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壶品推荐

内卷的时代中年男人的乐趣

玩壶,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紫砂质朴,不夺目但耐看,在把玩紫砂壶的过程中,我总能够感受到壶的温润与细腻,仿佛与壶之间建立了一种无言的默契。这种默契,让人忘却了外界的纷扰,沉浸在与壶相伴的宁静时光中。

品茗,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在茶香氤氲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茶叶的甘醇与清香,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茶园之中。品茗的过程,不仅仅是品尝茶叶的滋味,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在茶香中,人们能够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一种“心静如水”的境界。

若盂 半手工 紫泥 160cc左右
若盂 半手工 紫泥 160cc左右

当玩壶与品茗相结合时,我便进入了独处的时空,这是一种“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安静状态。这种状态并非真的看不见、听不到,而是指人们在专注于玩壶品茗的过程中,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境界,让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保持头脑的清醒,不被外界所动摇。

若盂 半手工 紫泥 160cc左右
若盂 半手工 紫泥 160cc左右

在道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状态下,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玩壶品茗的乐趣。他们不再被琐事所累,不再为名利所困,而是专注于与壶相伴、与茶相伴的时光。这种专注,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美好与幸福。

在内卷的时代,这也许是我这个中年男人位数不多的乐趣吧。

分类
壶品推荐

原矿小煤窑朱泥半手工水平壶欣赏

水平壶,紫砂实用器中的王者,同样尺寸的壶型对比,水平的壶流长、壶把大,无论是冲茗还是把玩,都给主人人壶合一的感觉。这只水平壶,虽然是半手工制作,但技艺考究,180cc的容量恰到好处,无论是独自品茗,还是与三两知己共饮,都能尽显其用。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能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味。扁平的壶嘴微微扬起,仿佛在低语,给人一种舒展、自在的感觉。线面转承之间,既合乎法度,又充满了艺术感。追求水平壶,我们不应只看重其扁矮的形态,更应注重其整体的和谐与美感。在泥料方面,这只水平壶采用了小煤窑朱泥,使得茶叶在壶中能够更好地呼吸、舒展,从而释放出更加醇厚、甘甜的茶香。这种泥料基本不挑茶,无论是乌龙、红茶还是普洱茶,都能在这只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原矿小煤窑朱泥半手工水平壶
原矿小煤窑朱泥半手工水平壶

当我们面对一件器物时,应该如何去看待它呢?我认为,首先要做到不执念。每一件器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们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的“名头”或“价格”,而更应该关注其本身的品质和价值。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求新、求变。在一个创新泛滥的年代里,我们更应该珍惜那些经过时间沉淀、历经考验的经典之作。

原矿小煤窑朱泥半手工水平壶
原矿小煤窑朱泥半手工水平壶

这只水平壶就是这样一件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器物之美和价格之美,更蕴含了制壶匠人的智慧和匠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陪伴着我度过每一个品茗的时光,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总得来讲,紫砂行业的趋势还是向好的。

虽然行业比较乱,但也是属于互联网与传统手工艺碰撞时产生的震荡。能引起大家的反响,有议论,说明还是会逐渐回归正轨的。对于紫砂艺人来说如何发展好紫砂艺术,三点必须做到:

1、艺术与修养。艺术的创作方法是人们用艺术的方式认识生活,了解自然,感悟生命,解读社会,体现自我,这于艺术家社会实践和品德修养是分不开的。就紫砂艺术而言,如何把生活中所见所闻用想象和借助想象加以形象化,把制作者的思想融入壶中,这就要靠艺术家有一定的才气、胆略、知识,力量。
2、艺术风格。艺术的风格,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也是一个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风格有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之分,也有流派风格、个性风格之别。从哲学的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无所谓共性。紫砂艺术已有几百年历史,它随着社会发展,已从单一的实用发展到欣赏,从形、意、趣到雕、刻、镂,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包容,可谓壶小乾坤大,一茗融天下。一名紫砂艺人要真正完成从“工艺”到“艺术”的升华,是要经得起岁月的淘洗而历久弥新的,要熔铸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旨趣的; 这样的紫砂壶才有生命力,才能融下鉴赏者的心。

