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亚明与紫砂壶的故事

1924年,亚明出生在合肥一个普通家庭,幼年时便对美术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7年,父亲病故,家计艰难,亚明肩负起了生活的重担,同年日军全面侵华。1939年,15岁的亚明参加了新四军。基于幼时蒙发的绘画兴趣,亚明在部队从事战时宣传,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术。搞过通俗绘画的创作,还担负过教育战俘的工作。

1949年渡江战役后,25岁的亚明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任《苏南农民画报》主编时,才开始真正接触中国画和中国画家。29岁调南京,不久即受命筹建中国美协江苏分会、江苏省国画院和江苏省美术陈列馆,开始全面负责领导江苏美术工作。

亚明与紫砂壶

亚明  人民万岁 立轴 设色纸本 36cm×48.5cm 1974年作

上世纪50年代,亚明开始致力于中国画的研究与探索,其山水、人物画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他倡导艺术创作要以人民、生活、传统三者为师和“笔墨当随时代”,并成为中国画坛重要流派——新金陵画派的中坚推动者和组织者。

1960年,亚明带领江苏省国画家跨越祖国山河二万三千里,进行写生和创作,后以《山河新貌》画展在北京举行,实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思想上、表现手法上的一次历史性 变革,在中国画坛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自1953年至1963年10年间,亚明从一个“毛笔也不会拿”(《亚明自传》)的国画门外人,成长为卓有成就的国画家,实现了贫童——战士——画家的人生过渡。这是中国画坛的一个奇迹,姑且称之为“亚明现象”。

除了在绘画方面成就斐然,亚明还有一个绰号“壶痴”,设计的一种经典方形壶,被称为“亚明四方”。

亚明与紫砂壶

亚明四方紫砂壶

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明陪国外陶器专家到宜兴考察紫砂壶制作工艺,萌生了收藏与研究紫砂壶的热望。在绘画之余,他遍寻紫砂壶。南京夫子庙、北京琉璃厂,以及宜兴茶馆、制壶作坊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渐渐地,亚明萌发了自己设计壶样、再交由高手制作的想法。时任南京博物院院长的曾国藩孙女曾昭燏为他大开绿灯,打开库房请亚明观赏院藏历代茗壶精品,令他从中汲取了不少灵感。

亚明与紫砂壶

亚明   秦川原上听羊声 纸本设色 67cm×45cm 1982年作

1963年,亚明带领一批画家到宜兴写生采风,与紫砂七老之一的王寅春结为知交,王寅春慕其绘画才华,而亚明见寅春擅制方器,一拍即合,将设计的手稿交与王,王寅春负责制壶,亚明再在壶身一面绘鱼,并交由徐秀棠镌刻。而另一面则由徐秀棠之师,一代陶刻大家任淦庭空刻(空刻,即无稿陶刻,不在壶身上打草稿,直接雕刻,要求极高)饰以花鸟纹饰,画面清新淡雅。此件作品就是“亚明四方”,它集四位名家之功力,将自陈曼生、杨彭年以降文人壶概念,作了更加深入的阐释,足可堪称时代精品。

“亚明四方”有何主要特点:
俯视,壶身、壶口、壶盖壶钮均为正方形。侧视,整个壶呈—“亚”字形。型制方正严谨浑朴厚实。直边和圆角过渡自然,刚柔相济。棱面线条挺括有力,壸盖略微鼓起,桥钮干脆利索。整体比例协调,轮廓分明,气势挺拔。面大且宽,角钝而韵,线挺而直,口盖方而寓圆,底圈大而趁势,流有直曲变化,把方而切体,钮洞扁而大。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美术家亚明与紫砂壶的故事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0)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