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为何难以出现品牌

A壶友:谈到宜兴紫砂壶,似乎少了点什么。

九香:品牌。

A壶友:是的,和景德镇相比,宜兴的品牌少的可怜。

九香:大环境是无品牌论,突出作者的本身,因为从买家角度分析,人的成长比品牌的成长要靠谱得多(现有价值和未来升值)。壶商和艺人去品牌化经营也有尝试过,大都放弃的多,还是转回传统盖人名章了。

器象紫砂

某品牌的半手工壶

壶友谈了自己对宜兴紫砂品牌缺失会造成不良后果的观点:

A壶友:自己抱着紫砂壶“无品牌”的论调觉得自己很高雅,哪天外资侵占完毕,量产了紫砂壶,然后销往世界各地还开辟奢侈品专柜,请问,“宜兴”要作为一个什么身份来存在?仅仅是个原产地?仅仅是个“代工厂”?为什么日本的南部铁器,既有自己的品牌,也有大师作?为什么瑞士手表既有大师作,也有自己的全球品牌?为什么玮致活既有大师作、还是有自己的全球品牌?这些不值得我们思考么?如果非要把紫砂壶当成个收藏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结局恐怕和当年固步自封的清政府一样。

器象紫砂壶

没有做好充足准备把好品控关品牌化经营就会出问题

九香:人名就品牌。紫砂行业一直是这样,但是对于手工作品,由于一个人手工制作作品的数量达不到品牌商品的最低要求,市场营销面极其有限,不波及到一定范围根本无法形成品牌。所以,制做者的名字品牌对于手工作品就不适用了,代工的结果就是炒死一批换一批,反正艺人拿到钱壶商赚到钱壶友买到高性价比的壶,是三赢局面。正派的做法是,用某人名为紫砂品牌,并告知市场紫砂作品并非此人制作,只是个商标,但是此商标下的紫砂都符合本商标的技术质量标准与承诺,这是可行的。民国时期有很多紫砂商号,比如陈鼎和、吴德盛、铁画轩、利用公司和葛德和等等,他们的陶器款识大都是商号名和匠人名同时存在,商号名仅仅是为生产订货之用,和品牌举例还很远。如今九隽在做尝试,将九隽品牌(监制)和人名款(本人作品)分开并行销售做市场,也是很谨慎的。

器象紫砂壶好不好

A壶友:同意。如果大师壶能成为公众品牌,那它本身就不存在大师那层意义了,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壶?如果能够成为公众品牌,必须要有销量才能得到公众认可。要以个人名字的不可能有量,有量了很快就会被人揭穿!所以,个人名字的市场注定是恶性竞争的市场,成长不了。我对品牌的理解是,自主独有的品牌商标,能完整控制产业线的自有技术,有完整的产业线,有自己的个性商品,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应该是摆在第一位的。我观来看去都是一个套路,某某亲做,某某绝迹料,藏着掖着指望卖高价,却不把本质告诉消费者,这种怎么可能做成品牌化。

子 渡:品牌的概念源自西方,理解起来极抽象,中国人过去有一个更恰当的称呼,谓之“字号”,如同仁堂、全聚德等。无论作何理解,一旦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经营之事体有了品牌的概念,那也意味着人们可以将“此”与“彼”区分开来。西方人说,品牌包含差异性,它使得你和其他竞争者区分开来,但这种差异往往不在外相,更多在于无形。不妨试举一例,清末民初老上海有诸多银楼,如老凤祥、杨庆和、宝成、庆华、庆云、景福等不可胜数,银子本无区别,无非纯度高低略有差异,工艺上也是不分伯仲,但银饰上有了一个款,便有了不同。供春做的壶,现在其实并无任何一把坐实的传世器物,但时大彬有。他晓得在壶上刻上自己的名款,这事同时期的李茂林恐怕也做过,但时大彬是其中最有名的那个人。在景德镇,瓷器是多人流水协作而成,一件作品需几道工序,各种分工均落实不同的匠人难度较大,因此不管官窑民窑,并无落匠人名款的做法。紫砂壶却在制作流程上和瓷器截然不同,它多为一人完成,个人属性极强,因此,如果时大彬完成一件器物,那么在上面刻上个人印记是很自然的事情。这和先秦两汉时期制作兵器落上某人私款,或是明代城砖的侧面落上烧造者、监制者的名姓和时间纪年,亦有不同。后两者皆是出于责任落实到个人的需要,但前者是艺术创作的个人属性之必需。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紫砂壶为何难以出现品牌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2)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