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壶表面的小黑点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首发于九香的微信公众号“寻壶问道”】今天整理老壶库存时有壶友咨询瑕疵的问题,我一看这不是铁质、跳砂现象么,九香手上的八九十年代老壶只要仔细观察件件都有这类情况,想到反而直播间买的机制“紫砂壶”很难看到这类“瑕疵”,一声叹息。

正常情况下,从练泥师傅、制壶匠人到壶商,没人希望紫砂壶表面有黑点、小坑的情况,观感不讨喜,所以传统的解决方法是用磁铁棒反复搅动吸附矿粉中的铁质,来提高泥料烧制以后的纯净度,但是这种除铁的方式效率比较低,而且很难彻底地去除铁质。导致紫砂壶在烧制以后,还是容易在壶表出现一些铁质的斑点和熔点。而大部分消费者都难以接受这样的壶,认为这是瑕疵,加上互联网上不良商家以非原矿紫砂料和酸洗泥料以“纯净”、“无暇”为卖点,倒逼着泥料炼制进行改进,所以才出现了通过硫酸对泥料进行酸洗的高效去铁方法,这是一种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那么,为什么原矿紫砂壶都有这些问题呢?今天九香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八九十年代老壶台湾回流壶
八九十年代老壶台湾回流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紫砂的成分。以丁蜀镇的朱泥紫砂(川埠赵庄)、紫泥(黄龙山)及本山段(黄龙山)三种典型紫砂为例,三种泥料的主要矿物均含有石英、黏土矿物和赤铁矿,其中黏土矿物有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和鲕绿泥石。在三个样品中,朱泥的伊利石和赤铁矿的含量最多,其烧成品非晶相含量最高,莫来石含量最低。紫泥中矿物组成则比较均衡,它成品中的莫来石、赤铁矿和石英含量最高。

原矿紫砂壶表面的铁熔点
原矿紫砂壶表面的铁熔点

紫砂壶生坯烧制的过程中,水除了以水蒸气(H2O)为主要形式出现外,还会以H2O2、OH、(H3O)¯等较高活性水分子(或离子态)形式存在。这些(活性)水蒸气沿孔隙逸出紫砂坯体过程中,继续与含铁物质发生水合→分解→水合→分解作用,并携带Fe2O3相对发生一定程度的运移和集聚。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在氧化气氛中加热,已失去水的胶体FeO经氧化形成a-Fe2O3或β-Fe2O3。吸附在粘土矿物破键上的Fe亦被氧化,脱离粘土形成氧化铁,并形成了氧化铁团聚体。

紫砂的化学组成物质
紫砂的化学组成

当窑温到达900°时松散状高温骸晶矿物将生长变大,三氧化二铁分子外移扩散,最后在高温矿物之间的结合处形成Fe2O3网状分布(烧结),粒度=12pm。其节点则是原有的三氧化二铁。由于三氧化二铁与一些K、Na铝硅酸盐等混合在一起出现熔融现象,温度的升高,熔融量的加大,加之高温矿物的粒度加大而产生的排挤以及熔融Fe2O3的自迁移作用,部分Fe2O3将熔出陶体,最终在紫砂壶表面形成黑色或灰色的熔斑。

紫砂壶烧制化学反应
紫砂壶烧制化学反应

如果我们想方设法要去掉这些熔斑,那只有通过化学的方式。可谓,“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知觉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如何对待原矿紫砂的“瑕疵”,也体现出我们对于“道”的不同认知程度。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风光无限好的八九十年代紫砂壶市场

现在直播间紫砂壶看上去非常走俏,特别是一些抖音的头部紫砂壶直播间,真的如“闪购” 功能的名字一样商家一介绍上十把立马就抢光了。但事实上,这些看不清品相、盲目下单的消费者很多都会收到货会因为不符合商家描述而进行退货,这种靠肆意吹嘘带节奏的行为既损坏了商家的信誉也伤害了壶友们的信任。对于直播销售的“火爆”,九香不认为是紫砂壶行情真的看涨了,而是毫无底线的过度营销产生的结果。那些直播间追求的只有眼前的经济利益,和弘扬紫砂文化无关,和尊重传统手工艺无关。不过要说紫砂壶真正的一波走俏行情,不得不提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宜兴的紫砂壶开始大量出口港台地区这一行情。实际上香港大量经营进口紫砂壶也是因为台湾地区的市场需要,由于当时还没有三通,大量的紫砂壶先流进香港,再由香港出口至台湾。维他奶公司的创始人罗桂祥不仅是一位紫砂收藏爱好者,他也是最大的紫砂壶贸易商之一。他创办的双鱼公司以收购高中档紫砂壶为主,主要的购买对象是中国香港地区和东南亚的藏家。后来,香港有其他三家公司也开始进入紫砂壶的贸易,从宜兴直接进口然后大量转口到台湾。

