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紫砂发展史之体会

纵观500多年紫砂发展史,虽然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主流和风格,但大体可分为本位、吸收、趣味三个阶段,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时大彬、陈鸣远和陈曼生。这三人可谓紫砂史上的里程碑人物。
时大彬开创了一个壶本位(造型)的时代。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时代从供春就已经开始了,而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并影响深远的莫过于时大彬了。从现今各类出版图样可见,时大彬是一个技艺的集大成者,所制作品几乎囊括了紫砂造型的全部门类,另外,时大彬始创的拍身筒成型法,是紫砂工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惠泽沿袭至今。及至康熙年间,陈鸣远横空出世,掀开了紫砂新的篇章。他把造型、诗词、绘画、书法、篆刻有机地融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一格局从此一统江湖,几乎成为现代壶文化的中心思想。而后,陈曼生出现了。这个人说来有点意思,他当过知县,同知等官职,同时又喜欢书画篆刻,兴许是偶然的机缘喜欢上了紫砂,于是就玩票起来。这一玩,倒是玩出了一番天地。因着半路出家,没有历史沉积的累累包袱,完全凭自己的兴趣思路创作,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竟然形成了紫砂史上最大的流派:曼生壶。曼生壶不管是造型还是题识,都从情趣二字出发。充满了独特的文人气息,史称“文人壶”。
时光荏苒,紫砂如今不仅仅是一件喝茶的工具,或者一个造型别致的工艺品,而首先是一个文化载体。创作者可以通过这个独特的载体来诠释他的个人感悟或思想语言。
整个二十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进程最为迅捷的一个百年。不管涉及人的衣食住行还是情感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IT业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社会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替,传统的价值观一一被打破。九十年代有一句名言叫做:网络改变生活。现在来看,无论如何夸大网络的影响力都是不为过的。网络的气质好比六十年代始于香港的新派武侠小说。它们同样提供给人一个可以任意驰骋的江湖,只不过一个具象一个抽象而已。网络带给这个时代的是一次新生,是一次个性的释放。网络让一切皆有可能,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等的舞台,不再论资排辈、或者性别年龄的歧视。十年前,一个藉藉无名且没有学过紫砂成型技巧的人想要推出并推广自己的作品,完全是天方夜谭。所以说,《绝唱》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紫砂七老徒弟谱系

1956年,江苏省政府授予七大艺人“技术辅导员”称号,这可以看作是现代紫砂的复兴之年。八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紫砂迎来了空前绝后的井喷时代。从1988年台湾开放祖国大陆探亲以来,行情一日千里,于1992年达到顶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后逐渐式微。步入二十一世纪,大陆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紫砂热开始在国内升温,市场一片繁荣热闹景象。然而2004年末煤窑的关闭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这一事件标志着紫砂的拐点已悄然出现。从五十年代开始的这一波紫砂浪潮进入了衰退期。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表现在题材的局限、人才的凋敝和观念的陈旧。众所周知,紫砂一直以壶的形式为世人熟识,五百年来,方非一式,圆不相同,前人创作了形形色色的造型,虽然我们不能断定紫砂的造型已经穷途末路、无可改变,但题材(壶)的局限性让紫砂很难有大的突破。另外,历代中国的手艺都是家族门派相传,由于师父留一手或者防范未来,一些绝技便因此年久失传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新中国刚刚成立,劫后余生的老艺人在时代的感召下,倾囊相授,这样一个大集体,让很多紫砂新人广增博学受益匪浅,而随着计划经济的瓦解,这一特定时期人才培育的环境已不复存在,随着当初的中流砥柱步入老年,并且新技术(石膏模型)的广泛应用,传统手法和一些花货的技巧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同时根深蒂固的中庸理念,造成了中国原创文化的缺失和跟风盛行。这种例子俯拾皆是,比如七十年代末的伤痕文学、八十年代中期的西北风、九十年代初的香港赌片到近期的武侠热。紫砂界亦是如此,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依然不断地复制着大彬的造型、鸣远的套路,曼生的情趣,景舟的布局,当今社会是一个创造观念的时代,而非墨守成规的时代,紫砂明显和时代脱节了。《绝唱》正是这样一件转型之作。它带给人们一种观念上的革命,大大拓展和延伸了紫砂的概念,紫砂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支曲,可以是一篇心灵的独白,可以是一段历史,可以是一场爱情,可以是一种情绪,它开辟了一条路的新的起点。

