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泥-紫砂红泥大类中的奇葩

红色紫砂朱泥矿料,成陶后胎色娇嫩欲滴,红艳温情,构成紫砂江山一抹红。从明代以来,紫砂艺人就认识到朱泥适宜制作小壶,是饮用高山茶最佳的器皿。

朱泥属于泥质岩,由嫩泥黏土层受自然风化而来,属嫩泥矿层中的娇嫩红泥。原矿本色有金黄色、土黄色、砖黄色、玫红色等为常见。材质细腻,呈块状、片状形态为多见,炼泥采用捣浆法,在沉淀过滤吊杆法成熟泥。

成型粘性大,成坯变形大,成陶烧成过程因坯中水分不易蒸发,易变形起泡,成陶收缩较大,成陶断面呈现玻璃状镜相反应,敲击发出金属声,清脆悦耳。成陶胎色根据材质内含铁量的不同,颜色有海棠红、朱砂红、橘红色、橙黄色、大红色、玫红色、大红袍等,这就是宜兴朱泥材质的特点。

朱泥的材质特点及其形成概论

明代称朱泥为石黄泥,石黄朱泥、朱砂泥、朱红泥、大红袍、朱砂红、贵妃红等名称,从明代到现代最出名的产区有黄龙山朱泥、赵庄朱泥、红卫朱泥、小煤窑朱泥、长兴煤山朱泥、香山朱泥等。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赵庄朱泥,红艳中见橙黄色,是比较珍稀的朱泥矿种。另外,宜兴其他山脉也产朱泥,如茗岭、九里山、湖汉、林家村等。

朱泥属于紫砂材质红泥大类中的一种,它与红泥有本质上的区别,烧成后多呈红色。朱泥与红泥的区别是:红泥含砂性较强,收缩率比较小,是砂质岩与泥质岩之间的材质,朱泥含铁量较高,收缩率也大,成陶后敲声音清脆悦耳,烧成后音质低沉含韵。朱泥窑温在1000℃~1150℃为内温极限,收缩率大,12%~27%,不适宜制作大品壶朱泥练熟泥成型工艺黏性较重,需要制作朱泥壶的艺人摸透泥性,掌握成形技巧经过专业培训。如果制作紫泥壶的艺人去做朱泥壶,一开始是极不适应的。从明代到现代制作朱泥壶已成为紫砂艺人制作上的单独门类。它的造型与泡茶的实用功能独特,一直受到历代玩壶人的喜爱,在玩壶人的群体当中,有人只对朱泥的收藏情有独钟。

朱泥矿也是紫砂

朱泥矿

朱泥的胎色艳丽红润,艳而不俗,特别是一经泡养,胎面如含羞少女,让人有垂怜倾爱之感,色泽晶莹剔透。朱泥壶因小胎薄,玲珑小巧,质地坚硬,致密度高保温好,最适宜高山茶的泡养,茶汤有鲜嫩清冽,醇厚温香之感朱泥与红泥矿的形成条件大致相近,形成的年代大约在3.5亿年左右,处在石炭纪时代。由于宜兴区域属内陆浅海,有河床黏土沉积而成。朱泥矿内的含铁微颗粒丰富,由于矿内铁质最先氧化,材质致密,使原矿如石骨坚硬,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书中称“未触风日质石骨”,可见黄龙山蕴藏的朱泥,在明代就得到了开发利用。黄龙山也是紫砂三大类中的红色紫砂材质最早的发掘源头。

明代、清代早期传世的一部分朱泥壶都是采用黄龙山所产的朱泥制作。新中国成立后,黄龙山周围的红卫、小煤窑、赵庄、香山红泥,包括浙江煤山朱泥,都得到了开采利用。朱泥原矿有土灰色、鹅黄色、金黄色,其中黄龙山称为大红袍的朱泥材质在明代就被开采利用,赵庄的金黄朱泥最为出名。

朱泥的泥性极具黏腻,入水即化,泥性较重,有的朱泥材质制陶烧结胎面呈现皱纹状,这是由于朱泥的收缩大、变形大,经窑温后内胎面收缩快,使壶的外胎面出现微细紧密的收缩纹理。朱泥由于矿层不同,蕴藏的区域不同,形成的时期不同,含矿物质的成分有差异,虽然成陶后都是产生朱红色,但烧成的砂色有深浅,烧成的收缩比例有差异。

黄龙山的朱泥由于都是夹在石英岩缝中的,有老和嫩的区别,含砂量比其他的朱泥产区要强,它的成型烧成收缩率相对小,通常为12%~15%。各地产区的朱泥,由于含铁量不同,烧成后的砂色有微小变化,红色系中有玫红色、紫红色、朱砂色、金黄色、橘红色。赵庄所产的朱泥以金黄色为主,收缩率为15%~25%。红卫朱泥以浅红、深红为主色调,收缩率为15%~17%。小煤窑朱泥以玫红、深红色多见,收缩率为17%~20%。浙江长兴煤山朱泥以紫红、玫红色为常见,收缩率为17%~20%。

宜兴地区所产的紫砂矿类中分离出来的朱泥类,也是大自然特定的地质条件所形成,注定要使紫砂艺术色彩与功能都尽善尽美,神奇的大自然完美地蕴藏了丰富多彩的紫砂材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饮茶的情趣,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紫砂材质中的紫色深沉凝重,代表了阳刚之美,而朱泥妩媚艳丽,令人爱怜娇宠,代表了阴柔之美,而紫砂中的段泥所产生的米黄色系,代表了中性之美,中庸之美,平衡得如此完美。

自然界产生的矿物,只有紫砂材质能做到,既有实用功能,又有欣赏功能,只有紫砂材质通过天然砂色、制作工艺、窑火控制将她的美色如石如玉,这就是紫砂材质的独特性,这就是紫砂令人着迷的原因。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朱泥-紫砂红泥大类中的奇葩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5)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