合梅 王卫明 降坡泥
合梅 王卫明 降坡泥

3、传承与创新。紫砂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会有不落窠臼的独特风格的形成。在文化创意、理念更新的今天,紫砂艺术更要强调“设计元素”的融合,要师古不泥古,兼收并蓄,着力创新,追求创意的巧妙、风格的独特,以广阔的视野,包容的胸怀去合理取舍,融会贯通,别开生面,自成风格。而风格的形成,饱含了紫砂艺人对紫砂文化的深入理解; 对人文传统的全面通晓; 对社会人生的充分领悟; 对自然生活的美好追求,这些是赋予艺术生命及内涵的基本要素。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够开发出艺术智慧,才能看到“美”之真谛,才能把对艺术风格问题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表面到内涵,从物质到精神,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传统紫砂“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现状,其生命力和社会的辐射力是有限的,只有靠社会上的能人志士的参与和艺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其紫砂陶文化源远流长,越发光彩。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为什么越简单地紫砂壶越难制作好

在几乎所有的传统紫砂壶艺人的观念里面有一个共识,就是越简单的壶型越是难做,那这点可能对这行了解不深的人,他不理解,那九香来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个道理。简单的反面是复杂,有些不了解的人看到那些造型特别繁琐,看着就觉得制作难度非常大,又或者是雕龙画凤的那种壶。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微信392503348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

就觉得不得了觉得那种壶一定很难做,价格也一定很贵。其实在做壶艺人的眼里,这种做法反而是比较下沉的,因为要做的复杂实在是太容易,也不用管那么多。把各种元素往茶壶上面堆起,自然就复杂这么一搞,把欣赏的人的注意力全部引导到那些繁琐的细节上面去,而对整个壶的架子,或者对整体的比例搭配就不会那么去关注了。那么你说这样的壶一定就是好壶吗?真的不见得,好壶讲精气神,这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不能偏废所以一味的加大制作难度,增加细节,也未必能成就一把好壶,而越是简单的壶,细节就越少,那这个时候就要看制壶艺人运用简单的线条来造型的能力了。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微信392503348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

那就好比和人打架的时候,你手里没有任何武器来帮你,那就看你有没有赤手空拳的真功夫,那这个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没有长期的训练根本做不出好的东西。然后越是简单的造型,变化的空间就越小,很多都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加入变化而来,那么自然的前人的一些佳作珠玉在前。难免就会被拿来和现代人的作品做比较如果你想模仿,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微信392503348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

你要能真正理解那些名作的精气神你才能模仿的像。那又或者,如果你有更大的野心,想在前人的佳作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良和创新,那就更难,因为名作的高度实在太高了,你在那个高度上想进步,哪怕一寸都是难比登天的事。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微信392503348
若盂,朱泥,120cc,潘冬作品

那没有高超的功力呢?想都不要想,如果功力不够,做出来的东西被人拿来跟好壶一比,马上就会现原形。所以越简单的越难做,就是这个道理。

分类
壶品推荐

全手工寿珍仿古紫砂壶欣赏

『寿珍仿古』原矿老紫泥,全手工,200cc左右。在传统型的紫砂壶里,最为代表是西施、石瓢与『仿古』,如果说西施体现的是柔美、石瓢更显文人气韵,那么仿古,则可以说是端庄稳重的经典之作。仿古这款壶型经过无数名家大匠的锤炼,名作辈出,最为代表的便是邵大亨、程寿珍和顾景舟三人的仿古,而这款仿古是寿珍款式的仿古壶。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仿古壶的规矩良多,矮的仿古壶,整体的轮廓线是个长椭圆型,壶的盖子是在椭圆轮廓线外面的。这样盖面就成了大椭圆的一段弧线,盖子本身构成一个中椭圆。中椭圆的下部轮廓线是隐于壶身上端之内的,看不见但必需能感觉到。子口也是个椭圆,这样三个椭圆应该是大小不一样但外形很一致,显得连贯呼应。另外三个椭圆的长轴应该有黄金分割比例关系。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直观看,仿古壶的把和嘴与壶口的夹角距离应该完全相等,把与嘴要形成贯气,端部与壶身暗接处要对称流畅且不可以伤壶体轮廓线。壶身要丰满,有膨胀感。盖与壶身要浑然一体,盖沿与壶口沿要平整丰满,如紧闭之双唇。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仿古紫砂壶

工艺要点:

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称仿鼓。

底部:仿鼓壶收平底多。

肩部:仿鼓壶肩必须高耸挺拔才有气势。

颈部:仿鼓壶留短颈。

子口:仿鼓壶子口呈一线。

提钮:仿鼓壶提钮和盖之间略有颈隙,提钮为等比例缩小的壶身形状。

气韵:仿鼓壶的气势要有十面张力,也就是一个充满气的牛皮大鼓那样。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人名

