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振宇与徐徐的紫砂艺术世界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高振宇

中国当代最有价值的传统紫砂艺术家之一,妻子徐徐,是紫砂大师徐秀棠之女,二人同为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关门弟子。夫妻二人常年居住在北京郊外,一处宅院一小块田地,种着四季果蔬,一处工作室,一处柴窑,与老泥木柴为伴,远离城市的喧嚣,过着淡泊天然的生活。

徐徐

1963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之女。 1982年始从师于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学习传统紫砂工艺。 1986年进入无锡工艺学院(原江苏省陶校)装潢专业学习。1990年留学日本,从师于日本著名的陶艺家高桥弘,学习陶瓷造型艺术,考察日本各大名窑及著名陶艺家工作室,创作作品多次参加艺术家组展。 1993年回国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创立陶瓷艺术工作室,正式独立从事紫砂茶陶的研究和创作活动。

刚到高振宇家的时候,他和妻子徐徐刚从自己家的田地间了萝卜苗回来,这几天新种下的萝卜苗长得飞快,要赶紧拔去一些,好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养分让萝卜长大变甜。气质谦和温润的两个人,笑盈盈地站在门口跟客人打招呼,在雾霾笼罩的京城,那种从容自然,竟让人感觉如沐春风。

高振宇出生于宜兴的陶艺世家,父亲高海庚是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得意门生,其母周桂珍早年师从王寅春,后跟随顾景舟学艺,二人均为传统紫砂艺术中的佼佼者。高振宇自幼对父辈的紫砂之道耳濡目染,18岁起师从顾景舟大师学习紫砂壶传统技艺,后来去了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深造,师从日本著名陶艺家辻清明和加藤达美。回国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立陶瓷艺术研究中心。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陶艺研究中心研究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客座研究员等。

在高振宇的工作坊里,并没有华丽铺张的陈设,只闻满室沉香,一缸缸的宜兴紫砂泥在静静地沉睡,茶与书画,木柴与泥土,以某种秩序自然而又极具张力地共存着。

窗前的工作台上,制作陶器的工具都是高振宇自己制作的。台上素雅整齐,没有一丝纤尘,因为久与人手接触,那些半旧的木槌木拍的边缘都泛出温润含蓄的光来,而当中又好像蕴着安静而汹涌的力量。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造物观

紫砂内敛含蓄,有一种“黯然之光”,是历代文人士大夫的最爱,看似貌不夺人,却耐得住细细咂摸,朴实无华直追饮茶的本质。它也是最具文人情怀和容纳中国传统哲学审美的器物,它的气韵,总是会传达出制作者独一无二的心胸灵魂,而更深层次的,是某种文化的共鸣。

这种共鸣,就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造物观,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是延伸、发挥、利用物的长处。把泥看成有生命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对材料物质的尊重。和烹饪一样,好的厨师最擅长了解尊重并把原料的优点放大。制壶就是顺应自然的过程,把紫砂泥的本质和优点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这从养泥醒泥就开始了。不仅我们用壶的人需要养壶,古人说做壶人的泥就需要要养。泥从地底到见天日,就开始沾染人的温度。

泥在地底的时候,因为地壳压力是无机的,但是被挖出来以后,接触到空气,一阵风一片云一场雨,就开始产生了生命。里面无数生长的菌丝,把砂颗粒联结起来,产生了塑性,使得泥沙有了很好的延展性,和做面食的面粉发酵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古代人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认识到的,放在缸里加水泡,任凭雨水冲刷,长久的雨水冲刷会去除自然界中的矿物含有的可溶性的盐,这种可溶性盐经过高温会变成釉,宜兴紫砂是无釉的,才有了独一无二的透气性。

泥经过养,搓成泥球晾制,再经过锤炼才可以当作用来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捶打的过程和揉面一样,是一种能量转换,通过外力来增加泥的延展性。打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很像宁波人做年糕,先用锤子竖着砸,再横着捶,非常讲究。过去就有捶泥工,捶打的过程是把泥里的大气泡排出去,一层一层打,千锤百炼,层层相叠,形成很多密集的小气泡,形成独特的结构,这也是紫砂透气性的由来。这种结构竖着的力量会非常大,手工制作传统紫砂是需要拍打,需要震荡,只有这种结构才适合。真空炼泥机打出来的泥,抽光了空气,都不适合。捶打之后的泥还会放到缸里去养数月到数年,用的时候拿出来再捶,这个过程和醒面何其相似。中国人把生活、饮食的经验融会贯通,也是古人的智慧。

