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者黄健亮谈宜兴紫砂

黄健亮:1979年的时候,香港和台湾经济繁荣,茶文化逐渐兴起,香港著名的收藏家罗桂祥到宜兴紫砂厂去参观并拜访了顾景舟。1979年时宜兴紫砂工场的陶匠们都把紫砂壶当作商品生产,不是当作艺术品。可是罗桂祥到宜兴紫砂壶场时说:“我要订一批东西,价格贵一点没关系,但是我希望能写上你们制作这个壶的匠人的名字。”这再次延续了宜兴紫砂从500年前创始以来的习惯:在壶上落款,让工匠为自己所做的东西负责。

罗桂祥的这批作品在1980年代开始陆续交到香港,1981年香港办了“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其中就有“宜兴紫砂陶器展”。黄健亮说:“顾景舟带着徒弟徐秀棠以及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宋柏林在那里做了茶壶的展览,借着这个契机,人们重拾了对紫砂的爱好。”

民国紫砂壶

▲ 范鼎甫制 段泥松鼠葡萄水滴 三足水平壶

接下来的几年,大量宜兴紫砂厂的茶壶被带到台湾地区。当时的方式是经由香港人转卖,于是很多香港代理商从宜兴紫砂厂买来紫砂壶之后再卖给台湾。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台湾都把宜兴茶壶称为港壶,就是香港茶壶。以台湾为例,紫砂卖到台湾的数量超过800万只。紫砂壶在台湾被追捧也带来一个问题,即1980年代到1990年代,宜兴紫砂壶被仿冒得太严重,所以宜兴紫砂厂就会设计一些商标贴在茶壶上面,作为一个证明。

1990年代是紫砂壶在台湾的一个全盛期。国际知名的拍卖行到台湾来设置紫砂壶拍卖专区。“我自己从事了30年的紫砂研究工作,我还编了一套杂志,出了七十几期,大概四五十本书,都是紫砂壶的。很难想象这个市场它是很小众的,可是很多人狂热地爱紫砂。”黄健亮说。

黄健亮宜兴紫砂
顾景舟分享紫砂艺术,右为宋哲三先生。

关于顾景舟在紫砂工艺史上的地位,黄健亮说:“从宜兴紫砂发展到现在,大概有500年,这500年间出了四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大家可以把紫砂的历史发展想象成一个历史的长廊,起初是黑暗的,然后慢慢地点了四盏重要的灯,每盏灯相隔150年。第一盏灯当然是明代嘉靖时的时大彬。再经过150年之后,第二盏灯,是康熙时候的陈鸣远,第三盏灯是清代嘉庆时候的陈洪绶。而第四盏灯就是顾老。这四位都很重要。只要少掉一盏,紫砂的发展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黄健亮宜兴紫砂

黄健亮,别署古谿,1963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艺术大学造形艺术研究所艺术硕士,台湾艺术大学兼任讲师,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徵集评审委员,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特聘研究员,江苏宜兴市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美术学院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唐人工艺》出版社、《紫玉金砂》杂志社总编辑。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紫砂学者黄健亮谈宜兴紫砂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3)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