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专业术语汇总

2017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九香与各位壶友因壶结缘,成为彼此真诚的朋友。2018年新年到来,为一些刚开始研究紫砂壶的朋友们做一期紫砂壶基础名词解释整理文章,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您感受紫砂文化、与紫砂壶作伴的起点。

1、龙窑:这是烧制紫砂器最早,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窑炉。以烧制紫砂器为主的俗称大窑,烧制粗陶类的称小窑。以前专门烧制紫砂器的龙窑,主要分布在蜀山、潜洛和上袁一带。一般长30-70米,因形似长龙,故得名。目前发现最早的紫砂龙窑源自北宋时期。最长的是明代中期的品胜窑,长约70米。该窑直至1959年春停烧后自毁。目前仅有丁蜀镇的前墅龙窑保留至今,每年仅保护性的烧制几次,并不大规模烧制。
2、隧道窑:1965年建成,窑内设有铁轨,将制作好的陶坯放在一部部窑车上,各部窑车首尾相连,就像火车一样。然后在油压顶车机的推动下,窑车行驶在隧道内。供应热量的燃烧室就设在窑的两边,陶还在窑车上沿地道运行时,燃烧室开释出炽热的燃烧气体,陶坯温度随之升高,一直升到1300-1400摄氏度。陶坯在温度和气氛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慢慢的泥皮变成了陶器。
3、柴烧:柴烧的紫砂作品与一般窑的差别在於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药不同;不重复且难预期烧窑的成果。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烧紫砂艺术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4、捂灰壶:焐灰以往是指将那些原来欠火候或需要改色的壶,放入陶钵内,再用柴草灰捂好密闭起来,在低温缺氧的状态下烧制。
现通常用木炭粉,将第一次烧成后的茶壶放入陶钵内,用木炭粉等物填充,使壶与空气完全隔绝,在1000度温度下重塑。
在二次烧制时未添加任何有害的化工原料,仅利用铁元素改变了存在的形式而引起颜色变化。
5、紫砂刻字:①生刻:即在生坯上刻字,均为手工刻。又分湿刻和干刻。湿刻刀痕细腻清晰,老壶的底款(刻字,而不是盖章)一般都采用湿刻。②熟刻:即烧成后刻字。分手刻和机刻,机刻又分激光刻和喷砂刻。
6、紫砂陈腐:开采后的紫砂矿泥,经翻晒、粉碎、风化、研磨、过筛再加净水搅拌均匀,锤炼制成泥块或拌成泥浆料。放置于不透光、不通风荫、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封闭环境中进行腐酿陈化。
7、茶山: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茶壶长期使用,吸附在壶内的茶迹,人们通常称之为茶山。
8、包浆:茶壶经长年使用之后,在壶表面形成的一层自然而又特别的光泽,这种光泽内敛、深稳。
9、太阳线: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表面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10、推墙刮底: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壶内壁出现凹凸不平时,为了使表面光滑平整,工手们使用工具去进行整理,这就是“推墙刮底”,模具壶最常用此方法。
11、目数:紫砂矿料开采后,经风化、除杂质、粉碎,使用筛过滤后泥料的粗细,称为目数。基本目数控制在60目左右,以60目为基准,相对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反之则越粗。
12、火疵:指烧成时制品表面受到火焰的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缺陷,俗称“射火”。
13、紫砂门道壶:店号壶、艺徒学艺仿制品、艺人仿制品、名家仿制品、家族产品、代工壶。
14、紫砂壶根据容量可分为:“独 ”、“小品”、“对饮”、“手把”、“大品”等。
“独”小巧玲珑适合一人独饮乌龙或普洱。为饮工夫茶的茶器。100毫升为对饮,500毫升为手把,500毫升以上为大品。
15、紫砂七老: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16、拖尾:主要是由于不同颗粒软化度不一,在制作时”明针“将其压碎,造成拖尾现象。 一般配制团泥相对比较轻易泛起此类现象。团泥中的紫泥料软化,在制作时被”明针”压碎,造成”拖尾”现象。

许华芳紫砂壶

17、何为掺砂、调砂、铺砂、洗砂?