许华芳老壶回流壶
九香收藏的台湾回流壶

由于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腾飞,给紫砂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时台湾藏家由于信息渠道单一,拿到的货是出产地宜兴出厂价的近十倍,于是,一些人开始以探亲为名,偷偷到宜兴收购紫砂壶。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整个宜兴尚没有一家外贸经营权的公司,出口主要是省级专业外贸公司,为此,当时宜兴县政府在丁蜀公安分局设立紫砂市场整顿办公室,严禁私自与台湾商人的紫砂贸易,甚至设卡检查,并狠狠打击了一大批个体经营的紫砂贩售者,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出租车司机,他们在送台客找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商机,逐渐转变成集司机与掮客于一身。但由于交易紫砂壶之间的障碍重重,反而使得台湾的紫砂壶的收藏更加奇货可居而价格飞涨。

台湾回流壶
罗桂祥

后来由于当地认为这样的整顿与1978年三中全会精神有悖,这个整顿办公室不久就被撤销了,紫砂壶生产力被解放了。宜兴紫砂人是大陆较早接触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券”的,台客买壶不能用台币都是用外汇券,那时宜兴紫砂壶从业者不会收美元与港币,因为汇兑人民币非常麻烦,而且容易暴露自己的财富,台湾人进来外汇券也是限购的,于是也出现了地下钱庄。

台湾回流壶
紫玉金砂杂志创办人赵宽仁先生与宜兴美术家们合影

随着紫砂壶贸易政策的逐渐宽松,台湾人通过厦门的渔船返运紫砂壶,在海上交易,而且还有专门的中介机构来发货,那个时候人民币还没有发行100元面值,但外汇券有100元,他们把成捆的外汇券塞满紫砂壶成型师傅的泥凳下,求他们尽快完成订单。据说当时台湾做紫砂壶生意的利润比贩毒还高,许多人铤而走险,在休渔期坐小渔船偷渡至厦门,然后在厦门设点返运至台湾。1986年以后,当时宜兴出厂价10元人民币的壶,到台湾可以卖120美元,由此,来宜兴贩买紫砂壶的人越来越多,起初多是台湾的无业游民,以休渔期的渔民为主,后来开始有专业的古董商参与,贩壶的质量开始提高。真正意义上台湾紫砂壶的收藏热,是与台湾人办了两本好的杂志《紫玉金砂》(赵宽仁)和《天地方圆》(黄嘉怡)和一些电视节目的推介的作用分不开的,从当时不满千人的紫砂队伍的产量来说,不够台湾一个市县的消费量,实在是供不应求,于是,宜兴出现了二厂、三厂、四厂、五厂等乡镇企业。但另一方面,追求产量导致了一些粗制滥造的紫砂壶充斥台湾地区市场,台湾地区市场把这类低质壶成为“乡坯壶”,紫砂壶的口碑急剧下降。到2000年,台湾地区市场开始进入拐点到现在一直没有起来。与此同时,大陆收藏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壮大起来,大量以前卖至台湾的茗壶开始反销大陆,圈内称之为回流壶,由于当年出口至台湾的紫砂壶基本上是非正常渠道,大量回流壶中现在已经成为高工大师当年学徒的习作,许多收藏者以现代职称对应的价格购买,风险很大。紫砂从业人员从不足千人发展到如今的20万大军,自2008年开始进入到井喷状态,直至2015年开始大陆市场也开始回冷。(部分文字来自 张 明 强)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壶品推荐

解析筋囊器形制-菱花、菊瓣和葵瓣

菱花紫砂壶作品题材大部分为花卉作品,菱花除了装饰作用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的意义。典型的壶型有合菱壶、玉兰花式壶、水仙花式壶等。

我们看下它的截面,由两条阴线勒出的一个突出弧面,弧面中间再有一阳线,其截面类似菱花形。据明末的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中提到:“董翰,号后溪,始造菱花式,已殚工巧”,足见菱花形的史料记载。

菱花紫砂壶
菱花笑樱壶

菱花形类的筋囊大多是从壶钮等比放射状延伸到壶的底部或足,有时壶嘴和壶把会视协调度也一同饰以筋囊线。菱花式壶、菊花八瓣壶、水仙壶、葵瓣壶等的筋囊线大部分为上下贯通单向形式,凹凸起伏的阴阳线顺着壶的造型从壶的纽、盖、肩、腹到足,纵向延伸,筋囊等分,盖面可随意置换方向。