林颖紫砂壶作品赏析

林颖紫砂壶
林颖

汉瓦为传统经典器型,壶身周正直立,利落明快。此作“汉瓦”,简洁、明快、素雅、精炼。器型张力十足,线条行云流水,壶体较传统款更显劲道,别具韵味。

整体以直线与弧线组合而成。自壶盖、曲流、环柄至足部无一折角及多余装饰,浑圆雅致,造型优美,气韵生动,展现了作者的老练与娴熟的功力。

这在成型方式方面就可见一斑。此作完全由手工拍打成型,直身桶器型实际也是有一些弧度,这种微妙的弧度力求精准,制作难度要比普通圆器大得多,壶身由双手凭功力拍出器型的弧度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林颖紫砂壶
林颖 汉瓦 200cc
林颖紫砂壶
林颖 汉瓦 200cc

高宫灯,初见淡雅平实,细摩则气势宏发,壶身通体圆融端庄,色泽饱满,珠光之中透着气宇轩昂之气,造型流畅灵活,工精思巧,朴素雅致,妙不可言。

此作器型难度非一般匠人可驾驭。从架子到细节包括上扬的壶流,壶底泥片的处理,珠圆玉润,处处具备精工的标准,也与壶名背后隐含的皇家标准紧密契合。

林颖紫砂壶
林颖 高宫灯 220cc
林颖紫砂壶
林颖 高宫灯 220cc

林颖,1988年出生于陶都宜兴紫砂世家,师承于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吴培林,擅长全手工光素器。自幼在陶艺氛围中长大,深受家族前辈熏陶,凭着对紫砂艺术的执着追求,不断探索求取,逐步提升自己的陶艺水平,领悟紫砂艺术的真谛,作品在传统技法基础上吸取了现代艺术精华,构思独特,手法巧妙,展现出素雅大方,古朴端庄,作品深受广大壶有爱好者和陶艺收藏家的青睐。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邱法敏紫砂壶欣赏

历代紫砂艺人们的努力创新,不断演化出现代复杂多变、流派迥异、造型丰富的紫砂工艺。紫砂作品的发展史,也成就了年轻的紫砂艺人一代一代的创业史。有了年轻的新生代,紫砂工艺才能传承和发展,紫砂产业也才有更辉煌的明天。试想现代的紫砂大师,不就是当年刻苦专研,孜孜以求的年轻艺人吗?看到邱法敏的方壶作品,我想紫砂定会由他们继续传承下去的,必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邱法敏的作品有汲取传统成分,在经典壶款上改良;有遵循传统,中规中矩学习传统的壶款;也有突破传统,发展创新的诸多紫砂方壶新品。

邱法敏紫砂壶价格
邱法敏 鱼化龙
邱法敏紫砂壶作品
邱法敏 双圈
邱法敏紫砂壶作品
邱法敏 上合桃
邱法敏紫砂壶作品
邱法敏 明式小品

邱法敏1988年出生于陶都宜兴,自幼喜好紫砂,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目前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师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范泽锋。多年来坐凳伴泥,经过不断努力地学习,加上老师倾囊传授,使其紫砂方面的工艺技术和涉猎素材能够巧妙地融合,壶艺日趋精湛。在紫砂创作的道路上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作品光器花器皆精通,器型线条清晰明朗,造型大方古朴,线条简约中求变化,大气生动,为中青年实力派紫砂艺人种的佼佼者。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壶品推荐

解析筋囊器形制-菱花、菊瓣和葵瓣

菱花紫砂壶作品题材大部分为花卉作品,菱花除了装饰作用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的意义。典型的壶型有合菱壶、玉兰花式壶、水仙花式壶等。

我们看下它的截面,由两条阴线勒出的一个突出弧面,弧面中间再有一阳线,其截面类似菱花形。据明末的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中提到:“董翰,号后溪,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足见菱花形的史料记载。

菱花紫砂壶
菱花笑樱壶

菱花形类的筋囊大多是从壶钮等比放射状延伸到壶的底部或足,有时壶嘴和壶把会视协调度也一同饰以筋囊线。菱花式壶、菊花八瓣壶、水仙壶、葵瓣壶等的筋囊线大部分为上下贯通单向形式,凹凸起伏的阴阳线顺着壶的造型从壶的纽、盖、肩、腹到足,纵向延伸,筋囊等分,盖面可随意置换方向。

合菱
合菱

另外还有一种组合形式变化更加丰富,是菱花式壶的变形,即合菱壶,其筋囊是上下双向错开,在壶身腹部交汇的造型,上部阳线对下部阴线,反之亦然,其凹凸弧面也上下相对。筋囊的规律性保证了它的变化是丰富而不紊乱的,而且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筋囊效果,下图为合菱壶的俯视截面图,可以看出阴阳相对,凹凸线条分布有序。

