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清华美院与宜兴紫砂人才培养合作的缘起

编者按:1955 年在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界享有“黄埔军校”和“大师摇篮”之美誉。1956 年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也历经了60 多个春秋的风雨洗礼。这一厂一校为我国陶瓷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1975 年陶瓷系教师首次在宜兴开办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进修班,到2014 年合作建立紫砂艺术研究所,双方开展的长久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对我国紫砂设计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 年8 月,本刊采访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著名陶瓷设计家,也是学院最早在宜兴“开门办学”的负责人之一——杨永善教授。杨老师对这段往事的详实回顾为研究中国现代陶瓷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他对陶瓷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探索与思考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装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宜兴紫砂工艺厂(以下简称“紫砂厂”)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先请您介绍一下双方开展联系与合作的渊源。

杨永善教授(以下简称“杨”):陶瓷系与紫砂厂互相支持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前身)陶瓷科时,就已经与紫砂厂建立了联系。最早带留学生去宜兴的是高庄老师。高庄最早与顾景舟进行了合作,著名的提璧提梁壶就是由高庄设计、顾景舟来做的。1956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第一届毕业生于跃中的毕业设计——紫砂茶具就是在宜兴由顾景舟做成的。这是我们的学生在紫砂厂实习的开始。1956 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全国泥塑艺人训练班。紫砂厂的徐秀棠因此来学院进修,后转入“泥人张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曾设在陶瓷系。他在紫砂雕塑上运用了泥人张的塑造手法,又吸收了竹雕、木雕的形式,奠定了宜兴现代紫砂雕塑的基础。1959 年,紫砂厂徒工潘春芳考入陶瓷系,毕业后回厂从事设计工作,八十年代又考上梅健鹰先生的研究生,毕业后到南京艺术学院教书。多年来,陶瓷系陆续有学生到宜兴下厂实习,双方的联系一直没有间断。真正大规模、时间比较长、设课比较完整、比较正式且影响深远的是1975 年的进修班。

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与宜兴紫砂
1975年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训练班

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训练班开学大会”纪念照。二排右一侯德昌, 二排右三陈若菊,二排左四翟树成,二排右二盛瑚,二排左一周作民,三排左一高沛明,三排右一白雪石,后排左三王晓林,攝影:杨永善,1975 年9 月1 日

 

《装饰》: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当时筹备这个进修班的背景。

杨:这个班的全名是“江苏省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进修班”,是轻工业部陶瓷处陈景康处长决定开办的。1975 年我们受轻工部的委派,到宜兴办江苏省的陶瓷进修班,把从全省选拔的人才集中在宜兴的江苏陶瓷研究所,包括宜兴各厂(含紫砂厂)、南京瓷厂、徐州瓷厂、江阴瓷厂、扬州瓷厂、镇江瓷厂、南通瓷厂、苏州日用瓷厂、苏州美术厂、无锡陶器厂等。从4 月开始筹备,陈景康安排我们去做调研,当时有三人:系主任梅健鹰先生、书记翟树成先生和作为教员的我。仅调研就用了一个多月。我们到每个厂区了解情况,听取厂里的要求。宜兴退下来的镇党委书记方世伟和公司的刘勉之陪我们到各处调研,了解他们在设计上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调研做得比较细致。根据厂里分工的特点,我们制定了教学方案和课程结构,并安排了教师。最后决定办两个班,一个是造型班,一个是装饰班。每班招30 人,不收培训费,大家争相报名。领导小组包括陈若菊老师、陶瓷系的支部委员李葆年老师和我。我是造型班的班主任,陈若菊老师是装饰班的班主任。那一年的厂校合作非常重要,不仅为宜兴培养了人才,还让我们通过培训更多地接触实践,促进了教学的提高。老师7 月初到宜兴开始备课,8 月1 日开学。李葆年老师主持教学管理,他在当时要求每门课必须有教材。陶瓷系的教材建设就是由李葆年老师正式、全面抓起来的,我后来出版的教材也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积累起来的(曾经过李老师修改)。课程设置上,去掉原来的共同课和素描课等,加强国画、白描、速写、图案写生变化和陶瓷装饰,课程内容都是可以直接用于实践的。造型课教授传统造型方法,包括到博物馆去测绘和分析。当时的师资构成:造型班是张守智、杨永善、金宝升、王晓林、潘春芳,其中潘春芳是紫砂厂的,因为他是我院陶瓷系毕业生,教学体系上能够融合;装饰班是陈若菊、白雪石、侯德昌、高沛明、周作民。开班的绪论是梅健鹰先生讲授的。当时陶瓷系的主力教师都到这个班上过课。我们办这个进修班是毫无保留的,并且不计报酬的,大家互相帮助,也因此奠定了双方合作的良好开端,为后来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基础。

 

《装饰》:进修班的教学是如何开展的?

杨: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开门办学”非常不利,但宜兴的领导排除万难,从领导到学员都支持我们坚持教学方针,因此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位老师都竭尽所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传授给学员。例如,白雪石老师详尽地讲解山、水、树、石的主要画法和步骤,并画出了系列示范图。一个画家能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学生的基础教学是令人感动的。教材方面,以前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手稿,这次进修班要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整合,统一刻蜡纸版油印出来。

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与宜兴紫砂

我们还带领学员到上海博物馆进行了古代优秀陶瓷作品讲解分析和测绘。在这之前,学员从没做过测绘,我们教制图、速写,让他们学会画透视角度的造型,在不能拍照的情况下,用三角板隔着玻璃柜进行大致的测绘。完成对古代优秀陶瓷作品的测绘以后,学员互相交流,特别有成就感。我们还要求他们回去以后用石膏模型的方式把这些作品做出来,体会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规律。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学习古代陶瓷造型。在之后的设计课上,学员感到自己的设计开始有韵味了,设计素养得到了提高,这是受优秀传统造型熏陶而自然形成的。大家经常把图纸摆开,一起分析讨论。现在已经成名的汪寅仙学得特别认真。她以前是从事复制工作的,后来成为可以自行设计、制作紫砂壶的人才。我们要求参加这个班的学员都要有工艺基础,毕业后既要能设计,又要能自己动手做。我们解决的是设计方法和设计风格问题,根据厂里的材料,寻求适应产品的形式语言,帮助他们拓宽开发产品的思路。

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与宜兴紫砂

我主要讲陶瓷造型设计方法、造型形式法则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学员认为这些内容很实用。在毕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和学员一起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他们发现我们都掌握了很好的工艺技术,对教学更为信服。梅健鹰先生在系里经常说,陶瓷器物不是画出来的,是最后根据图纸做出来的,成型和烧成是关键。陶瓷系一直坚持要懂技术,要掌握手艺,因为艺术是通过手艺体现出来的,这和包豪斯的思想是一致的。

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与宜兴紫砂

《装饰》:这次培训取得了哪些成果?