合菱
合菱

另外还有一种组合形式变化更加丰富,是菱花式壶的变形,即合菱壶,其筋囊是上下双向错开,在壶身腹部交汇的造型,上部阳线对下部阴线,反之亦然,其凹凸弧面也上下相对。筋囊的规律性保证了它的变化是丰富而不紊乱的,而且在不同的角度有不一样的筋囊效果,下图为合菱壶的俯视截面图,可以看出阴阳相对,凹凸线条分布有序。

 

菊瓣形也是一类常见的筋囊紫砂壶,始见于清早期,多半无款,一般是将壶体的俯视面划分为若干等分,以壶钮为中心向四方放射而出,利用各式的线条将规律流畅的筋纹,整合成一套精准严密的整体结构,其造型规律要求“上下印对,身盖齐同,分割精准,纹理清晰,深浅自如。

菊瓣壶

菊瓣壶的筋纹线绝大多数从壶钮开始延伸至底部或圈足,期间各部位筋线对接严谨,其严丝合缝在壶盖与壶口衔接处尤为体现。

台湾回流紫砂壶
大菊瓣 1994年 顾玉华(台湾回流壶)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葵瓣形,葵瓣形的筋囊器主要有葵仿古壶和狮球壶。从俯视截面图可以看出,由两边下压的阴线和两边凸起中间微微凹陷的弧面组成,一般作六等分。葵瓣形的筋囊器曲线转折变化比较微妙,主要体现在壶身等分筋囊面的中心位置的曲面,这一部位在同类造型中有些许差异,或鼓或平或凹,弧度变化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需要工匠结合整体加以衡量把握。

裴俊伟 葵仿古

筋囊最早在商周青铜器上被发现,不断演变延续,在铜镜、金银器、漆器等器物中以不同形式接连出现。直到明代晚期才被人们应用在了紫砂创作中,并不断加入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取向。关注筋囊的变化,对于研究紫砂筋囊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一把将我带回1996年的陶艺节紫砂壶

昨天九香为了给壶友找一把回流壶,便去师父那里开箱找壶,同时也顺带拿一些没见过的款式去店里。其中翻出来一把老鼠壶造型独特,我转到另一侧才发现这把壶是陶艺节纪念壶。这个宜兴陶艺节的最初的LOGO我相信年轻的朋友肯定没有人见过,即使是在丁蜀紫砂行业的,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过了。看到刻款是丙子年,推算为1996年,地支子为鼠,所以设计者把壶把构造成了一只机灵的子鼠。回想那个纯真年代,往事如斯,许多封尘的往事瞬间涌上心头:那年喜欢听范晓萱和张信哲的歌、放学回家路过国营宜兴饭店总要求着父亲买块蛋糕、每个周末最喜欢去的西大街集邮社、和同学一起打街机钓龙虾、有了第一辆自行车……

1996年第五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开幕式
1996年第五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开幕式

【百科资料】江苏宜兴陶瓷艺术节,由宜兴市政府主办,首届于1988年5月上旬举办,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在“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的宗旨指导下,这个素以“陶、洞、竹、茶”四宝闻名于世的宜兴陶都,通过办节,扩大了宜兴陶器的知名度,紫砂工艺陶更是远销海内外,成为行家收藏的珍宝。

历届宜兴陶艺节
1988年5月7日,首届中国宜兴陶艺节在宜兴市丁蜀镇举办;
1990年4月10日至12日,第二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在宜兴市丁蜀镇举行;
1992年5月5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在宜兴市区举行;
1994年5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在宜兴市区举行;
1996年5月5日至8日,第五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在宜兴市区举行;
1998年5月5日至8日,第六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于在宜兴市区举行,17个乡镇设立分会场;
2013年5月5日至5月8日,第七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在丁蜀镇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及中国陶都陶瓷城举行。

分类
九香品壶 原创写作

紫砂厂特艺车间台湾回流壶宜兴总经销

台湾回流壶老壶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陶业生产恢复正常,宜兴紫砂壶的产销慢慢回归正轨。以香港罗桂祥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实业家、收藏家、维他奶创始人)的双鱼公司为代表的香港公司在宜兴开始考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实用价值、历史文化和生产供应情况,并逐渐开始收购紫砂壶转销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市场。

台湾回流壶
九十年代紫玉金砂公司出版的紫砂壶作品合集

1981年10月罗桂祥先生为推动紫砂陶艺,在「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举行宜兴紫砂陶器专场展览,紫砂壶以其款式的多样性、材质的优异性,引起国际瞩目,尤其引起了台湾茶艺界、收藏界人士关注。

