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中华德祖 善卷

2024-05-08 10:15 777 浏览

‌善卷,又名善绻,单卷。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湖南武陵人,以德著称。善卷是帝尧和帝舜的老师,帝尧和帝舜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被他拒绝。为避免帝尧和帝舜禅让帝位给他的纠缠,他几次变换隐居地,过着“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生活。善卷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被尊为“德祖”。前面一段话来自百度百科,笔者大体同意这种说法。当然,也有人说善卷是山东单县人,也是一说。上古人物,也是传说中的人物,籍贯有争议其实很正常。个人认为,从地方文化和地名文化的角度而言,说善卷是武陵人有充分的道理。我所关注的不是这些,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今天如何去认识善卷其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我认为善卷的主要意义如下:

 一、善卷是中华德育第一人。善卷之所以引得尧舜崇拜,甚至要以王位相让,主要事迹是以德育人、以文化人。话说尧帝时代,武陵一带的三苗部落最初是教育不兴、礼仪不张,让第一次来武陵民间考察的尧帝很是不爽。但尧帝第二次来的时候,情况大不一样,人们互相谦让,彬彬有礼。尧帝大为惊异,经了解得知,原来是善卷施教有功。这才有了尧帝想让位给善卷的举动。而舜帝让王就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据《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载:庄周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其德行达智如此,的确令人敬仰。

 二、善卷是中国道教文化的奠基者。善卷就是一个有道之人,他遵守自然规律,过得逍遥自在。道家特别注重人的精神境界,认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是逍遥。显然,善卷先生是一个顺应自然的好典型。庄子主张人在精神上的逍遥自在,在形体上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借助外力而得到的逍遥自在的感觉。善卷的生活和对生活的感受就是人的逍遥。逍遥的实质是无为,无为是道家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庄子》天运篇中明确指出:“逍遥,无为也。”(《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善卷的“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就是阐述道家无为的一种境界。善卷先生不想因做帝王而改变自己的自然生活的这种行为方式完全符合道家精神,使得善卷成为道家精神的一个源头。

善卷德祖

 三、善卷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之一。荀子是这样评价善卷先生的历史贡献的:“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辨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适不遇世孰知之。”(《荀子成相·第二十五》)(荀况:《荀子》,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出版。)重义轻利是儒家所倡导的人类社会高尚的行为准则,善卷就是荀子所列举的上古尧舜时代重义轻利仅有的两个典型之一,这说明善卷对儒家道德理论的建立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儒家特别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而善卷又是非常有道德修养的上古高士,儒家当然会作为道德典型来加以宣扬。董仲舒是这样褒扬善卷先生的:尧舜德彰而身尊,善卷德积而名显。善在是则尧舜之道在是,尧舜之道在是则善亦在是。(应先烈:《嘉庆常德府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善卷这个人物在儒家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据宋代李焘《善卷先生祠堂记》记载:朱熹在常德德山祭祀善卷时,写下《善卷祠记》,对上古重义轻利、拒绝帝王之位的贤者善卷先生的德行达智发出这样的感叹:“先生之道不可一日无。苟得之以致君,得之以泽民,可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应先烈:《嘉庆常德府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朱熹对上古圣贤善卷有这样高的评价,说明善卷对儒家道德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

 四、善卷是中国隐逸文化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唐代文学家吴筠在他的《逸人赋》中有“洪崖广成肇其端,子州善卷绪其后”的评价。洪崖与广成指的是黄帝时代有德行的两位隐逸人士,他们是隐逸之风的开创者。子州支父和善卷是尧舜时代隐逸之风的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上古时代善卷先生在枉山(今常德德山)留下的高尚隐逸之风,为历代文士所津津乐道,武陵也就因此成为文人墨客们乐于采风的地方。其中最为有名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些文学作品中无不折射出善卷先生逍遥自在的生活影子。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距离善卷长期生活的德山一带不远,千百年来不断兴修善卷祠堂的插合岭(鼎城区、桃源县、安化县三地交界处)一带,与桃花源毗邻,也可视为桃花源景区的延伸。这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善卷的传说。

