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
浏览善卷先后担任天子唐尧、虞舜的老师,唐尧、虞舜先后要将帝位让给他。他顺应天下大势,拒绝接受帝位。为回避帝位禅让,他先后隐居淮甸、湖湘。常德德山就是他的隐居地之一。他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美好生活,所到之处,教民知识,以德化民。他所留下的重义轻利、谦让、重生、修身、知止、轻名务实、敢谏与善谏、逍遥、就利辞害、勤劳、中庸、顺应时势、不降节、耿直、教化、心意自得、使贪廉懦立、果敢等十八德,是中华道德的主干和源流。
善卷胸有韬略,有帝王之才。他治国有方,天子求教;他精通音律,雅人高致;他生活时髦,作息典型;他敢作敢为,不畏艰难;他勤劳智慧,决定果敢。善卷是上古高士群体之领袖。他是道德人物之首,堪比孔孟;他是二位帝者之师,无人企及;他二让天子之位,空前绝后;他享受生活之美,引领潮流;他顺应时势之变,激流勇退;他游历天下之半,见多识广。
善卷的思想言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善卷的思想言行是禅让理论的主要源头;道家思想的主要源头;儒家思想的重要源头;隐逸文化的主要源头;释家文化传播的助力。善卷开敢谏与善谏之先河;确立中华民族之精神;树立勤劳智慧之典范;追求心理和谐之始祖。
对善卷格外景仰的帝王有唐尧、虞舜,还有夏禹王、魏文帝、梁敬帝、隋文帝、宋真宗、宋徽宗、清康熙帝等。西汉淮南王刘安,格外崇敬善卷,在他所著的《淮南子》中,多次赞扬善卷。春秋战国时代的先贤庄周、慎到、列御寇、荀况、吕不韦等都非常景仰善卷。
善卷文化,就是以善卷为代表的上古高士“道”的思想和“德”的观念为内涵的一种意识形态体系,再质言之,就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影响的上古道德文化。古今一切传述、颂扬和研究善卷而未脱离其道德内涵的文字都是其文化的外延;历代所有纪念、彰显善卷的人文建筑及地貌名称则是其文化的立体的外延。
善卷文化中“道”的思想,就是“天道无亲”(《道德经》)、“天行有常”(《荀子·天论》)的思想;善卷文化中“德”的观念,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也”(《道德经》),也即人类要尊崇、顺应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观念。
善卷文化中的道德内涵属于道家思想体系,它与后世儒家语义中的道德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层次上的不同。儒家的道德是针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出来的,追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而道家的道德则是针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来的,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善卷文化内涵高卓,具有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