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东坡文化 ”讲好“东坡故事”

2024-06-29 17:05 683 浏览

‌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


  “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上这样总结。续千年文脉,从文脉研究到产业融合,再到城市品牌,宜兴探索文化+,精心织就了一幅人文与经济互融共促的“双面绣”,“苏东坡第二故乡”释放“引力波”,凸显城市新气质。


  赓续文脉 讲好“东坡故事”


  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


  为深化苏东坡与宜兴的关联性学术研究,去年12月,宜兴举办“苏东坡与宜兴”学术研讨会,此次东坡文化艺术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们围绕东坡文化传承进行座谈交流,从专业角度展开了全方位探讨。不久前,由宜兴文化学者、南京大学明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宗伟方编纂的《蒋之奇年谱》正式出版。宗伟方介绍,该书考察了蒋之奇与苏轼一生的交往,为苏轼研究提供一个参照系。


  随着系统研究的深入,宜兴东坡文化不仅更加丰富详实,而且更加立体化,衍生出了一批东坡主题文化项目。宜兴设计了东坡人物卡通形象、东坡美食等衍生产品,开发“宜兴东坡游径”,充分契合“Z世代”青年群体消费需求,推动形成东坡文化产业。


  在此次东坡文化艺术周上,《东坡眷恋的宜兴》一书首发,按照“春”“夏”“秋”“冬”四个篇章,追寻东坡先生在宜兴的足迹,生动形象地展示宜兴的山水人文风情,集中呈现宜兴特有的东坡文化IP。锡剧《东坡心乡》创排、《问泉》惠山古镇东坡创新艺术展进行合作签约。为进一步挖掘宜兴东坡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宜兴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担任东坡文化城市顾问。


  买田阳羡 撬动“银发经济”


  在去往汝州的路上,苏东坡一连两次给皇帝上表,乞求在宜兴居住。在获得神宗批准后。他格外欣喜,写下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三首》。


  如今,“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美好在宜兴得到了延续。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人文底蕴,成为“长寿之乡”宜兴康养产业大步向前的最佳底气。在九如城(湖㳇)颐养中心,这里全年接待超一万人次的旅居客。2019年,家住上海的李兆林来到九如城湖㳇颐养中心参观后就喜欢上了这里,于是,他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带着妻子来到宜兴居住。


  当前,银发经济已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在近日召开的宜兴银发经济推进会上获悉,宜兴将通过产业链的不断集聚,打造辐射长三角乃至更大区域的国家级经济产业园,推动宜兴银发经济做优做强。


  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如今已有雅达阳羡溪山小镇、太华富硒灵芝康养小镇等康养项目落户,各类度假酒店和精品民宿450余家,总投资80亿元,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泛旅游生活小镇——雅达阳羡溪山已成为宜兴文旅标杆,目前有2200多户业主入住,且多为外地人士。


  传承文化,迭代产业。近年来,宜兴将生命健康产业打造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争创区域发展优势的突破口、着力点。据统计,近年来,宜兴累计签约的生命健康产业项目已达7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


  运用“东坡流量”赋能产业发展,在东坡文化艺术周活动上,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等和宜兴就“东坡文化数字赋能—智慧康养云平台合作项目”签约,将利用数字技术拓宽老年群体服务新场景,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

宜兴东坡文化


  君子之邦 成就“人才高地”


  据史料记载,苏东坡与20多位宜兴人有着深远的交往。宜兴,自古耕读传家,文脉昌盛,是院士之邦,教授之乡。历史上曾出过4位状元、10位宰相、548位进士。“眷此邦之多君子”,是苏东坡对宜兴的由衷赞美,宜兴也因此有了“君子之邦”的美誉。


  在最新发布的《“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总体规划》中,对于宜兴的城市主题定位为“买地安居、择邻君子”。“择邻君子”既是对宜兴人文底蕴的最佳认可,也是宜兴成就人才“第二故乡”的又一切入点。