 

菊瓣形也是一类常见的筋囊紫砂壶,始见于清早期,多半无款,一般是将壶体的俯视面划分为若干等分,以壶钮为中心向四方放射而出,利用各式的线条将规律流畅的筋纹,整合成一套精准严密的整体结构,其造型规律要求“上下印对,身盖齐同,分割精准,纹理清晰,深浅自如。

菊瓣壶

菊瓣壶的筋纹线绝大多数从壶钮开始延伸至底部或圈足,期间各部位筋线对接严谨,其严丝合缝在壶盖与壶口衔接处尤为体现。

台湾回流紫砂壶
大菊瓣 1994年 顾玉华(台湾回流壶)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葵瓣形,葵瓣形的筋囊器主要有葵仿古壶和狮球壶。从俯视截面图可以看出,由两边下压的阴线和两边凸起中间微微凹陷的弧面组成,一般作六等分。葵瓣形的筋囊器曲线转折变化比较微妙,主要体现在壶身等分筋囊面的中心位置的曲面,这一部位在同类造型中有些许差异,或鼓或平或凹,弧度变化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需要工匠结合整体加以衡量把握。

裴俊伟 葵仿古

筋囊最早在商周青铜器上被发现,不断演变延续,在铜镜、金银器、漆器等器物中以不同形式接连出现。直到明代晚期才被人们应用在了紫砂创作中,并不断加入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关注筋囊的变化,对于研究紫砂筋囊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分类
九香品壶

全手工筋囊传炉紫砂壶赏析

筋囊器是紫砂壶三大基本工艺造型类型之一,其他两类是光器和花器。

筋囊器的制作要求,是筋囊的阴阳线走线清晰自然、筋囊瓣鼓胀自然富有生命力,不能显得呆板没有动感,另外筋囊器型往往也结合了传统光素器中的壶型,比如筋囊仿古、筋囊传炉等,那么在保证了筋囊独有的特点的同时,还要求做壶艺人必须要能够保持传统器本身器型的做工和气韵。

筋囊传炉筋纹器
全手工筋囊传炉

欣赏此款筋囊传炉,方之角隐于圆内,圆之形寓于方中,线条过渡一气呵成,节奏强烈,大巧不工之以拙胜雅之韵。作品在朱泥传炉经典壶型的基础上,加上筋囊之元素,整体上下印对,身盖齐同,纹理清晰,深浅自如,而且通体协调,气势连贯。

筋囊传炉筋纹器
全手工筋囊传炉

此作以筋纹之美结合传炉之韵,既发掘出紫砂筋囊之规律朴质之美,又彰显其方圆定鼎的天生意境。

分类
壶品推荐

半手工精工虚扁壶欣赏

紫砂壶的故乡在春秋时期起便属吴越交界之地,自新石器时期到汉代的陶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宋元明时期的均陶和明清时期的紫砂,这一路发展而来的文化脉络,始终包含了继承,孕育和发扬,让艺术的果实始终维持着自身的生命力,从而传承不息,开拓不止。

“扁型壶”是一种很早就在中国诞生的造型,在春秋时期就有一种高20cm,宽20cm的铜扁壶,用来盛酒。之后历朝历代多以金属酒器的面貌出现,直到宋代才发生了材质上的极大转变,成本更低的陶瓷器成为了主流。

在这一时期,恰恰是茶文化获得极大发展的时期,宋代茶饮甚至远渡重洋来到了朝鲜和日本, 成为了至今仍然存在的日本“茶道”。

半手工虚扁壶
半手工虚扁壶

“扁型壶”在烹煮中的发茶效率高的作用让这种壶式广泛地流传开来,所以当明代散茶出现及泡饮方式普及后,这种壶式依旧被保留了下来,并根据紫砂造型中利用紫砂砂性强造成此壶“扁而不塌”的特点,赋予了其更有深意的名称——虚扁壶。

半手工虚扁壶
半手工虚扁壶

作为紫砂壶式当中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之一,虚扁壶的结构要点要求其不再极端地追求形态上的“扁”,而是留出空间,为形体上的转折,圈线留下更 多的创作痕迹,在原本简洁流畅的形态上,塑造出更多的细节,从而清晰地展现出一种虚怀若谷,入世逍遥的脱俗气质。

半手工虚扁壶
半手工虚扁壶

这款虚扁壶为半手工精工制作,容量大约200cc左右,泥料选用老紫泥,更体现出虚扁壶的质朴。壶盖上的圈线与壶面的转折相互映照叠加,展现出细腻的工艺和文雅的壶形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