八十年代初,丁山第一座推板煤窑中袁窑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减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成品质量。如果把龙窑比作是手写代码(需要技术和经验),那倒焰窑就是FrontPage(简单网页制作软件),推板窑是更精悍的Dreamweaver(专业网页制作软件)。长期以来,推板窑一直以煤作为燃料。2004年,为了减少污染,改善宜兴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政府关闭和拆除倒焰窑企业242座,各类窑体393只,烟囱395根,整改后全面使用清洁的天然气能源。丁蜀镇四大推板煤窑分别于8月和12月拆除改造。其实对于紫砂烧成来讲,把煤改成气,区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这一事件并非是孤立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说明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保护生态、防治和减少环境污染。这跟八十年代末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同步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节能,绿色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比如这次推出的十六把《绝唱》复制品,就是紫砂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款纯底槽清,不添加任何着色剂和碳酸钡,紫砂公园将原矿以及整个加工过程都一一拍摄并张贴在网上,也许有人视其为一种商业炒作,但在行为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品位和风貌,同时对于紫砂作品的断代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艺术品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不可重复性。如果达·芬奇一年画五张《蒙娜丽莎》,或者只要别人花钱买就不停地画,这还能称其为艺术品吗?一些人认为艺术品和工艺品之间的界限很模糊,不好区分,我觉得但凡艺术品都有一个构思、提炼、创作的过程,以及情感的投入。而一旦作品已经定型,不断地复制它,我称之为商品。

紫砂、京剧、国画乃至当代文学,他们的缺陷惊人地相似,在怎么做和做什么、怎么画和画什么、怎么写和写什么上都严重颠倒主次。吴冠中说:“中国可以没有齐白石,但不能没有鲁迅!文学比绘画更伟大,只重技巧只能是画匠而不是画家。”这才是正本清源。真正的大智慧,大清醒。技巧和技术必须依附于思想,没有思想,技巧再好,终究只是一个匠人罢了。当前,紫砂壶的价格大抵以“工”和“名”来定位,立意和境界完全被旁落了。人们注重有形的工而忽略无形的思想,这种眼见为实的惯性思维,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紫砂的发展空间,由此一些真正的艺术作品遭到市场的杯葛和拒绝。

恐龙一词,八十年代以前单纯指侏罗纪时期的一种巨型生物。而现在则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可以引申为老古董,和时代脱节的人;网上指面貌丑陋的女孩。再比如海龟、沙发、灌水、斑竹、猫、黑客等等,随着时代的变革,都融入了双重或多重新的定义和内涵。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艺术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早前的旗袍,乃清代旗女的服装,多重镶滚,甚为宽松;“北伐战争”后,逐渐收腰,以凸现女性的曲线;三十年代末的海派旗袍高领低摆,把袖子给取掉了;到了现代,衣料、色彩、花边、饰品不断翻新,从《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到戛纳的巩俐,哪里还有一点满清的遗韵?传统文化常常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旗袍百年来的改良、演变无疑是最好的诠释。一成不变和故步自封必然走向没落。什么叫传统?昨日的创新就是今天的传统,今天的创新就是明日的传统。毕加索可以借鉴日本浮世绘,肯德鸡可以推出北京鸡肉卷,艺术的道路上没有规矩,规矩尤在创造之中。有人说紫砂是很古朴的艺术,配上流行歌曲显得不伦不类,但紫砂只有500年的历史,唐诗却有1300年的历史,怎么就没有人说紫砂配上唐诗不伦不类呢?
谭泉海和毛国强乃当代紫砂界极具代表性的陶刻名家,两人均师从任淦庭,风格却大相径庭。谭泉海清秀隽永,是婉约派的翘楚;毛国强粗犷洒脱,是豪放派的魁首,他们是五十年代兴起的紫砂新浪潮的缔造者和见证者,代表了这一拨浪潮的制高点。徐志倩则比他们晚了一辈,先后拜师许成权、周桂珍,她和许艳春、吴奇敏、顾勤等一批四十岁左右的中青年艺人,被誉为传统紫砂的最后一批“女精英”。在她们身后,断代十分严重,拥有她们这种扎实基本功的后来者寥寥无几。这样的组合,既是一种传承,也可看作一个呼应,前者是起点,后者是终点。

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回眸紫砂发展史之体会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0)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