杨:学完专业基础以后就是专业设计,之后出成品。有的设计投入生产,并参加了国际国内的很多展览,最后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了进修班的作品展。其他产区,包括景德镇、邯郸、唐山、龙泉,都有人来参观,作品获得的好评超乎想象。这些陶瓷工人就是在一年的时间里掌握了设计方法,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了作用。负责这个班的公司副经理仇建辉非常支持我们办班。他说:“你们培养的学生,用大学生我也不换,因为这些学员既掌握了设计方法,又有技术,而且了解自己厂里的实际情况。”这一年的培训实际上浓缩了陶瓷系五年制教学的精华,而且系里派出了教学的主力。教师全身心投入,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同进步。我们还带去了不少资料和幻灯片,还有本科的优秀作业设计图纸,把这些都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供他们学习参考,可以说是倾囊而出。后来这种类型的培训班继续开办下去,每一两年办一次,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30 岁以上做紫砂的工艺师一半以上是我们的学生,他们都介绍自己曾经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很珍视这段学习经历,认为对个人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培训,全系的教材雏形形成了,为后来的教材建设打下了基础。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家逐渐体会到传统的优秀造型好在哪里,有哪些造型手法,陶瓷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懂得了比例、尺度与美观的关系。这个班最后共招收63 人,其中来自紫砂厂的学员近10 位,包括徐汉棠、谭泉海、鲍志强、汪寅仙、何道洪等,他们后来在紫砂设计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清华大学杨永善教授与宜兴紫砂

 

《装饰》:这个班的名称为“日用陶瓷美术设计进修班”,当时在定位上有哪些思考?

杨:我们当时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日用”限定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我认为陶瓷艺术设计系的定位应该以日用陶瓷为主,以艺术陶瓷为辅,同时艺术陶瓷可以为日用陶瓷设计开拓思路和风格。功能的合理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首先要考虑功能。具体到紫砂,无论“光活”,还是“花活”,都要有良好的功能。以紫砂壶为例,功能上的设计很地道,“出水通畅而不涎水,注水七寸而不泛花”。我和张守智老师、陈若菊老师一直配合上课,大家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造型基础课是我上,装饰基础是陈若菊老师上,之后由张守智老师承担设计课。张老师强调设计课一定要在解决功能的基础上拓展。设计课解决运用材料、创造风格的问题。在功能上创新是很困难的,样式的创新比较容易。例如构思出产品叠摞形式的设计师,突破了产品的一般形态,这种设计在存储、包装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便利,造型的转折还增加了美感。所以设计不要单纯追求形式美,一定要首先考虑功能效用,而实现功能的合理并不容易。

 

《装饰》:此后开办的学习班也设在宜兴吗?陶瓷系与紫砂厂还进行过哪些合作?

杨:在宜兴办班比较多,也有几次是在其他产区或是在本院,还有一次在管庄办班。这几次宜兴也都有学员参加,如吴小楣、吕俊杰、邱玉林等。班上的学风很端正,公司领导很有事业心,教师尽心尽力,学生勤奋好学,所以这个班才能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陶瓷系为紫砂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至今还在继续坚持开办培训班;同时,不仅紫砂厂,整个宜兴陶瓷公司都很支持教学,他们与陶瓷系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我们每年安排毕业生到紫砂厂、均陶厂、彩陶厂、青瓷厂实习,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实习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例如1977 级的学生李力设计的精陶咖啡具很快就投入生产,庞瑞媛老师在彩陶厂用颜色釉做了大批陶盘,发挥了彩釉的表现力,效果很好。专业教师们都有陶瓷设计在宜兴完成工艺制作。陶瓷系与紫砂厂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是真正建立在共同发展中国陶瓷事业的基础上的。除紫砂外,我们对宜兴陶瓷公司下属的青瓷、均陶、彩陶、精陶等品类的发展也提供了建议和帮助。宜兴是多品类的产区,除紫砂以外,其他品类也都有长足的发展,这些进步与陶瓷系密不可分。合作办学促进了宜兴紫砂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也促进了陶瓷系的教学建设,锻炼了教师队伍,推动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装饰》:您认为紫砂工艺长盛不衰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宜兴制陶的历史悠久,从初期的普通粗陶发展起来,明代正德年间走向成熟。宜兴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地区,文化艺术领域人才辈出。宜兴紫砂起源于文人的雅好,很多紫砂工人爱好文学、书法、美术和戏曲。宜兴制陶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规范严格的师徒传承制度非常重要,注重为人为学的操守和品德。

紫砂是非常严格规范的艺术。从拣选原料到成型装饰,不能有半点马虎。长期严格规范的训练,认真投入的技艺践行,使宜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紫砂人才。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等,都没有读过大学,但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艺术修养,基本功非常扎实。他们真正把传统紫砂制作的技法继承下来了。

紫砂的工艺技术含量非常高。聪明的陶工从矿土中提炼出夹藏的紫砂泥料,然后精致制备,做成器物。这种成型方法全世界独一无二。制作紫砂器完全依靠手工,而不是机器旋转出来的。宜兴制陶原来是在底为球面的木托盘上操作,现在应用的手轮是上世纪50 年代高庄先生带过去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制作紫砂器物的工具仍然在不断发展。紫砂工人会为一把壶专门制作适合的工具,这就是创造性的工具意识。宜兴制陶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到切实适宜。这是一种手艺思想的表现。还有署名的问题。在宜兴,即使最普通的销往农村的紫砂壶,底部也有图章,标注制陶人的姓名,这是一种责任意识。

做好陶瓷要保证两个质量:一是工艺;二是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改造融汇在工艺和工具改革的渐进过程中,而不是突变。宜兴人重视传统,也重视创新。在宜兴做紫砂没有狭隘的门户之见,这一点非常难得。

 

《装饰》:宜兴紫砂近年来在工艺和艺术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杨:首先是宜兴坚持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它吸收了新的养分,包括新的表现手法,因此在设计上不断有所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已有的形式和水平上。例如,圆顶的壶盖(没有钮),这种造型的创新既是从功能出发的,也是追求造型的简洁,是前所未有的。在壶嘴设计上,把青铜器的带钩、鼎足等结构合理运用到紫砂上,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鲍志强的陶刻在任淦庭的基础上,吸收了木刻、写意、飞白等表现手法。张正中把树的生长痕迹运用在紫砂壶上,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表现手法上也是一种突破。近年来紫砂既有传统师徒的承传,又增添了新的形式和方法,拓展了思路,在功能和形式上更趋丰富,更臻完善。

清华大学王辉老师在宜兴考察
王辉老师带陶瓷系2011 级本科生在宜兴考察

《装饰》:紫砂厂在产品创新方面,建立了哪些激励机制?