手工拍打和震动,让泥颗粒重新排序,很细的砂颗粒会慢慢出来,当用竹片压形的时候,水分带着细砂浆也会渗出来,到最后的工序用牛角片去压去光它的时候,使渗出来的细泥浆定着,在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好壶的皮肤,内部结构疏松,表面细腻。这是一把好壶的有机构造,这对真正泡茶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从制作上来说,紫砂讲究没有一处直是直,没有一处曲是曲。它是天然的,泥本身的张力所形成的曲线,用普通的曲线板套不出来的,是人加以诱导,利用泥自然的力度做出来的。当人的力量和自然的力量之间达到一种完美平衡的时候,所产生的形,才是紫砂的形。

这和制作工艺大有关系,紫砂是慢轮制作,这是远古的制作方式,只有在宜兴被保留了下来并演进成一种制作紫砂壶的精粹工艺,和做瓷器的快轮驱动不同,做紫砂是一个圆形的转盘,本身没有动力,靠木拍子拍打时的力驱动那个轮盘转动,形成紫砂壶独特的圆,它不是物理的圆,而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圆。不论怎么看它,都有人手的温暖,是有人情味的饱满的圆,自然中不存在这样的完美,但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成就的一种不完美。

高振宇紫砂壶价格

中国传统审美之魂:适用之道

茶壶讲究“有理有趣”,理是实用性,趣是审美艺术性,当中包含个人修养和文人的参与、茶壶款式变化等等。对于陶瓷,高振宇说:“我的观点向来是做的人做一半,用的人做一半。和画画讲究留白一样。比如一个盛菜的盘子,只有菜放进去了这个器皿才算完成,要把空间留给里面的东西。做的人心里面要有一半留出来。一个放在博古架上完美的瓶子,这样的完美装满了制作者本人,是不能拿来用的。”

紫砂里面很重要的一点,不论价格多少,都是拿来用的,理跟趣,用和美,都是兼顾的,这是中国审美的传统。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做的人急于表现技法的高明,掺杂了许多的杂念,这可能也是受到西方的影响。西方美学,把艺术Art跟工艺Craft分得非常清楚,工艺用机器就可以完成。但是在东方是不存在的,画家固然创作挂着的画,也会画扇子,实用的传统哲学,一把扇子画着梅花,一扇清风徐来仿佛闻到梅花的香气,这就是一种行为艺术,通过“用”让你感受到美,感受到人情感的交流,可以是艺术。紫砂壶也一样,在整个冲泡的行为当中,让你体会艺术的美感。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完整地欣赏它的美感。

又比如壶的细节,壶盖与沿口之上的线形、比例,很多视觉上无法分辨的,靠手去使用和感受,才可领略到其中的匠心和神韵,所谓心领神会。再加上对于紫砂壶来说,原料是有生命的,具备人性的结构,制作时还加上人的情感,在制作小壶的时候,制作者是会把它捧到胸口,离心脏最近的地方去光,灌注了无限的耐心与情感在里面,每个人的个性、个人修养与审美,全部投射在一把小壶上,带来无限的趣味。

高振宇紫砂壶价格

回到造型的原点:温柔敦厚 三代遗风

北宋吕大临在《考古图》前言中写道,“非敢以器为玩也,观其形闻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也”。三代夏商周,是中国人造物的起点。

对于中国传统来说,高明的审美趣味,并不是后天刻意创造和言说的,而是潜移默化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某种古老文化记忆和传统,是用来唤醒的。

高振宇近期的紫砂作品中,能看到古典青铜器、玉器的影子,总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和深沉的感动的亲近感。他在试图利用陶泥这个最古老的造型材料,寻找不一样的表达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来自青铜、玉等其他中国传统的造型材料。的确,不论是上古陶器、青铜器、玉器,还是元明清瓷器、木雕、漆器、铁器、铜器,造型的累积与体态美之集合,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了中国人温柔敦厚的审美趣味,内在是相通的。而陶,作为最古老的一种造物材料,正是承载中国式审美最好的载体,这也是传统紫砂器物,总有一种无法言说却又叫人心潮澎湃的内在意境和韵味的原因。

在书房,高振宇拿出了一把新制的紫砂壶,这个壶,造型特别,前所未见。不是死板的方,而是方中带圆,方圆相遇,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器形就是来自先秦时代的青铜制的盛酒器卣(音“有”),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音“巨唱”)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有盖和提梁,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

高振宇紫砂壶价格

“中国造器的最高峰在商代,夏商周的青铜器,在形态上达到了造器的巅峰,而这些形态其实是来源于陶器。中国有一个特点,每一种新材料的产生,造型都是仿旧的。当它形成自己的材料语言之后,又会有新的造型。青铜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造型是借鉴三皇五帝神农时代就产生的陶器,陶器天然所带有的、顺应陶泥本身的内在的韵律,所产生的流畅柔软的形体和线条,当青铜器的造型成熟之后,陶又反过来效仿青铜器的造型,我在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把那个时代的可能,带到这个时代来。”不论是哪一种形态,贯穿始终的,是他作品中那种端庄、古典,庙堂之上的尊贵以及文人的雅致之美。

