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宜兴足迹

2024-07-11 10:33 538 浏览

‌他把在宜兴生活养老视作一种幸福,在《菩萨蛮》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他多次游览宜兴,宜兴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下面让我们跟着苏轼一起开启一趟寻“美”之旅吧!



首发站

宜城观帖——


苏东坡碑帖

△《楚颂帖》碑石


苏东坡有两件墨宝与宜兴城有关。


《楚颂帖》


据《重刊宜兴县旧志》记载,宋元丰七年苏轼来宜兴,住在城里通真观巷郭家,于十月二日写此帖:“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颂》,吾园若成,当作一亭,名之曰‘楚颂’。”


首辅大学士徐溥,在成化年间看到书法家友人长洲李应祯收藏了苏轼《楚颂帖》,非常重视,立即借来摹刻成石,送回宜兴。但是,此帖现在何处?不得而知。现在徐阁老根据原帖摹刻的碑石弥足珍贵。目前,徐溥楚颂帖刻石由宜兴市文管办保管。另外,在周王庙、东坡书院也有此帖碑石可供欣赏。


为宜兴蛟桥题的词


蛟桥又称长桥。苏东坡到宜兴后,曾为此桥题词:“晋周孝侯斩蛟之桥”,后刻石立于长桥旁的碑亭内。因朝中御史告发苏轼以诗讪谤朝政,苏轼受到处分,他为长桥的题词碑石也被沉到了长桥河里。


后来,东坡先生又为此桥重新题词——“晋征西将军周孝公斩蛟之桥”。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长桥时,将两碑分别嵌砌在蛟桥南堍石阶壁中和东侧桥栏壁内。现蛟桥北堍西南角蛟桥河口的碑亭内,便立有苏轼为蛟桥题书刻石。


第二站


闸口赏花——

宜兴东坡海棠

△东坡海棠


到宜兴一定要看苏东坡种的海棠花,这花也许是苏东坡留给后人唯一的“活文物”了。这株海棠花,珍贵就珍贵在是苏轼从四川老家带来栽在永定村邵家花园里的。


海棠园附近北渠村有著名画家吴冠中的出生地及故居纪念馆。原南新乡滆湖塘头有“东坡别业”等遗迹等可寻。


第三站


丁蜀问陶——

东坡书院宜兴丁蜀

△东坡书院

元丰年间,苏轼在朋友陪同之下到宜兴丁蜀一带游览。蜀山原称独山,苏轼看到此山感慨“此山似蜀”。从那以后,独山就改名为“蜀山”。历史上,苏东坡的丁蜀游踪是最宝贵的文化积淀之一。


蜀山南麓依山傍水,相传东坡公在此曾有买田构筑书堂之意。至明代,工部侍郎沈晖赎出地产,建东坡书院,亦为纪念苏轼而立,至清代已经成为县内最大最好、经费最多的书院。


东坡书院的西面是“潘家祠堂”、蜀山古南街,再往西有宜兴紫砂博物馆。东坡书院东面有蜀山“娘娘庙”,再往东有前墅古龙窑。


紫砂博物馆中有一款“东坡提梁壶”,相传为东坡先生所创。苏轼有名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他喝茶时,手里可是提的这款壶?


第四站


湖㳇探洞——

张公洞苏东坡

△张公洞


苏轼与湖㳇单锡、杨巷蒋之奇为同榜进士,相交甚笃。


据记载,苏轼到宜兴多次到湖㳇单家小住。单锡曾娶苏轼“甥女”为妻。单锡的兄弟单锷是水利专家,曾作《吴中水利书》,苏轼非常看重,为此特别写了报告向朝廷推荐。单锡、蒋之奇等都为苏轼筹划过买田之事。


湖㳇张公洞为宜兴名胜。元丰年间,苏轼召集了一次张公洞之游,苏轼诗并序:“初归阳羡,子由从歙溪来,与邵梁父子、单锡兄弟同游张公洞。惜别子由。”诗云:“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衰翁送客水边行,沙衬马蹄乌帽点。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黄叶飞。系马绿杨开口笑,傍山依约见斜晖。”苏辙、单锡、单锷也留有张公洞诗篇。


终点站


善卷访碑——

国山碑苏东坡

△国山碑


善卷洞风景区“国山碑”是三国吴国唯一的封禅碑,是宜兴市第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欧阳修收藏了国山碑拓片。古荆溪十景中的“国山烟寺”,就是国山碑、善卷洞、善卷寺等的总称。


苏轼游览后作《念奴娇——阳羡国山碑怀古》一词:“离墨山上,望烟寺茫茫。悄然神物。僧指孙吴封禅处,漫说银象玉璧,紫气黄盖。一壑云树,杳杳归啼血。周郎应叹,枉煞江东豪杰。天公无意作弄,昏遗慵儿,说甚灵异发。犹恐仲谋适还在,也难逃此湮灭。野岭荆蛮,千古风雨,蜕落少年发。鸦惊暮钟,策筇寻径踏月。”


此地周边与苏轼相关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张渚镇祝陵村的玉带桥,相传为苏轼捐玉带所建。《宜兴县旧志》载:“玉带桥,在县西南六十里祝陵埠,相传苏文忠公捐玉带助建。”玉带桥始建于宋代元丰年间。苏东坡时卜居宜兴,过祝陵河,苦等多时,才由罱泥船渡河。他念当地百姓往来之不便,身上又无钱,亦无值钱的东西,唯皇上赐的玉带才值些钱,于是毅然捐玉带,助乡人造桥。后人为纪念苏东坡之德,名桥“玉带”。

徐建亚

分享:
相关内容
  • 人民日报:江苏宜兴发布苏东坡主题旅游路线
    ‌展览《阳羡帖》真迹的宜兴市博物馆,苏东坡买田讲学的东坡书院、亲手栽种海棠的东坡海棠园……这个夏天,在江苏宜兴,不少游客深度体验了东坡文化之美。今年6月,宜兴发布了3条“东坡游径”,串珠成链地讲述苏东坡的宜兴故事,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日前,记者沿着其中一条路线实地探访,感受“东坡游径”的文化味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一首《菩
  • 弘扬“东坡文化 ”讲好“东坡故事”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
  • 丰富宜兴东坡文化标识全方位打造东坡文化IP
    ‌  为丰富宜兴东坡文化标识、全方位打造东坡文化IP,在6月22日举行的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上,以短视频的方式发布了“宜兴东坡游径”和新书《东坡眷恋的宜兴》。  从同道交游、游览山水,到买田置业、安置家眷,再到编户落籍,东坡游径对整个宜兴地区乃至江南地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宜兴东坡游径”通过挖掘城市中的东坡文化元素,串联东坡在宜兴足迹,展现东坡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 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
    ‌生命,是一树花开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诗人寥寥几笔,便将一幅生动又宁静的乡村图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花褪残红象征时光流逝,令人惆怅,但是青杏的出现又冲淡了先前的伤感。其实,花谢
相关推荐
东坡文化
热门内容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抓住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习近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我国文化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 善卷两次拒绝帝位折射出的道德文化
    ‌善卷,是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唐尧和虞舜曾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因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善卷,先后拒绝尧与舜帝位禅让的行为,折射出哪些道德文化呢?一.尧帝拜为师,后又想禅让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是湖南武陵人。他是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以德著称。尧帝在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 东坡文化撬动宜兴银发经济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上
联系方式
  • 051081710132
  • 17895112112
  • ec2008e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