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
浏览江南多产绿茶,各地开采时间或早或晚,温州永嘉乌牛早因采于雨水节气而在时间上拔得头筹。根据采摘的时间,一般可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前者采于清明前,后者采于清明至谷雨之间。人们多以明前茶为贵,不过明代许次纾在《茶疏》却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茶温凉,有袪火、明目、除湿气的功效,可做茶疗。
浙江最北端,苏浙皖交界处有一座顾渚山,它西依天目山、东临太湖,是浙江长兴与江苏宜兴的界山。历史上,宜兴与长兴都出贡茶。江苏宜兴古称阳羡,汉代已植茶饮茶,所产称为“阳羡紫笋茶”;湖州长兴有茶“生石上”,谓之顾渚紫笋茶。“紫笋”,描其形状,两茶长成后叶呈紫色,形状舒而不卷、如刚出土的竹笋,都为茶中上品。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对此颇为赞赏,认为茶树所生紫红色的嫩芽品质好,嫩绿色的次之;笋状的芽头品质好,片状的芽头次之;叶片卷拢的品质佳,舒展的次之。由是,产地仅一岭之隔的阳羡(宜兴)与顾渚(长兴),因自然条件相同、焙制工艺相似,品质风味基本无二,又同为贡茶,几乎无法区分,实在是一对天生的“冤家”。
相传陆羽首先在如今宜兴市湖父镇洑西村的龙山发现了阳羡紫笋茶,经过他的推荐自唐肃宗时阳羡茶便被列为供品,唐人卢仝更有“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之赞咏。谷雨前正值春茶采摘,明唐寅《阳羡茶》赞其道“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旧时茶农采了鲜叶后,列灶焙茶,灶火不熄、香飘十里。成茶后以金沙泉水冲泡阳羡茶,再盛在宜兴特产紫砂壶中,堪堪是饮茶“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