以上四种均为宜兴紫砂装饰手法。
掺砂:在质地较细的紫砂矿土中掺以相当比例的粗砂粒或细沙粒,由于低胎和所掺砂粒的土性和收缩率相异,烧成后器物的表面会产生砂粒突出的视觉效果。胎泥内外壁肌理一致。
调砂:在坯泥配置的阶段,在熟泥料中调入极少量的生泥。常在紫泥中调入朱泥或本山绿泥,烧成后紫褐色的壶胎中隐隐现出红或黄的不同色泽。胎泥内外壁肌理一致。
铺砂:仅在尚未镶接成型的泥片表嵌入砂粒,将砂粒撒在打好的泥片上并压平。视觉效果浮于表面,内壁没有。
洗砂:在底胎掺入大量细砂后,将表面的细泥洗去,使隐含其中的砂粒完全裸露。
18、灰爆:石灰岩颗粒夹入纯正紫砂料里经高温烧制变成石灰膨胀,由于纯正砂料缓冲力非常小而爆飞形成灰爆。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泥料不纯正。
19、爆灰修补:残缺部位的补配,紫砂壶残缺部位采用颜色不差的紫砂粉和AAA胶补配。
20、粗修补:复原修补可以把破损的紫砂壶恢复到原样,单复原后的紫砂壶和配色考古一样不能继续使用。
21、内裂:不是简单可见的裂痕,是生坯内的夹层出现断裂,看起来像中间出现凹痕。
22、窑裂:常见为制胚过程、烧制过程、自然开裂等原因造成开裂。主要是过烧开裂,痕迹很明显,多出现在身筒和壶底之间。
23、吐黑:紫砂壶正常使用过程中壶体表面单独呈现小黑“芝麻”“米粒”形状颗粒。这是真紫砂壶的表现。
24、哈夫线:模具行业里的术语,指一个模板被分成多个一半,一般指滑块,两块或者多块。哈夫滑块相结合的地方就是哈夫线。上模下模分型线即开模线。
25、篆刻刀法:
(1)基本刀法:
一、冲刀法:可以用五指、三指、握拳式。特点:刀刃在印石上以冲走运行的方式镌刻线条。在运刀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起刀、行刀和收刀的表现方法和要求。
①起刀:用刀角自右向左入石,刀柄与印面呈三十五度角状。角度太小,刀身会碰擦印面,手指易接触印框;角度太大,刀刃与印面垂直,也难以着石,运行不易。
②行刀:刻刀运行时,要控制好角入石的深度,运刀要保持运力平稳,不要太浅,太浅者刀迹浮滑,纤弱无力;太深会使刀角陷入石中,难以再运行。若不注意隐入石中,应提起重新调整角度,再行运刀。冲刀的速度也不宜过快、过猛,否则会导致线条破碎,而且难以收刀。运行时要用无名指抵住石章的右侧,以控制刻刀的适度冲力,防止刻刀滑出。
③收刀:要适可而止。做到胸有成竹,及时收刀,不要使刀尖超了界限,锋芒毕露。同时,还要防止因用力过猛而使刻刀冲出限度,破坏其它线条,甚至刻伤左手。用力要稳健,保持及时能放能收,行则有力,停则立止。
二、切刀法:在印石上用刀刃以起伏切刻的方式锲刻线条的技法。切刀法的起刀是先将刀刃的右角刻入印石,与印面呈四十五度角,刀柄略向右倾,刻入石面。如此反复进行,以点组成线,逐步完成印文笔画。
(2)辅助刀法:
1、埋刀法:亦称“伏刀”。用力按刀入石而起刀;沉着不轻滑浮飘而行刀;锋藏不显露而收刀。
2、涩刀法:篆刻入刀有欲行不行之状,这谓”涩刀”。此法运刀时,刻刀冲破印面阻力,徐徐挣扎前进。
3、轻刀法:运刀轻举,凌厉而不凝重,但非浅率轻滑。
4、舞刀法:又可叫“刺刀法”,是在冲刀法不易克服印面阻力的情况下,将刻刀向两边摇摆,用力徐徐奋力刺进。刻出的笔画线条,两边都带有芒刺,以出乎自然之上。
5、飞刀法:是下刀用力迅疾,运以快速果断的冲刻的方法,刻出的线条痛快淋漓。
