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有这么个“圈”

现今紫砂界,名家辈出,远些的,时大彬后人、李仲芳后人,近些的,师从蒋蓉、汪寅仙、顾绍培……手上的功夫还没拿出来,响当当的名头已让人“闻风丧胆”。

今天的社会,紫砂有“圈”,文化有“圈”,娱乐有“圈”,学术有“圈”,官场亦有“圈”。你想做点事,就得摸清路数,融入“圈”中。

我常听闻,有人做壶数年,刚有些声色,便拜名家为师,鼓吹为师傅爱徒,耳提面命、聆听教诲。平日里不曾往来,节气上却必表孝心,捎上金银烟酒等“微薄之礼”以表心意,再一顿山珍海味,联络联络情谊,这师徒间的责任与义务,便是尽到份上了。

当然,也有恃才被揽入名门者,就好比古代有点文才和颜值的秀才被王公贵族的小姐看上、便抛弃糟糠之妻,入赘他家。业内做壶有些名气的民间实力派,或有被名家相中者,被纳入麾下,二者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很多人说,互联网开放的时代,只要你有真才实学,懂点营销的路数,每个人都有机会。草根也有出头日!可你看,很多出头的人,最后还是将自己标诩为“名门正派”,抛却了草根的气节!

大师门下,本应桃李满天下,却演变成门庭若市、人情往来。真正对你耳提面命的师傅,在帘幕下默默无闻;未曾有一天教导之恩的人,受着车水马龙的好礼。

6

一般而言,可以称“大师”的人,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深厚的国学基础,他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与把握;二是他必须对本专业以及毗邻的学术潮流具有广博的认知和自己深入的思考;三是他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独创且能传世的作品,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

按如此要求,我们今天的大师是否评得太多了些?在灯火阑珊处我们见不到大师,在寂寞的寒窗下我们见不到大师,甚至在装修得富丽堂皇的“工作室”里,我们见不到大师。倒是在太多的官方场合、太多灯红酒绿的场所,我们却能频频看到大师晃动的身影。

大师不在工作室。这是我们今天的悲哀。

诚然,当今紫砂界也不乏这样的隐士,他们终身放弃职称,从不参与评奖。他们隐居民间,他们拒绝炒作。他们就是一辈子做壶,做自己喜欢、满意的壶。闲云野鹤,栖情物外。散淡疏放的性情表现在壶上,就变成了他们的一种艺术宣言。(作者:徐 风)

九香紫砂:九香紫砂 » 紫砂有这么个“圈”

紫砂交流 九香紫砂微信392503348
赞 (3)
原创紫砂赏析请关注九香紫砂公众号 寻壶问道