杨:紫砂厂每年都进行产品设计评比,评出优秀,进行表彰。除紫砂外,均陶、青瓷、彩陶等也都有评比。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在逐渐提高,对设计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也在不断加强。在风格上,应该在尊重陶瓷设计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的多种方法。宜兴比较务实,符合实际状况,紫砂厂是“先技术,后艺术”。学员最初临摹的都是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学习的起点很高。紫砂厂要求严格,从最简单的选料、打泥片开始,每道工序必须达到合格的水平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装饰》:您对紫砂工艺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展望?

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窑口能有宜兴这样大量完整成熟的产品造型。宜兴传统紫砂壶有上百种知名的造型样式和作品,而且各具特色。创作连绵不断,其珍贵的艺术遗产是后人继承发展的基石。宜兴学习传统很到位,因为它把古陶、青铜、玉器、家具、度量衡等物品的设计充分吸收融合进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文化意韵。它追求艺术的完整性,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不好紫砂。优质的矿源、太湖之滨绝佳的地理位置、文人雅士的大力推崇和参与,共同成就了宜兴陶业的辉煌。紫砂特有的古朴典雅、文质彬彬的气质,紫砂器物耐看耐用,良好的理化性能,并且在透气、保香上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紫砂情有独钟。宜兴人已形成紫砂制作和研究的梯队,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勤勉付出,紫砂因此长盛不衰。我相信未来紫砂的优良传统将继续发扬光大,前途不可限量。

本文来源:《装饰》杂志2017年第8期“特别策划·宜兴紫砂”

作者:田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第八届艺博杯陶艺创新作品获奖名单

艺术陶瓷组

金奖
1 高贵云 天竺
2 程康、沈晨 天觥生香
3 方小利 宋·莲
4 华珊 《思源》套组
5 马晨 松竹套组
6 马士民 松荫消夏图
7 毛文杰 水莲如意套壶
8 钱育培 豁达提梁套具
9 瞿志翰 大汉风云四方瓶
10 沈严峰 花朝
11 张志杰、桑小哲 此地多烟霞
12 范国勤、蒋超 铁骨寒梅
13 朱水芬 繁花似锦
14 陈丽英 双色如意竹
15 方彩娣 紫韵秋枫
16 顾加颖 云中玉兔
17  周峰、毛子健 一鹭莲升
18 孟飞 王澍书论数则
19 饶青、桂海杰 家和
20 佘丽琴 祥瑞
21 沈锡芬 金秋
22 唐颍 寻声
23 吴暗华 暗香
24 吴德荣 食野之苹
25 许美勤 如意连连
26 荀少华 关公像《春秋》《忠义》《云天》《偃月》
27 余文元、谈作乾 凌霄
28 周海英 阳羡十景
29 王宝继、孟赟 顽石•锔砂筠器
30 曹少杰 一蓑烟雨任平生
31 吴梦立 桃花山鸟
32 应书良  《桔韵》
银奖
1 徐顺琴 碧桃流年
2 许多 象鼻瓶《白云泉》
3 倪勤勤 四方竹简<一梱竹>套壶
4 孙长书 三友
5 周新 占春
6 陈丽萍 竹报平安
7 陈晓晨 威震八方
8 范小中 逸致
9 郭科辰 中国龙·中国结
10 顾云峰 瓜瓞套具
11 何丽君 事事如意
12 黄静瑜 繁华似锦
13 季天飞 竹子四季常青
14 蒋丽英 步步高升
15 凌晓晓
16 沈建芬 长乐组壶
17 侍建党 访友图山水对瓶
18 王丽颖 如鱼得水
19 吴腾飞 与山水共清欢
20 吴文新 有杏
21 徐曲
22 杨家元 四方花鸟千筒
23 姚华君 八面亨通
24 周学琴 故乡·春秋
25 许学芳 锦绣中华
26 程文兵 古韵四方
27 范丽英 秘境~五蕴
28 黄美娟 梨花春燕赏瓶
29 蒋秀娟、蒋旭初 春蕴
30 刘静 夏日向阳花
31 卢宁刚 陶刻花卉画屏
32 王光永 五牛纳福
33 徐浩俊、杨海宁 知行合一
34 蒋峰 云想霓裳
35 李从兵 枯木逢春
36 汪佩蓉 艳宴
37 瞿军强 全手胶泥陶木三英组壶
38 宋洪伟 双耳鱼尾瓶
39 杨奎 段泥赏瓶
40 高欣宇 岁寒四友
41 李永进、熊祖超 玄壁
铜奖
1 杭瑜嘉 陶渊明诗
2 范永芳 马到成功
3 林成余 生生不息
4 王玉美 百年荷合
5 汪承国 年年有余
6 陈燕 祝福对壶
7 戴志华 海棠朵朵
8 董亚芳 称心如意
9 范昊 太极风云
10 黄强 <<禅与茶>>
11 蒋亚平 湘妃竹高仕
12 刘彦飞 东坡四方双耳瓶
13 孙敏洁 六合同春
14 王静 溪山秋色
15 王俊锋 瑞鹿对瓶
16 王杏军 竹里清风组壶
17 吴彬 颜如玉
18 夏丽、朱翼峰 《溪山·小雪》
19 营林法 龙吟壶
20 张彦楠 竹韵
21 戴曙佳 南瓜壶
22 洪丽 《温情》
23 施露 、何锦一 景心四方茶器套组
24 谈丽君、陈浩阳 《人面桃花》
25 王丽颖 海棠套组
26 陈志云 泥绘 四条屏
27 高锡兰 九五之尊
28 关珊 松下咏鹤
29 杭天琪 祥瑞亲和对瓶
30 何建新、何皎月 《喜梅延年瓶》
31 蒋芳芳 和谐套壶
32 刘卿荧、汪小文 仙骥玉京
33 缪锡强 祥龙降福
34 鲍青、勇禹愿 四季光年套组(如沐、煦日、静雅、凌霜)
35 王佳妮 《梅花野雉》
36 何孝国、何光宏 归途
37 朱洁敏 婀娜
38 顾伯云 牛气冲天
39 沈晓平 玉兔纳福
40 卫霞 罗汉赏瓶
41 孙啸 云隐
42 蔡旭伟 循照四方
43 钱康一 和·合
44 秦利君 无垢提梁
45 顾子、蒋菊芳 且听风吟—罗汉竹千筒瓶
46 孙英棒 《月迹套组》
47 范利平 提梁壶
48 王敬业、熊祖超 屿·星驰
49 勇淑英、吴雨泽 双品清音组壶
50 金振华 国粹
51 周淑媛 时来运转

 