茶能通神 宜兴茶与紫砂的完美相遇

所谓精行俭德,茶能通神。而紫砂与茶,从来就是密不可分,人们因喝茶而制紫砂,紫砂也因遇茶而获得了审美的圆满。高振宇和徐徐对茶的讲究和心得,早已超出了一般人的境界。他们用一块经过自然洗礼的老泥,尊重内在的力量,顺应自然加上自己的审美和情趣,用心做出来的紫砂壶,泡同样自己亲手制作、几乎野生的宜兴红茶,实在算得上是紫砂与茶的圆满,中间的幸福感,只能会心一笑而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

在高振宇的工作间,茶海边放三两个自己烧制的古朴陶罐,里面存的是自己种自己制作的宜兴红茶,用一把徐徐做的用了几十年的紫砂壶来泡。

宜兴在太湖的西岸,唐代叫阳羡,阳羡茶自古就名满天下,高家的宜兴红茶与市面上的宜兴红茶大不同,有山野之气,喝下去舌边生凉风,充满花草清香,茶气深长。茶是宜兴山上自家种自家制作的,别人都是茶园种茶,高振宇和徐徐一开始却是到山上去找野茶树,就算到后来种植,几乎就是野生状态。不打尖不施肥,相比一般种茶低矮平整的嫩芽,高家的茶就是放任自流的小怪树,高振宇说:“植物的选择远比人的选择来得好。再多的花絮,不如追求茶的本质,让它天然生长。”这和紫砂的本质,完全一致。

除了山上的杂草除掉后会作为茶树的肥料,没有什么人工干预,向光自然生长的嫩芽被摘下来制茶,做法是夫妻二人独创,跟红茶不同,反而更接近白茶。茶叶摘下来以后,叶子萎掉以后就用一块老杉木手工搓揉,破壁以后就发酵,发酵一夜,就变成红茶的颜色,然后到大太阳底下晒到很干,就成了,整个过程并没有超过手掌的温度,低温慢发酵,所以这个茶是有生命的,放在陶罐里,茶叶还会继续变化,一年四季,随着气温、湿度的变化,茶的味道也在起变化,每次喝到都不一样,非常有情趣。

神仙眷侣的田园生活

高振宇和徐徐都是宜兴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又是同门的师兄妹,徐徐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而伯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是紫砂大师顾景舟老先生的大弟子。高振宇的父母高海庚、周桂珍均为顾老得意门生。三家人感情深厚,隔代的高振宇、徐徐,后来也被顾老收为关门弟子。气质经历如此登对的二人,可算是天作之合,而紫砂,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在京郊的工坊里,窗前的两张工作台,一张是徐徐的,一张是高振宇的,两人各自创作,互不打扰。虽然师出同门,但是风格却大不相同,高振宇的温柔敦厚,独有一种尊贵大气,而徐徐的更有女性的轻灵雅致和一丝丝的童真趣味。她做的紫砂小壶,盈盈一握不及儿童手掌大小,精细至极,泡茶使用还很趁手,壶底壶身都是需要极深功力和经验才能完成,那线条如同饱满的苹果的底部,叫人爱不释手。夫妻二人做的紫砂壶,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一种相濡以沫的默契,又各有美态,实在有趣。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一年四季,夫妻二人都会回宜兴老家,山上有一所宅子,春天采茶制茶、夏天制杨梅酒、秋天做桂花糖、冬天腌制雪里蕻,顺应天时轮回与自然的节奏,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杨梅酒,用的是宅子后面山上随意生长的杨梅,不像寻常的拿烈酒来浸泡,而是把许多的杨梅捣碎去核,放在坛中发酵,直到变出澄红清冽的喷香酒液来。是啊,对于宜兴的水土、空气、湿度、温度,制陶的二人再熟悉不过,那些制作紫砂壶的老泥,就是养在当地的水和空气中,任凭有机的菌丝在泥料中慢慢生长,形成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延展性,才能和人手相互作用,塑造出美丽的形状,个中道理,都是相通的。

高振宇徐徐紫砂壶

刚刚结束的桂花季,二人在老家院中的老桂花树下采集桂花,晾干、分拣,做桂花糖,酿桂花酒。一到采茶制茶季节,更是连晒茶揉茶炒制都是他们自己动手,从不假以外力,用徐徐自己的话说是忙得腰都直不起来了,但是明明让人感到恬淡自然。他们的生活,就像是贯穿了紫砂的灵魂,那种源自大地,与自然为友,与天地一同呼吸的节奏,除却创作,还有生活的日常,或许正是这样,才是那些被两人所创造出的器物如此动人的原因。

(文章来源于《美食与美酒》杂志)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走进高振宇与徐徐的紫砂艺术世界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6)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