台湾回流壶
罗桂祥

后来经过与紫砂生产厂家的合作,香港出现了以紫砂壶中间贸易为主营业务的四家公司(锦锋、英泰、双鱼、海洋),紫砂壶也开始陆续出现在了台湾市场。

台湾回流壶
陶艺节期间两岸笔会交流

据九香师父回忆,台湾地区市场的紫砂壶贸易真正开始疯狂是国家政策调整后台湾地区的经销商(企业、个人皆可)可以直接来大陆进货,他回忆那个阶段的台湾买家来丁蜀购壶不是一把一把的挑选,而是按货柜来计算,不考虑其中有无次品,当时称之为包柜,根本不看作者底款、品种和质量,计价方式就是称重按斤来卖,他厂里的壶都是集装箱装运的,当然这些都是日用品类的紫砂壶。

台湾回流壶
紫玉金砂创办人赵宽仁先生与美术家们合影
v
笔会交流掠影

一些台湾壶商对于名家壶的购销,导致丁蜀作为宜兴的一个镇,所拥有的出租车比宜兴城区还多,很多停在丁蜀镇中心的上海饭店等酒店门口的出租车司机都接过给台湾壶商找壶的活儿,一回生二回熟,其中有些精明的壶商,由于充当中间人的角色,服务贴心热诚,和不少紫砂艺人(不乏后来成为大师者)以及台湾壶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后期干脆成立了给台湾壶商服务的紫砂经营公司,有些不方便的台湾壶商便全权委托丁蜀的紫砂销售公司操办进购事宜。

台湾回流壶
张守智教授在宜兴

回流壶大致有三类壶,第一类是以水平、如意等经典厂壶为代表的日用商品壶,那时出口到台湾去的紫砂壶良莠不齐,日用商品紫砂壶的量最大,有的虽然都盖着紫砂一厂的各类方圆标,都是半手工标准件,但从品质上面讲远不如现在的半手工壶的工艺。被一般的紫砂爱好者收藏的从台湾回到大陆的台湾回流壶绝大部分都是这种紫砂壶;第二类是80年代后期开始流入台湾地区市场的顾景舟、蒋蓉、吕尧臣、徐汉棠这批代表人物的高档紫砂壶。由于他们的壶价格高,数量少,只能订制,于是这些台湾壶商便高调订制扩大宣传,当他们把壶拿到手后,就会请宜兴当地的高手去对着壶仿做若干高仿品一起带回台湾,这一“妙招”后来被制壶人学了过来,造成了今天“代工壶”几乎泛滥的局面。

台湾回流壶
张志安先生参与的紫砂壶陶刻

这类壶便是让很多壶友被坑最多的一类壶,底款一看都是厉害的名家,可惜假的真不了,让很多壶友对台湾回流壶望而生畏;第三类便是由台湾专业紫砂公司定制的工艺品紫砂壶,这类壶要么是有特定的用途,要么就是在某些艺术创作交流活动中留下来的作品,师父开箱给九香分享的就是这类壶,他们大都来自台湾紫玉金砂公司,这家公司不仅是紫砂壶经销公司,同时也拥有在台湾壶圈鼎鼎大名《紫玉金砂》杂志社。该杂志被称为华人世界最精致丰富的文化艺术杂志,成为了两岸紫砂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直到最近几年,国内才出现类似相对专业的紫砂文化刊物,这与国内紫砂收藏热持续升温休戚相关。

台湾回流壶
荷兰陶艺家在进行紫砂壶创作
台湾回流壶
法国陶艺家在进行紫砂壶创作

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传统紫砂壶出口贸易市场失去了往日的繁荣,但大陆经济飞速发展。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紫砂厂壶这一出口创汇的商品也走进了历史。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从上世界末开始不断有大陆紫砂爱好者开始回购以前出口到海峡对岸的特艺车间紫砂壶,这就是九香手中的台湾回流壶的由来。

台湾回流壶
紫玉金砂杂志的封底

以下是部分九香紫砂艺术馆内的回流壶作品:

台湾回流壶
性本善壶 1995年 许华芳
台湾回流壶
性本善壶底部 许华芳制和紫玉金砂商标
台湾回流壶
四方弘文 1991年 惠海华
台湾回流紫砂壶
大菊瓣 1994年 顾玉华
香港回归纪念壶之一 1995年 俞晓军
台湾回流紫砂壶
南瓜 范丽云 1988年
台湾回流壶
斗笠 1993年 孙志琴
台湾回流壶
香港回归纪念壶之一 1994年
台湾回流紫砂壶
心莲如意 1993年 江菊芳
台湾回流紫砂壶一厂老壶
鸳鸯 1993年 方惠芬
台湾回流壶
牛年香港回归纪念壶 1996年 朱秀华
台湾回流一厂紫砂壶
其他几款发表在“寻壶问道”公众号的回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