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浏览在江苏这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上,传统村落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水青山之间。芳庄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一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芳庄村坐落于徐舍镇西陲,潘芳公路穿村而过,东临戈潘公路,交通便捷。村域总面积6.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172人。近年来,我村先后获得了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传统村落、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江苏省健康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历史文化底蕴
芳庄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是江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村落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有三郡马六解元三省元之称,明清时期进士十多人,兄弟进士、父子进士成为地方美谈,近代又涌现了很多为国家、为民族的仁人志士和国家栋梁,是典型的继承了孔孟之道的耕读传家古村落。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历经沧桑变迁,但芳庄村依然保留着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如明清时期的福田桥、水码头、吴泽桥、老布政故居、芳庄老街、村民古宅等,它们都见证了村庄的兴衰更替,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此外,芳庄村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间技艺,如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羊肉烹饪技术以及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热昏等,这些传统技艺在村民们的传承下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芳庄村独特的文化符号。
保护与发展举措
制度保障,科学管理
芳庄村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村级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组建工作小组,通过全面摸查村域内资源底数,落实分区保护。同时,制定详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加强对历史遗迹的修缮和保护,确保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得到完整传承。
文化挖掘,内涵提升
芳庄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如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整合芳庄老街,水码头、百步三桥、芳溪十景等文化古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古体风格,针对区域布局、功能设置、美化亮化等进行精心设计,修缮芳庄、芳中百年老房,改造“将军楼”作为村史馆;整修芳庄老街,从“老街广场”到“芳西官埠”、“老街广场”到“龙潭夜月”东西路段配合老街风格整体提升改造;对福田桥、水码头等明清时期的古桥碑文全部拓片保护、活化利用;挖掘“芳庄十景”文化项目,以芳溪十景古诗为基础,规划将芳庄十景落地修复项目,打造“芳庄新十景”。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芳庄村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传承芳庄羊肉文化,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的双赢。2023第六届徐舍芳庄宜羊节,通过以特色美食为载体,组织“1+N”系列活动,用实景、实绩展示强产业、优生态、美人文的丰硕成果。在开幕式现场,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怡正式为我村“中国传统村落”揭牌,中国新闻网、江苏经济报、无锡观察等多家媒体报道。
实践成效显著
近年来,芳庄村坚持“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一方面,加大对历史文化景观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提升工作,将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深度融合。同时,还将注重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共同营造和谐美丽的乡村环境。芳庄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弘扬,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
经过一系列的保护与发展举措,芳庄村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历史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芳庄村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村集体收入也逐年增长。2023年村民人均可分配收入达3.9万元,同比增长10%;村经营性收入211.53万元,同比增长24.4%;村经济总收入达896.34万元,同比增17.4%,致富带动效应明显。
芳庄村的故事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共生,古老的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焕发新的生机。未来,芳庄村将继续坚持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之路,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