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为什么茶人只想用山泉水

2021-07-24 21:06 1030 浏览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茶文化很浓厚,都说用泉水泡茶很好。陆羽《茶经》中也写道:「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瀑涌湍漱勿食,食久令人有颈疾。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意思就是说,陆羽认为,用山泉水泡茶是最好,其次为江水和井水。

我们国家的茶道讲究水和茶叶并重。泡茶这件事,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不是烧水泡茶即可,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爱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于是便有了茶文化,喝茶和茶文化融入到了一起,这便中国的喝茶常谈!在泡茶的时候,对水的选择也尤为重要,千百年来,爱茶人都会上选山泉。那为什么山泉泡茶最好呢?

第一个原因是,泉水富含人体稀缺的微量元素。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之色、香、味,尤其对茶汤滋味影响更大。古人钟爱的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沙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洁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极大的发挥。

第二个原因是,泉水源于自然,更加的清澈,它吐纳着天真地秀,流动着生命的意蕴。试想,你衣襟飘洒、持竹竿缓步走入细雨过后的山林中,在竹林深处,你听见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有、时而无的泉水声,循着声音觅去,你在山的青翠间,看到这眼泉水。所以山泉泡茶,喝出自然的味道。

宜兴湖父的龙山御泉,水源地位于国家级阳羡风景区内的洑西村龙山,采自地下岩层,水质清冽甘甜无污染,富含钙、镁、锌、硒、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呈天然弱碱性,且水质独特,利于吸收,是集天然、营养与健康为一体的生命活力之水,用来泡茶,茶香浓郁,口感甘甜,实属上品。


相关内容
  •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
  • 历史上的阳羡茶
    ‌早在三国孙吴时代,宜兴的茶叶就名弛江南,当时称为“国山茶”。“国山”,即今之离墨山。据《宜兴县志》载:“离墨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顶产佳茗,芳香冠他种”。到了唐代,被称为“茶圣”的陆羽,为了研究茶的种植、采摘、焙制和品茗,曾在阳羡(今宜兴的古称)南山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为撰写“茶经”一书积累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他认为“阳羡茶”确是“芬芳冠
  • 江南茶文化发祥地-宜兴
    ‌宜兴古称阳羡,是江南茶文化发祥地,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制作技艺精湛。早在唐代就盛产“阳羡贡茶”,自清光绪年间就生产红茶,拥有阳羡雪芽、阳羡金毫、荆溪云片、善卷春月、竹海金茗、盛道寿眉……等众多名茶,其中阳羡雪芽最富盛名。苏东坡留下了“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赞誉宜兴好茶的佳句,看来是恋上了这里的好茶,以至想归隐阳羡
  • 什么是茶文化
    ‌一、历史渊源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时代,茶就被发现并用于药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从药用发展为饮品。在唐代,陆羽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此后,茶文化在宋、元、明、清等朝代不断发展和繁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风格。二、茶叶种类1. 绿茶:不发酵茶,具有清汤绿叶的特点,如龙井、碧螺春等。
  • 宜兴龙山的阳羡紫笋茶
    江南多产绿茶,各地开采时间或早或晚,温州永嘉乌牛早因采于雨水节气而在时间上拔得头筹。根据采摘的时间,一般可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前者采于清明前,后者采于清明至谷雨之间。人们多以明前茶为贵,不过明代许次纾在《茶疏》却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茶温凉,有袪火、明目、除湿气的功效,可做茶疗。浙江最北端,苏
相关推荐
宜兴茶文化
热门内容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抓住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习近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我国文化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 善卷两次拒绝帝位折射出的道德文化
    ‌善卷,是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唐尧和虞舜曾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因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善卷,先后拒绝尧与舜帝位禅让的行为,折射出哪些道德文化呢?一.尧帝拜为师,后又想禅让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是湖南武陵人。他是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以德著称。尧帝在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 东坡文化撬动宜兴银发经济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上
联系方式
  • 051081710132
  • 17895112112
  • ec2008e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