日用陶瓷组

序号 姓名 作品
金 奖
1 庄志诚、徐琛、夏新花 《桥》骨质瓷餐具
2 许建彬 福禄
3 周南辰 君子风
4 沈玲燕 竹语
5 杨群群 古井无波
6 王新妹 劲竹壶
7 吉春萍 秋融
8 史振宇 怪壶名单
9 吴俊峰 盛世芳华
10 郑娇 升萧,沉靛
11 范永军 玲珑吉祥
银 奖
1 何卫枫 皓月行雲茶器套组
2 江雨婷、朱颖 不羡
3 羊小琴 龙腾祥云提梁壶
4 羊玉琴 筋纹雪华
5 邵麟雅 佛手套组
6 徐梁宇、孟赟 萚兮•残疏
7 安时召、肖素萍 清风竹影
8 蒋芳芳 倚竹套壶
9 夏新花、杨珍 《拂竹流锦》茶具
10 陈园园、张平平、庄志诚 《缠》骨质瓷茶餐具
11 董顺、孙孝奥 《江山多娇》茶具
12 汤先武 和风
铜 奖
1 江选英、韩晓伟、揭婷婷 沙漠
2 张群 莲子壶
3 韩燕、陈园园 《洪福》茶具
4 张平平、杨珍 福禄多功能茶具组合
5 张丹 清莲笔筒
6 邵惠芳 玲珑如意五件套
7 周芳军 如意连连提梁
8 闵欣鉴
9 卢宁刚 雅逸套壶
10 周益芳 宫灯
11 蒋艺华 桃花壶
12 严洁、孔超 暮色茶具
13 李莉、吴嘉浩 《合璧》紫砂壶
14 周超 八方贤仕
15 吕佳伟、黄幸颖 快乐自定义

 

院校教师组

序号 姓名 作品
金 奖
1 杭雯霞 醉仙游
2 王京成、王萌 绿水青山
3 黄雄英、王永强 焦、涸、枯、残
4 张立影 瓷瓶《芭蕉疏影》
5 侯静 寿喜福
银 奖
1 李兴振 倾慕
2 李欣、杨红梅 静谧思语
3 吴雪婷 清香四溢
4 李玲玲 四季
5 刘佳佳 风之迹
6 王善朝、赵付娟 石鼓套壶
7 吴介亚、孙荟 青花瓷《东南西北中》
8 刘露、石越 漠北 • 生
铜 奖
1 马景仁 夏日时光
2 陈芳苇 无言
3 高金朋 岁月
4 徐楚 荷花
5 张美萍 恋蝶
6 赵良 清荷细语系列
7 龚敏敏 釉里红颜
8 虞健 国王
9 佘望瑶 定风波
10 施若愚、谢菊萍 乘风

 

院校学生组

序号 姓名 年龄 作品
金奖
1 刘吴锡 《望柱》
2 佟欣达、王宝继 指导教师:熊祖超,张正中 逢•朽
3 陈言、吴俣 指导教师:熊祖超,张正中
4 杨珺 西藏少女
5 朱旋、张妍 黑焰
6 李彩雯 痕迹
银奖
1 周鹏斐 指导教师:熊祖超,张正中 西行山迹·丝路印象
2 黄静宜 拱形瓶
3 郑昱旻 无垠
4 张旭、高建中 指导教师:石越 室静兰香
5 张子怡 衍生
6 朱姝妤 《合叙》
7 牛赛赛 《花开满地》
8 许冰莹
9 吴晓凡、张妍 花千骨
铜奖
1 周航 《灯•灯灯灯》
2 沈启辉 交织三重奏
3 郭雅萱 宋英祎 拼装世界
4 丁琳 《你看到的我是什么颜色》
5 费雪莲 轮回
6 黄健茹 春之歌
7 刘璐 年年有“鱼”
8 宗雨歆 《烟·花》
9 王钰莹 指导教师:熊祖超,张正中 逍遥游·承山鳐

 

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主办,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非遗文化传承职教联盟、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承办、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协办的第八届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陶艺创新作品展评暨陶艺论文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本次展评的陶艺创新作品反映了创作者对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为创造现代东方陶瓷美学语言提供了学术及实践基础。第八届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陶艺创新作品展评暨陶艺论文评比活动以“礼赞二十大 启航新艺程”为主题,旨在加强相互交流,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和功底,用艺术创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以实践创造推动文化创新,为我省陶瓷艺术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2023年艺博杯获奖名单
2023年艺博杯作品展览现场
分类
壶品推荐

张正中菩提提梁作品欣赏

一树一菩提,一壶一世界,此壶名为“菩提”,亦若看到,形、枝、藤交织着生命的韵律。作者对自然的解构组合,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既保留了风格上的率性洒脱,又师法自然,游艺其中。

张正中紫砂价格
张正中 菩提

作者看似写实,更是写意写神,技艺与情感结合,形式与内涵统一,现代与古典并蓄,是外在造型到精神内涵的完美展现。

张正中紫砂价格
张正中 菩提

“菩提落子无一树,一语一禅一佛悟”,正是这样蓬勃而又宁静的一片生机,产生了一种自然的觉悟和智慧,净心无尘把生命彻悟。

张正中紫砂价格
张正中 菩提

张正中,又名张振中,1964年生,江苏宜兴人。先后毕业于江苏大学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无锡大工匠无锡市十四届政协委员,中国紫砂十二精英,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民间工艺美术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特殊贡献奖”,无锡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产业教授,中国紫砂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校外辅导教师,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江苏大学兼职教授,常熟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美国HOOD大学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艺委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艺委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委会副主任委员。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2022年宜兴紫砂大事记

1月19日,“朴盆素心”六人紫砂花盆联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展,展出王爱国、田志平、陈志云、许成安、王立、吴亦平6人的花盆作品180件。器形丰富多姿,成型工艺及装饰手法多样,此展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宜兴紫砂花盆的魅力。

宜兴陶瓷花盆艺术节
宜兴陶瓷花盆艺术节

2月15日下午,2022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之“吴小楣紫砂雕塑冬奥主题展”,在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中心开展。奥林匹克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夏斯均主持了本次活动的开幕仪式,亚奥理事会宋鲁增主席为吴小楣颁发 2022北京冬奥会官方项目“奥林匹克博览会”杰出艺术贡献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越申参加活动并致辞。△1月19日,“朴盆素心”六人紫砂花盆联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展,展出王爱国、田志平、陈志云、许成安、王立、吴亦平6人的花盆作品180件。器形丰富多姿,成型工艺及装饰手法多样,此展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宜兴紫砂花盆的魅力。

2月21日,苏人社发〔2022〕18号文件,表彰了2021江苏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其中陶刻项目:一等奖范小君;二等奖孔良法、厉上清、吴永明;三等奖卢宁刚、苏春雷、黄强、华珊、许沈紫、李民清。乡土人才摇篮奖获奖单位:宜兴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

3月4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文,授予“全国轻工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人员:翟亚博、张鹏、王辉、施昌、何光宏、吴丸、沈玲燕。

