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紫砂赏析 张春燕 生命的形状

九香8月31日应邀拜访紫砂工艺厂学院派紫砂艺人创作空间。该创作团队由吴曙峰老师率领(顾景舟入室弟子吴群祥徒弟、侄子),其成员来自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专业分布有陶瓷、雕塑、设计、艺术理论等,学院派的身份使得他们在经验获取上,能纵贯民间与学院两大方向;在艺术视野上,不独中国艺术传统,而据世界艺术传统,不独紫砂艺术门类,而富有现代艺术的综合观照。

在紫砂由传统而现代,由收藏而日用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期待,而由于家庭、教育、专业背景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经过审美训练。审美教育已成为一种迫切的大众需求。在这个意义上,该团队通过紫砂器的创新,担当了审美教育导向的使命。

今天九香带大家先来欣赏下张春燕的作品。

当一个人因物外有所感受,意欲表达付诸于实相时,都会生成一些方法或不可言说的形状以安放情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讲到的“目既还往,心亦吐纳”,于我所感受到的就是这层意思。而表达这种与生命相关的形状,便是我创作作品的缘起。

张春燕紫砂壶

《自深深处》系列一张春燕
2016年研究生毕业创作 德化泥

张春燕紫砂壶

《自深深处》系列二

张春燕紫砂壶

《自深深处》系列三

 

一次同行,朋友问我,坚持自己专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和情怀。现在想来,回答的大体是,忘我的自在和感知与万物的相连。

就像行走时,我们感受清风,风没有形状,可是我们会不自觉的想要去触摸,当这种情思升起,本体开始沉冥,内在灵性便开始觉醒和感知。

内在无形却透过我们的眼睛去关照,因心系美物而与之汇聚相遇;它无言却透过我们的双手去触摸,因物我两忘的自在而与万物相连,感受浩瀚苍穹中生命游历的形状。物我互化中,移情于物,通过双手使其活化在具体的物像或形体中,得以精神的愉悦和共鸣,这是我对造物的理解和感受到它魅力的所在。

这也是,我选择继续制作,造物的原因。

 

张春燕紫砂壶

《待风·曼陀罗》张春燕 2017年 段泥

 

 

感受自然地生长,感知活着的姿态,每一件作品便开始有了自己的灵魂,线条是它的筋骨,气韵生动充满它的内在。创作入定时,凝神聚力,物我相忘,与天地融为一体。

庄子在描述梓庆“斋七日”,身体力行忘记名利感受虚静,为做好鐻(古代乐器)时,赞叹道“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由是与!”。

虚静、坐忘以达心之所至,最后达心不能至,追求化境的这种状态,应该是创作的最高境界吧。

虽力不能至,心亦往之。

张春燕紫砂壶

《玉隐》张春燕 2017年 段泥

张春燕紫砂壶

《玉隐》细节图

 

线条的美,凝练而凛冽,单纯亦高贵。因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融汇,显化出生动且独特的姿态。

从《自深深处》发展到《闻风·坐忘》,再到现在的紫砂茶具《待风·曼陀罗》、《玉隐》,基本都是以线条的节奏来表达内在的感知。

 

花非花,形体感觉在似与不似之间。有其自然本体的生长物性,又因人情思的附着和寄托,超脱于物的本相。庄周梦蝶,蝶亦是庄周,物我同化时,以期遨游,幻化于自然。

 

张春燕紫砂壶

《闻风·坐忘》张春燕 2017年 段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抱着这种心意,在共存中,获得感知。在感知中徐徐而行。
希望有一天,它能与你相遇。

张春燕紫砂壶价格

创作者简介

张春燕,中国美术学院陶瓷系硕士研究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微小人物。成长于陶艺的高宇楼台,借势以打酱油的角色穿行大小展览。多思、喜静也好动,啃啃闲书,专职伺土。时久,蘑菇蔚然成林,蓬心障目,于是决定停缓脚步,抟研紫砂,奢望以不同的感知力,表达对生命的感受。

借此契机,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吴光荣、傅新生教授。感谢许艳春、吴曙峰老师对我紫砂技艺和创作的指导,感谢同门师兄弟的照顾与帮助。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学院派紫砂赏析 张春燕 生命的形状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4)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