6、覆刀法:亦称平刀法,覆是倒的意思。刀刃斜卧于印面,然后运刀,指腕齐力,向下一压,按刀入石,刻出明洁整齐的线条。
7、迟刀法:刻印时,刀刃入石较深,不能速进,谓之“迟刀”。
8、复刀法:即重复用刀之法。一刀一成,再复一刀,直到适合为止。
9、反刀法:刻印时,一刀去一刀来,谓之“反刀”。
10、挫刀法:篆刻入刀有欲行不行之状,这谓“挫刀”。此法运刀时,刻刀冲破印面阻力,徐徐挣扎前进。
11、铲刀法:用以铲平印面字底部分的残石屑,即所谓“平”。
12、单刀法:刻印时,每一笔画均用一刀刻成,谓之单刀。其中又有正刀和侧刀之分。
13、双刀法:刻印时,印文的每一笔画均用两刀刻成,谓之单刀。其中又有正刀和侧刀之分。
14、正刀法:指以刀刃之正锋入石镌刻,形同书法之中锋行笔。
15、侧刀法:指以刀刃之斜倒入石镌刻,形同书法之侧锋行笔。
16、正入法:是起刀入石方法之一种,即以刀刃之一角正锋入石而起刀。
17、侧入法:入刀法之一种,指刻印时,刀杆稍作倾斜状,以刀锋之一角侧入印石而起刀。
18、双入法:即起刀时以刀刃之双角同时刻入印石而起刀。
19、单入法:亦为起刀法之一种,即以刀刃之一角入石而起刀。
20、补刀法:刻印既成之后,用此法修饰印面。其法用途类同复刀,但有区别。
26、紫砂壶陶坯刻款:
写泥刻款:紫砂壶泥坯尚含有20%的水分时,就以圆钝的铁笔或竹刀进行刻写。
湿泥刻款:紫砂壶泥坯近于干硬状态时,即以锋利的铁刀进行雕刻。
乾坯刻款:紫砂壶泥坯基本干燥后,以羊毫绘墨稿,然后再用钢刀依着笔画进行雕刻。
描边剔泥刻款:先以细刀描出轮廓边,再以挑或点的手法去掉其中的部门。
27、抛光工艺:对光货类紫砂壶烧成后进行再加工装饰,先用铁纱布磨光壶面,再在抛光机毡轮上抛光。抛光也称“车光”。紫砂器一般不抛光,会失却质朴的肌理。
28、紫砂泥料陈腐目的:
1、使泥料中水分更加均匀分布。
2、粘土颗粒充分水化和进行离子交换,一些硅酸盐矿物(如白云母,绿泥右和未风化的长石等)长期与水接触发生水解转变为粘土物质,从而提高可塑性。
3、增加腐植酸物质的含量,改善泥料的粘性,提高成型性能。
4、发生一些氧化与还原反应使泥料松散而均匀。
5、经过陈腐后可提高坯体的强度,减少烧成的变形机会。
6、注浆泥料陈腐后,促使粘度降低,流动性和空浆性能都可改善。
29、原矿泥料:矿源为开采出来的原矿,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所制的泥料。泥料未经过拼配,是纯料。
30、紫砂壶壶体厚度:一般在0.2-0.3cm之间。
31、紫砂壶入窑烧制的八个阶段:
1、脱水阶段(常温-200℃)。
2、排除结晶水/结构水阶段(200℃-500℃)。
3、石英晶型转变阶段(500℃-600℃)。
4、氧化分解阶段(600℃-1050℃)。
5、烧结阶段(1050℃-1200℃)紫泥温度。
6、急冷阶段(1200℃-700℃)。
7、缓慢冷却阶段(700℃-400℃)。
8、正常冷却阶段(400℃-90℃)。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紫砂壶专业术语汇总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7)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