在第112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3月5日下午,“宜陶芳华——宜兴女陶艺家作品展”在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举行。本次展览由宜兴市妇女联合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丁蜀镇妇女联合会协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女陶艺家分会、陶城巾帼联谊会、丁蜀镇文化体育站承办。分会理事成员近七十件套代表作品参加本次展览。

3月31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公布2021年“百花杯”评审活动获奖名单。

金奖:

《紫砂-民族魂》张瑞端、《紫砂-岁月套组》管文晶、《紫砂-秋露》柯敏 卢培鑫、《紫砂-恬静安然茶具》顾勤、《紫砂-锦葵提梁》周益娟、《紫砂-西子碧玉壶》陈峰、《紫砂-静水听莲》张万敏、《紫砂-竹伴君生》吴淑英 周南辰、《紫砂-深闺》张永千;

银奖:

《紫砂-平语近人》高俊 吴婷婷 高稚寒、《紫砂-清风直上》任航、《紫砂-无我相》葛军、《紫砂-一方提梁》叶亚琴、《紫砂-春华秋实》范菊华 潘师敏;

铜奖:

《陶瓷工艺-孔雀石釉仿战国青铜瓶》葛昊翔、《紫砂-雪霁》王雪锋、《紫砂添色-天宫伎乐飞天壶》储志东、《紫砂-一叶知秋组壶》蒋芳芳 卢宁刚、《紫砂-扬梅吐气》吴震 吴张闻、《紫砂陶刻-神州山河情》孙永强、《紫砂组壶-百花争妍》李美玲、《紫砂-渔歌天目》唐朝昌、《紫砂-鸾凤和鸣》卢剑波、《紫砂-涅槃》杭鑫、《紫砂-田园情趣》唐伯琴。

5月4日上午,由共青团宜兴市委、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青年陶艺家分会、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陶都新英荟”新阶层人士活动基地承办,盛大环保有限公司支持的“百名宜兴青年陶艺家作品展”,在丁蜀镇综合文化中心举行。本次活动是展评结合,在此之前的4月29日,对百名青年陶艺家作品大赛进行了现场终评,评出了金奖16个,银奖29个,铜奖24个。活动单设“兰”主题,另评出“国兰奖”特别金奖2个、金奖4个、银奖9个。

5月1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暨“神力杯”第十一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设计大赛在宜兴陶瓷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陶协紫砂花盆分会承办,宜兴市盆景赏石协会、宜兴市刀笔书法协会、宜兴市兰花协会协办,支持单位有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展工作委员会。共展出作品500件(套),其中350件(套)作品参加评选,共评出金奖28名、银奖42名、铜奖41名,另有日本、荷兰、印度、法国、意大利、捷克、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国外陶艺家作品以及广东潮州、浙江龙泉、河南禹州、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河北唐山、福建德化、辽宁喀左等陶瓷花盆产区国大师和省大师友情展出作品150件(套)。

5月24日上午,由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壶中天地文化传媒承办,宜兴市陶协紫砂文化促进会、宜兴茶文化促进会、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协办的第六届壶中天地紫砂新锐精英大奖赛组织了现场最终评审活动。本次大赛自2021年发布公告以来,共收到报名参赛作品两百五十余件(套),经过海选,共有110件(套)作品入围,参加最终评审。共评出金奖16个,银奖23个,铜奖20个。

6月15日,在浙江杭州恒庐美术馆迎来了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首展。此次展览共展出喻小芳、范伟群、史小明、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九位中青年艺术家的紫砂艺术作品160多件。

马未都来宜兴入局紫砂直播电商
马未都来宜兴入局紫砂直播电商

2022年6月,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先生领衔,来宜兴紫砂界招商,即选择一些他们认为适合市场需求的紫砂壶作品,由观复博物馆进行市场推荐,直播销售,地点紫砂宾馆。

6月23日上午,“陶与瓷的对话”景德镇、宜兴市两地大师作品邀请展暨两地名家陶艺作品公益联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本次活动得到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并由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景德镇陶瓷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景德镇中豫陶瓷有限公司、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承办,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协办。本次展览层次高、规模大,集聚了以景德镇、宜兴两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与陶瓷艺术大师领衔的150余名艺术家们,加强了瓷与紫砂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景德镇和宜兴两地艺术家之间的交流。

7月18 日上午,《中国紫砂》第三部——八集专题艺术片《壶开生面》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出席开机仪式。《中国紫砂》专题片的前两部《中国紫砂》《紫泥风华》分别拍摄于2004 年、2009年。作为系列艺术片的第三部,《壶开生面》共制作八集,将以紫砂文化为主线,聚焦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和新晋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新生代紫砂艺人,分别从“紫砂材质的特殊性”“紫砂功能的特殊性”“紫砂壶的品种与款式”“紫砂壶制作技艺的特殊性”“紫砂壶的装饰技法”“紫砂陶刻与雕塑”“紫砂文化的内涵”“佳作欣赏”八个主题展开。

7月22日至23日,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忠庆代表江苏省赴浙江省嘉兴技师学院参加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国内选拔赛,陈忠庆斩获陶艺组第一名,将代表中国参加2023年5月在法国举办的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8月5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告,吕俊杰、华健、李守才、谢强、王晓丽(王潇笠)被评为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8月12日,“紫悦莞邑——宜兴西望紫砂作品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本次紫砂作品展,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范伟群和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锋领衔,展出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250件(套)以紫砂茶具为主的紫砂艺术精品。同时还举行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东莞市厚街镇厚街社区“友好村”结对共建签约仪式。

首届“我最喜爱的当代宜兴紫砂壶十大器型”评选活动由第十一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承办。活动自2021年7月1日启动以来,收到投稿作品200件。8月16日,30进10终评在宜兴市融媒体中心举行,现场票选出“我最喜爱的当代宜兴紫砂壶十大器型”——汪寅仙《曲壶》、顾绍培《高风亮节壶》、季益顺《楚汉风韵》、范泽锋《禅墩·唯心》、张振中《年轮》、吕尧臣《华径》、徐汉棠《四方开片壶》、鲍志强《五代诗韵留香壶》、周桂珍《韵竹提梁壶》、何道洪《鼎馨壶》。

△8月21日,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2022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颁奖典礼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党委副书记王世成,副会长何烨、刘江毅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本次百鹤杯参评作品3055件/套,百花奖参评作品978件/套。经32名专家学者紧张有序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百鹤金鼎奖71个,百鹤奖164个,百鹤新锐奖165个,百花奖金奖31个,银奖48个,铜奖70个。

第二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金鼎奖:

《唐风提梁》吴奇敏、《包罗万象》史小明、《花开富贵》顾婷、《鼎盛(三件作品 )》顾美群;

第二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奖:

