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东坡提梁壶

2024-07-17 10:27 198 浏览

‌丁蜀东,蜀山畔,一座以东坡居士为名的书院,静静坐落于此。不少人走进书院,沿着青砖小径,寻觅东坡先生的遗迹,作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江苏宜兴市的东坡书院位于丁蜀镇,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距今850多年历史的书院历经沧桑,现保留下来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是陶都宜兴历史上诸多紫砂工艺大师的启蒙摇篮。书院内一把高大的东坡提梁壶伫立着。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曾说过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中有两件事:“晨兴半柱茗香,客至汲泉烹茶”。他曾四到宜兴,深研佛理、精通茶道。北宋时期,从政之余品饮斗茶是士大夫阶层风雅生活的一部分,苏东坡对于品茶的讲究到了极致,有所谓“茶事四绝”之说,即茶美、水美、壶美,煮茶的柴火也要专用的,也许现代人都难以做到。他品饮的茶叶一定要阳羡唐贡茶。从唐代开始宜兴就有专供皇宫的御用阳羡茶,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就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描写。苏东坡喝茶用的水是要选上好的金沙泉水,因为宜兴玉女潭中天然泉水在离苏东坡的住处蜀山远处的深山中,矿物质含量丰富。苏东坡对宜兴一往情深,煮茶要用宜兴上乘的紫砂壶,而且要用桑树叶当柴烧火煮茶,此乃所谓茶事四绝。

东坡提梁壶

在紫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用著名人物命名的壶型仅六种,东坡提梁就是其一。宜兴人热爱苏东坡,对于东坡提梁壶的改良创作,传颂着美好的传说。苏东坡在宜兴讲学时,因为看到当时壶不仅小,而且把手装在两侧,煮茶时会把壶的把手烧黑,把手也会发烫。有一天他看到小书童提着灯笼引路,突发奇想,做个灯笼一样的大壶。做好的壶身又大又光滑,还得做个壶把手,如果按一般壶把都是装在边上,壶太大了怎么也拿不动。这时候他抬头看到了屋子的大梁,灵机一来,赶紧动手照着大梁做出了把手。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作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东坡提梁的把手形状如木材般粗壮、自然有力,按照三角力学原理设计,方便安全,苏东坡为此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东坡提梁承载着古朴、力量之美,流传至今,历久弥新,仍是紫砂壶销售中的“爆品”。


苏东坡当时在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还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茶诗,对于茶文化和紫砂文化的传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试院煎茶》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诗中谈论煎茶要注意火候的问题,其描述茶、茶汤、茶具及茶效,一气呵成,引人入胜。其浓缩的高度,完胜今天的茶品鉴文章。


壶中日月,人间真情。苏东坡虽未在宜兴终老,但他把乐学、创新的东坡精神,把对宜兴和中国茶文化、紫砂文化的贡献永久地留了下来。

分享:
相关内容
  • 人民日报:江苏宜兴发布苏东坡主题旅游路线
    ‌展览《阳羡帖》真迹的宜兴市博物馆,苏东坡买田讲学的东坡书院、亲手栽种海棠的东坡海棠园……这个夏天,在江苏宜兴,不少游客深度体验了东坡文化之美。今年6月,宜兴发布了3条“东坡游径”,串珠成链地讲述苏东坡的宜兴故事,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日前,记者沿着其中一条路线实地探访,感受“东坡游径”的文化味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一首《菩
  • 弘扬“东坡文化 ”讲好“东坡故事”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
  • 丰富宜兴东坡文化标识全方位打造东坡文化IP
    ‌  为丰富宜兴东坡文化标识、全方位打造东坡文化IP,在6月22日举行的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上,以短视频的方式发布了“宜兴东坡游径”和新书《东坡眷恋的宜兴》。  从同道交游、游览山水,到买田置业、安置家眷,再到编户落籍,东坡游径对整个宜兴地区乃至江南地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宜兴东坡游径”通过挖掘城市中的东坡文化元素,串联东坡在宜兴足迹,展现东坡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 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
    ‌生命,是一树花开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诗人寥寥几笔,便将一幅生动又宁静的乡村图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花褪残红象征时光流逝,令人惆怅,但是青杏的出现又冲淡了先前的伤感。其实,花谢
相关推荐
东坡文化
热门内容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抓住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习近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我国文化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 善卷两次拒绝帝位折射出的道德文化
    ‌善卷,是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唐尧和虞舜曾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因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善卷,先后拒绝尧与舜帝位禅让的行为,折射出哪些道德文化呢?一.尧帝拜为师,后又想禅让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是湖南武陵人。他是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以德著称。尧帝在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 东坡文化撬动宜兴银发经济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上
联系方式
  • 051081710132
  • 17895112112
  • ec2008e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