  今年,宜兴首次设立“爱才节”,以城市之名为人才们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东坡第二故乡”成为宜兴人才招引的金字招牌。“今年是我来到宜兴的第3年,如今,孩子也在宜兴出生。选择宜兴,扎根宜兴,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江苏省亨鑫科技有限公司天线技术总监李澍告诉记者。从“一人引进”到“举家引进”,从创业就业到婚恋社交,如今,不断升级的人才政策与帮扶,提升宜兴爱才、引才力度。截至目前,宜兴已集聚各类人才39.5万人。


  在外乡贤以家乡为荣纷纷回乡投资,成为宜兴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褚君浩院士在宜兴德融科技有限公司设立院士工作站,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单俊葆推动规模达20亿元的电投中金绿色基金落户;中车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宜兴)项目、无锡天华新材料产业园等乡贤投资或推荐的项目,助力宜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分享:
相关内容
  • 人民日报:江苏宜兴发布苏东坡主题旅游路线
    ‌展览《阳羡帖》真迹的宜兴市博物馆,苏东坡买田讲学的东坡书院、亲手栽种海棠的东坡海棠园……这个夏天,在江苏宜兴,不少游客深度体验了东坡文化之美。今年6月,宜兴发布了3条“东坡游径”,串珠成链地讲述苏东坡的宜兴故事,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日前,记者沿着其中一条路线实地探访,感受“东坡游径”的文化味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一首《菩
  • 丰富宜兴东坡文化标识全方位打造东坡文化IP
    ‌  为丰富宜兴东坡文化标识、全方位打造东坡文化IP,在6月22日举行的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开幕式上,以短视频的方式发布了“宜兴东坡游径”和新书《东坡眷恋的宜兴》。  从同道交游、游览山水,到买田置业、安置家眷,再到编户落籍,东坡游径对整个宜兴地区乃至江南地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宜兴东坡游径”通过挖掘城市中的东坡文化元素,串联东坡在宜兴足迹,展现东坡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 苏东坡诗词中的人生
    ‌生命,是一树花开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诗人寥寥几笔,便将一幅生动又宁静的乡村图景呈现在读者眼前,让我们的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花褪残红象征时光流逝,令人惆怅,但是青杏的出现又冲淡了先前的伤感。其实,花谢
  • 苏东坡诗词中的命运
    ‌所有偶然,也是必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的一生,辗转各处,像什么呢?正像到处飞的鸟类。到处飞是鸟的命运,各处奔波是人的命运,我们在哪里留下痕迹,停留何处,都是偶然,也是必然。无常,是人生本来的称谓。曾经亲密无
相关推荐
东坡文化
热门内容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   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兴则国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抓住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 习近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我国文化发展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
  • 善卷两次拒绝帝位折射出的道德文化
    ‌善卷,是尧舜时期的主要高士之一,唐尧和虞舜曾先后要将帝位禅让给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他因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而被尊为"德祖"。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善卷,先后拒绝尧与舜帝位禅让的行为,折射出哪些道德文化呢?一.尧帝拜为师,后又想禅让善卷,又名善绻,单卷,是湖南武陵人。他是我国上古时代主要文化代表人物之一,与许由齐名,以德著称。尧帝在
  • 东坡文化撬动宜兴银发经济
    千年以前,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终生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跨越千年,宜兴将苏东坡对阳羡山水的这份眷恋与情感植入到城市发展基因。“东坡文化传承应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其成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22日,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秘书长方永江在2024东坡文化艺术周上
  • 蒋之奇与苏东坡鸡黍之约开启东坡宜兴情缘
    ‌琼林宴上的一次“鸡黍之约”,开启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与宜兴的情缘;而后“船入荆溪”,苏东坡一生多次来到宜兴,视宜兴为终老之地。宜兴的秀美山水、质朴民风让苏东坡沉醉着迷、流连忘返。在宜兴,他开堂讲学、买田置业、捐玉造桥、写诗题词,甚至将家室子孙安置于此,希望终老归宿宜兴。苏东坡有百余篇诗文都涉及宜兴山水人物和风土人情。7月6日,由无锡市档案史
联系方式
  • 051081710132
  • 17895112112
  • ec2008ec@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