《四季流芳(组壶)》范建荣、《<心想梦成>组壶》范泽锋 汤先武、《古韵韶华组壶》毛子健、《九五至尊》鲍曙岩、《太平清宴文房组合》蒋琰滨、《扇<知君、良友>壶》贺洪梅、《年轮》张振中、《龙跃凤鸣》周俊智 曹竞方、《竹海组壶》范伟群、《“五彩玉带”六方古井茶具》顾勤、《方圆套壶》史银之、《若水·源》蒋雍君、《金色年华》范永军、《百年辉煌·古淀春秋》蒋菊芳、《清风之会当凌绝顶》秦永强、《遇见未来》顾定荣、《蕴壶》董亚芳、《扭转乾坤》吴杰、《百鸟朝凤》朱建平;

第二届百鹤杯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新锐奖:

《和合》叶水英、《<漠上窗影·九色鹿>六头紫砂茶具》许晶、潘昌亨。

9月19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认定江苏特级技能大师、江苏技能大师的通知》认定“江苏特级技能大师”:吴奇敏;认定“江苏技能大师”:于洪霞、史小明、沈锡芬、谢 强、熊正根。

9月20日,在宜兴市博物馆举办了2022国际足联卡塔尔世界杯官方特许紫砂作品的新闻发布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眭龙俊以及戴俊杰、吴建陶、毛方荣、眭文力、吴一唯等紫砂艺人代表向宜兴市博物馆捐赠此次世界杯的紫砂作品,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蒋干达向他们颁发宜兴市博物馆收藏证书。壶乐汇创客空间创始人赵炎与国壶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金国藏(北京)文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有关合作方签署世界杯特许商品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绿电杯”第十七届手工制陶大赛
2022年“绿电杯”第十七届手工制陶大赛

9月26-27日,举办了2022年“绿电杯”第十七届手工制陶大赛,本次比赛由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财贸轻纺工会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承办,宜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宜兴市教育局、宜兴市总工会、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国网宜兴市供电公司支持。大赛额定参赛人数为300名,选手参加了制壶、陶刻等项目的比赛。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是:

一等奖(16名):王 维、卢宁刚、庄冬艳、许晓丹、许 彬、吴 颖、汪小文、宋国强、林成余、周行健、施 昌、倪 乐、黄美娟、嵇 芳、谢美华、谭海鸥;

二等奖(35名):丁庆庆、王 伟、王炳洪、韦柯成、毛华明、方霏霏、叶静升、司 磊、吉 瑀、朱 磊、刘自俊、苏春雷、李佳雯、吴文燕、何卫枫、何启玉、张俊辉、陆艺涛、陈子龙、陈 科、范志云、卓 越、尚永顺、罗龙梅、季光敏、周 阳、周海英、周 萍、赵 越、赵 鑫、谈燕华、陶金兰、董文杰、储建锋、戴佳斌;

三等奖(50个,名单见于获奖公告)。

10月11日,丁蜀镇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在九隽会正式挂牌,首任联谊会会长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毛子健。

10月29日下午,在陶都宜兴丁蜀镇通蜀路“紫园”,宜兴又添国字号大师紫砂艺术馆。作为第十一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子活动的占地6000多平方米历时五年多建设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紫砂艺术馆隆重开馆,“曹亚麟师生紫砂艺术作品展”同时举行。

10月29日,2022年江苏省“蜀山杯”紫砂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落下帷幕。本次大赛由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宜兴市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宜兴市蜀山常安紫砂专业合作社承办。获奖名单是:

[制壶]:金奖:范志云、张旭辰、黄丽萍、庄冬艳、邵海萍、周莉、岳昌国、储 叶、汤市云;银奖 :王思敏、王甜甜、叶静升、邢意如、李小勤、吴志焘、吴隽、闵剑芬、张伟、张春兴、陈丽、邵小云、周行健、周雯焘、钱 舟、唐志勤、唐 浩、潘心怡。铜奖(30 个,名单见于获奖公告)。

[陶刻]:金奖 :徐昀超、王静、卢宁刚、高儆、王智明;银奖:马燕、司磊、孙 俊、杨 华、佘望瑶、陶金兰、曹亚男、屠博渊、董文杰、蒋雨瑶、谭海鸥;铜奖 (23 个,名单见于获奖公告)。

11月5日,“招商银行杯”首届江苏省青年陶艺创新大赛,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赛。本次大赛由江苏省青联指导,新华报业集团、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无锡市青年联合会主办,扬子晚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非遗文化传承职教联盟、共青团宜兴市委员会、宜兴市青年艺术发展促进会承办。本次大赛吸引了近300名来自全省的优秀青年陶艺家前来参赛,大赛分制壶、陶刻、陶塑泥绘堆花等三大类。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金奖:王伟、齐琼琼、关珊、祁星斗、甫静、何源、张春兴、张恒、张智刚、陆嘉瑶、陈真、范倩雯、周海英、周睿超、姜婷、钱超、童康、管能翠;

银奖:王俊杰、史科雯、任璐、刘自俊、许珀、李兴振、应春兰、沈恺、张文娟、张银松、张景舒、张璐、陈子龙、陈忆玲、邵辛超、林涛、周雪皓、周新、袁冠定、顾霞、徐凤培、徐晗琦、屠博渊、蒋旭霞、韩旭、储叶、潘丽杰、戴曙佳;铜奖:( 43个,名单见于获奖公告)

11月7日上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实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景德镇市国控集团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在景德镇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宜兴此次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统一送展作品234件(套),其中紫砂壶茶器、陶刻、文玩、陶艺、雕塑等作品占90%,另有均陶、青瓷、彩陶等品类,共有79件(套)作品榜上有名,其中荣获金奖24件(套)、银奖28件(套)、铜奖27件(套)。获奖作品如下:

金奖:怀其芳《龙腾九霄》文具、瞿华娣《农家乐》、许煜红(许小权)《玉露清影茶具》、喻小芳《七君子》、蒋琰滨《雅乐清茗》、范伟群《问鼎》紫砂套组、范泽锋《禅墩·唯荣》紫砂壶套组、毛子健《隽宏提梁茶具》、蒋雍君《悦泽》茶具8件、高奋荣、周卿、凌律骁《合而不同》、张正中《无咎》组壶3件、徐曲 鲍骧《珞础》5件套壶、陈红梅《一花一叶》茶具、叶鑫《君子雅叙》、吴奇敏《硕果壶》、邵海萍《龙飞凤舞》、曹燕萍、施迪《牧童》、吴秋红《启航》茶具、李玮、李洲、施丽娟《大音稀声》6件壶、许沈紫《明妃曲》、刘俊、李倩《六方吉祥如意》、朱峰海、朱馨晔《均花觚》、汪佩蓉《烟云水色》陶板、顾定荣《契·合》。

