些,但透气性是比机器研磨的会好很多。

然后把筛选出来的粉末,加水搅拌,在大圆缸里进行,这时候用的水,基本都是“无根水”,因为自来水中会有净化剂成分,容易破坏泥料中的色泽。反复搅拌和锤捣,就像过年柔面团,做团子一样,一定要匀,不能有气泡,然后放置阴凉处去陈腐。

陈腐至少要1年,时间越久越好,充分的陈腐可以使其泥料变得稳定,这样做壶的时候也好做,不会出现毛病,同时壶的水色也会很好。不过超过三年陈腐的紫砂泥要拿来做壶前,要先把陈腐好的泥料,再拿出来,再次反复锤打,重新回练,防止出现“花泥”。

用古法练制出来的泥料做的紫砂壶,烧出来后泥质外观饱满温润,老味十足,而且细看其颗粒,粗细不一,极富美感。泡茶的时候,透气性也发挥到极致。古法练泥,喜欢它的古朴,自然,原滋原味。紫砂壶本身就很质朴,表里如一,所以玩壶到玩到最后,最是大道至简的心境,一些资深的壶友喜欢古法练泥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