五、善卷对释家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明代著名文学家袁中道不仅非常崇拜善卷,而且对善卷的思想言行及其所产生的影响都有独到的认识。一次,袁中道游常德德山,瞻仰善卷遗迹,随行的人向他请教这样一个问题:“善卷之让天下也,于佛法何居?”意即“善卷拒绝接受帝位的这种行为,难道与佛家思想有联系吗?”袁中道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回答:“昔调御之丈夫,莫不尘三轮而芥七宝。后来学之者亦往往高谢世荣,栖神岩壑。良以骨超名利五欲之外,笼不住而呼不回者,始可以担荷此事。若垂涎芗膻,柔同绕指,吝春佗,嘛腐鼠,而可以修出世之业,我未闻之也,如善卷辈真可与共学矣。”(袁中道:《雪珂斋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向善卷这样的高士学习与修佛是有共同之处的,袁中道就找出了佛家与善卷之间的共同之处,那就是佛家和善卷都强调自我修为而淡泊名利。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从中国传统的隐逸文化中找到了结合点,这也是佛教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的主要原因。因为善卷就是中国隐逸文化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很多高僧就特别崇敬善卷,善卷对中国佛教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分享:
相关内容
  • 善卷两次拒绝帝位折射出的道德文化
    ‌善卷,是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唐尧和虞舜曾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因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善卷,先后拒绝尧与舜帝位禅让的行为,折射出哪些道德文化呢?一.尧帝拜为师,后又想禅让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是湖南武陵人。他是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以德著称。尧帝在
  • 善卷文化的内涵
    善卷先后担任天子唐尧、虞舜的老师,唐尧、虞舜先后要将帝位让给他。他顺应天下大势,拒绝接受帝位。为回避帝位禅让,他先后隐居淮甸、湖湘。常德德山就是他的隐居地之一。他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美好生活,所到之处,教民知识,以德化民。他所留下的重义轻利、谦让、重生、修身、知止、轻名务实、敢谏与善谏、逍遥、就利辞害、勤劳、中庸、顺应时势、不降节、耿直
  • 为什么古人重农轻商
    ‌在距今4000多年的尧舜时代,蛮荒之地的常德就因善卷而名扬天下。善卷的思想闪烁着古老文明的光芒,衍生岀老庄的思想,“道”就是自然规律,“德”就是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孔子的道德思想中,就是博爱厚生、诚实守信,就是天下为公、中庸之道。善卷身后,有无数先贤沿着他的足迹思考,儒道兼修的陶渊明,受到善卷的影响,催生着《桃花源记》,刘禹锡笔下的“山不在
  • 善卷五德
    ‌一上古时期,中原炎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传至第五代,唐尧即位。唐尧精明能干,勤政亲贤,因而百姓拥戴,四方归附。而曾被黄帝打败的蚩尤为首领的九黎部落被赶出中原后,其遗族之一的三苗部落不肯屈服,经常和炎黄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尧帝召集部落首领商议,大家一致要求出兵讨伐。于是,尧帝率领军队与三苗部落开战,三苗大败。尧帝挥师一路追杀,三苗不得不向南退却
  • 善卷缘何归隐宜兴
    ‌据口述史传,宜兴由于地质地貌复杂,石灰岩、山脉、山谷、洼地、水系纵横交错,形成的喀斯特溶洞很少有人探窥。而是浪迹江南第一人----善卷先生与先贤泰伯一样,上善若水,并避难隐逸山洞,引领道德,开启民智,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背后演绎了美丽的传说和历史典故,可歌可颂。一、史料记载善卷(今湖南人),又名善绻,单卷。与许由齐名,以“帝者师”美称名闻天
相关推荐
善卷文化
热门内容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抓住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习近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我国文化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 善卷两次拒绝帝位折射出的道德文化
    ‌善卷,是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唐尧和虞舜曾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因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善卷,先后拒绝尧与舜帝位禅让的行为,折射出哪些道德文化呢?一.尧帝拜为师,后又想禅让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是湖南武陵人。他是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以德著称。尧帝在
  • 东坡文化撬动宜兴银发经济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上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联系方式
  • 051081710132
  • 17895112112
  • ec2008e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