银奖:徐跃《狴犴壶》、刘书岐、刘忠泽《心经瓶》、蒋芳芳、卢宁刚《花鸟诗意》对瓶、陈洪平《高风亮节》签筒、周伯娟《五福临门》、赵辉《般若》紫砂组合茶具、华雪勤《岁月有情》对壶、董震红《福源套具》、黄丽萍《转物》、许学芳《中华福禄》对壶、董亚芳《峥嵘岁月》套壶、邓亚亚 程吉《鱼乐》茶具、顾定荣《大风歌》、汪国勤《禅空》、杭雯霞《莲·影》茶具、陈晔《新居》、范建荣《四季飘香》组壶、潘亚云、王琴芳《斑竹对话》、曹巧芳《圆·律》、吴吉《纳福》、吴永明 汤小娟《似锦》对瓶、张碧云《荷叶》水洗、郭科辰《忆江南》壁饰、宁丽娟 顾峥嵘《岁月流痕》壶3杯2共5件、董亚平《忆江南》3件套、周华芳《竹缘提梁壶》、蒋艺华、李玮《腾飞》、周俊智、曹竞方《丰禄套组》。

铜奖:杭雯霞 魏丁丁《醉仙游》、吴志平《纳福》、顾美群《立足》系列、徐浩俊《知行合一》、马燕 李婷《如意孔雀图》对瓶、周志和《至尊壶》、范丽英《秘境·南洲新雪》、吴介亚 徐昊南《大日如来》、周淑媛《锦绣前程》壶、徐格《羽人》、孔小明《鹏程万里》、万志余《茶香墨亦》茶托组盘、穆译君《锦绣年华》套组、赵霞 杨云涵 吴文强《破界》套壶、李正奎《禅定》、顾学中 汤洁《清风疏影》、单志兰《梅之灵套壶》、马顺伢《溪隐月影》壶、钱祥芬《福虎呈祥》壶、李玮 李洲《麟祥凤瑞》壶、黄强《清寂》石砖、缪锡强《丝路古韵》、姚远《涅槃》、朱士勇《猫》组合、葛军 葛秋儿 孙云生《牛肖》、张伟 程仲尧《宝相提梁》、杜明达 赵曦《父亲》。

11月10日下午,在美丽乡村——上坝村龙箭健身文化广场,举行“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2022年丁蜀镇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主办单位是丁蜀镇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有:丁蜀镇社会事业局、丁蜀镇团委、丁蜀社区教育中心、丁蜀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陶都中学、乐乐陶社,协办单位是丁蜀镇上坝村。师生以竹为主题,进行现场创作与展示。同时以乐乐陶社为创作主体的紫砂艺人,结合江南地域特色,以竹为题材,创作了70多件巧思百变的优秀作品,同场展出。

2022年宜兴陶艺节
2022年宜兴陶艺节

11月18日,第十一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暨2022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在宜兴保利大剧院拉开帷幕。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宜兴市“中国陶瓷产业传承创新基地”称号,并现场授牌。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万里雅先生,受国际陶艺学会主席托比恩. 卡瓦斯博先生的委托,授予西望村为国际壶艺村,中共宜兴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沈晓红女士接牌。本次陶文化节系列活动主要由第五届中国四大名陶(4+N)宜兴展、“宜陶彩歌”——宜兴彩陶艺术北京展、首届“陶都杯”紫砂器具设计大赛、第十七届手工制陶大赛、陶与瓷的对话(宜兴与景德镇)、曹亚麟紫砂艺术馆开馆仪式、一壶一画紫砂艺术展、“风华正茂”青年陶艺家作品展等组成。

12月4日,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紫砂之美·范泽峰》,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泽峰演示紫砂壶制作和接受紫砂访谈。

12月5日,汤杰、赵洪福、赵曦鹏获评2022年度江苏工美“工美工匠”。

由无锡市工艺美术学会、无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2021-2022年无锡市“大阿福”杯工艺美术、民间文艺及乡土技艺优秀作品双年展评审结果已于11月26日至12月5日进行公示,参赛人数503人,共计参评(展)作品1512件。获金奖155人,金、银、铜奖获奖人员名单详见无锡工美微信公众号《2021-2022年无锡市“大阿福”杯工艺美术、民间文艺及乡土技艺优秀作品双年展评审结果公布》。

12月5日,经无锡市工艺美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无锡市乡土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鲍岳中等250人已具备工艺美术师资格,黄轩等2人已具备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白阳等190人已具备乡村振兴技艺师资格,张文波等1人已具备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资格。(名单详见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2022年无锡市工艺美术、乡土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

12月13日,宜职办(2022)22号文件,公布了蔡英芝等334人已具备工艺美术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名单详见文件。

12月15-17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汉青国瓷杯”第八届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暨2022年全国轻工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山东淄博汉青国瓷举行,本次大赛共设陶瓷产品设计师和陶瓷书法2个工种。来自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17个代表队的130名优秀选手参赛。

12月18日,“美刻逐意——宜兴市陶协陶刻分会庆元旦,迎新春作品展”,在宜兴市丁蜀镇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出了58名理事的109件作品。

12月19日,范友良、范黎明、顾云峰、蒋峰获评2022年度“江苏轻工工匠”。

12月30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经江苏省乡土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

如下人员通过江苏省乡土人才正高级评审。

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

马璟辉、王新妹、尹月华、尹红娣、孔良法、孔明华、邓亚亚、卢宁刚、卢息勤、叶水英、朱彬、朱亚琴、华雪勤、刘 军、刘 俊、刘蓉萍、许敏芳、杨卫刚、杨志仲、杨逸文、吴 吉、佘燕敏、沈建芬、张顺法、陈夕良、陈正初、陈红梅、陈惠红、范 敏、范月琴、范秀芳、范秀洪、范其华、金全大、周奇鸣、郑求标、孟小军、胡洪明、胡朝君、洪美华、顾跃鸣、徐 飞、徐 敏、徐元明、高壮华、唐朝军、唐黎萍、曹竞方、蒋亚萍、管唯皓、戴静波。

同时授予对应系列(专业)工艺美术正高级职称人员名单:

马璟辉、孔良法、邓亚亚、卢宁刚、卢息勤、叶水英、朱 彬、刘 军、刘 俊、刘蓉萍、许敏芳、杨卫刚、杨志仲、杨逸文、吴 吉、佘燕敏、沈建芬、陈夕良、陈红梅、陈惠红、范 敏、范月琴、范秀洪、金全大、孟小军、胡朝君、洪美华、徐 飞、唐朝军、唐黎萍、蒋亚萍。

如下人员通过江苏省乡土人才副高级评审。

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名单:

万庆元、王兰芳、王丽萍、王利君、王余平、王建南、王洪星、王智明、王赛红、韦光远、史永棠、史国棠、史建平、史福棠、邢正虎、朱芊芊、刘志明、羊小琴、汤亚姣、许建彬、许美云、许敏锋、李学芬、李经强、杨红伟、吴姬英、吴菊凤、佘丽琴、张 伟、陈 晔、陈水仙、陈贞永、陈顺娣、陈洪华、邵雪群、范忠君、范朝新、范勤芳、罗龙梅、周 界、周 峰、周芳军、周国新、郑存琳、施 昌、顾磊磊、钱小军、钱张荣、倪顺金、徐 赟、徐益勤、唐朝昌、曹安祥、董建平、蒋 惠、蒋丽英、蒋美平、路学峰、潘 涛、潘小强、潘文娇、潘胜军、瞿军强。

同时授予对应系列(专业)工艺美术副高级职称人员名单:

王兰芳、王利君、王智明、邢正虎、汤亚姣、李经强、吴姬英、张 伟、陈 晔、陈洪华、邵雪群、范朝新、周 峰、周芳军、钱小军、蒋丽英、蒋美平、路学峰、潘小强、潘文娇、潘胜军。

2023年1月3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在江苏省职称办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职称办2022年12月21-22日组织召开了2022年度省工艺美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会议。经专家评审,如下人员分别具备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格。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王柯钧、吴幼波、郭莉萍、汪叶、吴云峰、吴娟、高峰、王敏、范中明、鲁新华、沈建军、徐建光、沈小平、余仲华、何敏、冯余妹、王芳、范杏华、吴赛春、杨维高、冯云华、周新元、王玉美、朱志芬、吴顺洪、周钧林。

高级工艺美术师:

沈兴泉、杨山林、高建伟、吴燕萍、唐田、周南辰、许卫群、范永芳、方刚、顾建芬、朱永强、汪立彬、赵美琴、冯洪君、徐伟强、徐秀华、王建芳、骆耀明、王云云、陈伟、甘惠琴、王静、周豪、陈彩明(敏)、汤泓、孟赟、陈红珍、周敏、景建平、姜新伟、王亚萍、蒋爱勤、杜益君、董岳峰、高洁、储国峰、马建、何建新、吴建平、戴国仙、汪梅芳、储凌云、孙越芳、陈卫明、吴文娟、石燕、尹怀、李芳、李静、尹优群、王志芳、吴德荣、庞妮。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人名

佘永锋简介

紫砂陶艺家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塑造的作品形象,留在壶友脑海中的记忆,要比一个明星长久得多,隽永得多。陶艺家是不会依靠年轻、貌美,机遇来迅速走红的。特别是依靠作品和人品,在圈中树立口碑的陶手,他们是真正经过锤炼的。如今的时代,让中青年陶手们的精神成长空间更为富足,紫砂界也涌现出了华健、张正中、吴奇敏、朱江龙、邹跃军、俞荣骏、蒋雍君、陆虹炜、吴东瑾、朱勤勇、叶鸿钧、王辉、周刚、袁小强、唐彬杰、范国华、马璟辉、何燕萍、高旭峰、周界、董晓勇、杨陶、姚志源、马群东、戴耀军、何健、吴东元、鲍廷博、吴界明、潘涛、张寅、王祥、李寒勇、杨帆、马璟辉、徐曲、陆涛、佘永锋、王翔、王强等当代紫砂中青年实力派名家。九香紫砂本期介绍人物:佘永锋

佘永锋,1973年生,1992年高中毕业后就随叔叔史国平(高级工艺美术师)学习壶艺制作。后又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元明指导,2010年有幸成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建翔的入室弟子,掀开了紫砂艺术辉煌的一页。所制作品以花货见长。

佘永锋
张公洞附近的盆景特色村-张阳村

佘永锋闲暇时经常与朋友去宜兴张公洞附近游玩,在那边,有一个苗圃、雕塑盆景的集散市场。因其一贯以花器见长,所以对花草树木以及盆景之类的特别感兴趣,空闲了就会去那儿寻找灵感。一日,一行人无意中发现了一盆柚桩,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看着虽小,但是不大的树杆上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树瘤,那么的沧桑却又趣意盎然,顿时心领神会的意识到原来枯萎废弃的树桩也可以显得神采奕奕。于是他来了灵感——打算以此为题材创作一把作品。

佘永锋紫砂壶
佘永锋 落木寻禅

“落木寻禅”此壶作为花器,以柚桩为基材,把表现形式都分布在了流、把、钮和身筒的装饰上面,流和把都以柚桩为形,钮很有特色,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可以看成是树瘤,也可以看成是一只蝉。壶身上面缀以一两根树枝加上一片树叶,且树叶是空心的,更增加了难度。

佘永锋紫砂壶
佘永锋 南瓜

壶型因似一只完整的南瓜而得名,壶身饱满,肩小底大,足见丰硕之姿,虽然重心因此下沉,但却显得厚而不重,趣味自然。壶身上的筋纹力道得当,疏密均匀,嵌入饱满的壶身,使南瓜的成熟风韵更显明显。与此同时,瓜嘴由瓜叶自然卷曲而成,叶脉经络清晰逼真,瓜藤壶把,寓巧妙和美感于一体。壶身刻字装饰“骨清肉腻和且正”,字体遒劲自然,成熟老道,其内在神韵,仿佛师从古壶中自然得来,营造出了唯美的艺术神韵。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人名

张正中紫砂花器制作工艺教学演示

2022年8月3日、4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正中为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陶瓷艺术设计高职高专创新型教育人才培养》作题为《紫道探微——宜兴紫砂工艺文化》的专业讲座和《紫砂花器制作工艺》操作演示。

张正中紫砂壶花器制作工艺演示
张老师讲课现场

张正中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宜兴紫砂艺术的本源、文化传统、当代文人语境下的紫砂艺术以及对紫砂艺术未来发展的展望。通过对紫砂艺术历史的梳理和古今优秀紫砂作品的列举,各位学员对紫砂艺术的认识有所加深。

张正中紫砂壶花器制作工艺演示
《心沁》系列 沈君建 制

张老师讲到,紫砂艺术是爱好工艺的文人和崇尚文化的手艺人共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逐渐从实用器演化为文玩产品。

张正中紫砂壶花器制作工艺演示
《段金系·一方凝时》熊祖超 制

紫砂工艺复杂,工艺体系完备,制作紫砂需要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当代紫砂艺术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投入紫砂行业,设计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新意的产品,丰富了紫砂艺术的面貌。与过去相比,当代紫砂艺术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与各种材料结合的可能性、多种紫砂艺术表现形式的可能性及紫砂艺术观念的可能性。张老师表示,紫砂艺术不能停留在仿古的阶段,要转换表现形式,改变创作观念,在传承工艺的同时进行发展和创新,才能使紫砂艺术始终保持活力。

张正中紫砂壶花器制作工艺演示
张老师现场演示

讲座结束后,张老师为学员们现场演示了紫砂花器的制作工艺。在演示过程中,张老师向学员们分享了制作经验和创作心得,强调了制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紫砂花器制作周期较长,为了使学员们能够完整观看花器的整个制作过程,张老师特意加快进度,确保学员们能够观摩学习每个步骤的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